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54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13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2篇
中国医学   7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61.
前臂骨间膜前面尺侧的动脉及其与穴位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前臂骨间膜前面尺侧的动脉分布及其与心经穴位的关系。方法:成人前臂动脉乳胶灌注及墨汁灌注的标本,解剖观测其骨间膜前面尺侧的动脉分布。结果:前臂骨间膜前面尺侧的动脉来自骨间前动脉及其前终末支的节段性分支,在心经沿线2、3寸处的动脉支出现率均大于59.3%,2寸处动脉支管径粗、分支多、供血量大,且向下密集分布到与心经穴位相关的骨间膜远段。结论:前臂骨间膜前面尺侧的动脉呈节段性分支分布,与心经相关穴位的血管分布较密集。  相似文献   
162.
介绍了一种结构新颖的便携式脑循环功能分析仪的基本原理、参数算法和仪器设计方法.该仪器动用超声多普勒、超声脉冲和臂式自动血压模块检测颈动脉血流速度、血管管径及肱动脉舒张压和收缩压.根据血液动力学原理建立了简化的脑血管动力学参数计算方法,可获得人体颈动脉系统外周阻力、动态阻力、临界压力及搏动指数等反映脑循环功能状况的动力学参数.该仪器结构精巧、操作便捷、指标敏感,适用于各级医院、医疗机构,特别是基层医院和社区康复中心对脑血管病进行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63.
脑循环分析仪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脑循环分析仪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软件设计和临床应用等内容,该仪器运用超声多普勒、超声脉冲和压力变送器,在心电同步信号监测下检测血液流速、压力波形和血管管径管数据,然后通过分析计算得到脑血管阻力,代偿血流量和血管壁弹性等脑循环血流动力学参数。  相似文献   
164.
用于针刺穴位研究的结缔组织片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先前研究发现,穴区功能与穴区结缔组织结构有密切关系,本文旨在建立基于穴区原位组织上的膜片钳研究方法。方法:急性分离出SD大鼠"后三里"穴皮下结缔组织,并安置在含有孵育液的浴槽内。组织片内肥大细胞可用甲苯胺蓝或中性红进行标记。在膜片钳实验中,通过记录电极对组织片内原位肥大细胞施加-30、-60和-90 cmH2O的负压刺激,并记录细胞上机械激活性全细胞电流。结果:制备的皮下结缔组织片标本经甲苯胺蓝或中性红染色显示,肥大细胞散在分布于组织片中的基质中。肥大细胞脱颗粒现象也能通过染色清晰可见。膜片钳记录表明穴区组织片肥大细胞的全细胞电流随着机械负压的施加而增大。结论:大鼠穴区皮下结缔组织片原位肥大细胞全细胞电流能被机械刺激激活。结合显微技术和电生理技术,大鼠"后三里"穴区皮下结缔组织片可以做为研究针刺效应外周机制的一种模型,并提示穴位肥大细胞可能参与针刺过程中机械信号的转导。该模型也可为今后进一步在细胞水平上研究穴位中细胞、胶原纤维、蛋白多糖等各成分的特性及其之间的相互作用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65.
脑血管疾病的血液动力学研究一直是和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和诊断密切相关的,由于脑部血液循环是一个四端输入的网络,其复杂性导致它的血液动力学规律和体循环有着本质的差别,讨论脑循环动力学模型和临床应用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使用集中参数模型来模拟三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脑动脉硬化,脑梗塞,锁骨下动脉盗血.考察其对相应脑血管的压力和流量的影响,结果显示脑部血液循环的代偿功能在发病情况下的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分析数值模拟结果,对不同疾病的血液动力学特征进行研究,给脑血管疾病的临床诊断提供血液动力学方面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6.
目的研究一种评价脑循环功能状态的方法,为临床防治提供帮助。方法根据临床测得的人体脑循环力学参数,运用模糊数学方法综合评价脑循环的状态。计算脑循环各力学参数的权重以及相对于适中值的偏离程度,得出评价分数和最佳诊断值,提出脑循环的危险区间。结果卒中的评价分数显著高于对照组;高血压等级从1级到3级,分数增高。结论高血压患者相对于正常者,患卒中的风险程度更高。高血压程度越严重,罹患卒中的风险越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