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12篇
儿科学   7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35篇
药学   3篇
  1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 探讨青岛地区6-丙酮酰四氢蝶呤合成酶缺乏症(PTPSD)筛查情况、临床表现、基因变异情况及长期随访结果。方法 对1996年11月至2021年12月经新生儿筛查确诊的251例高苯丙氨酸血症(HPA)患儿进行尿蝶呤谱检测、红细胞二氢蝶呤还原酶活性检测、四氢生物蝶呤(BH4)负荷试验及基因检测以确诊PTPSD,进一步分析青岛市PTPSD的发生率、基因变异特点及长期随访结果。结果 251例HPA患儿中,26例诊断为四氢生物蝶呤缺乏症(2对单卵双胞胎、1对为非同胎生姐妹),均为PTPSD,发病率为12.7/100万(双胎按1例计算)。19例患儿(来自17个家庭)进行基因检测,PTPS的34个等位基因中共检测出10种变异,变异频率较高的为c.259C>T(29.4%,10/34),其余依次为c.286G>A(14.7%,5/34)、c.272A>G(14.7%,5/34)、c.84-291A>G(8.8%,3/34)、c.166G>A(8.8%,3/34)、c. 276 T>A(8.8%,3/34),变异位点主要集中在5号外显子67.6%(23/34)。其...  相似文献   
62.
63.
目的分析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后的学龄前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congenital hypothyroidism(CH)患儿体格、骨龄发育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以进一步完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方法选取青岛市经新生儿筛查确诊的持续性甲低患儿(病例组)47例(年龄4.92±0.79岁)及性别、年龄与之相匹配的正常儿童58例(年龄5.17±0.66岁)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的一般情况调查问卷、骨龄评定手册进行调查分析。结果①两组儿童的体重、身高、坐高和头围均在正常范围,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②病例组儿童平均骨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6)。③病例组儿童骨龄与初始治疗剂量及治疗前FT4浓度呈显著正相关(P均<0.05)。结论经过新生儿筛查得到早期诊断和治疗的CH患儿,在学龄前期,身高、体重在正常范围之内,但仍落后于正常儿童;骨龄发育水平与初始治疗剂量、治疗前的甲状腺激素浓度(FT4)有关;在对CH患儿早期足量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时,应重视骨龄、身高、体重的监测,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4.
【目的】分析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后的学龄前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congenital hypothyroidism,CH)患儿的行为问题及其影响因素,以减少行为问题,提高患儿生存及生活质量。【方法】选取青岛市经新生儿筛查确诊的永久性CH患儿(病例组)47例及性别、年龄与之相匹配的正常儿童5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的一般情况调查问卷、3~7岁儿童气质量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以及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进行调查分析。【结果】1)病例组行为问题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男童在忧郁、性问题、分裂样焦虑和违纪等四个因子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男童;女童在体诉、忧郁、肥胖、攻击行为和多动等五个因子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女童。2)气质类型、家庭环境是影响CH患儿行为问题的重要因素。【结论】在对CH患儿进行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的同时,应及时进行心理评估及咨询、解决其成长中出现的问题,使CH患儿全面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5.
我院1999年收治摄入不足所致黄疸新生儿30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6.
