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3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98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83篇
药学   74篇
中国医学   30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401.
二至丸在临床应用日益增多,除了应用于肝病、肾病方面,已引申应用于血液病、骨病、肠胃病、皮肤科、妇科,五官科等疾病。通过对二至丸临床应用进行文献梳理,以期为今后的临床用药提供有益的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402.
四逆散化学成分的UPLC-ESI/MS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采用液质联用技术(LC-MS)对四逆散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分析.方法:采用ACQUITY UPLC BEH C18(2.1 mm×100mm,1.7 μm)色谱柱,以乙腈-0.1%甲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质谱使用ESI离子源,正离子与负离子模式下采集数据.结果:通过正、负离子质谱信息及元素组成分析并结合对照品与相关文献数据对照,共鉴定出17个化合物.结论: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分离,质谱测定相对分子质量及相关文献数据信息检索确定四逆散复方中的化学成分,为阐明四逆散的药效物质基础提供有力的证据.  相似文献   
403.
中药止血药应用历史悠久,且资源分布广泛,常见的就有300余种,在其研究中发现了大量的止血活性成分。已知的中药止血成分几乎囊括了各类化学成分,包括氨基酸、生物碱类、萜类和甾体、酚类和黄酮类、鞣质、醌类、苯丙素类、脂类、有机酸类等。按植物化学分类学对已报道的一些中药止血成分进行分类综述,为研究发现新的止血成分和开发止血新药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404.
405.
目的 比较水蒸气蒸馏提取荆芥穗挥发油和荆芥穗药材顶空气体的化学成分及其含量.方法 采用HP-5MS气相色谱柱(30.0m×250 μm×0.25μm),MS检测器分析2种提取方法 的挥发性成分.结果 2种提取方法 在成分和其含量均存在一定的差异.结论 顶空分析药材挥发性成分方法 简便,稳定性好,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406.
目的比较胶艾汤和四物汤对急性血瘀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凝血功能和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探讨胶艾汤衍化为四物汤后活血功效变化的机制。方法采用sc肾上腺素加冰水浴复制大鼠急性血瘀模型,检测各组大鼠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HCT)、凝血4项、血小板聚集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全血黏度、血浆黏度、HCT明显升高(P<0.01),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明显缩短,纤维蛋白原(FIB)的量明显增加(P<0.01),血小板聚集率明显增大(P<0.01)。与模型组比较,四物汤组大鼠全血黏度、血浆黏度、HCT明显降低(P<0.05、0.01),TT、PT、APTT明显延长(P<0.05)、FIB的量明显降低(P<0.01),血小板聚集率明显降低(P<0.01);胶艾汤中剂量组大鼠1 s-1切变率下的全血黏度与HCT明显降低(P<0.05、0.01),APTT明显延长(P<0.05),PT明显缩短(P<0.01),血小板聚集率明显降低(P<0.05)。与胶艾汤中剂量组比较,四物汤组大鼠PT明显延长(P<0.01)。结论胶艾汤和四物汤均具有不同程度改善血液流变性、延长凝血时间、抑制血小板聚集等活血作用,胶艾汤衍化为四物汤后活血作用增强。  相似文献   
407.
茜草与茜草炭对大鼠急性血瘀模型的影响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茜草与茜草炭对急性血瘀模型大鼠的影响,揭示两者在功效方面的异同。 方法:皮下注射肾上腺素加冰水浸泡复制大鼠急性血瘀模型,以云南白药为阳性对照,连续给药7 d,利用此模型观察茜草与茜草炭高、中、低各3个剂量组对血液流变学、凝血酶活性及血小板系统的影响。 结果:茜草能够显著改善不同切变率下血瘀模型大鼠的全血黏度及血浆黏度,在止血方面体现了一定的双向调节,对由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表现出一定的影响,但弱于茜草炭。茜草炭主要通过影响内、外源性凝血酶以及纤维蛋白原来达到促凝效果,能明显提高血瘀模型大鼠血小板聚集率(P<0.01)。 结论:茜草既能化瘀,又能止血,茜草炭主要发挥其止血作用,进一步论证了茜草、茜草炭“生行熟止”的传统炮制理论。  相似文献   
408.
目的研究荆芥内酯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及生物利用度。方法建立大鼠血浆中荆芥内酯的HPLC检测方法,考察大鼠灌胃或尾静脉给予不同剂量荆芥内酯24 h内的血药浓度变化,并用Kinetica 4.4药动学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灌胃给予高、中、低剂量(47.87、23.94、11.97 mg.kg-1)荆芥内酯后,Cmax和AUC0-∞与给药剂量呈非线性关系。静脉给予11.97 mg.kg-1荆芥内酯后,Cmax和AUC0-∞分别为6.5 mg.L-1、18 mg.h.L-1。荆芥内酯在大鼠体内的口服绝对生物利用度为69.1%。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专属性强,可用于荆芥内酯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和生物利用度研究。  相似文献   
409.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选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柱H-5MS(5%henyl Methyl Silox-ane,30.0 m×250.0μm×0.25μm),程序升温方法:初始温度50℃,以10℃.min-1速率升至100℃,保持10min,再以5℃.min-1速率升至200℃,保持5min。薄荷酮在0.00517~0.1034mg.mL-1之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胡薄荷酮在0.0372~0.744mg.mL-1之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1)。薄荷酮回收率为98.0%,RSD(%)=1.696;胡薄荷酮回收率为99.4%,RSD(%)=2.469。  相似文献   
410.
甘遂不同炮制品中二萜类成分的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征军  李媛  高兰  丁安伟  张丽 《中成药》2011,33(12):2122-2125
目的比较甘遂炮制前后各炮制品中二萜类成分甘遂萜酯B和甘遂萜酯A含有量的变化,以期揭示上述成分与甘遂醋炙减毒作用的关联性。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甘遂各炮制品中二萜类成分甘遂萜酯A、甘遂萜酯B,以X TerreRP C18色谱柱(4.6 mm×150 mm,5μm)为固定相;流动相为甲醇(A)-水(B)二元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L/min,检测波长235 nm,柱温38℃。结果假白榄烷型二萜类成分甘遂萜酯A和甘遂萜酯B经炮制后均有所降低,其质量分数高低顺序为生品>清炒品>醋润品>醋炙品。结论甘遂醋炙前后甘遂萜酯A与甘遂萜酯B的含有量变化与甘遂醋炙减毒有一定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