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678篇 |
免费 | 90篇 |
国内免费 | 76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篇 |
儿科学 | 15篇 |
妇产科学 | 49篇 |
基础医学 | 87篇 |
口腔科学 | 73篇 |
临床医学 | 267篇 |
内科学 | 116篇 |
皮肤病学 | 9篇 |
神经病学 | 19篇 |
特种医学 | 34篇 |
外科学 | 61篇 |
综合类 | 416篇 |
预防医学 | 289篇 |
眼科学 | 9篇 |
药学 | 160篇 |
6篇 | |
中国医学 | 194篇 |
肿瘤学 | 3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8篇 |
2023年 | 73篇 |
2022年 | 84篇 |
2021年 | 123篇 |
2020年 | 52篇 |
2019年 | 72篇 |
2018年 | 65篇 |
2017年 | 34篇 |
2016年 | 36篇 |
2015年 | 48篇 |
2014年 | 73篇 |
2013年 | 90篇 |
2012年 | 130篇 |
2011年 | 133篇 |
2010年 | 94篇 |
2009年 | 90篇 |
2008年 | 90篇 |
2007年 | 86篇 |
2006年 | 59篇 |
2005年 | 68篇 |
2004年 | 80篇 |
2003年 | 55篇 |
2002年 | 37篇 |
2001年 | 26篇 |
2000年 | 29篇 |
1999年 | 30篇 |
1998年 | 14篇 |
1997年 | 9篇 |
1996年 | 5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4篇 |
1993年 | 5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3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2篇 |
198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8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体外培养的人卵母细胞的超微结构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体外培养的人卵母细胞的超微结构。方法用光镜观察体外培养前生发泡期(GV期)、培养后生发泡破裂但仍处于MⅠ期的未成熟卵母细胞和达到MⅡ期的成熟卵母细胞的形态,并将成熟卵母细胞分为优质与非优质;用透射电镜观察卵母细胞的超微结构。结果GV期卵母细胞微绒毛短小稀少;核偏一侧,核仁致密。培养后卵母细胞微绒毛粗大增多,细胞器丰富,高尔基体周围有许多分泌小泡;线粒体和脂滴伴行;卵丘细胞的胞质突起与卵母细胞的微绒毛问形成缝隙连接,卵丘细胞之间形成较多桥粒。成熟的卵母细胞粗面内质网、高尔基体减少,滑面内质网发达,线粒体幼稚化,脂滴融合,皮质颗粒沿质膜下呈线性排列,细胞连接减少,第一极体含多种细胞器。非优质卵母细胞线粒体大量存在膜和嵴模糊、膨大的现象,有的极体碎裂,透明带形态不正常,其周围卵丘细胞的凋亡率较高。结论揭示了体外培养的不同时期、不同质量的人卵母细胞的超微结构。 相似文献
52.
目的:观察高脂饮食诱发肥胖大鼠胰腺的结构变化,并探讨其与糖尿病的关系。方法:选用出生21 d雄性SD大鼠,经高脂饲料喂养,衡量其肥胖程度,检测血糖、胰岛素和C-肽水平,光镜和透射电镜观察胰组织等变化。结果:经高脂饮食诱发的肥胖大鼠,血糖、胰岛素光子数均高于对照组,血C-肽光子数与对照组差别不显著;肥胖大鼠的胰腺腺泡间或小叶间,出现脂肪细胞堆积,淋巴细胞浸润和结缔组织纤维增生;某些腺泡和胰岛细胞出现脂肪或空泡样变性。结论:高脂饮食可诱发大鼠肥胖,并出现血糖、胰岛素水平和胰组织结构的变化;该变化可能与胰组织通道阻塞、胰淋巴回流障碍、胰岛素等多肽激素转运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53.