目的探讨青岛市苯丙氨酸羟化酶(phenylalanine hydroxylase,PAH)缺乏症患儿的基因突变特点,为青岛市PAH缺乏症的产前诊断、治疗提供科学参考依据。方法对经青岛市新生儿疾病筛查确诊的44例PAH缺乏症患儿,应用第二代高通量测序及多重连接酶探针依赖扩增(multi-ligase probe dependent amplification,MLPA)技术进行基因分析,检测患儿基因突变位点,应用Sanger测序对其父母的PAH基因相应突变位点进行检测并验证。根据患儿血苯丙氨酸浓度,分为经典型苯丙酮尿症、轻度苯丙酮尿症和轻度高苯丙氨酸血症。结果①44例PAH缺乏症患儿PAH基因中均检测到2个突变位点,其中2例为纯合突变,纯合突变的频率为4.6%,所有突变在患儿父母相应突变位点处均能检测到。②44例PAH缺乏症患儿共检测到突变36种,其中c.728G>A突变频率最高(15.9%,14/88),其次是c.1068C>A(10.2%,9/88),再次为c.158G>A(9.1%,8/88)。③21例经典型苯丙酮尿症患儿PAH基因突变19种,其中c.1068C>A突变频率最高(21.4%,9/42),其次是c.728G>A(19.0%,8/42)。10例轻度苯丙酮尿症患儿PAH基因突变14种,其中c.721C>T/722delG突变频率最高(15.0%,3/20),其次为c.1197A>T、c.1301C>A、c.721C>T、c.728G>A(均为10.0%,2/20)。13例轻度高苯丙氨酸血症患儿PAH基因突变17种,其中c.158G>A突变频率最高(26.9%,7/26),其次为c.728G>A(15.4%,4/26)。结论青岛市PAH缺乏症患儿PAH基因突变以复合杂合突变为主,具有明显热点突变(c.728G>A、c.1068C>A、c.158G>A),经典型苯丙酮尿症患儿以c.1068C>A、c.728G>A为主,轻度苯丙酮尿症患儿以c.721C>T/722delG为主,轻度高苯丙氨酸血症患儿以c.158G>A为主。本研究明确了青岛市PAH缺乏症患儿基因的突变类型与特点,为深入开展PAH缺乏症的诊断以及进一步的基因治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7.
目的:研究宫颈腺癌HER-2/neu和P53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探讨这些生物标记在临床治疗选择中的作用。方法:应用EnVision 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HER-2/neu、P53以及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蛋白在76例宫颈腺癌中的表达情况进行观察,并对其与宫颈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HER-2/neu、P53、ER和PR蛋白在宫颈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8·4%(14/76)、36·8%(28/76)、27·6%(21/76)和25·0%(19/76)。HER-2/neu的过度表达与手术分期、肿瘤大小、组织学类型和分级及淋巴血管浸润等临床病理学特征无明显相关性;P53蛋白在高、中分化组(G1 G2)的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低分化组(G3)(χ2=8·732,P=0·003),在有淋巴血管浸润的宫颈腺癌的表达率明显高于无淋巴血管浸润者(P=0·039);HER-2/neu与P53的过度表达呈正相关(r=0·27,P=0·018)。结论:HER-2/neu和P53蛋白过度表达可作为部分宫颈腺癌浸润和不良预后的良好标记物,对选择有效的治疗方案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8.
【目的】探讨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congenital hypothyroidism,CH,简称甲低)患儿治疗前、后血清瘦素(leptin)浓度的变化以及与垂体-甲状腺轴(pituitary thyroid axis,PTA)的关系,为CH患儿的监测、治疗提供新的理论依据。【方法】分别测定23例CH患儿治疗前、后及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与之相匹配的46例健康对照组婴儿血清Leptin浓度(采用RIA法)及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ree triiodothyronine,FT3)、游离甲状腺素(free thyroxine,FT4)、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TSH)浓度(采用ECLIA法)。所有数据输入SPSS 10.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结果】①CH患儿治疗前、后分别与其对照组比较,血清FT4有明显差异,Leptin浓度无差异。②甲低组Leptin浓度与FT4浓度呈正相关,与TSH呈负相关;而正常对照组Leptin浓度与FT4浓度呈负相关,与TSH无相关性。③甲低组治疗后Leptin及FT4浓度增高幅度大于对照组,二者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而BMI变化差异无显著性。【结论】①FT4、TSH对CH患儿Leptin的代谢有调节作用,这种调节作用可能不依赖于BMI;②检测leptin浓度有可能成为指导临床治疗CH的辅助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69.
张立琴  傅平  何怡峰  宋扬 《中国妇幼保健》2005,20(18):2292-2293
新生儿疾病筛查(新筛)是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提高人口素质、降低残疾儿发生率的有效手段,是一项严肃的执法工作。随着筛查量的不断增加,有许多问题出现在我们面前。特别是如何提高可疑患儿追访率、减少法律纠纷的问题。青岛市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8年来的工作经验表明:只有通过加强医患沟通.做好新生儿疾病筛查的网络管理,责任到人,提高追访质量,才能减少法律纠纷。现将我们的具体做法详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