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2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4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0篇
口腔科学   211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11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26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2篇
  1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5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21.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以下简称HP)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广泛的感染之一,本文就幽门螺杆菌的感染与传播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22.
正颌外科技术在陈旧性颌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正颌外科技术治疗陈旧性颌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999年1月-2005年1月36例陈旧性颌骨骨折住院患者,采用X线头影测量VTO、模型外科及定位!板等正颌外科技术进行治疗。观察术前、术后患者面部畸形及功能障碍的变化,探讨正颌外科技术在陈旧性骨折中的应用要点。结果:本组病例中,34例患者术后恢复了正常的面形和咬合关系,2例经过术后配合正畸牵引也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所有患者无严重手术并发症。结论:正颌外科技术是治疗陈旧性面部骨折的有效方法,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3.
透明质酸外敷膜对伤口局部透明质酸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透明质酸外敷膜对大鼠伤口局部透明质酸含量的影响。方法选用纯系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6只。采用背部两侧切口,左侧外敷透明质酸膜,右侧外敷生理盐水纱条作为对照。分别于术后1~14天留取皮肤标本,通过放射免疫分析测定伤口局部透明质酸含量。结果术后3、5天时,治疗组局部透明质酸含量高于对照组(P <0 .0 5 ) ;治疗组局部透明质酸含量在术后1、3天明显高于术后5、7、9、14天(P <0 .0 5 ) ;对照组伤口局部透明质酸含量在术后1天时明显高于术后3、5、7、9、14天(P <0 .0 5 )。结论透明质酸外敷膜在创愈合早期,可有效地提高伤口局部透明质酸含量。  相似文献   
124.
儿童唾液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检测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调查儿童唾液中幽门螺杆菌(HP)感染情况。方法 采用巢式聚合酶链式反应对62例儿童的唾液进行HP检测。结果 62例儿童中唾液HP阳性率为48.4%(30/62);有消化道症状儿童和无消化道症状儿童唾液HP阳性率分别为61.9%(26/42)、20.0%(4/20),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应重视儿童唾液的HP感染及其与儿童消化道疾病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5.
目的探讨透明质酸对兔间接性颞下颌关节损伤后关节软骨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选用新西兰白兔36只,分为透明质酸治疗组、泼尼松龙治疗组、损伤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切除标本通过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观察。结果损伤后3d髁突前斜面增殖带透明质酸治疗组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阳性细胞较泼尼松龙治疗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7、30、90d时,透明质酸治疗组PCNA阳性细胞计数较泼尼松龙治疗组多(P〈0.01),损伤后3、7、30、90d,PCNA阳性细胞注射盐水组与损伤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透明质酸对髁突软骨细胞的分布、数量均有促进作用,优于泼尼松龙,透明质酸促进损伤修复的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126.
放疗对纯钛种植体周围骨组织影响的骨计量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种植体金属材料对放射线的影响。方法 本实验通过兔胫骨骨内植入纯钛植入体与不锈钢植入体建立植入体骨整合的动物模型 ,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放疗 ,标本通过骨计量学参数的测定。结果 放疗对纯钛种植体周围骨质影响甚小 ,而对不锈钢种植体周围骨质影响较重。结论 钛金属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理化性能好 ,密度低 ,放射引发的二次身线小 ,是目前较理想的植入材料。  相似文献   
127.
目的在生长发育高峰期观察不同矫治方法对骨性Ⅱ1分类错牙合患者软组织侧貌的影响。方法选择骨性Ⅱ1分类错牙合非拔牙儿童30例,随机分为2组,E组用方丝弓配合Ⅱ类牵引治疗16个月,T组用Twin-block功能矫治,治疗及观察16个月,以X线头影测量分析方法评价疗效。结果功能矫治组的软组织侧貌有明显改善,而固定矫治组改变不明显。结论功能矫治可获得良好的侧貌改善,但长期效果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28.
目的通过建立大鼠骨质疏松模型,观察补肾方剂对骨质疏松大鼠纯钛种植体骨结合的影响。方法选用纯种8月龄雌性SD大鼠54只,随机分为3组:A组:假手术组,B组:卵巢切除组,C组:卵巢切除加中药治疗组。术后3个月,在三组大鼠胫骨近中干骺端分别植入纯钛光滑柱状种植体。C组大鼠用补肾方荆灌胃。组织学观察种植体愈合情况。结果C组结合骨板厚,松质区骨小梁密集,成骨细胞较多,破骨细胞少见。C组的愈合情况明显好于B组。结论补肾方荆可以使骨质疏松大鼠的种植体周围的成骨细胞数量明显增加,促进骨改建,提高骨结合的质量,有促进种植体骨结合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9.
目的探讨P16和P53在口腔颊癌中的表达特点及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和图像分析技术,检测32例颊粘膜白斑和扁平苔藓,30例颊癌和10例正常颊粘膜组织中P16和P53蛋白的表达水平。并将结果与病理分级、临床分期、癌转移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正常颊粘膜、单纯性增生、不典型增生、颊癌中P16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100%、100%、90%、40%;P53表达的阳性率依次为:0、4,5%、25.5%、53.3%。颊癌P16的表达率比上皮不典型增生明显降低(P〈0.05)。颊癌P53的表达率比上皮单纯性增生明显升高(P〈0.05)。临床Ⅰ、Ⅱ期病例中P16蛋白表达水平高于Ⅲ、Ⅳ期的病例(P〈0.01)。无颈淋巴结转移病例中,P16蛋白表达水平高于有转移的病例(P〈0.05)。病理分级为Ⅰ级的病例,P53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Ⅱ、Ⅲ级的病例(P〈0.01)。临床Ⅰ、Ⅱ期病例中,P53蛋白表达水平低于Ⅲ、Ⅳ期者(P〈0.05)。无颈淋巴结转移病例中,P53蛋白表达水平低于有转移的病例(P〈0.05)。P16阳性组中,P53的表达显著低于P16阴性组(P〈0.05)。结论颊癌早期P53蛋白有过度表达。P16低表达和P53高表达时提示颊癌预后较差。P16和P53蛋白的联合检测可作为临床评估颊癌浸润、转移和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30.
为了探讨癌基因在肌上皮肿瘤中的过度表达及其意义,作者采用c-erbB-2癌基因蛋白与p53基因蛋白的单抗(DO-1)研究14例肌上皮瘤与6例肌上皮癌。结果发现,5/6例肌上皮癌与9/14例肌上皮瘤均过度表达c-erbB-2癌基因蛋白;5例瘤旁腺体内导管上皮细胞也过度表达c-erbB-2。因此推测,c-erbB-2癌基因可能作为一种启动基因,与肌上皮肿瘤的发生有着密切的联系。p53基因蛋白研究发现,肌上皮癌(5/6例)反应阳性,肌上皮瘤(0/14例)全部反应阴性。作者认为,p53基因突变可能在肌上皮癌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