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0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1篇
耳鼻咽喉   3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27篇
内科学   16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11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67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21篇
中国医学   43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21.
肺坏死性结节病样肉芽肿病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祝峙  林万和  李强  朱明华 《诊断病理学杂志》2005,12(4):250-253,i0003
目的探讨肺坏死性结节病样肉芽肿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其鉴别诊断。方法对2例发生在肺内的坏死性结节病样肉芽肿病进行光镜观察、PAS特殊染色和免疫组化标记。结果2例患者均为无明显诱因下胸痛,胸部X线平片及CT显示肺部多个结节状阴影,胸膜增厚。镜检肺组织内形成上皮样肉芽肿,肉芽肿中央有非干酪样凝固性坏死,多核巨细胞、淋巴浆细胞浸润,小血管炎,周围纤维组织增生。抗酸杆菌染色、PAS染色(-),肺肉芽肿区域组织内CD8( ),T淋巴细胞增多。经类固醇药物治疗后2例患者临床症状均好转。结论坏死性结节病样肉芽肿病是一种较少见的多发于肺内的良性肉芽肿性疾病,病理诊断应侧重于与结节病、Wegener肉芽肿以及结核、霉菌感染等引起的肉芽肿性疾病相鉴别。  相似文献   
22.
为观察先锋霉素Ⅵ外敷治疗Ⅲ期褥疮的治疗效果,将56例褥疮患者分成2组,观察组30例,对照组26例。观察组处理方法:先剪除疮面坏死组织,以3%过氧化氢与生理盐水依次清洗疮面,0.75%碘伏消毒疮面周围,再将先锋霉素Ⅵ溶液浸于敷料外敷疮面,每日 1次;对照组处理方法:即按传统方法,剪去坏死组织,依次用 3%过氧化氢与生理盐水清洗,再用三黄液湿敷,每日1次。结果:观察组除1例患者(1处褥疮)因病死亡外,其余29例患者55处疮面全部痊愈,有效率为96.7%,对照组除3例(3处)死亡,4例(5处褥疮)未愈出院,其有效率为76.9%。与对照组比较,疮面治愈时间2组有显著性差异,观察组治愈时间明显缩短。结论:先锋霉素Ⅵ外敷治疗Ⅲ期褥疮,疗效确切、可靠,无任何副作用,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3.
通过对中晚期肺癌的病机进行深入探讨,在以往相关研究基础上认为中晚期肺癌大多有肺肾两虚的证候特征,并且肺虚重在肺阴虚。分别探讨润肺益肾法治疗中晚期肺癌在中医理论、实验、临床等方面的依据和机理,从而提出润肺益肾法在中晚期通肺癌治疗上是很重要的方法。最后通过一个医案举隅,充分认识润肺益肾法在中晚期肺癌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4.
高度近视性眼底退变的中医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度近视,亦有病理性近视之称谓.因其眼轴变长、球壁伸展变薄、毛细血管变细、营养代谢障碍、组织退行性变性,可出现视网膜脉络膜萎缩、黄斑变性、出血、后巩膜葡萄肿、视网膜脱离等多种并发或继发性病变.  相似文献   
25.
背景对防御机制的研究在国内目前主要是从两个方向来进行的一个是对具体生活事件的应付方式,另一个是防御机制与心理健康、人格障碍的相关研究.研究对象群体也比较广泛,对大学中贫困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防御方式与心理健康相关研究是十分必要的.目的了解贫困与非贫困大学生防御方式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设计整群分层抽样调查.单位西南科技大学法学院应用心理学教研室.对象调查对象来源于以整群分层方法抽取的2003级在西南科技大学就读的一年级学生528名,年龄17~20岁.按照学生所在地区居民的平均最低生活水准线为标准(每月低于200元人民币),将大学生分为贫困大学生组(n=153)和非贫困大学生组(n=353).方法调查于2004-01进行.测评工具包括①防御方式问卷由88个项目组成,采取1~9级评定方式,得分越靠近9则应用此种防御方式的频度越大.结果可归为三大因子,共计24种防御策略.②社会支持量表共10个项目,包括客观支持(3条)、主观支持(4条)和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3条)3个维度.③症状自评量表共计90个项目,采用5级(0~4级)计分,评定方法0=从无,1=轻度,2=中度,3=相当重,4=严重,主要统计指标为该量表的9个因子得分.测评方法由从事心理学教学与咨询的大学教师为主试,采用团体测验的方式,由学生独立完成各量表项目的判定.施测完毕,由调查者剔除无效问卷,再统一对有效问卷进行编码处理,并进行样本差异的显著性检验.主要观察指标①贫困与非贫困大学生防御方式问卷、社会支持量表和症状自评量表评定结果比较.②贫困大学生防御方式问卷与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测评发放问卷528份,收回516份,其中有效问卷506份,纳入结果分析.