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6篇
内科学   25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1篇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采用标准化检测方法检测胃液固有荧光光谱分析在诊断胃癌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06年8月~2008年5月在我院胃镜检查患者的胃液,离心过滤、PBS溶液(pH11.0)稀释20倍后检测其固有荧光光谱,比较光谱峰的差异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胃液固有荧光光谱检测结果显示,第一荧光峰在胃良、恶性疾病间有显著性差异(P0.001)。以荧光强度78.5 AU为界值,诊断胃癌的敏感性为80.4%,特异性为77.4%。与常规检测方法相比,采用标准化方法检测的敏感性无明显差异(80.4%vs81.5%,P=0.07),特异性显著提高(77.4%vs71.7%,P=0.02)。结论胃液固有荧光光谱是一种比较简便、有效的诊断胃癌的实验室手段,标准化检测方法进一步提高了诊断特异性,更有利于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2.
目的总结累及消化道的白塞病(BD)的临床表现和消化内镜下特征。方法对27例累及消化道的BD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累及消化道的BD以累及食管和回盲部最为常见,分别为74.1%(20/27)和59.3%(16/27);最常见消化道外症状依次为口腔溃疡(85.2%)、生殖器溃疡(25.9%)、眼炎(7.4%)和皮肤损害(7.4%),消化道症状以胸骨后痛为主(48.1%,13/27);消化内镜下均表现为溃疡,多数溃疡底部不平,溃疡周边有炎性反应,完全型BD与不完全型BD内镜下溃疡特点相似;病理表现以典型小血管炎为主(44.4%,12/27)。结论累及消化道BD的临床表现复杂,症状与累及部位不一定完全平行,少数患者以消化道表现为首发和唯一症状,部分患者可以出现严重并发症,内镜下病变有一定特点,消化科医师需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23.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对比肠内延伸型胆管支架(enteral extended biliary stent, EEBS)和传统塑料支架置入前后的胆道菌群变化, 初步探索EEBS在预防支架堵塞中的可能机制。方法 12只健康巴马小型猪采用简单随机方法分为传统塑料支架组(n=6)和EEBS组(n=6), 在支架置入前及置入后4周拔除支架时采集胆汁标本进行16S rRNA基因测序, 分析比较不同支架置入前后胆汁菌群结构及多样性。结果 12只实验猪均未发生急性胆管炎、穿孔、出血、死亡等并发症, 支架置入8 d后内镜复查两组支架均已脱落, 于此时采集胆汁标本进行菌群分析。两组实验猪的胆道菌群在门水平主要是变形菌门、厚壁菌门和拟杆菌门。Alpha多样性分析显示传统塑料支架组支架置入后Shannon指数(P=0.004)和Simpson指数(P=0.008)较前显著减小;Beta多样性分析也提示传统塑料支架置入前后菌群结构发生显著变化(Anosim:R=0.514 8, P=0.011)。EEBS组支架置入前后Observed species指数(P=0.095)、Chao1指数(P=0.136)、Shan...  相似文献   
24.
胃食管反流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北京医科大学消化疾病中心成立于1985年。20年来取得了多项成果,得到了国内外认可,其中包括幽门螺杆菌根除对胃癌发病影响的8年人群随访研究,25年10万例胃疾病谱的演变分析,胃液荧光检测胃癌人群盲法研究,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放大内镜诊断研究,小肠双重造影加小肠黏膜活检诊断小肠病变,放大内镜诊断早期大肠癌等。2005年5月,周丽雅教授在美国消化疾病周所做的关于根除幽门螺杆菌对胃癌发病率影响的报告受到国内外同行的关注,被美国AGA选为40篇“TOP”研究,并被《中国医学论坛报》评选为2005年十大医学新闻。2004年及2005年亚太消化疾病周上,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消化科被选为大会报告交流成果6项,居国内首位。周丽雅,北京大学消化疾病中心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分会常委,中国医师学会消化分会常委。主要研究方向为消化道疾病的诊治尤其是早期胃癌的诊断及治疗。本刊特邀周丽雅教授将国外杂志有关胃食管反流病的重要报道摘编汇集,以飨广大读者。  相似文献   
25.
