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1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16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12篇
临床医学   69篇
内科学   76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43篇
外国民族医学   4篇
外科学   24篇
综合类   152篇
预防医学   82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29篇
  3篇
中国医学   35篇
肿瘤学   2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01.
<正>急性鼻炎是耳鼻咽喉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鼻腔粘膜急性炎症疾病。主要表现为鼻塞、喷嚏、流涕、全身伴有发热、恶风、头痛等症,西医对于本病尚无针对性的治疗药物,常以支持和对症治疗为主,局部采用鼻内减充血剂,症状重  相似文献   
102.
本文通过对中医病因、药物属性、临床辨证、治法等方面所涉及到的与寒热有关临床症候群的分析,探讨了寒热有关症候群与水和电解质平衡紊乱的关系,提出了中医对临床水、电解质平衡紊乱的独特认识。  相似文献   
103.
<正>掌跖多发性疣是临床多发病之一,多发于手背、指、跖、足缘等部位,皮损呈粟粒至蚕豆大半球形丘疹结节,表面粗糙不平如刺状。目前临床多采用冷冻、激光、微波等物理疗法,复发率高,痛苦大。笔者近年来使用中药浸泡剂,配合疣体局部注射,共治疗68例掌跖多发性疣,取得了较好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4.
<正>目前,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级工作已在全国开展,其执行和实施效果如何,亟需制定一套评估其执行情况的方法。本研究拟应用Delphi法构建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级执行力评估量表,以便更好地了解并掌握全国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的执行情况,为决策者提供依据,推动该工作高效、有序地开展。  相似文献   
105.
目的:观察神经节苷脂(GM1)治疗高危婴儿脑损伤的疗效。方法:将40例患儿分为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两组均给予高压氧、运动疗法,对照组加用胞二磷胆碱或脑蛋白水解物,观察组应用GM1,用统一标准评测治疗前后两组精神运动发育商(DQ)各项评分,比较两组间的疗效。结果:神经节苷脂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神经节苷酯治疗高危婴儿脑损伤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06.
某部军队干部健康体检342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洪波 《人民军医》2010,(7):475-476
为了解某部军队干部的健康状况,2009年8月,我们对该部军队干部342例进行了体检。现分析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情况 342例中,男282例,女60例;年龄24-70岁,平均40.3岁。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探讨鼻咽镜和MRJ检查诊断鼻咽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对185例鼻咽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5例鼻咽癌患者中有131例出现颈部肿块,占70.81%。颈部肿块位于单侧102例,占55.13%,双侧20例,占15.68%,电子鼻咽镜及MRI检查鼻咽灶分布和咽旁间隙受累与颈淋巴结转移有关,双侧咽旁间隙受累比单侧咽旁间隙受累其双侧颈淋巴结转移率高P〈0.005。以颈部淋巴结的影像学分区为标准:Ⅰ-Ⅵ区和咽后区的转移率分别为2.4%、95.42%、51.15%、11.45%、19.84%、0%和75.57%。结论鼻咽癌患者大多数会出现颈淋巴结转移,鼻咽灶分布与颈淋巴结转移率、大小及在颈部分区之间存在着密切相关性,鼻咽镜检查及MRI在鼻咽癌的诊断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8.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浆液性乳头状癌(UPSC)的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对比分析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9例UPSC及38例子宫内膜样腺癌(EAC)患者的MRI表现.结果:UPSC患者的平均发病年龄(59.0岁)大于EAC患者(51.8岁);在T2 WI上,UPSC信号较EAC更不均匀(发生率分别为84.21%和44.74...  相似文献   
109.
背景:Claudin-1是一种多功能蛋白,除了组成紧密连接封闭细胞间隙,它在转录水平的表达失调可能作为一种分子标志反映到恶性肿瘤的侵袭转移和预后中。 目的:构建重组大鼠重组Claudin-1萤光素酶报告基因质粒。 方法:设计和合成包含5’非转录区的约2 000 bp的脱氧核糖核酸链,经过限制性内切酶KpnⅠ和MluⅠ酶切后插入到pGL3-Basic载体中,并用感受态E.coli DH5α和Pmd18-T-simple载体筛选阳性样品。阳性克隆通过测序和PCR证实。实验分为4组:对照组,阳性对照组(pGL3-promoter质粒转染),阴性对照组(转染pGL3-Basic质粒),实验组(转染pGL3-Claudin-1 promoter质粒)。将质粒转染293T细胞检测Claudin-1启动子活性。 结果与结论:重组质粒DNA测序结果采用NCBI blast比对与GenBank(gi|62750811)中大鼠Claudin-1基因启动子序列完全匹配。重组萤光素酶报告基因转录活性检测与pGL3-Basic质粒相比,重组pGL3质粒转录活性明显增强 (P < 0.001)。经过测序和转染结果证实有效的pGL3-Claudin-1启动子质粒构建成功。  相似文献   
110.
目的 研究早产儿脑性瘫痪(CP)的高危因素,为早产儿脑性瘫痪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2008年10月-2014年10月在本院医治的70例早产儿CP患儿为观察对象;选取同期在本院进行体检的健康儿童140例作为对照组,对所有受试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所有70例CP患儿均伴有不同程度运动障碍。单因素分析表明:既往不良产史、孕期反复阴道流血、高龄产妇、羊水异常、孕期感染、脐带绕颈、胎位不正、父亲饮酒、出生体重≤1.5 kg、难产、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病理性黄疸、缺氧缺血性脑病及新生儿肺炎均与CP发病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既往不良产史、羊水异常、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病理性黄疸及缺氧缺血性脑病为CP的危险因素。结论 CP的发生受产前、产时、产后各个时期的多种因素影响,应结合已发现的CP高危因素进行积极预防,做好孕期监测,产前检查及围生期保健,以期降低CP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