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2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2篇
药学   2篇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山莨菪碱对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氧摄取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观察山莨菪碱对多脏器功能不全 (MODS)患者氧摄取的影响 ,并对其可能的机制进行探讨。方法  4 6例MODS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 ,B组行常规治疗 ,A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山莨菪碱 1mg·kg-1·d-1,观察治疗前及治疗第 1、2、3、5天两组患者氧摄取率的变化 ,同时观察两组升压药的使用情况及肺氧合指数的变化情况。结果 两组MODS患者治疗前氧摄取率均偏低 ,经治疗随病情改善氧摄取率提高 ,以A组更明显 (P <0 0 1) ,且A组患者的升压药使用量及时间均明显少于B组 (P <0 0 1) ,A组患者的肺氧合情况较B组改善更明显。结论 山莨菪碱能改善MODS患者的氧摄取 ,减少升压药的用量及使用时间 ,帮助提高肺氧合指数。  相似文献   
22.
目的观察重症胰腺炎(SAP)患者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的功能细胞数量变化及中药对其影响。方法40例SAP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中药组,记录两组患者在治疗第0、3、7、10天淋巴细胞计数、CD3比例、CD4比例、CD8比例、CD14HLA-DR比例及血浆前白蛋白(PA)、C反应蛋白(CRP)变化情况,并同时按急性生理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评分)和器官衰竭评分(Marshall评分)进行评价。另取15名健康志愿者为健康对照组。结果入选时SAP患者APACHEⅡ评分和Marshall评分均较高,与键康对照组比较,淋巴细胞计数、CD3比例、CD4比例、CD4/CD8比例、CD14HLA-DR比例、PA明显降低,同时CD8比例、CRP明显升高;经治疗患者的APACHEⅡ和Marshall评分下降,淋巴细胞计数、CD3比例、CD4比例、CD14HLA-DR比例、PA升高,CD4/CD8比例趋于正常,CRP降低,改变以中药组较早且明显,死亡患者的CD14HLA-DR比例明显低于存活者。结论SAP患者存在细胞免疫功能障碍,表现为淋巴细胞总数降低,比例异常,同时单核细胞抗原递呈细胞比例降低,随病情改善细胞免疫功能改善,中药应用有助于改善SAP患者淋巴细胞免疫异常,提高CD14HLA-DR比例。  相似文献   
23.
目的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观察早期腹腔内留置导管引流对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2007年1月至2009年1月综合ICU收治患者,符合SAP临床诊断标准,年龄≥18岁.排除24 h内死亡,Marshall评分≥20分,有明确腹腔感染,既往腹腔手术者.所有入选者均不参加其他可能影响胰腺炎病情的治疗研究,收集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30例.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A、B两组,入院时即经尿道膀胱插入Fod~y尿管,测定膀胱内压/腹内压,留置胃管,接胃肠减压,计量;呼吸衰竭者应用机械通气,记录呼吸机应用时间.A组为常规治疗组,16例,采用常规治疗;B组为引流组,14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早期腹腔置管引流,计量.记录两组患者第0,3,7,10天腹内压、腹腔引流量、肠鸣音、胃肠减压量,相应时间点采血测定患者血浆前白蛋白(PA)、C反应蛋白(CPR)水平,评定急性生理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评分)和器官衰竭评分(Marshall评分).组问及组内数据进行方差分析,组间数据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入选时两组患者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第3天起APACHEⅡ评分[(25.36±12.58)vs.(16.81±13.19),P<0.05]、Marshall评分[(11.47±4.02)vs.(6.09±3.71),P<0.05]、腹内压[(22.5±5.1)v8.(12.7±6.3),P<0.05]、CRP[(304.16±86.51)vs.(198.65±94.37),P<0.05]、胃肠减压量[(1033±451)vs.(654±290),P<0.05]均显著降低,引流组的呼吸机应用时间低于常规治疗组[(7.13±2.22)d vs.(4.07±1.78)d)],28 d生存率提高(92.86%vs.81.25%).结论 胰腺炎相关性腹水在SAP病情进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早期腹腔内置管引流可明显改善患者病情.减轻炎性反应,有利于肠功能和呼吸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24.
25.
耳前瘘管属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常见的先天性疾病,多数耳前瘘管无须治疗,只有部分发生感染者需要手术摘除.个别耳前瘘管患者由于治疗不当或不及时导致病情的复杂化,使感染经久不愈或反复发作,造成附近皮肤缺损溃烂,不仅增加了手术治疗的难度,更是增加了患方的痛苦和经济负担.驻马店市中心医院耳鼻咽喉科2001年1月-2010年6月共...  相似文献   
26.
