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9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44篇
耳鼻咽喉   13篇
儿科学   46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62篇
口腔科学   9篇
临床医学   176篇
内科学   121篇
皮肤病学   6篇
神经病学   20篇
特种医学   31篇
外国民族医学   8篇
外科学   94篇
综合类   387篇
预防医学   166篇
眼科学   56篇
药学   118篇
  4篇
中国医学   148篇
肿瘤学   29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47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55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65篇
  2013年   71篇
  2012年   76篇
  2011年   103篇
  2010年   78篇
  2009年   71篇
  2008年   94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64篇
  2005年   63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 探讨腮腺癌术后高危复发区用何种照射方法可以更有效的使靶区剂量均匀及更好的保护危及器官.方法 对8例腮腺癌术后患者设计治疗计划,处方剂量为95%计划靶区(PTV)60 Gy/30次.对常规放疗、二维适形放疗(2D-CRT)、三维适形放疗(3D-CRT)和调强放疗(IMRT)等放射治疗技术的腮腺癌术后靶区进行放疗计划设计,分析比较各种治疗计划靶区适形度和在保护危及器官等方面的优劣.结果 在2D-CRT时,以计算点深度取3.5 cm,电子线能量采取12 MeV及X射线/电子射线(X/E)剂量比为1∶2时靶区的适形度和均匀度较好,危及器官的受量较低.与2D-CRT比较,常规放疗照射野能够较好地包括CT断层图像上勾画的靶区.与2D-CRT及3D-CRT相比,IMRT计划有最好的靶区适形度及均匀度,同时对危及器官有较好的保护作用.结论 X射线与电子线混合线束照射时,剂量计算点深度取3.5 cm左右、电子线能量采取12 MeV及X/E剂量比为1∶2时,靶区的适形度和均匀度较好,对正常组织的保护较好,但具体患者最好用计划系统来选择以上指标.常规放疗按解剖标志确定的照射野能够较好地包括三维靶区.IMRT计划的靶区适形度及均匀度最好,并且危及器官受量较低,在腮腺癌术后放射治疗中IMRT技术是值得推广并普及的放射治疗技术.  相似文献   
42.
目的:依据假结核耶尔森菌O-抗原基因簇多态性,应用PCR基因分型方法替代传统的血清分型方法,时本室保存的31株假结核耶尔森菌进行分型研究。方法:通过比较假结核耶尔森菌与已知血清型假结核耶尔森菌标准参考株O-抗原基因簇的差异,确定实验株的血清型。结果:应用PCR基因分型方法替代传统的血清分型方法,对本室保存的31株假结核耶尔森菌进行了成功的血清分型,血清组Ⅰ-Ⅴ与血清型0:1~0:5存在着对应关系。结论:应用PCR方法对假结核耶尔森菌进行血清分型,方法简单、迅速,同时不需要制备特异抗血清,是一种理想的血清分型替代方法。  相似文献   
43.
目的 总结50例成人心脏外科术后体外膜肺治疗的临床经验,并尝试确定院内死亡的预测因子.方法 2004年至2008年,50例心脏外科术后病人接受体外膜肺治疗.记录病人基本资料,体外膜肺建立时的临床特征,并发症及院内死亡比例,以逻辑回归计算院内死亡的预测因子.结果 38例病人脱机,33例出院,生存比例66%.经逻辑回归计算,体外膜肺建立前的乳酸水平为院内死亡的预测因子.结论 体外膜肺可治疗心脏手术后顽固性心源性休克及呼吸功能异常.
Abstract:
Objective 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 is a cardiopulmonary supportive therapy. Since 2004, our institution has adopted venoarterial ECMO for adult patients who otherwise could not be weaned from cardiopulmonary bypass and patients experiencing postcardiotomy cardiogenic shock and/or pulmonary dysfunction unresponsive to conventional treatment algorithms. In this study, we reviewed our experience with ECMO support and tried to identify measurable values which might predict in-hospital mortality. Methods From January 2004 through December 2008, 50 of 21,298 adult patients received VA ECMO. W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clinical records of these 50 consecutive patients. Demographics, preoperative measurements,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t the time of ECMO implantation, ECMO related complications and in-hospital mortality were collected.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es were performed to investigate predictors of mortality. A p value ≤0. 05 was accepted as significant. Results Mean ECMO duration was ( 110 ± 17 ) hours. 38 patients were weaned from ECMO and 33 patients survived upon discharge. The overall survival was 66%. In univariate analyses, duration of ECMO support, receiving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prior to ECMO setup, ECMO setup in ICU, pre-ECMO plasma lactate level, infection, lower limbs ischemia, renal failure, experiencing at least one ECMO related complications were all associated with in-hospital death. In a multiple logistic regression adjusted for other factors mentioned above, blood lactate level before initiation of ECMO was a risk factor associated with in-hospital mortality (OR 1. 27 95% CI 1. 042-1. 542 ). To evaluate the utility of pre-ECMO lactate in predicting mortality, a conventional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 was produced.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were optimal at a cut-off point of 12.6 mmol/L, with an AUC of 0. 752. 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s were 73.3% and 83.9% respectively. Conclusion ECMO is a justifiable alternative treatment for postoperative refractory cardiac and pulmonary dysfunction which could rescue more than 60 percent of otherwise fatal patients. Patients with pre-ECMO lactate above 12.6mmol/L are at higher risks for in-hospital death. Evidence based therapy for this group of high risk patients is needed.  相似文献   
44.
