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6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26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8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探讨骨外固定动力化对开放性胫腓骨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2月—2017年2月采用骨外固定治疗的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后处理方法不同分为弹性动力化组(A组)和恒弹性固定组(B组),每组13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骨折分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B组患者术后按传统方法,根据骨折愈合时间、X线片等影像学检查及临床医师经验评价骨折愈合程度,骨折达到临床愈合时拆除外固定架;A组术后12周开始根据X线片检查骨痂生长情况,对患者进行轴向力学载荷比测试,轴向力学载荷比为5%~10%时进行动力化处理。比较两组患者外固定架使用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4~13个月,平均5.7个月。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发生外固定架松动、断裂及骨折移位、再骨折等并发症。A组外固定架使用时间为(24.77±1.42)周,骨折愈合时间为(23.04±1.30)周,与B组的(34.38±1.71)周和(32.46±1.66)周比较均显著减少(t=16.10,P=0.00;t=15.58,P=0.00)。A组术后发生针道感染2例、肌力减退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3.1%;B组发生针道感染3例、肌力减退1例及骨折延迟愈合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8.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结论骨外固定动力化能够加速骨折愈合,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六轴空间外固定支架(hexapod external fixator, HEF)与单臂外固定支架(unilateral external fixator,UEF)治疗胫骨开放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2019年9月本院手术治疗的胫骨开放性骨折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医患沟通结果,72例采用HEF,51例采用UEF。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随访和影像资料。[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HEF组术后支架调整次数显著少于UEF组(P<0.05),HEF组术后负重活动时间显著早于UEFA组(P<0.05),但HEF组手术费用显著高于UEF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下地站立时间及住院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间平均(26.5±1.3)个月。HEF组拆除外固定支架时间显著早于UEF组(P<0.05)。随时间推移,两组患肢膝、踝屈伸ROM显著改善(P<0.05),相应时间点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JohnerWruhs评级、跛行及下蹲情况比较差异...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应用捆绑带治疗长骨骨折出现的骨折愈合障碍与捆绑带的使用以及与骨折类型的相互关系.方法 选取三家医院2004年12月至2009年12月205例因长管状骨骨折住院治疗的患者,对采用钢板、髓内针以及髓内针结合捆绑带的手术治疗病例进行研究,按骨折部位、AO骨折分型及手术方式进行分组.对所有病例进行随访,随访时间6~26个月,平均随访时间(22.3±3.3)个月.出现延迟愈合7处,不愈合12处,对采用不同治疗方式以及不同骨折类型的骨折愈合效果差别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相同部位采用不同的内固定治疗方法,骨折的延迟愈合或不愈合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的骨折类型手术后,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C型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率最高,B型骨折其次.而在C型骨折中采用不同的内固定治疗方法对比分析结果,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捆绑带的使用对骨折愈合无明显不良影响,骨折愈合结果与骨折分型密切相关,与捆绑带的应用没有必然联系.  相似文献   
14.
过氧化氢水溶液又名双氧水,分子式H2O2,相对分子质量34.01,相对密度1.4067 (25℃),熔点-0.41℃,沸点150.2℃,是一弱酸性的无色透明略带苦味的液体,无毒,可溶于水、醇及醚.作为氧化消毒剂,体积分数为1% ~3%的H2O2溶液在医学领域有着广泛的用途,在外科清创中具有杀菌、防腐、去臭、清洁创面的作用,因此深受外科医师的欢迎.本文就H2O2在骨科应用中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进一步探讨及分析H2O2在骨科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负压封闭引流结合灌洗技术在骨科开放性创面治疗中的优越性。方法 :回顾分析2012年6月至2014年10月治疗的49例56处四肢开放性创面患者,24例25处创面采用常规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治疗(对照组),男18例,女6例;年龄24~56岁,平均(41.3±9.0)岁;GustiloⅡ型13处,ⅢA型8处,ⅢB型4处。25例31处创面采用VSD结合单管闭式灌洗引流技术治疗(治疗组),男21例,女4例;年龄23~55岁,平均(42.2±9.1)岁;GustiloⅡ型15处,ⅢA型10处,ⅢB型6处。两组患者术前均存在严重的皮肤软组织开放性损伤,以单次VSD和抗生素的使用时间、总住院天数作为临床观察指标。以创面肉芽组织生长及Ⅱ期创面愈合情况进行临床评价。