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5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5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篇
口腔科学   32篇
临床医学   25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24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1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1篇
  2篇
中国医学   21篇
  2023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肠易激综合征是临床上常见的消化系统功能性疾病,与肠道动力学异常有关。其发病机制目前不详。作者试图根据中医的病因病机特点及其中医临床护理特点,对肠易激综合征的护理疗法及预后调护进行系统的阐述,以提高临床疗效及护理水平。  相似文献   
82.
目的通过定量分析隐源性婴儿痉挛患儿脑灰质结构,寻找其发病原因和探讨发病机制。方法使用无创性的MR形态学定量对比分析技术,对2003-10—2004-10北京儿童医院23例隐源性婴儿痉挛(观察组)和27例同龄健康儿童(对照组)脑部高分辨解剖成像,进行灰质浓度的测定,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结果两组灰质浓度比较,观察组在右额上回(10区)和中回(9区)、左额下回(47区)和上回(9、10区)、左额内侧(10区)、右颞上回(22、38区)、左颞中回(21区)以及右侧海马(36区)等灰质浓度减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未校正);双侧颞下回(20区)、左侧中央前回(6区)和左海马(36区)研究组灰质浓度增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未校正)。结论隐源性婴儿痉挛患儿额叶和颞叶灰质浓度明显减低,以额叶和颞叶为主的皮层发育不良可能是患儿致病的主要原因;在发病机制中皮层异常是发病的起源。  相似文献   
83.
目的探讨功能磁共振(bloodoxygenationleveldependentfunc-tionalMRI,BOLDfMRI)在临床医学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例右侧顶叶单发转移瘤患者在手术前、后分别进行了双侧动手试验的脑功能成像。结果脑功能成像准确地反映了运动功能激活区的位置及激活程度,肿瘤侧运动区可因肿瘤占位效应产生移位,手术前的手动试验潜在功能区并未被激活,但是在肿瘤切除术后,主运动区M1以外可见潜在重组的功能区激活。结论脑内重要功能区肿瘤切除术患者,应常规进行术前和术后fMRI的研究,这对于提高术后患者生活质量、避免医源性损伤或将其减至最低水平有极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84.
单侧咀嚼的功能性核磁成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左侧咀嚼运动时脑功能活动情况 ,探索功能性核磁成像方法用于咀嚼功能和脑功能关系研究的可行性。方法 :应用功能性核磁成像方法 ,对 10名健康志愿者左侧咀嚼运动时脑功能活动情况进行检测。结果 :左侧咀嚼运动时不同个体之间脑激活区存在一定的差异 ,脑激活区包括 :右侧运动前区、右侧岛叶、右侧前额叶皮层、左侧中央前回、左右侧枕叶。结论 :功能性核磁成像方法可用于咀嚼功能和脑功能关系的研究。单侧咀嚼的大脑皮层调控可能具有对侧半球优势。脑激活区在单侧咀嚼中的作用还有待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85.
目的:探讨将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运用于颌面部触觉及痛觉的大脑皮层定位研究的可行性。方法:选取右利手正常志愿者1名,分别采用触觉、热痛刺激颌面部及组块设计方法,采集全脑fMRI扫描数据,并用SPM99软件包进行结果的数据分析获得脑功能成像。结果:触觉刺激任务引起左侧顶叶中央后回(BA3)、右侧顶叶中央后回(BA1)、左额叶中央前回、右侧颞上回激活。热刺激痛任务可见右侧顶叶中央后回、右额叶中央前回、左侧额叶中央前回、左额上回、左前扣带回、左边缘叶前扣带回激活。结论:fMRI技术在合适的刺激条件下,可用于探讨颌面部触觉、疼痛与脑功能关系的研究,其脑激活区还有待于进一步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86.
目的 观察30 d-6°头低位卧床实验后志愿者腰椎高度、腰椎间隙中矢状位面积、腰椎前凸角度以及椎旁肌肉横切面积的变化.方法 14名健康男性参加30 d卧床模拟失重实验.于卧床前1天、卧床第30天分别进行腰椎核磁检测,同时测量人体腰椎高度、腰椎间隙中矢状位面积、腰椎前凸角度以及椎旁肌肉横切面积.结果 30 d卧床实验后志...  相似文献   
87.