ICU病人感染的细菌分离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邢金燕  孙运波  栾敏  李慧 《齐鲁医学杂志》2005,20(2):146-147,149
①目的 了解ICU病人感染细菌分布特点及耐药情况,探讨临床防治对策。②方法 回顾性总结2002年9月~2003年6月我院ICU收治感染病人97例的临床资料、感染病原菌谱、耐药性及临床特点,并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③结果 97例感染病人共分离出细菌374株,以G^-杆菌为主(占72.63%),球菌及真菌比例较高(分别占17.20%和10.17%)。G^-杆菌中铜绿假单胞菌占第一位(20.86%),除大肠艾希菌(36%)外,肺炎克雷伯菌、黏质沙雷菌、鲍曼不动杆菌、阴沟肠杆菌产生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比率均在70%以上;G^+球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其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占96.77%;真菌以白假丝酵母菌为主,对氟康唑、铜康唑及两性霉素B均敏感。病人感染除自身情况(高龄)及基础疾病因素外,与抗生素及制酸剂的使用、介入性操作等有关。④结论 ICU病人感染及多重耐药情况严重,为控制感染及耐药菌播散,必须严格合理使用抗生素,尽量减少制酸剂的使用及不必要的介入性操作。  相似文献   
27.
目的 观察早期腹腔内留置导管引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3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16例)和引流组(14例).记录两组患者第0、 3、7、10天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评分)和器官衰竭评分(Marshall评分)、腹内压、腹腔引流量、胃肠减压量、呼吸机应用情况,测定相应时间点CD_(14)HLA-DR水平和AT-Ⅲ活性.结果 两组患者入选时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第3天起APACHEⅡ评分、Marshall评分、腹内压、胃肠减压量及第7天CD_(14)HLA-DR水平和AT-Ⅲ活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引流组呼吸机应用时间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28 d生存率明显改善(P<0.05).结论 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早期腹腔内置管引流胰腺炎相关性腹水,可明显改善患者病情,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28.
【摘要】目的:观察应用查房单对规范化培训住院医师重症医学科培训过程岗位胜任力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随机对照研究。将2016年4月-2017年1月分不同批次入重症医学科进行规范化培训住院医师,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由经验丰富的ICU高年资主治医师按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要求一对一带教。对照组常规进行查房和交接班。实验组实行查房单制度,住培医师入科后由带教老师培训查房单应用,查房及交接班时应用查房单,并由带教老师不定期抽检督促查房单应用。每组培训时间均为2个月。根据ICU特点结合岗位胜任力要求制定调查问卷,住培医师培训结束后进行问卷调查,当场回收整理。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结果:共114人完成全部临床培训和问卷调查。实验组和对照组人员在年龄、性别、教育背景和专业背景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规培住院医师在反映实际病人照护能力方面的准确及时有效病史采集(4.61±0.75 vs 4.01±0.92,P=0.000)、全面系统体格检查(4.38±0.86 vs3.98±1.13,P=0.034)、主要临床问题识别(4.46±0.91 vs4.04±1.16,P=0.034)、初步全面诊疗计划制定(4.40±0.86 vs3.91±1.09,P=0.009)、风险评估(4.58±0.75 vs 4.04±0.91,P=0.001)和医学知识掌握(4.42±0.80 vs 3.91±0.91,P=0.002)方面给出更满意评价;在反映制度下临床工作的有效团队沟通合作(4.28±0.90 vs 3.75±1.07,P=0.005)、系统全面重点交接班(4.33±0.89 vs 3.63±1.16,P=0.000);反映从工作中学习与提高的自我反省(4.47±0.85 vs 4.11±0.92,P=0.028)、日常评估工作不断改进质量(4.47±0.85 vs 4.11±0.92,P=0.028)、经反馈改进能力(4.39±0.92 vs 3.56±1.04,P=0.001);反映专业素养方面的团队间专业有效交流(4.35±0.92 vs 3.84±0.94,P=0.004)、在职业行为中展示自信和品质(4.25±0.99 vs 3.74±1.04,P=0.009);反映沟通能力的与患者/家属有效沟通(4.37±0.98 vs 3.71±1.01,P=0.001)、团队成员间有效交流(4.51±0.76 vs 3.93±1.05,P=0.001)、高效完整病历书写(4.30±0.98 vs 3.81±1.01,P=0.01)均给出更满意评价;对教学培训满意度给出更高评价(4.45±0.68 vs 3.82±0.98,P=0.000)。结论:在规范化培训住院医师重症医学科轮转期间实施查房单制度,有助于提高住院医师ICU工作的岗位胜任力和教学满意度。可能与应用查房单有助于住院医师理顺思路,减少遗漏,更多反馈改进,改善交流效率,增加自信有关。  相似文献   
29.
目的 探讨在重症医学科对规范化培训住院医师实施以问题为基础病案式教学的效果及可行性。。方法采用随机分组。实验组用以问题为基础病案式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培训结束后采用多元化临床能力考核和自我反馈式调查问卷对两种培训方法进行评估。结果两组人员在年龄、性别、教育背景和专业背景方面没有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在体现的住院医师综合能力的题库考核、病例答辩、临床步骤直接观察、仿真模拟平台考核成绩均优于对照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实验组学员在激发自主学习、培养独立思考习惯、提高临床问题分析能力、促进临床思维建立、提高临床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在重症医学科针对规范化培训住院医师实施以问题为基础的病案式教学方法是可行的,有利于提高重症医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效果。  相似文献   
30.
目的:观察蔡氏声带麻痹开音汤治疗慢性声带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21例慢性声带麻痹患者均予以蔡氏声带麻痹开音汤口服,14 d为1个疗程,观察治疗有效率。结果:21例患者中有效17例,无效4例,有效率80.95%。结论:蔡氏声带麻痹开音汤治疗慢性声带麻痹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