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6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24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74篇
外科学   22篇
综合类   61篇
预防医学   4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61.
肝硬化门脉高压腹膜后静脉曲张CT表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分析肝硬化门脉高压腹膜后静脉曲张CT表现,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搜集门脉高压腹膜后静脉曲张患者24例,其中14例行3mm薄层容积扫描,最大强度投影法重建。结果:腹膜后Retzius静脉丛9例,CT增强示胰腺、十二指肠及升、降结肠周围蚯蚓或粗管状增强血管影;脾肾侧支开放14例,表现为脾门及左肾静脉之间柱状或转告愉状强化影,其中5例曲张静脉向肾后区域延伸;椎旁静脉曲张6例,表现为腰静脉、腰升静脉扩大增粗,并与椎管内静脉丛相通。结论:CT增强扫描对腹膜后静脉曲张诊断有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MIP血管成像立体显示脾肾侧支开放有椎旁静脉曲张,对于肝性脑病预测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2.
PACS工作站上Cobb角测量的可靠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在图像存贮及传输系统(picturearchivingandcommunicationsystem,PACS)工作站上进行Cobb角测量的可靠性。方法:由A、B两位医师分别采用传统的标尺和角度测量仪在30例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脊柱X线胶片上测量Cobb角(简称传统法),同时在PACS工作站上行Cobb角测量(简称PACS法),间隔3周后,采用同样方法重复测量一次。另外在一定条件下(确定测量的主弯及上、下端椎),由8位医师对同一患者进行重复测量。测量的结果均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应用传统法和PACS法测量的最小差值分别是1°和0,最大差值分别是24°和20°,平均为(6.73±4.56)°和(5.70±3.83)°。同一观测者采用传统法或PACS法重复测量时结果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同一测量方法不同观测者间比较亦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在设定条件下,对同一患者测量,传统法和PACS法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与传统法一样,PACS法重复测量结果的可信度受诸多因素影响,但测量过程更简单,误差减小,在一定条件下重复测量可无统计学差异,PACS法仍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63.
目的探讨1.5T MR在肝癌微波消融术中的疗效。方法分析2009年8月至2015年9月,温州医科大学温州市第三临床学院收治肝癌患者39例,共75个病灶,均行微波消融治疗,比较肝癌微波消融术后≤7d,8d至3个月,4~6个月,7~12个月MR表现的动态变化。结果术后≤7d,消融区域主要表现为T1WI高信号区周边围绕环形低信号,T2WI中心区域等低信号,周围条带状高信号。随着随访时间延长,T1WI等高信号逐渐减低,T2WI呈均匀等或低信号。增强扫描消融区多数呈环状强化,随着时间延长,逐渐减低至无强化。本组患者共发现11例肿瘤局部进展,10例表现为肿瘤边缘结节,1例表现为病灶增大,T2WI序列呈稍高信号,T1WI呈稍低信号,增强后3D-VIBE有中度以上的动脉期强化,DWI成高信号、ADC值减低。结论 1.5T MR能在肝癌微波消融术后早期评估手术疗效,及时发现术后残留病灶与术后并发症,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64.
为建立老年健康女性盆底肛提肌有限元模型(FEM),对一老年未孕女性健康志愿者进行骨盆CT及MRI薄层扫描,获得其骨盆及盆底肛提肌的原始图像数据,随后应用Mimics12.0及Geomagic9.0图像处理软件将骨盆诸骨、肛提肌及其相关肌肉进行三维重建和网格优化,在Ansys11.0软件平台上构建骨盆与肛提肌群的肌骨系统FEM,并最终获得精确的老年健康女性盆底肛提肌及骨盆的FEM。结果表明:采用CT及MRI薄层扫描数据建立的FEM真实可靠,能逼真反应盆底肛提肌的空间立体解剖关系,避免了已往依赖于尸体标本解剖获得模型的缺点,所获得的模型数据更加接近于活体解剖,有利于后期的有限元分析。  相似文献   
65.
目的:探讨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在早产儿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VL)早期预测的价值。方法:对29例经常规MRI随访证实的早产儿PVL患者(病例组)和同期29例经常规MRI随访证实颅脑正常的早产儿(对照组)的头颅1H-MRS检查测得的代谢物NAA/Cr、Cho/Cr、Lac/Cr、Glx/Cr、mI/Cr进行比较和统计学分析。两组头颅1H-MRS均采用点分辨波谱(PRESS)序列,运用化学位移成像(CSI)技术行多体素检查,扫描野主要包括两侧侧脑室前后角周围白质,1H-MRS检查及首次常规MRI检查在出生后3~5天内完成,2次常规MRI随访分别在出生后第4周、8周或12周完成;用独立两样本t检验分析病例组与对照组各种代谢物比值的差异。结果:两组中均见明显的NAA、Cho、Cr、mI峰,其中Cho常为最高峰。29例病例组中,20例见较明显的Lac峰,6例见低平的Lac峰,3例未检测到Lac;18例见明显的Glx峰,10例见低平Glx峰,1例未检测到Glx峰。29例对照组中,26例见低平的Glx峰,15例见低平的Lac峰。病例组Lac/Cr、Glx/Cr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5和0.002);两组间NAA/Cr、Cho/Cr、mI/C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24、0.18和0.17)。结论:早产儿PVL患者早期头颅1H-MRS有特征性,Lac/Cr、Glx/Cr升高可预测PVL的发生,为临床早期干预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66.
