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篇
  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22篇
内科学   5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24篇
预防医学   20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22篇
肿瘤学   1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甲1型流感病毒新分离株HA基因的序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新分离的H1N1亚型流感病毒株的HA1基因序列。方法 甲型流感病毒通过鸡胚增殖后提取RNA、逆转录合成cDNA,经PCR扩增和产物纯化构建重组质粒,用双脱氧链终止法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并进行基因特性分析。结果 新分离到的3株流感病毒株(H1N1)HA1区基因长度为981bp,编码327个氨基酸;与A/桂防/10/94和A/Bayern/07/95(H1N1)标准株比较其同源性分别为92.8%和91.3%,丢失了第130位氨基酸和304位糖基化位点;新分离的3株甲型流感病毒(H1地)标准株比较其同源性分别为92.8%和91.3%,丢失了第130位氨基酸和304位糖基化位点,新分离的3株甲型流感病毒株(H1N1)HA1区氨基酸同源性高达98%;A/桂防/10/94和A/Bayern/07/95(H1N1)毒株HN1氨基酸的同源性高达96%。结论 新分离到的3株H1N1毒株HA编码氨基酸不同于A/Baydrn/07/95(H1N1)和A/桂防/10/94(H1N1)标准株,它们可能为新的甲型流感病毒变异性。  相似文献   
102.
目的:探讨Survivin(生存素)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与多药耐药蛋白P170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56例乳腺癌及10例乳腺纤维腺瘤Survivin的表达及乳腺癌与P170的相关性。结果:Survivin在乳腺癌中呈现高表达,且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等无关,而与雌激素受体(ER)、P170的表达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Survivin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并可能与乳腺癌的多药耐药有关。  相似文献   
103.
目的探讨Survivin(生存素)、突变型p53蛋白和与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三者间的相关性和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56例乳腺癌及10例乳腺纤维腺瘤Survivin、p53蛋白和CyclinD1表达的阳性率。结果在乳腺癌中Survivin、p53蛋白和CyclinD1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8.6%(44/56)、35.7%(20/56)、71.4%(40/56)。乳腺癌Survivin阳性的44例中40例CyclinD1表达阳性,阳性率为90.9%(40/44) 乳腺癌Survivin阴性的12例中CyclinD1表达均阴性,两者有相关性(α=0.6531,P〈0.05)。56例乳腺癌中p53蛋白阳性20例,其中15例CyclinD1表达阳性,阳性率75% p53阴性的36例中25例CyclinD1表达阳性,阳性率为69.4%,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纤维腺瘤均不表达Survivin、p53蛋白、CyclinD1。结论Survivin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可能与乳腺癌细胞分裂增殖密切相关 突变型p53蛋白、CyclinD1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亦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4.
继顺铂、卡铂后,奥沙利铂(L-OHP)已成为临床广泛关注的第三代铂类衍生物.目前,奥沙利铂治疗转移性大肠癌成为美国FDA批准的标准疗法[1].近几年在我国奥沙利铂也得到广泛应用[2],尤其与大剂量亚叶酸钙(high dose calcium folinate,HD-CF)和5-氟尿嘧啶(5-fluorouacil,5-FU)持续静脉滴注48小时治疗晚期大肠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科于2001年10月~2004年3月应用奥沙利铂联合大剂量亚叶酸钙与5-FU持续滴注化疗(HD-CF/5-FU L-OHP)方案对34例晚期大肠癌进行治疗,观察此方案二线复治疗效及不良反应,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5.
卢殿强  严冰 《河南中医》2019,39(11):1675-1678
严冰教授认为,原发性肝癌的主要病机为正虚于内,湿、热、毒、瘀、痰相互胶结,日久积而成块。肝、脾、肾亏虚,脏腑功能失调是肝癌的发病基础,治疗肝癌首当扶正。严教授认为,本病病初在肝脾,当清肝养肝为主,佐以健脾以防变;病中及肾,当健脾为要,辅以补肾以防进;病久关键在脾肾,当健脾益肾以防传。严教授根据肝癌本虚标实的特点,结合多年临床经验,提出治疗原发性肝癌需以健脾扶正、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化痰散结、利水消肿为治疗大法,药用自拟肝癌条达饮化裁,随症加减,对原发性肝癌未行手术而行中药治疗或术后、放化疗后康复治疗以及防止复发或转移等,皆取得了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06.