目的了解我市预防接种服务现状。方法采用整群分层抽样方法,用EPI-data软件处理数据,用SPSS软件统计分析。结果全市预防接种管理机构管理状况尚处于一般水平,能主动开展宣传培训督导工作,管理人员平均年龄偏大。接生机构管理存在一定问题,主要表现在疫苗管理、主动宣传等。结论加强对预防接种管理机构和接生机构的督导考核和培训,加强乙肝知识的宣传是进一步提高儿童乙肝疫苗接种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胰胆管合流异常(pancreaticobiliary maljunction,PBM)及其相关疾病谱的临床特点,总结治疗性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ERCP)在该病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06年6月—2021年3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消化内科因腹痛、黄疸、发热等症状入院行ERCP诊治的52例PBM患者的资料。总结PBM的临床特点、分型、相关疾病谱变化和ERCP诊治过程。结果52例PBM患者中,女性多见,常见临床表现为腹痛和黄疸,其中Ⅰ型20例、Ⅱ型25例 、Ⅲ型7例,合并胆总管囊肿者占50.0%。从首次发病到我院明确诊断为PBM的时间跨度平均为12.2年,其中主要临床问题发生变化的有24例(46.2%)。共进行69例次ERCP操作,5例次患者失败(7.2%),PBM的困难插管率为34.6%(18/52),其中11例需借助高级插管技术,同期可比非PBM4 275例ERCP的困难插管率为15.4%(657/4 275),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455,P<0.05)。患者行多种治疗性ERCP操作,包括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术、胰管支架置入术、胆管和胰管结石取石术等,操作成功率为92.8%(64/69),ERCP术后胰腺炎的发生率为15.4%(8/52)。结论PBM患者的主要临床问题可能随时间发生变化。ERCP技术在PBM及相关疾病的诊治中发挥重要作用,但插管难度较大,术后并发症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27.
幽门螺杆菌与消化性溃疡关系的10年随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根除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后10年间十二指肠球部溃疡(DU)、胃溃疡(GU)发病情况.方法 选择胃癌高发区山东烟台高陵镇随机抽样自然人群进行内镜普查,其中Hp阳性者552例均分为治疗组和安慰剂组,治疗组276例予以奥美拉唑20 mg、克拉霉素0.5 g和阿莫西林1.0 g,每日2次口服,疗程7 d.停药1个月后治疗组行13C-尿素呼气试验(13C-UBT)证实根除成功.此后对两组在10年期间进行内镜随访(第1、5、8和10年),观察两组患者消化性溃疡发病率的变化及复发情况,同时观察两组Hp感染状态的变迁.结果 治疗组消化性溃疡第1、5和8年的发病率分别为3.70%、5.86%和4.40%,均明显低于安慰剂组(12.85%、14.93%和9.39%,P值分别=0.0002、0.0017和0.0440).随访10年间,治疗组消化性溃疡新发病例数及复发病例数均低于安慰剂组,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治疗组Hp再感染率较高,第10年时Hp阳性率达46.4%.根据Hp感染状态重新进行分组,结果显示随访10年间Hp阴性组消化性溃疡的发病率均低于Hp阳性组(P值均<0.05).结论 根除Hp治疗后消化性溃疡的发病率和复发率均明显降低,消化性溃疡患者根除Hp是必要的.成功根除Hp后再感染率仍较高.  相似文献   
28.
目的 探讨超声内镜(endoscopic ultrasound,EUS)经胃穿刺应用肠内延伸型胆管支架引流治疗胰腺假性囊肿(pancreatic pseudocyst,PPC)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2021年3月我科应用肠内延伸型胆管支架,在EUS引导下经胃穿刺引流治疗7例PPC.结果 7例...  相似文献   
29.
正从1987年完成第一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以来,LC已经成为胆囊良性疾病的首选方法。随着医疗器械及微创技术不断发展,新技术不断提出,经自然腔道内镜手术(natural orifice transluminal endoscopic surgery,NOTES)成为继开腹及腹腔镜后第三代手术方式。NOTES是指使用软式内镜经口腔、食管、胃、结直肠、阴道、膀胱等自然腔道进入腹腔、胸腔等体腔而进行各种内镜下操作的手术方式。2004年约翰·  相似文献   
30.
目的 探讨根除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后10年间十二指肠球部溃疡(DU)、胃溃疡(GU)发病情况.方法 选择胃癌高发区山东烟台高陵镇随机抽样自然人群进行内镜普查,其中Hp阳性者552例均分为治疗组和安慰剂组,治疗组276例予以奥美拉唑20 mg、克拉霉素0.5 g和阿莫西林1.0 g,每日2次口服,疗程7 d.停药1个月后治疗组行13C-尿素呼气试验(13C-UBT)证实根除成功.此后对两组在10年期间进行内镜随访(第1、5、8和10年),观察两组患者消化性溃疡发病率的变化及复发情况,同时观察两组Hp感染状态的变迁.结果 治疗组消化性溃疡第1、5和8年的发病率分别为3.70%、5.86%和4.40%,均明显低于安慰剂组(12.85%、14.93%和9.39%,P值分别=0.0002、0.0017和0.0440).随访10年间,治疗组消化性溃疡新发病例数及复发病例数均低于安慰剂组,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治疗组Hp再感染率较高,第10年时Hp阳性率达46.4%.根据Hp感染状态重新进行分组,结果显示随访10年间Hp阴性组消化性溃疡的发病率均低于Hp阳性组(P值均<0.05).结论 根除Hp治疗后消化性溃疡的发病率和复发率均明显降低,消化性溃疡患者根除Hp是必要的.成功根除Hp后再感染率仍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