①贫困与非贫困大学生防御方式评定结果比较贫困大学生在不成熟防御方式中,除分裂因子外,其他因子分均高于非贫困大学生,差异有显著性(P<0.05~0.01);在成熟防御方式中,压抑因子分低于非贫困大学生,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中间型防御方式中,理想化因子分低于非贫困大学生,解除和同一化因子分高于非贫困大学生,差异有显著性(P<0.05~0.01).②贫困与非贫困大学生社会支持量表评定结果比较贫困大学生的主观支持评分低于非贫困大学生,对支持的利用度评分高于非贫困大学生,差异有显著性(P均<0.05).③贫困与非贫困大学生症状自评量表评定结果比较贫困大学生的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敌对、精神病性因子分高于非贫困大学生,差异有显著性(P<0.05~0.01).④贫困大学生防御方式问卷与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的相关性分析贫困大学生的不成熟防御、成熟防御和中间型防御与症状自评量表中的抑郁和焦虑因子相关性最显著(r=-0.366~0.352).结论①与非贫困大学生比较,贫困大学生更倾向使用不成熟防御方式,提示贫困与非贫困大学生对防御方式的选择存在复杂的相互关系.②贫困大学生更少主动利用社会支持来解决问题,提示与非贫困大学生相比,贫困大学生更缺乏利用社会支持的意识和习惯.③贫困大学生更易产生焦虑、抑郁、敏感的不良情绪,提示贫困大学生心理症状水平较高.④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越低,其防御机制的成熟程度也越低,提示较多采用不成熟和中间型防御机制有损学生的心身健康.  相似文献   
26.
贫困与非贫困大学生防御方式和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背景:对防御机制的研究在国内目前主要是从两个方向来进行的:一个是对具体生活事件的应付方式,另一个是防御机制与心理健康、人格障碍的相关研究。研究对象群体也比较广泛,对大学中贫困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防御方式与心理健康相关研究是十分必要的。目的:了解贫困与非贫困大学生防御方式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设计:整群分层抽样调查。单位:西南科技大学法学院应用心理学教研室。对象:调查对象来源于以整群分层方法抽取的2003级在西南科技大学就读的一年级学生528名,年龄17~20岁。按照学生所在地区居民的平均最低生活水准线为标准(每月低于200元人民币),将大学生分为贫困大学生组(n:153)和非贫困大学生组(n=353)。方法:调查于2004—01进行。测评工具包括:①防御方式问卷:由88个项目组成,采取1~9级评定方式,得分越靠近9则应用此种防御方式的频度越大。结果可归为三大因子,共计24种防御策略。②社会支持量表:共10个项目,包括客观支持(3条)、主观支持(4条)和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3条)3个维度。③症状自评量表:共计90个项目,采用5级(O~4级)计分,评定方法0:从无,1=轻度,2=中度,3=相当重,4=严重,主要统计指标为该量表的9个因子得分。测评方法:由从事心理学教学与咨询的大学教师为主试,采用团体测验的方式,由学生独立完成各量表项目的判定。施测完毕,由调查者剔除无效问卷,再统一对有效问卷进行编码处理,并进行样本差异的显著性检验。主要观察指标:①贫困与非贫困大学生防御方式问卷、社会支持量表和症状自评量表评定结果比较。②贫困大学生防御方式问卷与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测评发放问卷528份,收同516份,其中有效问卷506份,纳入结果分析。①贫困与非贫困大学生防御方式评定结果比较:贫困大学生在不成熟防御方式中,除分裂因子外,其他因子分均高于非贫困大学生,差异有显著性(P〈0.05-0.01);在成熟防御方式中,压抑因子分低于非贫困大学生,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中间型防御方式中,理想化因子分低于非贫困大学生,解除和同一化因子分高于非贫困大学生,差异有显著性(P〈0.05-0.01)。②贫困与非贫困大学生社会支持量表评定结果比较:贫困大学生的主观支持评分低于非贫困大学生.对支持的利用度评分高于非贫困大学生,差异有显著性(P均〈0.05)。③贫困与非贫困大学生症状自评量表评定结果比较:贫困大学生的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敌对、精神病性因子分高于非贫困大学生,差异有显著性(P〈0.05-0.01)。④贫困大学生防御方式问卷与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的相关性分析:贫困大学生的不成熟防御、成熟防御和中间型防御与症状自评量表中的抑郁和焦虑因子相关性最显著(r=-0.366~0.352)。结论:①与非贫困大学生比较,贫困大学生更倾向使用不成熟防御方式,提示贫困与非贫困大学生对防御方式的选择存在复杂的相互关系。②贫困大学生更少主动利用社会支持来解决问题,提示与非贫困大学生相比,贫困大学生更缺乏利用社会支持的意识和习惯。③贫困大学生更易产生焦虑、抑郁、敏感的不良情绪,提示贫困大学生心理症状水平较高。④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越低,其防御机制的成熟程度也越低,提示较多采用不成熟和中间型防御机制有损学生的心身健康。  相似文献   
27.
