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41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37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1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61.
患者男,55岁.3天前因进食不洁出现脐周持续性隐痛,阵发性绞痛,予以山莨菪碱等对症治疗可缓解,伴恶心、呕吐2次,无腹泻、发热.  相似文献   
62.
杨秀军  杨冰  陈旭 《上海医学影像》2006,15(4):266-268,F000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脑灌注成像改良技术与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利用自身对照法对2只健康杂种犬进行了常规和改良4层螺旋CT脑灌注成像(CTP)检查,前者延迟5s、扫描50s,后者分别为8s和40s。14例脑卒中患者行了脑CT灌注成像检查,其中6例采用改良技术。在工作站形成脑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等局部脑组织血流动力学参数色阶图,并测量兴趣区这些参数值,以t检验统计分析。结果改良技术获得了满意的CT脑灌注戍像数据,两种方法所得相应犬脑灰质、内囊,基底节组织BF、BV、MTT图类似,数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改良技术减少球管曝光时间10s。改良CTP还准确揭示了所有患者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部位、范围与程度。结论CTP改良技术同样有效,并可使辐射损伤减少、球管寿命延长。  相似文献   
63.
目的 探讨腕部无创性三维CT仿真局解及3D数字化腕模型构建的可行性、技术及价值.方法 对52例单侧腕部区域外伤患者行螺旋CT扫描,其中21例增强扫描动、静脉两期,层厚、间距5 mm,1.25 mm层厚及间距重建,在AW4.2影像工作站利用VR Opacitv软件进行后处理,采用鼠标自-600Hu逐渐滑升至120Hu调节极小阈值(极大阈值固定设为600 Hu)的方法,分掌面观、背面观和断面观三维体绘制重构局部各层组织结构的三维解剖.结果 腕部掌面观、背面观自皮肤至骨骼解剖结构逐层3D显示率为100%,皮肤、皮下静脉、肌腱、关节、骨骼的最佳3D显示极小阈值分别为-300、200、-100、0、1 00 Hu.所有伸、屈肌腱、皮下静脉、骨骼清晰3D显示率达100%.所有动脉、深部静脉仅分别显示在基于增强动脉期、静脉期扫描源影像的3D图像上,80~110 Hu极小阈值时,这些动、静脉成像及其与毗邻不透X线异物、骨骼解剖位置关系显示好.腕部韧带、腕管结构在掌面观、背面观3D图像上几无明确显示,在3D断面观上其骨纤维性隧道结构显示率达100%,0 Hu极小阈值显示效果较好.在这些3D图像上,准确测量了所显示结构的大小、长度、深度、间隔等.结论 基于序贯阈值的CT体绘制技术无创性逼真展现与观测了活体腕部局部解剖与病变,实现了基于CT断面影像的数字化腕模型的构建,其或可作为解剖教学、模拟手术、术前评估、术中导向与疗效随访等有效腕段.  相似文献   
64.
目的:建立异物创伤性动脉瘤的犬模型,为伴血管损伤软组织异物一站式介入治疗研究提供动物模型。 方法:随机选取2年龄的健康雄性比格犬7只,分为颈动脉瘤造模5只和未造模2只,造模于右侧颈动脉共5支血管为研究组,其左侧颈动脉及未造模2只犬两侧颈动脉共9支血管为对照组。研究组将长约15~20 mm的离断颈静脉剪开、缝合于同侧颈总动脉前璧上,以弯型断针穿破静脉片及动脉前壁,静脉片-动脉壁间腔搏动性充盈且无缝缘渗漏后,断针部分留存于该间腔甚或动脉腔内,逐层缝合手术区域组织。然后,经皮经股动脉插管选择性颈总动脉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照组颈动脉仅于其旁以缝针经皮扎伤软组织且无明显出血及血肿。术前、术后行颈部CT血管成像(CTA)和数字放射摄影(DR)检查与评估。 结果:研究组5支右侧颈动脉断针创伤性动脉瘤均成功造模,技术成功率100%;DSA清晰显示动脉破口、动脉瘤状动脉突起及断针异物,载瘤动脉局部轻度痉挛及狭窄,创伤性动脉瘤模型的瘤颈宽度为(2.1±1.3)mm,瘤体宽(9.7±1.1)mm,瘤体高(4.2±1.7)mm;CTA不如DSA显示效果佳。对照组9支颈动脉均正常。 结论:采用颈静脉片侧-侧吻合于同侧颈动脉前壁上并以断针穿破静、动脉壁且断针部分留置于其间的技术与方法,成功构建了异物创伤性动脉瘤犬模型。  相似文献   
65.
