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22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3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30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9篇
  2022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9例黏膜成熟T细胞和NK细胞淋巴瘤(以下称淋巴瘤)患者瘤组织(淋巴瘤组)与31例鼻咽黏膜淋巴组织反应性增生患者(增生组)增生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2(TIMP-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情况。结果淋巴瘤组TIMP-2和MMP-9阳性率分别为81.36%、83.05%,增生组阳率分别为100%、32.26%,TIMP-2和MMP-9表达率与临床分期、血管侵犯和生存期均无显著性关系。两组TIMP-2和MMP-9表达均无明显相关性(r=-0.007,P〉0.05)。提示TIMP-2和MMP-9表达异常在淋巴瘤发生中可能起重要作用,MMP-9可作为鉴别淋巴瘤性质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42.
高血压性脑出血继发脑室内出血CT表现与预后(附86例分析)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高燕军,孙久玲,赵亮,俞予彬,丁志敏,纪国娟,朱桂华,梁大力我们将近三年内收治高血压性脑出血(HICH)继发脑室内铸型,根据Graeb评分法,对病人转归进行评估,现报...  相似文献   
43.
目的:对9例发作性睡病患者进行动态脑电、心电、血氧监测,观察睡眠时EEG、EOG及血氧变化。方法:采用Solar 2000B神经中央监测平台和录像 EEG,按国际标准10~20系统安放电极并记录EOG和血氧饱和度。结果:平均睡眠效率>85%,记录到10~14Hz睡眠纺锤波,平均9分钟即进入REM。EOG显示NREM3、4期睡眠减少。发作期血氧饱和度下降。结论:神经中央监测平台及录像EEG对发作性睡病诊断有重要价值。对鉴别睡眠瘫痪、猝倒发作、睡眠幻觉有意义。  相似文献   
44.
慢性肝病和肝癌中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广西肝细胞癌(HCC)及慢性肝病病变组织中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状况。探讨HCV感染在肝癌发病中的应用。方法 用免疫组化SP法,检查201例病变肝组织中丙肝病毒核心区抗原(Hepatitis C Core Antigen,HCAg)和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分析各种肝脏病变中HCV的感染状况及其与病变程度的关系。结果:116例HCC和85例慢性现中的HCV感染率分别是44.8  相似文献   
45.
葛根素、复方丹参、刺五加、参麦注射液作为治疗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的药物,在临床应用已多年,临床疗效尚可。临床应用时一向与5%葡萄糖注射液配伍,《中国药典》2005年版规定其pH值范围为3.2~5.5,酸度范围较宽,为此本实验对葛根素等4种注射液与不同pH值的葡萄糖注射液配伍后的微粒、pH值、最大吸收波长、吸光度值进行分析,旨在为临床合理配伍提供依据。1仪器与药品UV—1600A型紫外分光光度计(日本岛津);pHS—25型酸度计(杭州东兴仪器设备厂);ZW F—6F型注射微粒分析仪(天津市天河医疗仪器研制中心);葛根素注射液(海南斯达制药有限公司,批…  相似文献   
46.
rhTNFα对鼻咽癌 CNE3细胞p53及p21WAF1/CIP1蛋白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焦伟  邓卓霖  黄振录  丁志敏  刘时才 《癌症》2001,20(10):1104-1105
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 TNF-α)为活化的巨噬细胞分泌的一种蛋白质,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其细胞抑制效应( cytostatic effect)可能由于上调 WAF1表达水平所致 [1, 2]。 p21WAF1/CIP1(简称为 WAF1)与细胞周期抑制蛋白 CIP1完全相同 [3],能将 DNA失常的细胞阻滞于 G1期进行修复或使之凋亡,其 DNA的启动子区含有一个 p53结合点,受野生型 p53基因(wtp53)调控。我们曾将 wtp53基因导入鼻咽癌细胞株 CNE3[4]并进行裸鼠致瘤抑制实验 [5],结果表明导入 wtp53基因有明显抑制移植瘤生长作用。现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 CNE3裸鼠移植瘤经注射 TNF-α处理后抑瘤基因 p53及 WAF1表达的变化,为阐明这 3种抑瘤物质的相互作用机理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47.
目的:并行检测原发性肝癌p53基因突变类型。方法:参照国际公共p53突变数据库资料发生频率最高的7个突变类型作为检测探针设计寡核昔酸芯片,应用该项技术检测肝癌抑癌基因p53上对应的7个常见突变位点的突变频率及形式。结果:检测高发区及低发区肝癌石蜡包埋标本各14例,p53突变发生率分别为64.3%及14.3%(P<0.05),高发区组p53突变热点为249编码区,占该组突变的77.8%,突变形式为^249ser突变。结论:本研究发现高发区组肝癌p53基因突变热点为^249ser突变,应用寡核昔酸芯片技术可并行、高效、多位点检测肿瘤的基因突变。  相似文献   
48.
急性脱髓鞘脑病46例临床与CT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燕军  丁志敏 《医学综述》1995,1(10):477-478
急性脱髓鞘脑病系因病毒感染后机体免疫功能异常,产生的过敏反应,是一组变态反应性疾病。本文报告46例符合饶氏等1994年提出的有关急性脱髓鞘脑病临床特点的病人[1],就临床与CT表现,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32例,女14例。年龄15~48岁,以21~34岁发病率最高,占39例(84.8%),平均24.4岁。全年均有发病,12月~4月较为集中,占26例(56.6%),未见流行发病,发病前有前驱症状者29例(63%),包括感冒17例,产褥期感染6例,肠道感染5例,肺炎1例。前驱症状发生在发病前1~2周内。病前1月内有疫苗接种史者3例,服用驱虫净后发病1例。1.…  相似文献   
49.
目的 分析脱髓鞘假瘤误诊原因,探讨其与胶质瘤的鉴别诊断.方法 对4例脱髓鞘假瘤临床资料、影像学及病理改变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例临床表现、影像学考虑为肿瘤,手术后病理示脱髓鞘假瘤;1例临床诊断是多发性硬化,影像学考虑为肿瘤,在外院手术冰冻及常规切片诊断为胶质瘤,后经重切病理蜡块,行免疫组化染色,确诊为脱髓鞘假瘤.结论 脱髓鞘假瘤极易误诊为胶质瘤,提高对其不典型影像学表现认识,并密切结合临床是降低误诊的关键,对难以分辨者,可给予激素进行诊断性治疗.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讨Kai-1、Fit-4(fms样酪氨酸激酶4)和Tiam-1(T淋巴瘤侵袭转移基因)在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中的作用,寻找预测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的分子标志物.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02例甲状腺乳头状癌Kai-1、Flt-4和Tiam-1表达情况,比较它们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伴颈部淋巴结转移组和无转移组间的表达差异;对52例无淋巴结转移患者进行随访,了解术后颈部淋巴结转移发生率,评估Kai-1、Flt-4和Tiam-1在预测甲状腺乳头状癌伴淋巴结转移的价值.结果:甲状腺乳头状癌Kai-1、Flt-4和Tiam-1阳性率分别为61%、49%和84%,表达率均与颈部淋巴结转移有关(均P<0.01);Kai-1、Fit-4和Tiam-1表达呈正相关性;Kai-1、Flt-4和Tiam-1在预测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分别为90%、66%和94%,特异度分别为67%、67%和25%,准确度分别为78%、67%和49%;Kai-1在术后发生淋巴结转移组的表达率显著高于术后无淋巴结转移者.结论:Kai-1、Flt-4和Tiam-1表达异常可能与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有关,检测Kai-1和Flt-4表达情况有助于预测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