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29篇
内科学   6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1篇
  2篇
中国医学   12篇
肿瘤学   2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本研究旨在评估IgD型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的临床特征和疗效。回顾性分析1993年4月-2013年6月间15例新发IgD MM临床资料。15例诱导治疗中传统化疗9例、以硼替佐米为基础的方案治疗6例。诊断及疗效采用IMWG的标准评估,生存期采用Kaplan-Meier方法分析,男女比例2∶1,中位年龄57(40-72)岁;15例均为Durie-SalmonⅢ期,轻链为λ型占80%(12/15),有骨损害者占了86.7%(13/15),髓外侵犯者33.3%(5/15),胸腔积液26.7%(4/15),肾功能损害86.7%(13/15),贫血占93.3%(14/15),血清白蛋白〈35 g/L占26.7%(4/15),平均肌酐清除率为23.1(6-44)ml/min,诊断时中位血红蛋白82(43-131)g/L。结果表明,可随访11例中,8例死亡,3例存活;平均随访20(0.5-138)个月,中位无疾病进展(PFS)7(95%置信区间CI 4.6-9.4)个月,中位总体生存(OS)时间15(95%CI 6.6-27.4)个月;用传统化疗诱导治疗者的中位生存期17(95%CI 6.0-28.0)个月,用含硼替佐米方案治疗者的中位生存期15(95%CI 0.0-33.3)个月(P=0.90)。15例中可评价疗效14例,完全缓解者(CR)33.3%(5/15);非常好的部分缓解者(VGPR)13.3%(2/15);部分缓解(PR)20%(3/15);疾病稳定者(SD)20%(3/15);疾病进展者(PD)6.7%(1/15)。结论:IgD MM是一种少见的MM类型,预后差。以硼替佐米为基础的诱导方案对伴髓外浸润的患者有益。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HSCT)可能改善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32.
三氧化二砷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系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探讨三氧化二砷(As2O3)对两种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细胞系有无作用及作用机制。实验选用了两种不同的CML细胞系KU812和MEG—01及两种其它白血病细胞系U937和PL21,加入不同浓度的As2O3(0.2,2和10μmol/L),在不同时间计数活细胞数,观察细胞形态,并以TUNEL法和DNA凝胶电泳检测细胞有无凋亡的发生;同时检测0.2μmol/L As2O3作用时细胞表面CD4,CD13,CD33,CD19,CD11b,CD14和CD7的变化,并通过RT—PCR检测细胞bcr—abl水平及caspase—3的变化。研究结果发现,不同浓度的As2O3对4种细胞系的作用不同,10μmol/L时4种细胞系均会发生细胞凋亡,2μmol/L时则仅CML细胞系KU812和MEG—01会产生凋亡,0.2μmol/L时4种细胞系均不发生凋亡。在培养24小时后,4种细胞系表面的CD34,CD13,CD33,CD19,CD11b,CD14和CD7等均无明显改变。RT—PcR检测bcr—abl的水平发现在2种CML细胞系中无明显改变,其caspase—3的活性较对照细胞均有所增加。结论:As203在较高浓度下可诱导4种白血病细胞系产生凋亡,在2μmol/L仅可诱导CML来源的两种细胞系产生凋亡,CML细胞系As203较其它两种细胞系敏感,其作用机制与caspase—3有关。  相似文献   
33.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total body irradiation (TBI) combined with high-dose chemotherapy as conditioning regimen on the whole body and hematopoietic system of patients undergoing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nd to sum up the clinical experiences in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acute radiation syndrome.Methods A total of 64 patients underwent TBI and high-dose chemotherapy and then received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The hematologic changes and clinical toxicity after TBI were observed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bone marrow reconstitution analyzed.Results The transplantation related mortality was 3.12%.Follow-up was carried out post transplantation for 9-72 months (the median follow-up time was 26 months).1,3,5-year overall survival rates were (95.8 ± 3.3)%,(89.8 ± 4.7)% and (81.7 ± 6.9)%,respectively.All patients suffered fromhematologic toxicity.The white blood cells and platelets were obviously decreased.The minimum total number of white blood cells was (0.18 ± 0.13) × 109/L,and the minimum platelet was (14.48 ±8.85) × 109/ L.In addition,gastrointestinal reactions,infection,liver damage,bleeding and other adverse reactions occurred to some extent.Conclusions TBI combined with high-dose chemotherapy as conditioning regimen followed by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might be effective for treatment of malignant hematological diseases.The clinic conditions after TBI and high-dose chemotherapy could simulate the clinical course of acute accidental radiation syndrome and provide the clinical experience for acute radiation syndrome.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乳酸脱氢酶同工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5在非霍奇金淋巴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利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法及酶促法分别对63 例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LDH及LDH-5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对两组 阳性例数进行比较。结果:63例患者的中位发病年龄为56(19~84)岁,男36例,女27例。初治组43例LDH及LDH-5总 阳性例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22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及9例T细胞淋巴瘤LDH-5阳性例数明显多于 LDH(P<0.05),而12例小B细胞淋巴瘤LDH及LDH-5阳性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疾病进展组29例LDH及 LDH-5总阳性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疾病复发组15例LDH及LDH-5总阳性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但11例小B细胞淋巴瘤LDH-5的阳性例数明显多于LDH(P<0.05)。结论:LDH-5可作为非霍奇金淋巴瘤判断 肿瘤侵袭性、预测复发的指标。  相似文献   
35.
