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98篇
  免费   204篇
  国内免费   120篇
耳鼻咽喉   7篇
儿科学   29篇
妇产科学   241篇
基础医学   164篇
口腔科学   19篇
临床医学   409篇
内科学   206篇
皮肤病学   30篇
神经病学   116篇
特种医学   141篇
外科学   393篇
综合类   904篇
预防医学   411篇
眼科学   22篇
药学   522篇
  7篇
中国医学   360篇
肿瘤学   141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95篇
  2022年   99篇
  2021年   155篇
  2020年   97篇
  2019年   103篇
  2018年   98篇
  2017年   69篇
  2016年   80篇
  2015年   104篇
  2014年   203篇
  2013年   219篇
  2012年   239篇
  2011年   300篇
  2010年   276篇
  2009年   250篇
  2008年   232篇
  2007年   226篇
  2006年   186篇
  2005年   180篇
  2004年   156篇
  2003年   112篇
  2002年   96篇
  2001年   95篇
  2000年   80篇
  1999年   74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42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目的通过横向研究探讨绝经后医务人员骨密度与椎体骨折的相互关系。方法从单中心医务人员中,随机抽取216名绝经后女性,通过双能X线吸光测定仪检测其骨密度,运用Genant半定量法评估椎体骨折,分析骨密度与骨质疏松性骨折、椎体骨折的畸形程度以及EQ-5D评分的关系。结果绝经后医务人员椎体骨密度的正常组、骨量减少组及骨质疏松组分别占27%、35%、38%;随着骨密度T值的降低,正常组(T≥-1. 0)、骨量减少组(-2. 5T-1. 0)和骨质疏松组(T≤-2. 5)的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患病率明显升高(P0. 05),分别为28%、42%和53%;椎体骨折组(无论有/无临床症状)的骨密度明显低于无骨折组(P0. 01);椎体骨折畸形程度越重,其骨密度越低(P0. 01),躯体伸展程度、日常活动、疼痛或舒适度的EQ-5D评分亦越低(P0. 05)。结论绝经后医务人员随着骨密度的降低,骨质疏松和椎体骨折的患病率增加,生活质量亦降低。  相似文献   
132.
目的:探讨应用可吸收椎间融合器在颈椎病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后对颈椎生理曲度、椎体间隙及颈椎功能改善的作用。方法:选择2003-06/2004-03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骨科应用颈椎可吸收椎间融合器治疗颈椎病患者23例。男13例,女10例;年龄(56.6±10.7)岁;病程3个月~6年,其中混合型9例,神经根型14例。于术后1周和3及6个月摄颈椎正侧位X射线片,观察术后颈椎功能综合恢复情况,颈椎生理前凸及椎体间隙高度,植骨融合率。评定标准:①采用Cobb法测量颈椎生理前凸恢复情况,Cobb角前凸为(+),后凸为(-)。②X射线侧位片测量椎间隙高度。③采用Odom标准以无不适症状为优良,以不适症状间歇发作且不影响工作为良好,以日本骨科学会(JOA)17分标准评定患者颈椎功能恢复情况及改善率,以改善率≥75%优,50%~74%为良。④采用Weiler分级评估局部反应,分为0级(无临床症状,不需治疗),I级(溶骨<1mm,一般不需治疗)。⑤根据颈椎正侧位X射片植骨块和椎体终板间有连续的骨小梁、骨桥形成,判断为骨性融合情况。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23例均进入结果分析,并完成6个月随访。①术后1周及6个月颈椎生理前凸恢复好于术前(8.9±2.6)°,(8.7±2.4)°,(-3.5±4.1)°,(t=2.369,P<0.05),术后1周与6个月随访无明显差异。②术后1周及6个月椎体间隙高度较  相似文献   
133.