注射人血丙种球蛋白致多形红斑型药疹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注射人血丙种球蛋白致多形红斑型药疹1例董万和,赵石岩河北省隆化县医院皮肤科(邮政编码068150)患儿男,3一岁。1989年IO月为预防“甲肝”曾肌注人血丙种球蛋白1支[3Inl,卫制82蓉(6)02号」。一个月后,又肌注一支(同一批号),次日患儿全...  相似文献   
28.
目的:通过将央芪汤制作成流浸膏制剂,检测央芪汤流浸膏制剂对胃癌动物模型中瘤体的抑制作用.方法:将人胃癌 SGC-7901 细胞悬液皮下接种于裸鼠背部皮下,当接种部位肿瘤长至最大径 4~5 mm 时,将裸鼠随机分为四组 (10 只 / 组 ):A 组 ( 央芪汤敷贴剂 );B 组 ( 氟尿嘧啶注射液 ) ;C 组 ( 央芪汤敷贴剂 + 氟尿嘧啶注射液 ) ;D 组 ( 生理盐水对照组 ).给药期间观察裸鼠的一般情况及移植瘤的生长状况,连续用药 24 d,并继续观察 4 d 后,颈椎脱位处死裸鼠,采用链霉素抗生物素蛋白 - 过氧化物酶法检测 bcl-2 及 caspase-3 蛋白.结果:央芪汤流浸膏可明显提高胃癌细胞株 SGC-7901 在裸鼠皮下移植瘤的 caspase-3 蛋白表达,显著抑制 SGC-7901 在裸鼠皮下移植瘤抗凋亡蛋白bcl-2 的表达.结论:央芪汤流浸膏可以明显增加荷瘤裸鼠肿瘤细胞凋亡,有明显差异,表明央芪汤流浸膏可以通过促进胃癌细胞的凋亡达到抗肿瘤的目的.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胰腺导管腺癌、慢性胰腺炎和正常胰腺组织中各级别PanIN的发生率以及与临床病理学参数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研究长海医院2001年1月~ 2003年12月间外科切除和同期尸检获得的250例胰腺标本中PanIN的发生情况,并联系临床病理指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250例胰腺标本中,有156例存在PanIN病变,发生率62.4%.其中,胰腺导管腺癌、慢性胰腺炎和正常胰腺组织中PanIN的发生率分别为75.6%、46.0%和30.0%,胰腺导管腺癌PanIN发生率明显高于慢性胰腺炎及正常胰腺组织(P < 0.01);慢性胰腺炎中高级别PanIN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胰腺组织(P < 0.05).PanIN-3仅在胰腺导管腺癌和慢性胰腺炎中见到.胰腺导管腺癌中,有烟酒嗜好和(或)糖尿病者高级别PanIN的发生率53.7%,明显高于对照组29.4%(P < 0.01).PanIN的发生率以61 ~ 70岁年龄组为最高.结论胰腺导管腺癌、慢性胰腺炎和正常胰腺组织中PanIN的发生率逐渐增加,程度逐渐加重,支持胰腺癌发生的分子模型.  相似文献   
30.
RET、Mucin1和Galectin-3在甲状腺良恶性肿瘤中的表达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滤泡源性甲状腺肿瘤及结节性甲状腺肿中RET、Mucin-1和Galectin-3蛋白的表达,寻找有助于诊断良恶性甲状腺肿瘤的标志物。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9例结节性甲状腺肿,54例腺瘤(其中不典型腺瘤19例),43例乳头状癌(其中11例乳头状微癌),16例滤泡性癌中上述3种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良性病变(结节性甲状腺肿和腺瘤)与恶性病变(乳头状癌和滤泡性癌)中3种蛋白的表达有极显著意义(P<0.01),而良恶性病变中的不同类型间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11例微癌患者中Galectin-3全部阳性,RET8例阳性,Mucin-1阳性仅3例;结节性甲状腺肿RET的表达与甲状腺癌比较虽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前者为弱阳性,后者多为强阳性;腺瘤中不典型腺瘤Galectin-3的表达与其他腺瘤相比差异显著(P<0.05),与滤泡性癌相比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部分腺瘤中见灶性Mucin-1和Galectin-3同时阳性。结论:RET、Mucin-1和Galectin-3的同时检测可作为良恶性滤泡上皮性肿瘤鉴别诊断的指标,其中以Galectin-3的敏感性最佳,RET次之。Mucin-1高表达可能是去分化、浸润和转移的标志,Galectin-3阳性的不典型腺瘤是滤泡性腺瘤和滤泡性癌的交界性病变,良性腺瘤中Mucin-1和Galectin-3同时阳性应视为恶变的高危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