桡骨远端骨折CT扫描体位和成像方位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桡骨远端骨折后,CT扫描体位和成像方位的选择及临床意义。方法:58例患者中,20例按体位1扫描,即患者仰卧于检查床上患肢伸直而置于身体的一侧进行扫描,13例按体位2扫描,即患者仰卧或俯卧于检查床上患肢举过头顶进行扫描,17例按体位3扫描,即患者上半身横趴于检查床上,患肢置于扫描孔内扫描,8例按体位4扫描,即患者站立球管背侧患肢置于检查床上进行扫描。每个体位横断位扫描后,均通过弯曲肘关节进行矢状位和冠状位扫描。并根据检查时间长短,摆位难易,图像质量以及所受辐射量等,对不同扫描体位进行评价。结果:体位1扫描图像伪影多而影响图像质量,且受照辐射大。体位4摆位难,检查时间长,图像伪影多而总体评价最差。体位3图像伪影少,受照剂量低,易于进行多方位成像而有助于病变的显示和分型而评价最好。结论:桡骨远端CT可选择多种扫描体位,每种体位下通过伸直和弯曲肘关节可以进行横断位、冠状位和矢状位成像,选择合适的体位和成像方位有助于快速而有效完成检查,并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67.
目的探讨健康老年人腰椎椎体松质骨CT值测量方法和范围,为多层螺旋CT早期诊断骨质疏松症提供依据。方法 102例60岁以上的健康老年人先行DEXA测量腰椎(L1~L4)和髋部骨密度(BMD)值,然后腰椎多层螺旋CT扫描,每例均取腰3椎体椎弓根层面松质骨按9区法和1区法测量CT值。以DEXA测量BMD值为基础,使用统计学方法比较CT值两种测量结果的差异性,以单侧95%可信区间确定测量指标参考值。结果根据WHO诊断标准,该组病例男性、女性DEXA测量骨密度值均在正常范围内;9区法测量男性、女性CT值为:男性165.4±26.7HU,女性157.7±28.9HU;1区法男性、女性CT值为:男性169.6±27.2HU,女性163.4±29.3HU;两种测量方法CT值均数和标准差无统计学差异。决定采用1区法数据,腰3椎体椎弓根层面松质骨CT值下限为男性124.9HU,女性115.2HU。结论腰椎椎体松质骨的CT值测量是对腰椎骨质密度改变较为敏感的方法,确定健康老年人群腰椎椎体松质骨CT值范围,有望为临床诊断骨质疏松症提供有力的依据。建议男性CT值<120.0HU,女性<110.0HU可诊断为骨质疏松症。  相似文献   
68.
目的探讨先天性梅毒的早期临床及骨骼X线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75例确诊为先天性梅毒的临床及X线特征,所有患儿均有骨骼系统X线检查,其中男性43例,女性32例,年龄4h~6个月,平均年龄21天。结果 75例患儿中,13例无明显临床症状;62例有不同临床症状,其中43例累及皮肤、黏膜,25例累及肺及肝脏等内脏器官,7例有肢体活动障碍或肿胀。15例骨骼系统有异常改变,主要包括干骺端软骨炎12例,骨膜炎6例,骨干炎5例。结论先天性梅毒临床表现多样,及时的实验室检查和骨骼系统X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69.
目的:探讨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08年9月至2012年6月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4例,1例行MRI平扫及增强检查,1例行CT检查,另外2例行x线检查。结果:3例为单发,1例为多发,发病部位躯干和头颅各1例,下肢2例,4例均表现为边界清楚的类圆形或椭圆形软组织肿块;X线及cT表现为较周围软组织密度稍高,MRI表现为在TIWI呈等信号,在T2WI呈稍高信号影,在脂肪抑制序列呈明显高信号影,钆喷酸葡胺(Gd.DTPA)增强扫描病灶呈不规则强化。结论:MRI对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的准确诊断较x线及cT更具特征性,有助于对本病进行术前评估及术后评价。  相似文献   
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