 目的 探讨CD20+多发性骨髓瘤的发病情况、临床特点及治疗选择。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确诊的CD20+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资料。结果 共确诊143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其中CD20阳性者12例,占同期骨髓瘤患者的8.4%;12例CD20阳性患者的中位发病年龄为55.5(40~81)岁,骨髓瘤细胞表面均表达CD20,但CD20的表达强度不同,仅有CD20dim表达4例,CD20bright表达2例;6例同时存在CD20bright和CD20dim的表达,其中4例CD20dim的比例高,2例CD20bright的比例高。12例患者中位生存时间22(1~40)月,其中3例获得CR,4例进展较快,在14月内死亡,1年总体生存率为83.3%。结论 CD20+骨髓瘤患者的疾病过程具有多发性骨髓瘤的特点,部分患者经过治疗可以获得缓解;也有部分患者进展较快,而CD20的表达提供了一种可能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36.
本研究旨在探讨淋巴浆细胞淋巴瘤/华氏巨球蛋白血症(lymphoplasmacytic lymphoma,LPL/Waldenstrm macroglobulinemia,WM)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淋巴浆细胞淋巴瘤/华氏巨球蛋白血症患者的临床特点、骨髓细胞形态学及病理检查特点、治疗方法。结果表明:16例淋巴浆细胞淋巴瘤/华氏巨球蛋白血症患者的平均发病年龄为65.1岁,贫血和高粘综合征是最常见的表现;骨髓检查可见淋巴细胞、淋巴浆细胞或浆细胞增多;淋巴结活检可见瘤细胞弥漫分布,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表达B细胞相关抗原;经治疗后总反应率(overall response rate,ORR)81.3%,完全缓解25%,生存时间6-108月,其中3例死亡,生存率为81.3%。结论:淋巴浆细胞淋巴瘤/华氏巨球蛋白血症患者的疾病过程具有低度恶性B细胞淋巴瘤的特点,病程较长,经治疗可获缓解,但不易治愈,部分患者可转化为中高度恶性淋巴瘤。  相似文献   
37.
目的研究从石蜡包埋组织中提取RNA检测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t(11,18)易位所致API2-MALT1(凋亡抑制蛋白2-黏膜相关淋巴瘤转位基因1)融合基因.方法采用酸性酚氯仿法从石蜡包埋组织中提取RNA,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API2-MALT1融合基因,并通过转染测序检测基因.结果全部病例均检测到葡糖6磷酸脱氢酶(G6PD)重排;101例MALT淋巴瘤中API2-MALT1融合基因阳性率为21.8%,其中低度恶性的阳性率为25.0%,转化型的阳性率为13.8%;80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仅1例阳性;DNA测序结果与国际报道的序列相符.结论石蜡包埋组织中提取RNA方法稳定,可为疾病相关基因检测提供有效手段,在科研和临床方面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8.
39.
 目的 研究硼替佐米联合多柔比星对淋巴母细胞淋巴瘤细胞株Molt-4的作用。方法 硼替佐米与多柔比星作用于Molt-4细胞后,采用CCK-8检测细胞的增殖,锥虫蓝染色计数细胞的活性,应用AnnexinV-FITC凋亡试剂盒及线粒体膜电位检测试剂盒经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细胞凋亡,用免疫标记经FCM检测细胞膜表面Fas的表达。结果 硼替佐米与多柔比星单药作用对Molt-4细胞具有生长抑制作用,生长抑制率与药物浓度呈正相关(r=0.863,P=0.027;r=0.915,P=0.038);两者联合应用对细胞生长抑制有协同作用,48 h作用最明显,抑制率达(57.24±0.10)%;联合应用细胞总凋亡率增高48 h达(23.08±1.25)%,与硼替佐米和多柔比星单药组(15.11±1.09)%和(15.96±0.81)%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046,0.037,均P<0.05),早期凋亡率无明显变化(t值分别为0.052、0.048,均P>0.05)。线粒体膜电位检测显示联合作用较单药作用细胞凋亡率升高分别为15.84 %、5.38 %、5.52 %,FCM检测药物联合作用后细胞表面Fas表达无明显改变(t=0.040,P>0.05)。结论 硼替佐米联合多柔比星能够有效抑制淋巴母细胞淋巴瘤细胞株Molt-4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作用机制与活化线粒体凋亡途径有关,与外源性凋亡途径无关。  相似文献   
40.
目的 探讨GDP方案治疗复发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4年6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收治的40例复发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接受GDP方案(吉西他滨、地塞米松、顺铂)治疗.对患者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指标进行分析,同时进行生存分析.结果40例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67.5%(27/40),完全缓解率为27.5%(11/40),部分缓解率为40.0%(16/40),3年总生存(OS)率为86.5%,5年OS率为28.8%.B细胞淋巴瘤和T细胞淋巴瘤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69.6%(16/23)、52.9%(9/17),3年OS率分别为90.9%、80.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283,P=0.480);胃肠道受累患者治疗完全缓解率优于非胃肠道受累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9),3年OS率略优于非胃肠道受累患者(89.3%比76.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37).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血液系统不良反应,Ⅲ~Ⅳ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为47.5%(19/40),Ⅲ~Ⅳ级血小板减少发生率为40.0%(16/40),Ⅲ~Ⅳ级贫血发生率为17.5%(7/40);非血液系统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轻度恶心、呕吐.结论 GDP方案治疗复发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效果较好,起效快,耐受性好,对胃肠道受累患者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