目的探讨MR结构图和灌注成像(PWI)在猫局灶性脑创伤半暗带显示的价值。材料与方法 9只健康家猫随机分成对照组(4只)和创伤组(5只),采用改良Feeney法制作局灶性脑创伤模型,于伤后6h和24h对两组猫行头部3.0TMR扫描,测量不同序列所显示的异常信号和异常灌注范围。最后一次扫描结束后,进行投射电镜检查。结果创伤后6h和24h的MRPWI图像显示的异常灌注区大于结构图像显示的范围(P<0.05)。6~24h,MR结构图像显示病灶范围扩大(P<0.05)。超微结构显示创伤灶周围以细胞水肿为主要表现,该区域同时存在微循环障碍和线粒体损伤表现。结论局灶性创伤灶周围可能存在半暗带组织,MR结构图像与PWI灌注图像的不匹配可能提示半暗带组织存在。  相似文献   
88.
目的:应用脑磁共振功能成像技术对比研究口腔甜味觉及咸味觉感知对大脑初级味觉中枢和二级味觉中枢的激活情况。方法:对11例正常受试者,依照事件相关设计,给予甜味、咸味及无味对照的味觉刺激,采集全脑血氧水平依赖对比的fMRI扫描数据。用SPM99软件包进行t检验统计分析,以获取甜味刺激、咸味刺激与无味对照刺激对比的脑功能图像。结果:两种味觉均在双侧脑岛及岛盖等区引起激活。左侧前额皮质仅被甜味觉激活。两者激活最强的脑区均在右侧脑岛及岛盖。结论:基本味觉中的甜味觉及咸味觉在初级味觉中枢和二级味觉中枢的激活情况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89.
目的 探讨脑皮质发育畸形(MCD)并癫痫患者的脑运动及语言功能区激活情况,及其与异常灰质的关系.方法 选取7例不同类型的MCD患者(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2例、灰质异位2例、脑裂畸形2例、以及多小脑回畸形1例),应用3TMR仪分别进行双侧肢体对指运动、足趾运动、以及动词联想、图片命名任务的BOLD fMRI扫描,采用组块设计方案,利用SPM 5软件的总体线性模型(GLM)进行分析,产生激活数据.将激活阈值(P<0.001,经校正检验,激活范围≥30个体素)以上数据按照运动及语言任务不同对激活脑区进行归类分析,并分别观察MCD异常灰质与相应功能区的关系.结果 运动任务激活范围及强度以感觉运动皮层、运动前区为主.语言任务中动词联想任务激活范围以语言相关脑区及运动前区为主,激活强度以语言区为主,且Wernicke区激活强度较高.图片命名任务激活范围及强度均以视皮层为主,但在语言相关皮层激活上,强度及范围以Broca区稍著.两种语言任务联合应用语言皮层区激活范围、强度占据较显著优势.MCD患者功能激活皮层区包含发育异常结构,激活范围均可以包括或延伸到畸形区域.6例行手术治疗患者术后临床随访均未出现新的神经功能损伤及认知障碍,并且癫痫发作频率有显著下降.结论 MCD大脑皮层具有运动、语言功能,相应部位的异常灰质均可能参与简单或复杂任务脑功能活动,在外科术前应得到客观正确的功能评估以避免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90.
肌细胞内脂质与胰岛素抵抗关系的1H-MRS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利用磁共振波谱(1H MRS)成像技术测定小腿骨骼肌细胞内脂质(IMCL)含量,初步探讨IMCL水平 与Ⅱ型糖尿病的关系,为进一步分析IMCL与胰岛素抵抗机制奠定方法学基础。方法:利用1H MRS成像技术测定10例 青年健康男性和29例(男12,女17)初诊为Ⅱ型糖尿病患者的右侧小腿比目鱼肌IMCL,计算IMCL相对于肌酸及磷酸肌 酸(Cr)的比值(IMCL/Cr)。分别测量正常组和糖尿病组的身高、体重、血压、空腹及餐后2h血糖及胰岛素水平、血总胆固 醇(TC)、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糖化血红蛋白含量及腰臀比。结果:正常组 和糖尿病组IMCL/Cr分别为1.64±0.54和2.75±0.86,两组间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t=3.76,P<0.001),而糖尿病组 内男、女性之间IMCL/Cr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糖尿病组IMCL/Cr与患者血糖、胰岛素水平、TC、三酰甘油、HDL、LDL、 糖化血红蛋白含量及腰臀比无关。结论:1H MRS能够简便、无创地测量人体骨骼肌IMCL含量,可作为一种新型的检测 人体胰岛素抵抗的方法应用于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