结果:49例患者获随访,时间8~23个月,平均14个月。治疗组创面肉芽组织生长情况及坏死组织清除率优于对照组,抗生素应用率降低,治疗组单次VSD使用时间延长,堵管及更换次数减少,促进了创面的愈合,缩短了Ⅱ期关闭创面、植皮或游离皮瓣转移治疗的时间,减少了总住院天数。结论:VSD结合单管闭式灌洗引流技术,可以减少术后抗生素的使用,延长单次VSD的使用时间,进一步清除创腔及创面的坏死组织,促进肉芽组织的生长和创面的愈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骨外固定动力化对开放性胫腓骨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2月—2017年2月采用骨外固定治疗的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后处理方法不同分为弹性动力化组(A组)和恒弹性固定组(B组),每组13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骨折分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B组患者术后按传统方法,根据骨折愈合时间、X线片等影像学检查及临床医师经验评价骨折愈合程度,骨折达到临床愈合时拆除外固定架;A组术后12周开始根据X线片检查骨痂生长情况,对患者进行轴向力学载荷比测试,轴向力学载荷比为5%~10%时进行动力化处理。比较两组患者外固定架使用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4~13个月,平均5.7个月。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发生外固定架松动、断裂及骨折移位、再骨折等并发症。A组外固定架使用时间为(24.77±1.42)周,骨折愈合时间为(23.04±1.30)周,与B组的(34.38±1.71)周和(32.46±1.66)周比较均显著减少(t=16.10,P=0.00;t=15.58,P=0.00)。A组术后发生针道感染2例、肌力减退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3.1%;B组发生针道感染3例、肌力减退1例及骨折延迟愈合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8.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结论骨外固定动力化能够加速骨折愈合,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检测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转甲状腺素蛋白(TTR)的化学修饰类型和含量,探讨其在RA早期诊断中的潜在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39名RA患者[早期(<1年)16例,中晚期(>2年)23例]、20名骨性关节炎(OA)患者及20名健康体检者血清TTR含量;采用Western blot测定血清TTR分子聚合体比例;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技术鉴定血清中TTR蛋白的化学修饰类型和比例。结果 RA早期患者血清TTR含量为(502.46±109.25)mg/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424.98±118.52)mg/L](P<0.05);RA中晚期患者[(440.67±94.15)mg/L]也有增高趋势,但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33);OA组TTR含量为(363.91±106.41)mg/L,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2)。血清TTR化学修饰有4种蛋白峰:质荷比(m/z)13 749.86±1.48、m/z 13 829.63±2.76、m/z 13 870.70±2.70、m/z 13 927±5.7...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合并髁部骨折的股骨干复杂骨折(A0 C2、C3型)的外固定支架手术治疗方法及后续治疗的临床效果评价.方法 对2001年1月-2007年1月通过手术治疗的累及股骨髁骨折的42例股骨干粉碎性骨折患者的治疗结果进行分析.按AO/ASIF原则分类,股骨干中远端骨折分别为C2型(多段骨折)18例,C3型(不规则)骨折24例.手术采用简单内固定加外固定架固定C3型,单纯外固定架固定C2型;4例采用续贯固定.结果 42例患者全部获随访,按Kotmert股骨远端骨折功能评价标准,膝关节功能满意35例(83%),可6例(14%),不满意1例(2%).结论 通过外固定支架的方法治疗合并髁部骨折的股骨干复杂骨折(A0 C2、C3型)可最大限度地恢复股骨的相对长度,且便于在术后对股骨关节面与股骨干纵轴进行水平和纵向调整,使其与对侧股骨中下段达到解剖平行对称关系;术后配合合理的康复锻炼,能使膝关节功能得到最大的恢复.股骨管状结构重建在此类骨折的治疗中应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3种不同外固定方法治疗Boxer骨折的疗效。方法:对137例Boxer骨折患者分别采用“问号”形状铝板外固定(A组85例)、掌侧石膏托外固定(B组28例)、掌骨夹板外固定(c组24例)治疗,记录复位前、后平片成角,愈合后成角,MCP屈伸活动度,抓握力及上肢功能丢失评分等相关数据。结果:3组均获随访1~4个月(平均3.1个月),头干角复位后及愈合后A组平均数值接近于正常头干角,与B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问号”形铝板外固定治疗Boxer骨折,在维持复位后头干角方面优于石膏托及掌骨夹板,复位固定可靠,功能及外形愈合良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合并髁部骨折的胫骨干复杂(C2、C3型)骨折的外固定支架手术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评价。方法 对1999年1月-2004年1月通过手术治疗的累及胫骨近、远端骨折的42例胫骨干粉碎性骨折患者的治疗结果进行分析。按AO/ASIF原则分类,胫骨干骨折均为C2型(多段骨折)、C3型(不规则)骨折;累及踝关节19例,累及膝关节23例;手术采用简单内固定加外固定架固定及单纯外固定架固定。结果 42例患者全部获随访,功能满意35例(83%),可6例(14%),不满意1例(2%)。结论 通过外固定支架的方法可使合并髁部骨折的胫骨干复杂(C2、C3型)骨折最大限度地恢复胫骨与腓骨骨的相对长度、胫骨管状结构重建、关节面的平整、膝-踝关节面的平行对称关系,术后配合合理的康复锻炼,能使膝、踝关节功能达到最大的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