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3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26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80篇
内科学   24篇
皮肤病学   6篇
神经病学   20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91篇
预防医学   49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5篇
  1篇
中国医学   24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62.
目的对动物源性皮肤癣菌病进行病原菌鉴定,了解引起动物源性皮肤癣菌病的病原菌分布情况。方法收集2013年10月-2014年11月就诊于本科并被临床诊断为动物源性皮肤癣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和动物分离的皮肤癣菌,用形态学及生理生化学方法鉴定菌种。以微卫星序列(GACA)4为引物对菌株的DNA进行扩增,随后针对非转录间隔区(NTS)设计引物,用随机扩增DNA多态性(RAPD)方法鉴定来源于患者和动物间菌株的差异性。结果 42例病例中,有10例与所接触动物分离出的菌种不一致,只有32例和所接触动物分离出的菌种一致。32例患者与所接触动物分离出57株菌,共鉴定出3种皮肤癣菌:犬小孢子菌、趾间毛癣菌(原:须癣毛癣菌)和石膏样小孢子菌,经RAPD的结果表明,患者和所接触动物感染的皮肤癣菌具有同源性。结论动物源性皮肤癣菌病的致病菌以犬小孢子菌最常见,其次为趾间毛癣菌和石膏样小孢子菌;猫为主要的传染源,其次为狗和兔;人和所接触动物同时患癣菌病不一定都是动物源性皮肤癣菌病。  相似文献   
63.
【病例】 女 ,6 0岁。因头痛、头晕 40余天 ,加重伴右侧肢体活动不利、言语不利 10天 ,于 1999年 3月 30日就诊。发病初期表现为头痛、头晕、视物旋转 ,无耳鸣、恶心、呕吐等 ,外院曾考虑“脑供血不足”,予扩血管治疗 ,症状好转。 10天前 ,病情加重 ,入我院。查体 :生命体征平  相似文献   
64.
董晓柳  董伟  陈玉娟  张于  张利  张欢 《重庆医学》2023,(23):3603-3608
目的 探讨临床无功能腺瘤中碳水化合物硫转移酶(CHST)家族基因的RNA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90例临床无功能腺瘤的组织样本,反转录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样本中的CHST1、CHST2、CHST7、CHST8、促卵泡激素亚单位β(FSHb)、POU结构域转录因子1(POU1F1)和类固醇生成因子1(SF-1)mRNA的表达水平;分析CHST家族mRNA水平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受试者工作特征(ROC)筛选具有诊断无功能腺瘤谱系分化的CHST分子。结果 体积大的肿瘤CHST1基因和CHST7基因表达水平高于体积小的肿瘤(P=0.014,P=0.044),女性患者CHST2基因表达水平高于男性患者(P=0.016),侵袭性肿瘤的CHST8基因表达水平低于非侵袭肿瘤(P=0.044)。按照SF-1染色强弱分组,各组CHST1、CHST2、CHST7、CHST8基因表达水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照PIT1染色强弱分组,各组CHST1、CHST7基因表达水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性分析显示,CHST1水平与肿瘤体...  相似文献   
65.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6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玉娟 《四川医学》2005,26(2):206-206
我院2003年1月至2004年10月住院诊断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60例临床资料总结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6.
哮喘急性发作时 ,要以最快的速度解除痉挛 ,解决低氧血症 ,恢复正常生理功能。此时以短效、快速的吸入型 β2 受体激动剂为首选。吸入疗法平喘可以使药物直接进入肺 ,快速发挥疗效 ,已越来越多地被医生和患者所接受 ,但吸入装置有多种 ,病人对各种装置的依从性有较大差异 ,操作繁简程度也有所不同。为寻求不同病情下合适的给药装置 ,我们观察了支气管哮喘病人不同吸入装置单次给药的作用。分别应用计算剂量吸入器 (MDI)、MDI+储雾罐、干粉吸入、喷射雾化吸入四种方式 ,让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吸入 ,进行效能比较 ,观察其不良反应。1 …  相似文献   
67.
