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98篇 |
免费 | 82篇 |
国内免费 | 56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8篇 |
儿科学 | 6篇 |
妇产科学 | 3篇 |
基础医学 | 58篇 |
口腔科学 | 10篇 |
临床医学 | 106篇 |
内科学 | 51篇 |
皮肤病学 | 5篇 |
神经病学 | 33篇 |
特种医学 | 50篇 |
外科学 | 95篇 |
综合类 | 320篇 |
预防医学 | 83篇 |
眼科学 | 10篇 |
药学 | 106篇 |
5篇 | |
中国医学 | 273篇 |
肿瘤学 | 1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0篇 |
2023年 | 23篇 |
2022年 | 35篇 |
2021年 | 39篇 |
2020年 | 30篇 |
2019年 | 34篇 |
2018年 | 38篇 |
2017年 | 21篇 |
2016年 | 20篇 |
2015年 | 24篇 |
2014年 | 48篇 |
2013年 | 68篇 |
2012年 | 72篇 |
2011年 | 74篇 |
2010年 | 60篇 |
2009年 | 59篇 |
2008年 | 75篇 |
2007年 | 54篇 |
2006年 | 44篇 |
2005年 | 56篇 |
2004年 | 79篇 |
2003年 | 48篇 |
2002年 | 36篇 |
2001年 | 47篇 |
2000年 | 29篇 |
1999年 | 20篇 |
1998年 | 18篇 |
1997年 | 16篇 |
1996年 | 8篇 |
1995年 | 8篇 |
1994年 | 9篇 |
1993年 | 12篇 |
1992年 | 11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1985年 | 2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2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51.
微电极导向核团毁损术和脑深部电刺激术治疗帕金森病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 观察微电极导向核团毁损术和脑深部电刺激术(DBS)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380例接受微电极导向立体定向核团毁损术和25例脑深部电刺激丘脑底核(STN—DBS)治疗的帕金森病患者进行随访和神经功能评估,分别获得术前、术后和DBS开启后1周、6个月、2年及5年的不同服药状态下统一帕金森病量表(UPDRS)评分资料,采用威尔科克森检验(Wilcoxontest),比较不同术后时间点UPDRS运动评分与术前评分的差异。结果 核团毁损术和DBS在术后1周、6个月及2年随访中均能明显改善术前帕金森病患者的UPDRS运动评分,减轻左旋多巴诱发的运动波动及异动症。在5年随访时间点上仅DBS治疗组较术前比较仍显示差异性。而且DBS组患者术后左旋多巴服药的剂量较术前减少。核团毁损组总体并发症的发生率为5.8%,永久性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2%。DBS组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核团毁损术和DBS两者被证实是中晚期帕金森病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能显著改善术前帕金森病患者的UPDRS运动评分,减轻左旋多巴诱发的运动波动及异动症。STN—DBS较毁损术更具有独特的可控性、安全性和长效性。 相似文献
52.
53.
目的:观察硫酸镁辅助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毛细支气管炎患儿78例,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40例,对照组38例,两组均给以抗炎、吸氧、平喘等综合治疗,观察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了25%硫酸镁(0.2~0.4ml/kg.d),每天1次,连用3~5天,比较两组的显效率与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显效率分别是70.0%及42.1%,总有效率分别为100.0%及89.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硫酸镁治疗毛细支气管炎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4.
目的 构建携带人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SDF-1α)和胶质细胞源神经营养因子(GDNF)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pBudCE4.1-SDF-1α-GDNF,转染恒河猴骨髓基质细胞(BMSCs),观察外源性SDF-1α和GDNF基因在BMSCs中的表达情况. 方法 应用基因重组技术,从cDNA文库获得GDNF和SDF-1α基因,重组到pBudCE4.1双表达载体上.pBudCE4.1-SDF-1α-GDNF经脂质体转染培养的恒河猴BMSCs,48 h后行GDNF和SDF-1α 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检测. 结果 酶切、PCR和DNA序列鉴定均证实插入基因片段的正确性;48 h后行West blot和免疫组化证实GDNF和SDF-1α在细胞内能有效表达.pBudCE4.1-GDNF-SDF-1α转染BMSCs表达的GDNF和SDF-1α蛋白的量是阴性对照细胞的10倍和6倍. 结论 双基因真核表达质粒DBudCE4.1-SDF -1α-GDNF转染至恒河猴BMSCs后,SDF-1α和GDNF基因在BMSCs内能有效表达,为BMSCs携带SDF-1α和GDNF双基因自体移植治疗相关疾病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5.
