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0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7篇
神经病学   12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33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30篇
  1篇
中国医学   48篇
肿瘤学   1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利培酮与舒必利治疗儿童精神分裂症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比较利培酮与舒必利治疗儿童精神分裂症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112例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两组,分别服用利培酮(57例)和舒必利(55例),比较两组的疗效、不良反应及对智力的影响。结果:两组均显著有效,两组疗效相仿,但利培酮组智力较舒必利组好。结论:利培酮治疗儿童精神分裂症与舒必利疗效和安全性相当,但利培酮对智力的改善情况较舒必利为好。  相似文献   
52.
目的 探讨术后即刻CT高密度影的不同形态对前循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机械取栓术后早期出血转化的预测价值以及分析术后早期出血转化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20年12月于江汉大学附属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接受机械取栓术的前循环AIS患者149例,根据患者术后即刻头颅CT高密度影分为A组59例(无或轻微高密度影)和B组90例(中度高密度影)。比较2组患者基线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出血的危险因素,用ROC曲线分析术后即刻CT高密度影对早期出血转化的预测价值。结果 A组患者早期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4%vs 33.3%,P=0.000)。发病时间(OR=0.995,95%CI:0.992~0.999,P=0.009)、发病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OR=0.875,95%CI:0.796~0.962,P=0.006)、发病时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ASPECTS,OR=1.663,95%CI:1.137~2.150,P=0.006)是术后早期出血转化的危险因素。术后即刻CT高密度影预测前循环AIS机械取栓...  相似文献   
53.
目的 探讨奥氮平与利培酮治疗老年期首发精神分裂症时对体重、影响及其差别.方法 对51例符合CCMD-3诊断标准的老年首发分裂症患者,分为奥氮平组(n=26)及利培酮组(n=25)进行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二,四,六及八周末分别测查体重、体重指数.结果 两组指标均从第四周末后明显升高,服药八周后,奥氮平组体重、体重指数平均增加5.17kg、2.05kg/m2,利培酮组增加3.86kg、1.45kg2/m2,且奥氮平组的体重增加值明显大于利培酮组;体重增加人数共27人,占总人数的52.94%,其中奥氮平组18例,利培酮组9例;与治疗前比较,奥氮平组的肥胖和超体重指数人数明显增多.以上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0.01).结论 奥氮平与利培酮均能引起体重、体重指数增加,且奥氮平组更明显,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54.
石浩  林力  樊启涛  袁俊峰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4):1987-1988
中枢性低钠血症是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临床上常见的最严重的代谢紊乱之一,包括两种主要机制: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SIADH)和脑性盐耗综合征(CSWS),处理不当可引起严重的后果.笔者对收治的33例重型颅脑损伤后合并中枢性低钠血症患者进行分析总结,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5.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人类白细胞抗原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与人类白细胞抗原(HLA)之间的易感相关性。方法 采用微量淋巴细胞毒试验法,对经手术证实为内异症的40例患者(内异症组)及无内异症的50例正常妇女(对照组)进行HLA-Ⅰ类抗原的A、B位点多态性检测。内异症组和对照组均为无血缘关系的湖南、江西籍汉族妇女。结果 在HLA-Ⅰ类抗原A位点上,两组抗原频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HLA-Ⅰ类抗原B位点上,内异症组的HLA-ⅠB46抗原频率为33%,对照组为16%,相对危险率(RR)为2.5278,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内异症组的HLA-ⅠB48抗原频率为3%,对照组为16%,RR为0.1346,两组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P<0.05)。结论 内异症的发生与HLA-ⅠB46抗原存在关联,HLA-ⅠB48抗原可能对内异症的发生有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56.
目的 探讨不同分期的鼻咽癌IMRT解剖体积变化及其对剂量分布影响, 客观评价重新修改IMRT计划的必要性。方法 将24例初诊鼻咽癌放化疗患者根据鼻咽癌2008分期分为早中期组(12例)和局部晚期组(12例)。在放疗至第5周时重新进行CT扫描, 重新勾画靶区和OAR, 并计算原计划在新CT上的剂量分布结果。分析靶区和OAR解剖体积变化及剂量分布变化, 并行配对t检验和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 与放疗前比较, 早中期组放疗中颈部阳性淋巴结靶体积(GTVnd)缩小相近(P=0.059), 鼻咽大体肿瘤体积(GTVnx) 、高危临床靶体积(CTV1)和腮腺体积均明显缩小(P=0.001、0.012、0.002、0.000);局部晚期组放疗中GTVnx、GTVnd、CTV1和腮腺体积均较前明显缩小(P=0.000、0.000、0.003、0.003、0.000)。两组腮腺剂量放疗中均较放疗前升高(P=0.044、0.026、0.033、0.026和P=0.024、0.016、0.030、0.015), 局部晚期组还观察到GTVnd剂量升高(P=0.029、0.049)。结论 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推荐在放疗第5周重新CT扫描并重新制定IMRT计划, 以保证靶区剂量和保障腮腺安全剂量。  相似文献   
57.
<正>Lowe综合征(也称眼脑肾综合征)是一种以先天性白内障、智力低下、肾功能异常为主要临床特征的X连锁遗传性疾病[1]。人群发病率为1/50万至1/20万[2]。致病基因为染色体Xq25~q26.1区域内的OCRL(oculocerebrorenal syndrome of Lowe)基因[3-4]。Lowe综合征在世界范围内均有发病,但目前尚无非洲、南美、亚洲人群的大组病例报道[5],国内也仅7例报道[6-8]。本文介绍1例Lowe综合征病例5年随访情况,并进行文献复习。1病历资料患者男,13岁,因蛋白尿12年伴生长发育迟缓,于2007  相似文献   
58.