目的 研究探讨体外膜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 ECMO)治疗期间缺血性肝炎(ischemic hepatitis, IH)的发生率、危险因素及结局。 方法 回顾性收集了82例因心源性疾病接受静脉-动脉(venous-arterial, VA)ECMO支持的成年患者(≥18周岁)资料,排除有肝、肾疾病病史者。患者分为IH组和非缺血性肝炎(NIH)组,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比较。 结果 20例(24.4%)患者发生IH,且均出现在使用ECMO 24 h内。AST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下降,而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 TBIL)却逐步增高。IH组的生存率显著低于NIH组(15% 比 50%,P=0.006)。此外,IH组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病率显著高于NIH组(70.0% 比 41.9%, P=0.029)。多元回归模型发现,内科心功能衰竭[比值比(odds ratio, OR) =149.71,95%CI 6.22~3 602.58,P=0.002]、乳酸最大值(OR=1.41,95%CI 1.14~1.76,P=0.002)、TBIL最大值(OR=1.02,95%CI 1.01~1.04,P=0.010)是ECMO支持24 h内发生IH的危险因素。 结论 IH在ECMO中较为常见,而且发生IH的患者预后较差。内科心功能衰竭、乳酸和TBIL最大值是VA ECMO支持期间IH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5.
目的 分析影响肝硬化腹水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及其预测价值,为改善患者预后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8—12月于石家庄市第五医院住院且病例资料完整的136例诊断为肝硬化腹水的患者临床信息,并根据患者治疗2周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将患者分为好转组和未好转组。对2组患者的临床基本信息及实验室检测资料进行对比,从中选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并采用ROC曲线判断其对预后的诊断价值。结果 未好转组患者的腹腔感染率明显高于好转组,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率也明显高于未好转组。另外,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比值、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在未好转组明显增高。在生化指标方面,未好转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AST)、尿素氮、碱性磷酸酶、谷氨酰转移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和C反应蛋白均高于好转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白细胞计数、AST和尿素氮是影响肝硬化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3者对预后预测的AUC分别为0.721、0.784和0.655。结论 肝硬化腹水患者...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和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的分析2006年1月至2011年1月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的38例重型颅脑损伤和11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结果出院时按GOS分级,3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GOSⅠ级15例,Ⅱ~Ⅲ级4例,Ⅳ~Ⅴ级19例。11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中,GOSⅠ级4例,Ⅱ~Ⅲ级1例,Ⅳ~Ⅴ级6例。结论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和大面积脑梗塞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7.
改进了Proust等测定液-固平衡的装置和方法,并用该装置测定了2,6-二甲基苯酚在环己烷中和2,4-二氟苯甲醛在乙醇、丙酮、乙酸中的溶解度,测温误差为0.04K,液相组成误差为0.000 5。  相似文献   
48.
复脉灵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心律失常187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黑卫可 《陕西医学杂志》2009,38(8):1052-1054
目的:探讨复脉灵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87例冠心病患者根据临床诊断分为心绞痛组和心律失常组。均应用复脉灵胶囊治疗,每次4粒,3次/d口服,疗程6周。观察其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和心电图的变化。结果:复脉灵对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有效率为80.39%,改善缺血型心电图有效率为75.84%;治疗房早、房颤、室早的有效率分别为67.39%、33.33%、74.67%。治疗前后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复脉灵对降低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症状发生率,改善缺血型心电图具有显著疗效;在抗心律失常治疗中除心房纤维颤动外,对房性及室性早搏亦具有较好疗效,且长期服用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中血乳酸,胃黏膜pH值,胃肠激素变化.方法:20例心脏直视手术患者,分别在麻醉前、CPB前、CPB 15-min、开放升主动脉后5min、停止CPB 20 min和术后3 h,测定红细胞压积,血乳酸(Lae),计算胃黏膜pH值(pHi).放射免疫法测定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胃泌素(GAS)和胃动素(MOT)浓度.结果:GAS和MOT在CPB15 min浓度均显著高于CPB前(89.72±21.59 vs 57.20±13.26.271.35±45.61 vs 196.93±42.56,均P<0.05),相反,CGRP在CPB中浓度与CPB前相比明显降低(63.17±20.26 vs 115_37±29.04,P<0.05).尽管体外循环期间血Lac浓度高于CPB前,pHi低于CPB前,但与体外循环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结论:CPB过程中随时间延长,血清中MOT和Gas显著增高,CGRP显著降低,pHi下降是CPB术后发生胃肠道并发症的潜在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0.
肝硬化在我国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一旦发生失代偿症状,5年生存率低于20.0%,常因出现严重并发症而导致死亡。感染是肝硬化常见并发症之一,尤其医院感染影响原发病的治疗和预后,因此,日益受到临床医生的重视。国内外已有关于肝硬化患者并发医院感染的特点及其危险因素方面的研究报道,但是绝大多数为单因素分析,很少有多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的缺点是一个一个地研究相关因素对结果的作用,忽略了因素间的相互作用。因此,本研究就318例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试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肝硬化患者并发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为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