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6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33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8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46篇
口腔科学   27篇
临床医学   106篇
内科学   62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23篇
外科学   38篇
综合类   232篇
预防医学   116篇
眼科学   37篇
药学   87篇
中国医学   118篇
肿瘤学   9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75篇
  2013年   57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探讨膝骨关节炎模型大鼠在穴位敏化的不同时间节点相关穴区局部肥大细胞(mast cells,MC)变化与穴位敏化的关系。方法选取150~160 g的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生理盐水组(NS)、模型组(KOA)三组,每组按照0天、7天、14天、21天、28天随机再分为五组。在右侧膝关节腔内注射单碘乙酸盐(MIA)制备模型。造模成功后分别于造模的第0天、7天、14天、21天、28天时取1.5 mm×1.5 mm×1.5 mm体积的鹤顶、阳陵泉、委中穴区局部皮肤组织,采用甲苯胺蓝染色法检测MC。结果在造模后的第7天,KOA组大鼠鹤顶穴区MC的数量及脱颗粒率高于N和NS组(P0.05),MC数量高于0天、21天(P0.05);第7天、14天MC脱颗粒率均高于0天(P0.05);造模后第14天,KOA组大鼠阳陵泉穴区MC数量及脱颗粒率明显高于N和NS组(P0.05),MC数量和脱颗粒率高于同组的第0天和7天(P0.05);而委中穴MC数量及脱颗粒率则没有明显变化。结论膝骨关节炎模型大鼠相关穴位在疾病过程中某一时间点发生了敏化,敏化效应持续一段时间;穴位敏化是动态变化的过程,并且敏化伴随了穴区MC的募集和脱颗粒;穴位敏化具有时间和空间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22.
23.
24.
刘珍霞  丁宁 《当代护士》2013,(11):92-93
总结了对55例男性精神病患者实施跌倒危险评估表的应用体会,主要措施有严格交接班,提供安全环境,跌倒标志牌,设立呼叫器等.认为跌倒危险评估表的实施和护理安全措施的落实,能有效降低住院精神病患者跌倒发生率,提高住院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如何有效诊断和治疗小儿膀胱破裂。方法对我院2012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11例膀胱破裂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根据病情严重程度给予患者保守治疗以及手术治疗,治愈患者11例,治愈率为100%。结论膀胱造影是膀胱破裂最可靠的诊断方法,临床中应全面分析膀胱破裂的具体原因,并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相应治疗措施,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大部分膀胱破裂的患儿采取保守治疗可获治愈。  相似文献   
26.
目的:评价类风湿关节炎(RA )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变化与RA发病机制及疾病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收集和筛选符合条件的研究结果,用Meta分析方法进行相关数据统计。结果纳入12篇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RA患者的外周血CD3+、CD4+、CD8+T细胞含量所占的比重较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WMD =-0.02,95%CI[-0.07,0.02],P=0.27;WMD =0.02,95%CI [0.03,0.08],P=0.41;WMD =-0.03,95%CI[-0.19,0.14],P=0.74),但CD4+/CD8+比值在类风湿关节炎外周血中较健康组有明显增高(WMD =0.81,95%CI[0.74,0.89],P<0.001)。结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外周血中,CD4+/CD8+比值失衡可能是RA的发病和发展过程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采用牙周组织再生术联合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牙周炎患者12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的牙周组织再生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之上再联合口腔正畸进行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牙周探诊深度(PPD)、菌斑指数(PLI)、临床附着丧失(AL)、探诊出血(BOP)、龈沟出血指数(SBI)、牙周炎症消失时间以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67%,牙周炎消失时间为(15.20±2.32)d,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3.34%,牙周炎消失时间为(25.21±3.21)d,且观察组患者PPD、PLI、AL、BOP、SBI指数均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结果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牙周组织再生术联合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炎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牙周组织再生术,值得临床的运用于推广。  相似文献   
28.
目的评估两种腹腔镜手术路径治疗儿童肾上腺区神经母细胞瘤的可靠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至2020年8月江西省儿童医院9例腹腔镜下行手术治疗的肾上腺区神经母细胞瘤患儿临床资料,其中男6例,女3例;年龄1个月至5岁5个月,平均年龄22个月。6例为右侧肾上腺区神经母细胞瘤,3例为左侧肾上腺区神经母细胞瘤。临床表现:2例为腹痛,1例为血尿,1例为腹泻,1例为腹胀,4例为体检发现。结果9例术前经增强CT及彩超检查诊断为肾上腺区肿瘤,与周围脏器无浸润,下腔静脉无瘤栓;8例无淋巴结及远处转移,1例肝脏转移;内分泌检查均为无功能性肿瘤。9例中7例经腹腔途径手术,2例经腹膜后途径手术;9例均顺利、完整切除肿瘤,无一例中转开放手术,平均手术(腹腔镜操作)时间137 min,平均出血16.3 mL(5~40 mL),1例输血100 mL,肿瘤平均直径4.3 cm(2.5~5.4 cm)。术后病理检查结果:5例神经母细胞瘤,3例节细胞神经母细胞瘤,1例节细胞神经瘤。术后均恢复良好,Ⅰ期病例未行化疗,Ⅳ期肝脏转移病例术后予化疗,平均随访时间8.6个月(2~35个月),无一例复发。结论两种腹腔镜手术路径切除儿童肾上腺区神经母细胞瘤均安全、有效,腹膜后途径在显露及血管处理上更具优势,腹腔途径在操作空间上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29.
目的 研究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对年轻恒牙釉质粘接强度的影响。方法 收集手术拔除的牙根未发育完全的上下颌第三磨牙,共180颗,选取全部离体牙牙冠颊面与牙长轴相对平行的釉质面(倾斜角度小于5°)作为实验粘接面,按实验方法不同随机均分为5组,每组36颗,分别进行以下处理:G0(对照组):37%磷酸常规酸蚀;G1:37%磷酸+17% EDTA;G2:37%磷酸+10% EDTA;G3:17% EDTA+37%磷酸,G4:10% EDTA+37%磷酸。以上样本均采用GLUMA通用型粘接剂粘接后,行流动树脂堆砌。使用万能材料试验机进行树脂剪切粘接强度的测试。剔除剪切测试中由于树脂块断裂而未形成树脂-釉质面分离的试件,针对剪切粘接强度采用SPSS2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G0的平均剪切粘接强度(9.80±2.78 MPa)要明显低于G1(11.56±3.30 MPa)、G2(12.01±3.28 MPa)和G4(12.19±3.04 MPa)的剪切粘接强度,其差异都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尽管G3的平均剪切粘接强度(10.75±2.85 MPa)要高于G0,但两组之间的强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61)。此外,G1、G2、G3和G4各组之间的平均剪切粘接强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酸蚀前、后EDTA去蛋白化处理较单纯酸蚀处理更能增强树脂的剪切粘接强度,但其作用可能会受到EDTA浓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30.
齿科氧化锆表面处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氧化锆陶瓷良好的力学性能、耐磨损性能、美学性能以及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成为其在口腔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的基础,其应用研究近些年来也成为热点.然而,氧化锆全瓷冠与树脂之间的粘结力低;表面饰瓷常常发生崩裂、崩脱;作为种植体应用时,不能与骨组织形成化学结合,影响种植体的可靠性和长期疗效,如何对氧化锆进行表面处理以改善其性能,引起了业内人士的关注.因烧结后的氧化锆硬度高、强度大,对其表面改性处理难度高、成本大,如何寻求既有效又经济的处理途径就成为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就近年来对氧化锆的表面改性方法,其中就锆-瓷结合、氧化锆粘接以及氧化锆生物相容性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