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5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4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2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32篇
内科学   20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86篇
综合类   124篇
预防医学   64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34篇
  1篇
中国医学   38篇
肿瘤学   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51.
本文介绍了中药内服膏剂时常出现回生现象,笔者在实践中摸索如何将蔗糖转化收膏是控制膏滋“结晶”的关键,同时介绍了三种不同的收膏方法,各有利弊。  相似文献   
352.
目的分析甲状腺机能减退症40例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针对我院收治的40例甲状腺机能减退症患者进行临床诊断及治疗观察,为患者实施综合诊断及左甲状腺素钠的治疗,对比治疗前后甲状腺机能减退症患者的治疗效果差异。结果治疗后40例患者的FT3、FT4、TSH水平、血脂水平均得到显著改善,与治疗前相比(P0.05),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40例甲状腺机能减退症的治疗有效率为90.00%。结论针对甲状腺机能减退症患者实施早期诊断及针对性治疗的疗效较为显著,促进患者甲状腺功能的改善及优化,提高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353.
1临床资料
  患者,女,53岁,农民,小学文化,以间断性肢体乏力15个月入院。入院前15个月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乏力,行走500m左右即需休息3~5min方能继续行走,同时伴颈部酸困不适。乏力进行性加重,13个月前行走10m左右即需要休息,蹲下需扶膝方可站起。当地医院诊断为“多发性神经病?”,给予地塞米松治疗1周,颈部酸困消失,肢体乏力明显好转。6个月前再次出现肢体乏力、颈部酸困不适,行走200~300m即需要休息,同时抬头费力。2个月前蹲下起立、梳头、穿衣困难,行走10余米即需要休息。入院前10余天,起床需帮助,行走需搀扶,抬头不能。无肌肉疼痛、肉跳、皮疹,无发热、心悸、气短、腹痛、恶心及呕吐,无吞咽困难、饮水呛咳,无抽搐、大小便障碍,无家族史。体格检查:内科系统无明显异常。神经系统:胸锁乳突肌、斜方肌肌力Ⅱ级,其他颅神经无异常。全身肌容积正常。颈肌肌力Ⅱ级,双侧三角肌肌力Ⅴ级,肱二头肌Ⅳ级,对掌肌Ⅳ级,分指肌Ⅳ级,髂腰肌Ⅲ级,股四头肌Ⅳ级,四肢肌张力减低,Gowers征阳性,鸭步,无不自主运动,指鼻试验稳准,跟膝胫试验无力,不能完成,感觉无异常,腹壁反射正常。双侧肱二、三头肌腱反射、桡骨膜反射(+),双侧膝腱反射、跟腱反射(-)。Hoffmann征、Babinski征阴性。脑膜刺激征阴性。辅助检查:肾功能、电解质、空腹血糖正常。肝功能:总胆红素11.80(5.10~28.00)μmol/L,直接胆红素2.50(0.00~10.00)μmol/L,谷丙转氨酶77.0(0~40)U/L,谷草转氨酶110.0(0~40)U/L,余正常。红细胞沉降率16mm/h,C反应蛋白正常。肌酶谱:乳酸脱氢酶1533.0(71.0~195.0)U/L,α-羟丁酸脱氢酶1065(0~182)U/L,肌酸激酶225(0~190)U/L,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功酶14(0~24)U/L;晨起空腹活动前血乳酸3.79(0.50~1.80)mmol/L;血清叶酸2.10(7.20~15.40)μg/L,维生素B12含量正常;甲状腺功能、肿瘤系列、脑脊液正常;新斯的明试验(-)。神经电生理:股四头肌、胫前肌、肱二头肌针极肌电图未见异常;运动神经传导速度:腓总神经远端潜伏期延长(右5.1ms ,左5.2ms),传导速度正常低限(40.8m/s),左腓总神经动作电位波幅降低(3.1mV);双侧正中神经、尺神经、胫神经运动传导速度正常,无传导阻滞;双侧正中神经、尺神经、腓肠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正常;双侧胫神经、正中神经及尺神经F波潜伏期及出现率均在正常范围;重复神经电刺激、低频刺激未见波幅递减,高频刺激未见波幅递增。视、听、体感诱发电位正常。四肢血管B超显示:双侧腋、桡、肘、股总、股深、股浅、腘、胫前及胫后动脉管腔内径正常,内膜光滑,血液回流畅通,未见明显异常血流信号,双侧股总、股浅、腘、胫前及胫后静脉管腔内未见明显异常回声。  相似文献   
354.
介绍几种饮片炮制机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55.