目的:探讨cyclinL2基因在化疗药物顺铂(DI)P)、氟尿嘧啶(5-Fu)和多西紫杉醇(Doc)诱导下的胃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选用胃腺癌BCG-823细胞,MTT法检测DDP、5-Fu和Doe不同药物浓度对胃癌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以及CyclinL2转染、反义cyclinL2转染后对该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的影响,同时利用流式细胞术定量检测细胞凋亡。结果不同浓度的化疗药物对该胃癌细胞生长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有浓度的依赖性。细胞凋亡率和cydinL2基因表达率成正相关。结论CydinL2基因在化疗药物诱导胃癌细胞凋亡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4.
(接6月下) 2.1.3以试验方案代替实验记录试验前将试验方案抄写在记录本上,试验过程中仅将称量、测定数据填写在相应的位置,未及时记录真实的试验过程。这样有可能使试验过程中的一些非预期情况漏记,造成错误,影响数据和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35.
目的 探讨小檗碱预防家兔颈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24只大白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小檗碱组.正常对照组给予普通饮食,模型组和小檗碱组给予高脂饲料喂养1周后行右侧颈动脉内膜空气干燥术,术后继续高脂饲料喂养4周以制成颈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小檗碱组在给予高脂饲料喂养的同时每日灌服小檗碱.第5周麻醉处死,取右侧颈动脉组织行HE染色观察颈动脉病理改变,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核因子KB的活性,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核因子KBp65、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mRNA表达水平.结果 模型组颈动脉血管内膜明显增生,内膜下和中膜可见大量泡沫细胞堆积,有明显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而小檗碱纽的内膜轻度增厚,内膜下有少量泡沫细胞形成.小檗碱组核因子xBp65阳性细胞教高于正常对照组(19.58±2.60比2.00±0.93,P<0.01),但明显低于模型组(37.50±2.45,P<0.01).小檗碱组核因子xBp65 mRNA(0.42±0.05)、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 mRNA(0.61±0.11)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mRNA(0.57±0.18)的表达高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0.18±0.04、0.20±0.04和0.33±0.05,P<0.01),但明显低于模型组(分别为0.66±0.16、0.81±0.11和0.76±0.03,P<0.01).核因子κB的活性与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的mRNA表达量明显相关(r=0.926,P<0.01;r=0.958,P<0.01).结论 小檗碱可能通过抑制核因子κB活性以及降低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的表达而预防家兔颈动脉粥样硬化.  相似文献   
136.
目的运用TOPSIS法评价2007-2012年扬州市餐饮服务监管的效果,为制定合理的监管方案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国家相关报表中数据,运用TOPSIS法对2007-2012年扬州市餐饮服务监管效果进行综合评价和分析。结果 2007年、2008年餐饮服务监管效果较好,2010年效果较差;经平稳过渡后,2011年、2012年监管效果逐步回升。结论 2007-2012年扬州市餐饮服务监管总体监督效果有波动,综合评价结果与实际工作较符合。TOPSIS法分析结果合理,方法简单,在日后卫生监管评价过程中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7.
陈用军  石年  王建  童辉 《中国美容医学》2014,(15):1266-1268
<正>寻常性痤疮是发生于青年男女的常见疾病,具有一定的损容性,给患者带来了较大的心理负担。近年来,随着对CO2点阵激光的开发与应用,已广泛运用于皮肤疾病的治疗,并取得了较好疗效,但激光治疗后存在疼痛、水肿、皮肤潮红等不良反应。2012年5月~2013年5月,笔者科室使用CO2点阵激光联合胶原蛋白贴敷料治疗中、重度寻常性痤疮,取得了较好疗效,且激光术后不良反应较低,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8.
品管圈是医院管理的一种方法和模式,它强调员工自主管理和团队意识,让员工们敢于向存在的问题叫板,敢于向新领域挑战,让人人来管事,事事有人管,把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找出来,聚合众人的心智和力量,用每一位员工的活力、热情、汗水为医院的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39.
140.
Wallenberg综合征是一组因小脑后下动脉或椎动脉受累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其最常见病因为动脉粥样硬化,其血管形态学的多样性引起了临床表现和预后的可变性。文章对Wallenberg综合征的血管机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