目的探讨健康体检人群中,14种食物不耐受的检测现状及其与人体泌尿结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某综合医院健康管理中心进行食物不耐受检测者49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14种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抗体,采用χ2检验比较食物不耐受不同程度分级及每一种食物不耐受阳、阴性组人体泌尿结石的情况,应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泌尿结石的多因素分析。结果按IgG抗体阳性率高低排序,前三位分别为鸡蛋(32.45%)、螃蟹(27.96%)、牛奶(12.65%)。存在食物不耐受的检测者中,轻、中、重度食物不耐受分别占67.15%、24.09%、8.76%,中、重度不耐受多见于鸡蛋、牛奶,其次为螃蟹和鳕鱼。在控制收缩压、年龄、体重、红细胞等混杂因素的影响后,食物不耐受是泌尿结石的保护因素(OR=0.965,95%CI:0.943~0.987),且存在一定的剂量—反映关系,食物不耐受程度越重,结石阳性率越低(χ2=7.191,P=0.007);牛奶、鸡蛋两种食物不耐受阳性组的泌尿结石阳性率均显著低于不耐受阴性组(χ2=5.370,P=0.020;χ2=6.696,P=0.010),其余12种食物不耐受阳性组与不耐受阴性组的泌尿结石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食物不耐受情况较为普遍。食物不耐受并非加重人体泌尿结石的发病率,而是与泌尿结石呈负相关,这可能与人们因食物不耐受而限制食物的摄取有关联。  相似文献   
68.
目的 通过对某医学院预防医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进行调查,分析存在的问题,为提高本科生的毕业论文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抽取某医学院2019届预防医学专业6个毕业班作为研究样本,采用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本科毕业论文的选题设计、时间投入、教师指导和抄袭认知等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结果 面向6个毕业班共发放调查问卷137份,回收有效问卷131份,回收率为95.62%。其中91.60%(120/131)的毕业生认为论文选题缺乏创新性,56.49%(74/131)的毕业生投入3~6个月完成论文初稿,仅20.61%(27/131)的毕业生认为指导教师在其论文完成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51.15%(67/131)的学生了解什么是论文抄袭行为。结论 该校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的选题设计质量亟须提高,指导教师应专注指导自己领域内的论文以提升论文的专业性,校方需重视学生对论文抄袭的认知问题,端正学生的论文撰写态度,提升论文的学术质量。  相似文献   
69.
目的 分析家庭环境中食物加工者不适当食品处理行为与食源性疾病的相关性,为家庭食源性疾病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以安徽省部分地区年龄≥18岁的1440个社区居民为调查对象,采用自编调查问卷收集居民过去4周内食源性急性胃肠炎疾病患病数据与日常食品处理行为数据。结果 在调查的1440人中,自报过去4周内患食源性急性胃肠炎者有153人(10.65%)。与食源性疾病有关的不适当的行为有:牛奶在食用前经常未被彻底加热煮沸(OR=3.734,P<0.001);储存在冰箱里的剩余食物再次食用前经常未被彻底加热煮沸(OR=4.645,P<0.001);四季豆未彻底(高温长时间)烹调煮熟(OR=3.046,P<0.001);冷冻在冰箱里的肉类及家禽类食品在烹调前经常未被充分解冻(OR=4.202,P<0.001);剩余饭菜经常未被储存在冰箱(OR=2.779,P<0.001);生熟肉经常共用一个容器(OR=3.324,P<0.001)。结论 家庭环境中食物加工者不适当食品处理行为与食源性疾病有关。  相似文献   
70.
目的 探讨131I在核医学分装和使用过程中对工作场所γ辐射水平的影响。方法 通过使用RSS-131型高压电离室对四家核医学单位工作场所进行连续γ辐射剂量率测量。结果 通过连续γ辐射剂量率测量,可了解到131I在核医学分装和使用过程中对工作场所γ辐射水平的影响。结论 在核医学应用中,应进一步加强辐射管理,集中服用131I放射性药物的辐射管理模式更符合辐射防护最优化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