近年来,我们利用鼻背瘢痕瓣翻转并自体皮肤移植再造鼻端缺损病人17例,效果良好。 临床资料:本组男13例,女4例;年龄平均27.5岁。其中火焰烧伤16例,沸油烫伤1例。行中厚皮片移植10例,全厚皮片移植7例;16例一次性手术成功,另1例因拆线过早致瘢痕瓣与鼻尖缝合开裂3mm,经再次纵形切开鼻缺损侧缘1.5~2mm,剪除少许表皮,自瘢痕瓣边缘部分插入切口内缝合固定后愈合。术后随访6~12个月,其中7例移  相似文献   
356.
一种三维血管瘤血管生成体外培养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建立一种三维血管瘤血管生成体外培养模型.方法 将新鲜的增殖期血管瘤手术标本置于纤维蛋白凝胶,以双层夹心法建立三维血管瘤血管生成体外培养模型.结果 血管瘤组织培养2~3 d后芽生出细小血管,后呈枝丫状生长,至第8~9天长成树枝状血管,分叉交叠,之后血管生长渐缓停滞.组织周边新生树枝状结构经石蜡切片HE染色、血管内皮细胞特异性标志物第Ⅷ因子相关抗原检测及电镜观察,鉴定为血管.结论 该模型的成功建立有助于血管瘤血管生成机制及抗血管生成药物的研究.  相似文献   
357.
长期饮酒可导致多种神经系统损害,其中以周围神经病发病率最高,主要临床表现为手足麻木,疼痛明显,严重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笔者采用针药结合的办法治疗该病,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58.
雌激素受体和ki-67在小儿血管瘤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雌激素在血管瘤增殖与退化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2例血管瘤和17例血管畸形标本雌激素受体(ER)及细胞增殖核抗原ki-67的表达情况。结果:血管瘤组的ER,ki-67平均标记指数均高于血管畸形组及正常皮肤组,血管瘤组中增生期亚组两标记指数均高于退化期亚组(P<0.01),血管瘤组中ER与ki-67标记指数的相关系数为0.77(P<0.05),而血管畸形组为0.40(P<0.05),结论:雌激素及其受体与血管瘤内皮细胞的增殖相关。  相似文献   
359.
  目的  探讨基于胸部高分辨率CT(HRCT)的三维重建联合基于问题的教学法(PBL)在胸外科临床带教中的应用经验和效果。  方法  选取2019年12月—2020年10月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胸外科实习的60名临床医学专业的本科实习生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人。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模式进行临床教学, 实验组采用基于胸部HRCT的三维重建联合PBL教学法的教学模式进行临床教学。比较2种教学模式在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结果  实验组理论知识成绩为(80.17±8.43)分,高于对照组的(77.33±13.33)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学生的临床技能考试成绩[(82.90±7.86)分]明显高于对照组[(74.30±4.45)分,P<0.05]。实验组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增强[(9.12±0.56)分]、实践能力提升[(9.04±0.52)分]、学习兴趣及满意度[(8.62±1.65)分]、教学模式的认可度[(8.67±1.03)分]等项目评分均高于对照组[(6.72±1.26)分、(7.18±1.24)分、(7.33±1.84)分、(6.10±1.64)分,均P<0.05]。  结论  基于胸部HRCT的三维重建联合PBL的教学模式,不仅增加了实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也进一步提升其临床操作技能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学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360.
市售沙棘HPLC指纹图谱一致性及抗氧化活性谱效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市售沙棘HPLC指纹图谱的差异,并研究其HPLC指纹图谱与抗氧化活性的相关性,为探寻沙棘抗氧化物质基础及饮片质量评价提供参考。方法:HPLC建立不同来源沙棘饮片指纹图谱及相似度,系统聚类分析其差异;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法研究其抗氧化作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研究谱效关系。结果:建立了14批沙棘HPLC指纹图谱,确定了其中10个色谱峰为共有峰,其中10号峰为槲皮素,各样品聚为两类,相似度在0.862~0.992;14批沙棘饮片均有不同程度的清除自由基作用;10个共有峰与清除自由基的关联度在0.758~0.662,大小依次为x10x3x7x4x5x9x1x6x8x2,其中10号峰槲皮素与清除DPPH自由基作用关联度最大。结论:市售沙棘饮片总体质量比较一致,但不同地区间的质量有一定的差异,沙棘抗氧化作用为"多成分"共同起效的结果。通过HPLC指纹图谱一致性研究及"谱-效"关系分析探寻其抗氧化物质基础,可为沙棘饮片质量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