107.
目的建立快速、高通量的多重PCR/反向线点杂交(RLB)的方法检测3种细菌性脑膜炎病原体--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和脑膜炎奈瑟菌。方法针对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和脑膜炎奈瑟菌的特异性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和相应的特异性探针,优化多重PCR/RLB检测中的引物浓度、dNTP浓度、探针的浓度等的条件。结果多重PCR/RLB检测对肺炎链球菌DNA最低检测极限可达6.2×10-1ng/μl,对流感嗜血杆菌DNA最低检测极限可达8.5×10-8ng/μl,对脑膜炎奈瑟菌DNA最低检测极限可达8.3×10-8ng/μl。结论多重PCR/RLB检测体系能够正确的鉴定3种细菌性脑膜炎病原体,用于临床样本的高通量筛查细菌性脑膜炎病原体,特异性好,灵敏度高。  相似文献   
108.
目的探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检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荧光模型与ANCA谱检测结果的对应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该院669例ANCA荧光模型阳性患者ANCA荧光模型与ANCA谱6种特异性自身抗体之间的对应关系。ANCA荧光模型采用IIF检测;ANCA谱中的6种特异性抗体采用ELISA检测,靶抗原包括杀菌通透性增强蛋白(BPI)抗原、组织蛋白酶G(CAT-G)抗原、乳铁蛋白(LF)抗原、弹性蛋白酶(EL)抗原、髓过氧化物酶(MPO)抗原、蛋白酶3(PR3)抗原。结果核周型(P-ANCA)荧光模型对应的主要抗体为抗MPO(67.91%)、抗LF(9.79%)和抗EL(7.83%);胞浆型(C-ANCA)荧光模型对应的主要抗体为抗PR3(44.58%)、抗MPO(25.30%)和抗BPI(10.84%);不典型(A-ANCA)荧光模型对应的主要抗体为抗MPO(56.00%)、抗PR3(13.33%)和抗LF(12.00%);单纯抗MPO、抗EL、抗LF阳性时出现P-ANCA的概率分别为84.73%、90.91%、82.35%;单纯抗PR3、抗BPI、抗EL抗体阳性时出现C-ANCA的概率分别为58.18%、20.69%、9.09%;单纯抗BPI、抗LF、抗PR3抗体阳性时出现A-ANCA的概率分别为20.69%、17.65%、14.55%;此外,当所有抗体检测为阴性时出现97例荧光模型阳性患者,分别为P-ANCA(69.07%)、C-ANCA(17.53%)、A-ANCA(13.40%)。结论 ANCA荧光模型可对应出现所有的靶抗体,P-ANCA对应的抗体主要为抗MPO;C-ANCA主要为抗PR3;A-ANCA主要为抗MPO;抗MPO、抗EL、抗LF主要对应P-ANCA,抗PR3主要对应C-ANCA,抗BPI、抗LF主要对应A-ANCA,ANCA荧光模型结果仅为临床医生对疾病的诊断提供参考,同时为实验室结果双向核对提供依据,具体疾病需参照ANCA谱靶抗体进行诊断。  相似文献   
109.
目的探讨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后血清肿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4月湛江中心人民医院收治并行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的538例患者临床资料,观察术后血清肿的发生情况,分析总结血清肿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 结果538例患者术后出现血清肿39例,血清肿的发生率为7.2%,其中Ⅰ/Ⅱ型33例(6.1%),给予观察及中药芒硝外敷处理后痊愈;Ⅲ型5例(1.0%),给予中药芒硝外敷、细针穿刺抽吸等处理后症状好转;Ⅳ型1例(0.2%),经反复抽吸症状未明显改善并伴有补片排斥反应,遂行二次手术取出补片及彻底清除血清肿后痊愈。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术前合并症、疝严重程度、手术方式和疝囊离断是术后血清肿发生的影响因素(χ2=4.165、11.242、3.857、4.802,P=0.031、0.001、0.045、0.029)。 结论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后血清肿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可通过围手术期多种措施来防治血清肿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0.
报道1例慢性复发性多灶性骨髓炎患者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