小脑扁桃体位置临床磁共振成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用MRI测量小脑扁桃体位置,以确定其正常其值范围,探讨其发育规律。材料与方法:在颅脑旁正中矢状面SE T1WI图像上测量了317例正常人和42例Chiari畸形(n=29)及可疑患者(n=13)的小脑扁桃体高距和枕大孔前后径,正常人按性别,年龄分16组,每组20例(70岁以上女性组仅17例),用t检验作统计分析。结果:小脑扁桃体不低于颅基线3mm者均为正常组,且其无论男女均于30 ̄50岁时最  相似文献   
66.
目的 探讨小儿肾上腺嗜酸细胞腺瘤(AOC)临床CT、MRI特征及诊断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例AOC临床及CT、MRI资料,结合文献着重总结、分析其CT、MRI影像特点。结果 3例均为女性,年龄8~9岁,临床表现为男性化2例、性早熟1例,均伴不同程度内分泌异常。肿瘤均单发,其中右侧1例、左侧2例,肿块平均长径4.87 cm,密度/信号较均匀且较均匀持续强化,边界清楚,包膜完整并延迟强化;1例见瘤内含脂结节。结论 AOC具有一定CT、MRI影像特点,结合内分泌异常表现,多能提示诊断。  相似文献   
67.
仿真内镜的临床应用与评价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进步 ,图像数据采集和三维立体显示的发展 ,模仿纤维内镜 (fibrousendoscopy ;FE)检查的仿真内镜 (virtualendoscopy ;VE)问世了。VE目前虽然仍处在初期发展阶段 ,但已几乎涉及人体所有的空腔器官的临床应用 ,对人类疾病的诊断、模拟手术操作、医学教育实践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且因其无创伤性 ,快速、适时的成像 ,病人耐受性好 ,临床适应证广泛等优点 ,而倍受医学影像学家和临床专家的关注。VE的面世意味着医学影像学开始涉足于内镜诊断学领域 ,放射学医生如何面对新技术的…  相似文献   
68.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磁共振仿真内镜(MRVE)成像技术,方法及临床价值。资料与方法。对临床要求常规序列检查的患者采用二维快速自旋回流重T2序列(2D HT-FSE)加行磁共振水成像(MRH),其中颅脑15例,脊椎11例,源影像数据传输至工作站利用导航软件行仿真内镜(VE)后处理重建成像。结果:在2D HT2-FSE图像上,脑脊液呈高信号亮色,明显高于邻近组织结构信号,采用“黑底白影”阈值方式、250-1100阈值重建获得了蛛网膜下腔VE图像。VE准确三维地展示了蛛网膜下腔及其邻近和穿行其间的脑、颅内腔、脊髓、椎管内腔、神经、血管与病变,对脑、脊髓表面结构,脑垂体、松果体和脑血管,部分颅神经起源、走行等显示颇佳,并可靠检出了小脑扁桃体上疝、听神经瘤、脊髓圆锥体位和椎管肿瘤、椎间盘突出等病变。结论:MRH是蛛网膜下腔VE有效的源影像技术,VE为评价蛛网膜下腔、脑、脊髓及其血管、神经正常解剖、变异与病变提供了一种安全、无创性、立体观察的崭新手段。  相似文献   
69.
杨秀军  梁晗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24):3768-3769
目的:观察双坏醇联合拉米夫定对慢乙肝合并脂肪性肝病的疗效.方法:选择36例慢乙肝合并脂肪性肝病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16例,治疗组选用双环醇25 mg日3次口服联合还原型谷胱片肽1.2 g日1次静脉滴沣,拉米夫定100 mg日1次口服;对照组选用甘草酸二胺150 mg每日静脉滴注联合拉米夫定100 mg日1次口服,疗程60天,分别观察治疗前后30天,60天后患者的主要症状和肝功能变化,HBV-DNA定量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较对照组临床症状及肝功能均有显著改善,HBV-DNA定量下降2个log值.结论:双坏醇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乙肝合并脂肪性肝病疗效显著,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