背景:肿瘤干细胞理论的产生,对肿瘤的发生、发展及其发病机制有了更新的认识,为肿瘤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通过无血清培养技术已从许多肿瘤中分离并鉴定出特定的肿瘤干细胞。目前,无血清培养已成为培养肿瘤干细胞的经典培养方法。
目的:运用无血清培养的方法从肾癌细胞中获取肾癌干细胞,并进行鉴定。
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体外观察,于2008-02/2009-02在江苏大学完成。
材料:肾癌细胞株OS-RC-2由上海中科院细胞库提供。
方法:取处于对数生长期的肾癌细胞OS-RC-2,悬浮于预先配好的DMEM/F12无血清培养基中(含表皮生长因子20 μg/L,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0 μg/L),观察生长情况,培养7 d后运用流式细胞仪测定CD133及CD34的表达。以不含细胞因子的高糖DMEM/F12培养液培养细胞作为阴性对照。另外收集无血清培养7 d的肾癌细胞球,重悬于含体积分数为10%胎牛血清的高糖DMEM/F12培养基中,进行干细胞分化实验观察。
主要观察指标:①倒置显微镜下观察肾癌干细胞生长情况。②流式细胞仪检测肾癌干细胞及肾癌细胞中CD133及CD34的表达。③收集无血清培养7 d后的肾癌干细胞重新常规培养并观察其分化情况。
结果:①肾癌细胞接种于含细胞因子的无血清培养基2 d后可见有细胞球生成,7 d后细胞球明显增多,体积增大。对照组肾癌细胞则贴壁生长,未见细胞球生成。②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肾癌细胞球中CD133+CD34-表达率(8.33±1.26)%,对照组肾癌细胞表达率(1.24±0.36)%(t =-19.71,P < 0.05)。③肾癌细胞球重新悬浮于含体积分数为10%胎牛血清的培养液2 d后可见细胞球分散为单个细胞,恢复原来贴壁生长特点,CD133及CD34表达与阴性对照相同。
结论:利用含细胞因子表皮生长因子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无血清培养的方法可以从肾癌细胞中获取肾癌干细胞。 相似文献
56.
目的:探讨胰岛素抵抗与前列腺癌发病的关系. 方法:随机选择健康男性50名、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50名及前列腺癌患者50名.采用己糖激酶法测定空腹葡萄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PG),放免法测定空腹胰岛素(Fasting serum insulin,FINS)水平.并运用HOMA模型中的胰岛素抵抗计算公式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insulin resistance index, IRI).结果:FINS前列腺癌组为(18.098±9.237)μIU/ml,良性前列腺增生组为(11.767±6.291)μIU/ml,健康对照组为(11.275±3.001)μIU/ml.胰岛素抵抗指数前列腺癌组为1.296±0.72,良性前列腺增生组为0.935±0.383,健康对照组为0.930±0.391.前列腺癌组患者与良性前列腺增生及健康对照组FINS、IRI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前列腺癌组患者FINS值、IRI值明显高于正常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良性前列腺增生组与健康对照组FINS、IRI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IRI与前列腺癌的发病有关,其OR值为2.784.结论:胰岛素抵抗与前列腺癌发病相关. 相似文献
57.
心脏起搏器和转复除颤器植入后的磁共振检查——从绝对禁忌证到允许有条件检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过去20年磁共振技术的不断发展使磁共振成像(MRI)日益成为一个有魅力的影像学方法。在20世纪之前携带永久性心脏起搏器和除颤器是MRI检查的严格禁忌证,目前由于心脏植入器械材料和工艺的改善,使其具有一定的抗MRI检查受损的特性,并且有大量的体外、动物实验和临床资料,证实MRI用于心血管装置病人检查具有一定程度上的安全性。但安全的MRI检查,必须包含严格的病例筛选、周全的风险受益评估、检查过程中器械状态的程控及必要的医生监管。 相似文献
58.
正垂体腺瘤(pituitary adenoma,PA)是起源于垂体前叶细胞的常见良性神经内分泌肿瘤,发病率约为1/10万人,约占神经系统肿瘤的15%,仅次于胶质瘤及脑膜瘤~([1])。近年来,随着神经内分泌学、影像学检查技术的提高,PA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达3.9/10万~([2])。除部分特定类型的肿瘤和人群外,PA的治疗仍以手术为主。手术治疗以满意的肿瘤切除、充分 相似文献
59.
60.
子宫肌瘤是女性最常见的良性盆腔肿瘤,自法国学者Ravina等于1995年首次报道将子宫动脉栓塞术(uterine arterial embolization,UAE)用于治疗子宫肌瘤,取得了与手术切除相当的效果.下腹部疼痛是栓塞治疗术中术后最突出的反应,发生率90%~100%[1],严重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给患者造成了痛苦,其机理是栓塞后子宫的缺血、痉挛所致.我们应用消炎痛栓联合多瑞吉镇痛,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