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3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98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83篇
药学   74篇
中国医学   30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通过对侧柏叶及侧柏炭饮片吸附力的测定,探讨侧柏叶及侧柏炭的止血机理。方法:利用饮片对色素亚甲基蓝的吸附情况.以分光光度法测定侧柏叶及侧柏炭吸附力的大小。结果:线性范围为0.0084105~0.084105mg(r=0.9993),加样回收率为100.2%,RSD为2.68%,饮片吸附力大小为侧柏炭〉侧柏叶。结论:吸附力的变化可能是侧柏炭止血效果较侧柏叶好的比较重要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中药止血成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包贝华  张丽  丁安伟 《中草药》2009,40(8):1324-1327
中药止血药应用历史悠久,且资源分布广泛,常见的就有300余种,在其研究中发现了大量的止血活性成分.已知的中药止血成分几乎囊括了各类化学成分,包括氨基酸、生物碱类、萜类和甾体、酚类和黄酮类、鞣质、醌类、苯丙素类、脂类、有机酸类等.按植物化学分类学对已报道的一些中药止血成分进行分类综述,为研究发现新的止血成分和开发止血新药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3.
芩连四物汤化学物质基础及其抗凝血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芩连四物汤的化学物质基础及其抗凝血生物效应。方法:采用水煎醇沉,醇溶液减压回收乙醇,用适量水溶解后,上D101大孔树脂采用不同浓度的乙醇梯度洗脱,各不同洗脱部位采用硅胶柱层析的方法分离,所得单体通过UV,IR,NMR及MS等方法确定其化学结构;将所得成分配成水溶液(100μmol·L-1),采用体外法测定对血浆凝血酶时间(TT)的影响。结果:从芩连四物汤中分离并鉴定了5个黄酮类成分、1个生物碱、3个芳香酸、1个倍半萜类成分及2个其它类化合物。黄酮苷元、芳香酸、生物碱及倍半萜类化合物均能显著延长血浆凝血酶时间(TT)。结论:首次对芩连四物汤整方进行化学物质分离和结构分析研究,其中9个化合物,包括千层纸素A、汉黄芩素、6-甲氧基汉黄芩素、小檗碱、黄芩素、阿魏酸、香草酸、咖啡酸、地黄苦苷元显示了一定的体外抗凝血活性。  相似文献   
14.
当归-川芎药对不同配比的中医应用数据分析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目的:应用统计分析方法探究当归与川芎不同配伍比例的方剂与疾病科属的关系。方法:从中医方剂数据库(源于《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检索出含有当归、川芎的1242首方剂,建立数据库,对其配伍比例、主治疾病以及疾病所属科属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含有当归、川芎的1242首方剂中,两者以1∶1配比的方剂出现的频次最多,占总数的68.06%;所治疾病科属以内科和妇科的方剂出现的频率最多,分别为39.53%和39.29%。结论:运用频次统计等数据分析方法,能有效发现中医临床治疗疾病的用药规律,为临床遣方用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五拗汤及其组方药材挥发油GC-MS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五拗汤各组方药材组成复方后挥发油的组成成分变化.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五拗汤及其富含挥发油的组方药材麻黄、苦杏仁、桔梗和荆芥的挥发油,并通过GC-MS联用技术对其进行分析鉴定和比较研究.结果:五拗汤挥发油的GC-MS TIC化学信号主要来源于组方药材麻黄、桔梗、荆芥的贡献,但是也发现单味药材中一些化学信号在复方五拗汤中未检测到.结论:利用GC-MS比较分析方法研究五拗汤各组方药材组成复方后挥发性成分的变化,为揭示其效应物质基础和配伍机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制剂生产与汤剂煎煮条件下赤芍有效成分的提取效率。方法:HPLC法测定芍药内酯苷和芍药苷的含量;以芍药内酯苷和芍药苷的提取率为主要指标,比较制剂生产与汤剂煎煮条件下赤芍有效成分的提取效率。结果:芍药内酯苷和芍药苷分别在0.00788~0.15760μg(r=0.9999)和0.08356~1.67120μg(r=0.9999)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制剂生产和汤剂煎煮芍药内酯苷的提取率分别为68.38%和32.88%,芍药苷分别为67.02%和44.41%。结论:制剂生产的提取效率比汤剂煎煮的提取效率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赤芍总苷对大鼠血瘀证及大鼠动静脉旁路血栓质量及抑制率的影响.方法 采用冰水刺激和注射肾上腺素的方法,造成大鼠血瘀证模型,颈总动脉取血测定各项血液指标;采用造成大鼠动静脉旁路血栓的方法,测定血栓的湿、干质量.结果 赤芍总苷可显著降低血小板聚集和红细胞聚集,增强红细胞变形能力,延长PT、APTT时间,降低全血黏度(低切),减少血栓的生成.结论 赤芍总苷具有活血化瘀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首次评价没药挥发油对小鼠离体子宫平滑肌收缩、芳香化酶的生物效应;并分析鉴定没药中的挥发性成分.方法 采用小鼠离体子宫收缩模型、芳香化酶抑制刺体外筛选模型评价没药挥发油的生物效应;采用GC-MS联用技术对没药挥发性成分进行分离分析、鉴定.结果 离体子宫平滑肌收缩试验表明没药挥发油对小鼠离体子宫平滑肌收缩有显著的抑制作用,ED50为14.21 ug/mL,95%可信限为11.58 ug/mL~17.50 ug/mL;芳香化酶抑制剂体外筛选实验表明没药挥发油具有显著的抑制芳香化酶活性,IC50为8.70 ug/mL;为探讨生物效应与成分间的关系,采用GC-MS联用技术分析鉴定了没药挥发油中53个化学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60.16%,结构类型主要为萜类、倍半萜类等类型化合物.结论 没药挥发油具有显著抑制小鼠离体子宫平滑肌收缩、抑制芳香化酶的活性,效应成分可能与其中的倍半萜类成分密切相关,其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考证白茅根的历代炮制情况。方法查阅从汉代至今的本草和医学文献,进行归纳整理。结果白茅根的炮制始载于(备急千金要方》,要求“细切”,至今均要求“净制”。其炮制方法多样,以炙(炒)者居多。结论白茅根古今均有炮制要求。  相似文献   
20.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复方五仁醇胶囊中2组分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以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复方五仁醇胶囊中五味子醇甲和五味子乙素含量的方法。方法色谱柱为Lichro-sphereC18,流动相为水-甲醇(梯度洗脱),流速为1.0mL.min-1,柱温为30℃,检测波长为254nm。结果五味子醇甲、五味子乙素进样量分别在0.1824~1.6416μg(r=1.0003)、0.1896~1.7064μg(r=0.9999)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32%(RSD=1.02%)、97.22%(RSD=0.94%)。结论本方法简便、准确、专属性强,可用于本品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