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8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9篇
基础医学   5篇
口腔科学   259篇
临床医学   20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50篇
综合类   35篇
预防医学   13篇
药学   5篇
  1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32.
目的:探讨封闭负压引流是否通过抑制肿瘤坏死因子的合成从而减低炎性反应来促进慢性创面愈合的.方法:选取2001-04/2002-04第四军医大学附属唐都医院收治的急、慢性创面患者21例为实验对象,其中急性创面患者为普通外科乳腺癌手术患者,共10例,慢性创面患者为烧伤整形科收治的患者,共11例.全部患者均无其他系统严重疾病,慢性创面诊断标准:创面形成1个月以上而无愈合倾向,应用传统保守治疗方法无效者.收集10例急性创面患者乳癌术后1,2,3 d的创面引流液,同时收集11例慢性创面(5例压力性溃疡,6例静脉性溃疡)在封闭负压引流技术治疗前及治疗后1,3,5,7 d的创面渗出液,利用夹心酶联免疫测定法,分别测定急、慢性创面肿瘤坏死因子的含量,并进行动态观察与比较.结果:实验共纳入急性创面患者10例,慢性创面患者11例,全部进人结果分析.①急性创面术后不同时间肿瘤坏死因子含量的比较:急性创面引流液渗出第1天肿瘤坏死因子值水平较低(0.35&;#177;0.07)μg/L,第2天含量有所下降(0.12&;#177;0.04)μg/L,第3天回升(0.24&;#177;0.08)μg/L,第1天与第2天差异显著(t=3.042,P=0.008).②慢性创面治疗前后肿瘤坏死因子含量的比较:慢性创面渗出液中静脉性溃疡及压力性溃疡在治疗前肿瘤坏死因子水平均较高,以前者更为显著[(0.82&;#177;0.14),(0.45&;#177;0.05)μg/L].随封闭负压引流治疗时间的延长,肿瘤坏死因子水平均呈现下降的趋势,前者在封闭负压引流后1,3,5 d差异显著(t=2.909,P=0.008;t=3.223,P=0.005),后者在封闭负压引流后5,7 d差异显著(t=2.059,P=-0.037).结论:急性创面渗出液中肿瘤坏死因子水平较低,随时间延长会出现轻度波动;而慢性创面中肿瘤坏死因子值较高,以静脉性溃疡更为明显,随封闭负压引流治疗时间的延长,肿瘤坏死因子呈明显下降趋势,说明封闭负压引流治疗前慢性创面炎症反应较重,而治疗后炎症反应得以控制.证明肿瘤坏死因子的增高是形成慢性创面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3.
目的:研究人慢性创面在封闭负压引流治疗前后,创缘组织中原癌基因c-fos表达的变化,从而进一步阐明封闭负压引流促进慢性创面愈合的机制以及慢性创面的成因。方法:对5例慢性创面患者给予封闭负压引流治疗(-120mmHg压力),分别于吸引前以及吸引后1,4,7天切取创缘组织,固定、包理、切片后,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c-fos蛋白表达的动态变化。结果:负压吸引前,c-fos阳性细胞表达较多,主要分布在表皮基底以及真皮浅层中的成纤维细胞及炎性细胞的胞核中,少部分胞浆中亦存在。随负压时间的延长,c-fos阳性细胞渐少,主要分布在真皮层的成纤维细胞胞核中,至第7天已罕见c-fos蛋白的表达。结论:c-fos在封闭负压引流促进慢性创面愈合的过程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也反向证实c-fos的大量表达,是慢性创面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4.
石冰  李乐元 《中国骨伤》2001,14(4):211-211
×× ,女 ,19岁 ,学生。 2小时前患者骑自行车行驶中 ,被横向坠落的木棒击中双侧手背、前臂。双侧手背肿胀 ,呈银叉样畸形 ,压痛明显 ,手指伸屈功能障碍。X线片显示双侧肱骨、桡骨骨折外 ,双侧掌骨基底部向背侧移位 ,并和远排腕骨相重叠。双侧肱骨、桡骨给予相应处理 ,双侧腕掌关节脱位行闭合复位 ,配合中药薰洗及功能锻炼。术后 1个月随诊 ,双手指伸屈功能较差 ,2个月后双手功能恢复良好。讨论 双腕掌关节同时脱位临床罕见 ,因为掌骨基底间、腕骨间及掌骨和腕骨间均有坚强的韧带相连 ,且腕掌关节的活动范围极小 ,坚固稳定 ,因此很难脱位…  相似文献   
35.
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唇腭裂多学科序列治疗专家共识,对提高我国的唇腭裂治疗水平具有较为现实的指导意义。本文将21家医疗单位唇腭裂序列治疗中唇腭裂的外科前治疗,唇、腭裂的外科修复,正畸治疗,牙槽突裂的植骨修复,唇裂鼻畸形的整复,唇裂术后继发畸形的二期整复,腭裂术后穿孔的处置,腭裂术后腭咽闭合不全的诊断与治疗,语音治疗,腭裂分泌性中耳炎的处置,颌骨畸形的外科矫治,心理评估和咨询及围手术期的护理等治疗经验进行了归纳总结并达成一致意见。其中对唇裂、腭裂、牙槽突裂和腭咽闭合不全的外科关键技术的应用和对语音治疗、正畸治疗和颌骨畸形牵张成骨等主要方法的应用也形成了共识。笔者希望通过这一努力,能够引导更多医护人员参与唇腭裂序列治疗和关键技术的创新工作,最终形成中国唇腭裂治疗指南。  相似文献   
36.