在双极射频应用于局部脂肪堆积的无创治疗的过程中,关于双极射频设备的部分设计参数目前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规范。采用有限元方法和离体实验,分析双极射频熔脂时不同参数对组织熔脂效果的影响,寻求在双极射频尽量不会对皮肤层造成热损伤的同时,实现较大范围熔脂效果的熔脂参数配置。采用COMSOLMultiphysics进行生物组织热电耦合的有限元分析;为验证模型有效性,采用一种自研的单路双极射频输出设备,对离体猪腹部组织进行实验。有限元分析结果显示:经双极射频加热30min后,在功率为10W,电极球直径分别为3、5、8mm,电极间距分别为2和3cm的熔脂参数配置下,皮肤层的最终温度低于热损伤阈值温度,且部分脂肪层在热损伤区域内;域点探针所显示的脂肪层热损伤区域内的温度变化曲线满足熔脂温度要求。不同熔脂参数配置,对双极射频加热下组织内的温度分布具有显著影响。在10W功率下,采用直径为8mm的球型电极,电极按压皮肤的深度为1mm,在电极间距分别为2和3cm的条件下,脂肪层内产生最大面积的连续热损伤区域和点状热损伤区域,热损伤区域的面积分别为2.84和2.55cm2。相同熔脂参数配置的离体实验表明,与组织模型相同位置处的热电偶探针的最终温度和对应的域点探针相差0.92℃±0.43℃。有限元分析结果和实验结果基本一致。由仿真结果和实验结果可知,上述熔脂参数配置可使双极射频不会对皮肤层造成热损伤,同时在脂肪层内产生有效的热损伤区域,并且热损伤区域内的温度达到了熔脂要求。合理的熔脂参数配置是决定双极射频熔脂是否成功的一项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54.
应用圆形分布法分析深圳市肾综合征出血热季节性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深圳市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发生的季节性特征,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圆形分布法对深圳市2005-2009年肾综合征出血热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5-2009年深圳市共报告肾综合征出血热145例,年发病率0.18/10万~0.49/10万。圆形分布统计结果显示发病高峰日为3月2日,季节性分布不明显(r=0.2329,P〉0.05)。结论深圳市近几年HFRS的发病呈散在分布,无明显的季节性,应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55.
56.
背景: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21和骨形态蛋白2在激素性股骨头坏死骨缺损中均具有成血管成骨作用,目前国内在以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21和骨形态蛋白2基因联合治疗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方面少有报道。
目的:构建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21与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双基因腺病毒穿梭质粒。
方法:将质粒pShuttle-CMV-VEGF121-IRES-hrGFP-1经Kpn Ⅰ/Xba Ⅰ酶切后,将BMP2片段定向连入pShuttle-CMV- VEGF121-IRES,构建可同时表达2个目的基因重组质粒pShuttle-CMV-V EGF121-IRES-BMP2,注入H5a细胞扩增,铺板,筛选阳性菌落,提取质粒,进行酶切分析及序列测定。将已构建确认正确的腺病毒质粒,经BJ5183-AD-1电转感受态细胞进行电穿孔后,铺板,筛选阳性菌落,提取质粒,进行酶切分析,PCR检测和序列分析。
结果与结论:酶切分析及核酸序列测定证实重组质粒构建正确,提示实验成功构建了血管内皮生长121及骨形态蛋白2双基因共表达重组腺病毒载体。 相似文献
57.
