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8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33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4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23篇
综合类   39篇
预防医学   16篇
药学   33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8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肝功能衰竭合并肝性脑病,由于受病人全身情况的影响及供体来源等条件的限制,一般不宜行肝移植治疗。本文报道一例酒精性肝硬化,肝性脑病,术前经人工肝支持治疗,病人意识状况明显改善,黄疸减轻,腹水减少,行背驮式肝移植成功,提出:人工肝支持治疗可明显改善该类病人的全身状况,使之度过急性期,人工肝支持系统,肝移植联合治疗扩大了肝移植的适应症,为终末期肝病合肝性脑病病人带来了生机。  相似文献   
32.
分子吸附循环系统联合肝移植治疗急性肝功能衰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应用分子吸附循环系统结合肝移植治疗急性肝功能衰竭的效果。方法  8例急性肝功能衰竭患者 (7例原发病为乙型肝炎后肝硬化 ,1例为Wilson病 )在等待肝移植期间经分子吸附循环系统治疗 3~ 7次 ,所有患者均接受同种异体改良背驮式肝移植术。结果 患者等待供肝时间 8~ 30d ,平均 13d ,所有患者均顺利渡过围手术期 ,痊愈出院。应用分子吸附循环系统治疗后 ,患者的血清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及总胆红素水平明显下降 (P <0 .0 1) ,但凝血功能的改善不明显。结论 分子吸附循环系统可暂时替代肝脏的部分功能 ,帮助急性肝功能衰竭患者顺利渡过肝移植等待期。  相似文献   
33.
目的:改进经典的兔VX2肝癌模型瘤组织接种法,比较改良的瘤组织接种法与经典方法的差异. 方法:将30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2组,分别采用经典的瘤组织块接种法(A组)及改良的瘤组织注射接种法(B组).于接种后第8、15、22、29d进行螺旋CT扫描,观察CT表现、计算肿瘤大小,最后予病理确认. 结果:A组和B组的接种时间分别为(9.47±2.85)min和(5.85±1.62)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2组的成功率分别为53.3%和8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9).2组肿瘤生长情况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67).结论:改良的瘤组织块接种法操作简便,成瘤率高,优于经典的瘤组织块直接接种法.  相似文献   
34.
同期同种异体肝肾联合移植中肾脏移植的处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同期肝肾联合移植中肾脏移植的处理原则及治疗体会。方法 术前对受进行泌尿系及全身检查,并进行严格的组织配型[血型、淋巴细胞毒试验(CDC)、混合淋巴细胞培养、群体反应性抗体(PRA)及HLA位点];采用器官联合切取方法切取肝、肾脏,后行分别修整,在肝移植成功后,在受生命体征平稳的条件下,在右(或左)侧髂窝处再移植肾脏;术后免疫抑制药物应用三联免疫抑制剂诱导免疫耐受激素、骁悉、环孢素A(CsA),1个月后快速将Pred及CsA减至同期常规剂量。结果 组织配型:血型B型供给B型1例,O型给O型、AB型各1例。CDC均小于10%,PRA均阴性;3例均采用肝肾分别移植,在开放血流后5分钟内有泌尿,1例术后开始每小时尿量在200-300ml,8小时后因失血量过多,有效循环差出现少尿、无尿,7天后死于移植肝无功能,另2例术后2天血肌酐降至正常,随访半年及10个月,目前移植肾功能均正常。结论 肝肾联合移植是治疗肝肾功能同时不全的途径之一,肝肾综合征是肝肾联合移植的适应证之一。肝肾联合移植最好在肝移植成功后,在生命体征平稳的前提下再行肾脏移植。肝肾联合移植后免疫抑制药物应用应少于单独肾移植的剂量。  相似文献   
35.
microRNA在肝细胞肝癌诊断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作为一种遗传相关性的复杂性疾病,肝癌的发生发展是一个由多基因参与的、多步骤、多阶段的由体内外多因素相互作用的复杂过程~([1]),涉及编码和非编码基因结构和表达水平的异常.随着对非编码基因的逐步认识,那些曾被作为冗余的片段,已经发现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其中认识较为深刻的是microRNA(miRNA)~([2]).  相似文献   
36.
李强  丁义涛 《实用癌症杂志》2002,17(4):445-446,448
显微切割 (microdissection)是 2 0世纪 90年代出现的新技术 ,该技术先后经历了 3个发展阶段 :①通过机械手段去除非目的组织 ,间接获得目的细胞。这项技术较为繁琐 ;②采用机械分离的办法[1] ,直接切割获得目的细胞或细胞群 ,该技术不仅对人员、设备要求高 ,而且费时、结果不稳定。③激光的运用。早期的激光微光束显微切割技术 (lasermicrobeammicrodissection ,LMM ) [2 ,3 ] 利用脉冲紫外激光束去除目的细胞周边的组织 ,间接获取细胞。 2 0世纪 90年代中后期 ,美国国立卫生院国家肿瘤研…  相似文献   
37.
本组病例中男性6例,女性1例。年龄19~64岁,平均41.5岁。其中2例于胃大部切除术后发生,5例于肝、脾、肠系膜外伤及股骨骨折后发生。创伤或手术后至本病确诊时间最长者65天,最短者2天,平均33.5天。手术方式:6例行胆囊切除术,1例行胆囊造瘘术。术后病理报告:1例胆囊穿孔,5例胆囊坏死或坏疽。本组病例1例死亡(行胆囊造瘘术者),6例生存。  相似文献   
38.
肝细胞大规模培养的一种简便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义涛  陈钟  张鹤云 《江苏医药》2001,27(7):492-494
目的 探讨肝细胞大规模培养的简便方法。方法 采用改良Seglen原位两步胶原酶灌注法分离乳猪肝细胞,将肝细胞悬液接种到预先用1%多聚赖氨酸被覆的培养瓶中,置于37℃普通培养箱低速旋转培养,定期测定其活率、葡萄糖合成功能、G-6-Pase活性及上清中白蛋白、LDH浓度,电镜观察培养细胞的超微结构。结果 旋转培养肝细胞保持较高的活率,葡萄糖合成功能和G-6-Pase活性明显增高;电镜下肝细胞形成紧密连接和胆小管样结构。结论 采用普通培养箱旋转培养能保持良好的肝细胞功能,本研究为人工肝的临床应用提供了简便的大规模培养方法。  相似文献   
39.
进入21世纪,肝移植已经成为治疗终末期肝病和肝功能衰竭的一种最有效的方法.目前,我国肝移植受者术后1年存活率已达到90%以上,但供肝短缺严重制约了肝移植的应用.我国肝移植供、受者之比高达150∶1.为此,必须致力于扩大供者来源.  相似文献   
40.
近年来,活体右半肝移植技术取得突破,已成为治疗成年人终末期肝病的主流术式.由于右半肝在肝脏组成中所占比重较大.对于供者而言,手术风险无疑加大[1].本文结合作者在日本东京大学附属病院研修的经验,介绍活体右半肝移植的供者术前评估方法及术中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