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93.
右上腹巨大肿瘤膨胀浸润性生长.容易侵及压迫十二指肠、胰腺和右半结肠及区域血管.按传统程序探查及切除有一定的难度。我们利用右下腹逆行腹膜后入路顺利切除有上腹巨大肿瘤3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切除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4.
目的探讨上皮钙黏附素和粘着斑激酶在大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了12例正常大肠黏膜,28例大肠腺瘤及49例大肠癌组织的E-cad.和FAK表达情况.结果大肠癌E-cad.膜表达缺失率显著高于正常大肠黏膜和大肠腺瘤(P<0.01).大肠癌FAK胞浆阳性率显著高于大肠腺瘤和正常大肠黏膜(P<0.01).E-cad.膜表达缺失、FAK表达与大肠癌的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和Dukes分期等因素有关.结论E-cad.膜表达缺失、FAK表达可能与大肠癌的侵袭和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95.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经胃造口管放置空肠营养管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经胃造口管放置空肠营养管的临床疗效和病人的生存质量。方法:将25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病人随机分为术中经胃造口管放置空肠营养管(观察组)和传统放置胃管EN治疗(对照组),对比两组病人的手术操作时间、术后并发症、住院费用、住院时间,术后第7和第14天抑郁自评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免疫和营养状况等指标的差异和生活质量评分(QLQ-C30)的差异。结果:观察组病人均在术中成功经胃造口管放置空肠营养管,无发生导管相关并发症,未增加手术时间、住院费用和住院时间。两组病人抑郁与焦虑评分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QLQ-C30评分差异亦有显著性意义。两组病人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指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病人术中经胃造口管放置空肠营养管是安全有效的肠内营养途径,有助于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6.
97.
98.
目的比较近端胃切除术和全胃切除术治疗食管胃结合部癌(SiewertⅡ-Ⅲ型)的疗效。方法检索Cochrane、Medline、Embas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及万方数据库中1990--2012年间比较近端胃切除术和全胃切除术治疗食管胃结合部癌的临床研究。使用RevMan5.0软件对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营养状况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10篇文献2481例患者人选研究,其中近端胃切除组862例,全胃切除组1619例。分析显示,近端胃切除组与全胃切除组病死率(鲫=1.00,P=0.99)、并发症发生率(OR=2.14,P=0.12)及术后营养状况(WMD=2.09,P=0.57)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全胃切除组较近端胃切除组术后吻合口狭窄(OR=5.40,P〈0.01)及反流性食管炎(OR=7.12,P=0.01)的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全胃切除术作为一项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在降低术后吻合口狭窄及反流性食管炎方面优于近端胃切除术。 相似文献
99.
目的探讨骶前囊肿切除术后囊壁残留并会阴部顽固性窦道再次手术及围手术期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8月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29例骶前囊肿切除术后囊壁残留并会阴部顽固性窦道患者的临床资料, 分析骶前囊肿切除术后囊壁残留并会阴部顽固性窦道形成的特点、手术方式、围手术期的处理方法。结果 29例骶前囊肿切除术后囊壁残留并会阴部顽固性窦道患者, 表皮样囊肿9例, 皮样囊肿7例, 成熟畸胎瘤10例, 囊肿癌变(包括尾肠囊肿癌变及畸胎瘤癌变)3例。29例患者外院手术入路均为后入路, 其中1例联合经腹入路。全组患者接受再次骶前残留囊壁、窦道切除, 其中25例为经会阴弧形切口入路, 4例为经会阴弧形切口入路联合经腹入路。全组患者术后未出现严重并发症, 术后病理及MRI显示残留囊壁均完整切除, 窦道愈合。结论合理的手术入路及围手术期处理对骶前囊肿术后囊壁残留并会阴部顽固性窦道患者的残留囊壁完整切除及会阴部窦道愈合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0.
目的:介绍改良中线入路并左手控制技术在右半结肠癌完整结肠系膜切除中的应用体会。
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省肿瘤医院普外科同一治疗组在2009年10月至2012年10月86例采用改良中线入路并左手控制技术行右半结肠癌完整结肠系膜手术患者临床资料,对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个数、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进行统计。
结果:本组无手术死亡病例;手术时间41.6~75.3(46.7±6.3)min;术中出血量30~100(36.8±9.6)mL;淋巴结清扫数12~18(14.4±2.4)枚/例;术后排气时间2~6(3.0±1.2)d;住院时间12~23(12.5±2.4)d;
手术并发症6例(7%),胃瘫1例,乳糜漏3例,切口感染2例,分别给予促胃肠减压、鼻肠管营养支持治疗、留置腹腔引流管及切口换药后等保守治疗后痊愈出院。
结论:在CME理念的基础上采用改良中线入路并运用左手控制技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的安全性,保证手术的根治性;同时降低术中副损伤、术后谵妄及肺部感染的发生率;该术式可操作性强,易于推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