目的 探讨可诱导共刺激分子(ICOS)转基因小鼠类风湿性关节炎(RA)模型中ICOS信号对滤泡辅助性T细胞(Tfh)极化的影响.方法 1.流式细胞仪分析测定ICOS转基因(ICOS-Trangenic,ICOS-Tg)小鼠及其野生型对照(WT)小鼠脾细胞CD4+T淋巴细胞共刺激分子ICOS在不同时期的表达趋势及特征;2.ELISA检测脾淋巴细胞培养悬液中干扰素(IFN)-γ、IL-21、IL-23、IL-17的水平;结果1.野生型RA小鼠脾CD4+T淋巴细胞表面的ICOS的表达水平从4w到12w为上升趋势(%)(4 W:6.5 ±1.0;7 W:13.2±1.3;12 W:23.5±:2.1);ICOS-Tg小鼠脾CD4+T淋巴细胞表面ICOS的表达三期同样呈上升趋势(%)(4W:8.2±0.9;7W:17.2±1.5;12W:31.6 ±3.0),但与野生型小鼠相比各期均表达上调(均P<0.05);2.野生型小鼠IFN-γ从4W开始表达上升,7周达峰值后下降,ICOS-Tg小鼠同野生型小鼠相比,趋势相同但表达在各期呈下调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 W~20 W均P<0.05);野生型小鼠的IL-21、IL-23及IL-17的表达于4周上升,12周达峰值后下降,ICOS-Tg小鼠同野生型小鼠相比,三者的各期表达趋势相同但呈上调趋势(IL-21和IL-17有统计学意义,P<0.05;IL-23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A小鼠在其致病过程中共刺激信号ICOS呈上调表达;ICOS-Tg小鼠同野生型小鼠相比,其脾淋巴细胞培养上清中IFN-γ呈显著下调趋势;Tfh分化相关的细胞因子IL-21、IL-17则均显著上调表达.Tfh细胞及其作用因子很可能参与了RA的免疫应答,与RA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58.
目的:以肝为例,探索将管道铸型与血管造影及3D可视化技术进行整合,充分揭示同一器官内部各管道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分别从肝静脉灌注自凝牙托灌注填充剂,从肝门静脉灌注乳胶、羧甲基纤维素-氧化铅填充剂。运用多层螺旋CT进行层距0.5mm薄层扫描,获取二维数据,应用Mimics软件对肝内的管道系统进行3D可视化。结果:重建后的肝门静脉充盈饱满,层次清晰,边缘光滑,层次分明。排除干扰后,自凝牙托材料灌注的肝静脉同样可以在运用CT扫描后,获取理想的管道三维重建模型。图像融合后能清晰显示肝门静脉和肝静脉在肝内的相互位置关系。结论:采用管道铸型技术与血管造影3D可视化相结合技术,不仅能在同一器官同时显示各管道系统的相互关系,更能在同一器官分别显示各管道系统。 相似文献
59.
目的 研究体外培养中卵丘细胞凋亡对卵母细胞结构的影响,探讨体外受精中可用卵丘细胞凋亡率预测卵母细胞发育潜能的原因.方法 对GV期人卵丘-卵母细胞复合体进行体外成熟培养,用HE染色、DAPI染色和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标记3种方法对单卵卵丘细胞凋亡率进行检测.分为凋亡率高和低的2组,用光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卵母细胞的结构.对MⅡ期卵母细胞进行体外受精,培养2d后在光镜下评价胚胎质量.结果 卵丘细胞凋亡率低的卵母细胞结构和发育潜能良好;卵丘细胞凋亡率高的卵母细胞发育潜能差,存在各种结构异常,包括围卵周隙不均,对应不同部位的细胞质发育不同步;细胞质中出现堆积不均的细胞器团、次级溶酶体、及可能由溶酶体降解造成的大量空隙;线粒体外膜和嵴模糊、膨大,呈现凋亡迹象;第一极体碎裂;透明带异常增厚或变薄.相应的卵丘细胞微绒毛和细胞连接减少.结论 揭示了卵丘细胞凋亡对卵母细胞结构的影响,揭示了卵丘细胞凋亡率影响卵母细胞发育潜能的原因. 相似文献
60.
为探讨小儿输尿管异位开口的MR尿路造影(MRU)表现及其诊断优势,回顾性分析4例小儿输尿管异位开口的临床资料及MR表现。结果发现4例输尿管异位开口病例中,肾发育不良伴输尿管异位开口2例,重复肾伴输尿管异位开口1例,交叉异位发育不良肾伴输尿管异位开口1例。MR轴位和MRU检查均可显示引流的输尿管和异位开口部位。所以结合MRU检查和临床表现多数病例能够做出输尿管异位开口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