目的: 建立LC-MS/MS同时检测大鼠血浆中5种酚酸类成分的分析方法,为丹参提取物血浆样品的测定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LC-MS/MS同时检测丹酚酸A,B,C和紫草酸、迷迭香酸含量,流动相0.1%甲酸水溶液-甲醇和乙腈等体积混合液(含0.1%甲酸)梯度洗脱,流速0.6 mL·min-1。质谱条件采用多反应监测方式进行负离子监测。定量分析的离子对m/z分别为493.3/295.1,717.5/519.1,491.2/293.2, 537.3/295.1,359.1/161.0,5种成分的定量分析可在7 min内完成。结果: 丹酚酸A,B和紫草酸线性范围均为0.78~100 μg·L-1, 丹酚酸C和迷迭香酸线性范围均为0.39~50 μg·L-1。日内及日间精密度RSD均<15%,准确度92%~112%。结论: 该法选择性强、灵敏度高、操作简便,适用于丹参总酚酸中5种酚酸类成分在大鼠血浆中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相似文献   
59.
大鼠口服西红花苷-1后吸收入血成分及药动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大鼠口服西红花的主要活性成分西红花苷-1后,药物的吸收入血成分及药动学。方法 大鼠口服西红花苷-1后的血浆经过含酸丙酮或丙酮沉淀,采用Agilent Zorbax SB-C18柱,在420 nm检测波长下,分别分析经葡萄糖醛酸酶水解前后血浆中的西红花苷-1(流动相为:甲醇-0.5%醋酸=48∶52)与西红花酸(流动相为:甲醇-0.5%醋酸=74∶36)。结果 在大鼠口服西红花苷-1后不同时间点的血浆以及葡萄糖醛酸酶水解后血浆中未检出西红花苷-1成分,但是在血浆中检测到较高浓度的西红花酸,葡萄糖醛酸水解后的血浆中西红花酸含量未见明显增加。对大鼠口服1 mg·kg-1西红花苷-1后24 h内的血浆样品中的西红花酸进行血药浓度分析,结果显示,西红花酸在6只大鼠的血浆中都显示多次达峰现象,10 h之内维持较稳定的血药浓度。平均血药浓度显示第一达峰时间(tmax1)在20 min,峰浓度为(0.17±0.18 )μg·mL-1,第二达峰时间(tmax2)在6 h,峰浓度为(0.14±0.07)μg·mL-1,平均滞留时间(MRT0-t)为(5.4±0.7) h,末端消除半衰期(t1/2k)为(3.0±0.6) h。结论 西红花苷-1口服给药后以代谢物西红花酸形式快速吸收入血,消除半衰期和体内滞留时间较长,具有良好的药动学特征。对于西红花苷-1在体活性的研究需要重视对体内吸收成分——西红花酸的药理作用的探讨。  相似文献   
60.
目的 研究双参芎连颗粒对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慢性肾病大鼠血管病变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信号通路影响。方法 大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双参芎连颗粒高、中、低剂量(8,4,2 g·kg-1)组。采用高蛋氨酸饲料喂养结合5/6肾摘除法建立大鼠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慢性肾病模型,5/6肾摘除术后4周后开始连续灌胃给药4周。术后4,8周测定大鼠动脉血压;术后8周实验结束,取血测定血清肌酐、尿素氮、同型半胱氨酸、蛋氨酸及血脂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胸主动脉磷酸化(p-)p85,p-Akt和p-Ser177等PI3K/Akt/eNOS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测定血清一氧化氮(NO),eNOS;采用离体血管环灌流方法,测定内皮依赖性舒张和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变化;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肾脏组织及胸主动脉血管改变。结果 实验8周时,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动脉收缩压、血清尿素氮、肌酐、高同型半胱氨酸、蛋氨酸、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明显增高;给予双参芎连颗粒4周后,各剂量组动脉收缩压、血清尿素氮、高同型半胱氨酸、蛋氨酸、血清总胆固醇及血清低密度脂蛋白均明显降低(P<0.05,P<0.01),双参芎连颗粒8,4 g·kg-1组肌酐明显降低(P<0.05)。双参芎连颗粒各剂量组NO含量较模型组明细升高(P<0.05,P<0.01),双参芎连颗粒8 g·kg-1组血清eNOS活性较模型组明显升高(P<0.05)。模型组动物离体胸主动脉环的内皮依赖性及非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均受到明显损伤,双参芎连颗粒8 g·kg-1组在乙酰胆碱累积浓度1×10-5.5~1×10-4 mmo1·L-1舒张程度较模型组明显改善(P<0.05,P<0.01);双参芎连颗粒8 g·kg-1组血管环在硝普钠积浓度1×10-10~1×10-7mmo1·L-1舒张程度较模型组明显,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 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血管p-85,p-Akt及p-Ser177的表达均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双参芎连颗粒各剂量组该通路磷酸化水平较模型组呈升高趋势,其中双参芎连颗粒8 g·kg-1组p-Akt及p-Ser177的表达升高更明显,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双参芎连颗粒各剂量组的胸主动脉和肾脏组织病理变化与模型组比较有不同程度的减轻。结论 双参芎连颗粒可以改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慢性肾病大鼠高同型半胱氨酸及血脂代谢异常,降低血清肌酐及尿素氮水平,降低动脉收缩压,改善血管形态及舒张功能,其作用可能与调控PI3K/Akt/eNOS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