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6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13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57篇
预防医学   21篇
药学   4篇
  4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冠心病已成为全球女性的头号杀手。男性冠心病患者多表现为心外膜下冠状动脉阻塞性心脏病,女性冠心病患者更可能是由微血管病变引起的。WISE研究结果发现60%因胸痛或无创检查发现有缺血证据的女性患者不存在影响血流的冠状动脉阻塞(至少有≥1条主支存在≥50%狭窄)。将近50%无冠状动脉阻塞性胸痛的女性主要表现为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障碍(MCD)。  相似文献   
32.
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是指存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证据但无明显临床症状的一种状态。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状态是动态过程,冠状动脉钙化程度会以平均每年15%~25%的速率增长,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的存在预示着高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大约60%的冠心病患者可能没有或仅有一项危险因素,且斑块的稳定程度、分布范围及是否造成功能性障碍与患者的临床表现往往并不一致,20%的患者发生首次或再发急性心肌梗死是无预兆的,心肌梗死患者的尸检报告发现55%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造成动脉狭窄程度小于50%,因此需要及时筛查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且一旦发现建议进行危险因素的控制、稳定及逆转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治疗及临界病变的功能性评估与干预。  相似文献   
33.
关注女性冠心病介入治疗的特殊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心血管病是当今威胁女性生命和健康的主要疾病。而我们在多年的冠心病治疗中,一直认为女性绝经期前有雌激素的保护故很少患冠心病,所以一直强调冠心病是老年的、男性的、有多种危险因素的疾病,从而忽略了对女性冠心病群体的研究。早期的一些临床试验,所入选的研究人群也常常只包括男性,其结论却作为证据写入指南,用于指导男、女两性人群的心血管病的临床诊治。而这些标准是否适合女性,却一直缺少系统的评价。因此,充分认识  相似文献   
34.
锂清除率测定的原理、方法和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肾脏是人体重要排泄和代谢器,它在维持和调节人体内环境稳定中起着重要作用。其中,对水、钠平衡的调节是其主要功能之一。多年来,人们一直试图建立一种简便、准确、无创性测定肾小管钠转运动能的方法。早在六十年代末,丹麦学者Thomsen提出了肾脏锂清除率(CLi)的概念,认为锂清除率可以用来反映肾脏近端小管钠转动功能。近年来的一些研究也支持这一观点。据报告,肾脏锂清除率测定已较多地应用于研究正常人体和某些病理生理状态下的水、电解质代谢等领域,并取得了某些进展。本文将对锂在肾脏的转运过程和锂清除率的测定原理、方法及意义作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35.
先天性主动脉缩窄的外科治疗效果在不断提高。本研究初步观察和探讨经皮球囊扩张治疗先天性弓发育不良型主动脉缩窄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6.
临床上检测冠脉炎症性不稳定斑块的指标和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冠状动脉壁的炎症反应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过程,斑块内炎症细胞及其炎症产物对粥样斑块脂质中心的扩大、纤维组织完整性的破坏及细胞外基质的降解均有影响,可能是造成斑块不稳定、斑块破裂的促发因素。尸体解剖发现,在发生粥样硬化斑块破裂的纤维帽局部有大量活化的泡沫细胞、巨噬细胞,揭示了炎症反应参与其中。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是破裂斑块中细胞的主要成分。斑块的纤维帽中侵入的巨噬细胞越多,斑块就越脆弱,这与巨噬细胞分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  相似文献   
37.
目的 观察18F-FDG对基因敲除(Apolipoprotein E-Deficient,ApoE-/-)小鼠主动脉粥样斑块的核素显像,探讨18F-FDG核显像结果与油红染色之间关系,初步评价18F-FDG在检测粥样斑块中的作用.方法 20周龄ApoE-/-小鼠作为实验组,给予高脂饮食(0.15%胆同醇,15%脂肪),...  相似文献   
38.
<正>心血管疾病是全球范围内患病率和致死率最高的疾病之一[1]。据《〈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2〉概要》报道[2],我国心血管疾病的现有患病人数约为3.3亿,约占我国现有人口总数的1/4。严峻的疾病现状提示着采取行之有效的精准防控手段刻不容缓。因此,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多部门共同制定了《健康中国行动—心脑血管疾病防治行动实施方案(2023-2030年)》,  相似文献   
39.
斑块的不稳定、破裂与血栓形成是贯穿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发病过程的主要矛盾。许多患者临床症状各异,但冠状动脉却具有非常相似的病理生理改变,即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由稳定转为不稳定,继而破裂导致血栓形成。血栓栓塞是动脉粥样硬化进展及并发症发生的重要因素,因此,STEMI的抗栓治疗非常重要,主要包括抗血小板聚集、抗凝和促纤溶等。然而,随着抗栓治疗的发展,出血并发症的发生也随之增多,出血事件对预后的不良影响日益引起关注。在出血相关临床研究中,出血事件的定义各不相同,导致了比较不同临床研究结果时缺乏统一标准。  相似文献   
40.
目的:心血管疾病仍是目前世界范围内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亟需进一步探索冠心病(CHD)关键的调控基因。本文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应用基因表达数据库(GEO)对冠心病患者相关基因进行研究分析,探索可能的新的冠心病调控机制。方法:检索GEO数据库选择冠心病患者和对照者的相关基因表达谱数据。导入处理后的冠心病患者的GSE71226数据集,利用GEO2R分析鉴定冠心病和健康人的差异表达基因(DEGs),通过分析确定了CHD患者和对照组的差异基因。结果:共筛选出575个DEGs。进一步构建了一个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以可视化DEGs和识别中心基因。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旨在识别中心基因。通过GO通路富集分析,上调和下调的各排名前15信号通路,参与了胰岛素分泌、心脏传导系统、生长激素分泌等相关的生物过程, KEGG通路富集分析显示,主要与序列特异性DNA复制、cAMP、脂肪消化吸收酶等相关的信号通路等有关。进一步构建了PPI网络互作图,显示五个中心基因(SST、BBS10、CCK、POMC、HSPA9),其中SST与冠心病的预后密切相关。结论:CHD的关键调控基因包括SST、BBS10、CCK、POMC、HSPA9,可能通过双链DNA结合、cAMP、脂肪消化吸收酶等相关的信号通路参与冠心病发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