目的 通过分析黏膜下腭裂患者腭咽闭合模式、腭咽口各部分的收缩运动状况和语音表现,进一步探究黏膜下腭裂的病理特征规律。方法 回顾2008—2016年于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唇腭裂外科就诊的黏膜下腭裂患者的病历资料,分析其术前腭咽功能、辅音构音表现,采用鼻咽内镜观察腭咽闭合模式以及软腭、咽侧壁和咽后壁的运动情况。结果 共纳入353例黏膜下腭裂患者,其中术前腭咽闭合完全(VPC)者138例(39.09%),腭咽闭合不全(VPI)者176例(49.86%),边缘性腭咽闭合不全(MVPI)者39例(11.05%); 268例患者接受了鼻咽内镜检查,167例(62.31%)为环状闭合,89例(33.21%)为冠状闭合,12例(4.48%)为矢状闭合;派氏嵴参与了45.51%(76/167)的环状闭合和13.48%(12/89)的冠状闭合。353例患者中137例(38.81%)构音正常,124例(35.13%)表现为辅音省略,51例(14.45%)有代偿性构音,36例(10.20%)有辅音弱化,25例(7.08%)有辅音替代,36例(10.20%)有2种以上的构音错误。结论 环状闭合是黏膜下腭裂患者最主要的腭咽闭合模式,压力辅音省略是最常见的构音障碍。随着腭咽闭合程度的降低,发生2种以上构音错误的患者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37.
为了提高Abbe瓣的临床使用率和成功率,笔者结合对Abbe瓣蒂的解剖学测量及国外学者的经验,提出了在Abbe瓣蒂对侧下唇黏膜建立窗口法的流程,以精确定位下唇动脉的解剖状况,同时保留瓣蒂侧下唇黏膜的Abbe瓣蒂制备方法.这样既可以提高Abbe瓣转移修复上唇的灵活性,又能有效保证Abbe瓣的成活率,达到安全与上下唇唇红形态俱佳的目的.  相似文献   
38.
目的 探讨地塞米松(DEX)是否可以影响腭中嵴上皮细胞(MES)PAR极性复合体基因的表达,并进一步扰乱其细胞极性而影响腭融合。方法 将孕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DEX组,DEX组按6 mg·kg-1腹腔注射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对照组注射0.9%氯化钠0.1 mL。在E13.5、E14.0、E14.5、E15.5、E17.5断颈处死孕鼠获取腭胚突,观察腭裂的发生情况,并通过苏木精-伊红染色、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腭上皮的形态改变,通过免疫荧光染色、蛋白质印迹及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PAR3、PAR6、aPKC基因和蛋白的表达。结果 DEX组腭裂发生率为46.15%,对照组腭裂发生率为3.92%,DEX组的腭裂发生率高于对照组(χ2=24.335,P=0.00)。与对照组相比,DEX组腭胚突发育延迟且短小,腭中嵴上皮为非极性排列,只由单层的上皮细胞组成,腭胚突表面平坦,球状结构减少;PAR3和PAR6蛋白仅在腭上皮中表达,aPKC则表达于腭上皮和腭间充质中;PAR3、PAR6及aPKC基因的表达均减少。DEX在蛋白和基因水平下调PAR3、PAR6、aPKC的表达。结论 DEX可以导致腭胚突的生长发育延迟,并造成PAR极性复合体在蛋白和基因水平的表达下降,从而使MES极性丧失导致腭裂。  相似文献   
39.
目的 探究PRDM16基因rs7525173、rs2236518、rs2493264及母亲孕早期吸烟饮酒与非综合征型唇腭裂(NSCL/P)发生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157个患者-父母核心家系,采用连接酶检测反应(LDR)和直接测序两种方法进行基因分型,使用传递不平衡检验(TDT)、连锁不平衡检验(LD)等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收集1 710例唇腭裂患者及956例健康新生儿,填写《唇腭裂患者流行病学调查问卷》,对孕期父母吸烟饮酒暴露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rs2236518位点C等位基因在腭裂组中存在过传递(P<0.05),其余位点在各组中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母亲吸烟、母亲被动吸烟及母亲饮酒3个因素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PRDM16基因rs2236518多态性与NSCL/P存在相关性,母亲吸烟、母亲被动吸烟及母亲饮酒与唇腭裂的发生存在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40.
腭裂是口腔颌面部最常见的先天性畸形,外科手术的目的是尽可能在关闭裂隙的同时恢复良好的语音闭合功能,同时因为腭裂手术具有手术视野小,涉及重要血管神经,以及需要精细的肌肉解剖的特点,手术有一定的风险,因此如何更好地让年轻医师快速掌握腭裂手术基本要领,提高手术技能,成为摆在青年医师培养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经过多年思考和评估建立的一种猪舌腭裂整复模拟手术模型,为丰富腭裂手术教学提供一种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