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8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7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8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12篇
皮肤病学   9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23篇
综合类   71篇
预防医学   17篇
药学   29篇
  2篇
中国医学   22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目的总结去乙酰化酶1(SIRT1)分子在消化道恶性肿瘤发生和发展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方法查阅近年来国内外关于消化道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SIRT1分子作用的文献并作综述。结果 SIRT1分子通过与中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微小RNA(microRNA)和自噬相关联,在食管癌、胃癌、结直肠癌、肝癌和胰腺癌中高表达,影响消化道肿瘤的发生和发展。结论 SIRT1分子的异常表达与消化道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2.
目的 探讨幼儿面部获得性色素斑的临床特征和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皮肤科门诊确诊幼儿面部获得性色素斑的116例患儿临床特点,并门诊或微信随访疾病预后情况。结果 男女比例为1.42∶1,平均发病年龄(0.66±0.35)岁,皮疹形状不规则,大小4 mm~3 cm不等,以4 mm~1 cm居多。93.75%患儿皮疹完全消退,平均消退年龄(2.82±0.69)岁。皮肤镜示:非浸润模式显示假网格样深浅不一的棕色色素沉着斑,夹杂或多或少的线状或点状血管扩张。浸润模式显示假网格样深浅不一的棕色色素沉着斑。结论 幼儿面部获得性色素斑是好发于婴幼儿的自限性皮肤病,不需要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43.
目的:回顾性分析儿童皮肤病与EB(Epstein Barr virus,EB)病毒感染相关性。方法: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门诊就诊和收治入院患儿552例为病例组,病种包括荨麻疹、多形红斑、过敏性紫癜、系统性红斑狼疮、虫咬皮炎、皮肌炎及丘疹性肢端皮炎等,儿童保健科体检119例患儿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病例组和对照组血清中代表EB病毒近期感染的指标衣壳抗原IgM抗体(VCA-IgM)和反映机体内病毒的复制情况EB-DNA的水平,比较这两个指标在两组之间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荨麻疹、多形红斑、过敏性紫癜、系统性红斑狼疮、虫咬皮炎、皮肌炎及丘疹性肢端皮炎这几类皮肤病EB感染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EB病毒感染可能参与多种皮肤病发病过程,在这些疾病治疗时需考虑EB病毒感染的因素。  相似文献   
44.
文章就王萍教授应用秦艽丸方治疗皮肤病的经验进行总结.王萍教授继承了赵炳南先生和张志礼教授的学术经验,认为秦艽丸方整体偏寒,兼顾补益,是皮肤科常用的调和阴阳的方剂,适用于风、湿、热、毒、瘀等邪气所致的气血不和、正虚邪实之证,临床上可将秦艽丸方改为汤剂应用,随症加减治疗自身免疫性、红斑鳞屑类、无菌性脓疱类等多种慢性、顽固性...  相似文献   
45.
山西省芦芽山自然保护区有瓣蝇类物种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调查山西省芦芽山自然保护区有瓣蝇类的种数、特有物种多样性及区系特征。方法采用生物多样性研究方法及昆虫分类学原理与方法。结果在山西省芦芽山自然保护区发现有瓣蝇类10科96属243种,其中蝇科,无论在属级水平还是在种级水平,均占有较大优势,分别占该保护区已知属数和种数的42.86%和39.51%;在芦芽山自然保护区已知的243种有瓣蝇类中古北界种102种,占该保护区分布种数的41.98%,其次是古北+东洋界种58种,占23.87%,连同古北界与其他界共同分布的种共占96.30%;尚有特有种9种,占该保护区分布种数的3.70%。结论山西省芦芽山自然保护区有瓣蝇类物种多样性较高,其区系特征是以古北界区系成分为主兼具明显的地区特有化特征。  相似文献   
46.
目的 比较双电极双向脉冲刺激和单电极双向脉冲刺激在神经纤维传导阻断中的阻断阈值以及对神经纤维的损伤,并通过该研究为电刺激促进脊髓损伤后下尿路功能重建的动物实验选择最优的刺激模式.方法 以有限长单根有髓神经为研究对象,以两栖动物的有髓神经纤维FrankenhaeuserHuxley(F-H)模型为仿真研究基础.结果 比较了单、双电极在双向对称方波以及双向间歇方波作用下的阻断阈值以及单双电极在同样的刺激条件下(包括刺激波形、频率以及电流强度)产生的离子电流强度大小.结论 双电极的阻断阈值大于单电极的阻断阈值.在相同的刺激条件下,双电极双向脉冲刺激对神经的损伤程度小于单电极双向脉冲刺激.  相似文献   
47.
目的 探讨低频脉冲(0~10Hz)刺激时,不同刺激波形对脊髓损伤后逼尿肌反射亢进诱发的膀胱过度活动症的结果,以寻求抑制膀胱过度活动的最优刺激波形.方法 首先根据McNeal的神经纤维电缆模型,基于Frankenhaeuser-Huxley (FH) 方程建立有髓神经纤维的膜外点电极刺激的仿真系统,评价低频电刺激中的四种波形,即正向脉冲、负向脉冲、双向对称脉冲、双向不对称脉冲的效果.通过电刺激脊髓损伤犬的阴部神经实验,验证仿真条件下最优刺激波形的临床效果.结果 仿真实验表明双向不对称脉冲的抑制效果最佳;动物实验表明以3V、0.1ms的正向脉冲为起始脉冲,结合1V、0.3ms的负向脉冲的双向不对称波形的抑制效果为最优.结论 低频脉冲刺激脊髓损伤犬阴部神经时,正向脉冲在前的双向不对称脉冲的刺激波形仿真效果最佳,并适用于临床实验,能够有效抑制膀胱过度活动,保护神经避免电化学损伤.  相似文献   
48.
目的:系统评价生脉注射液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生脉注射液治疗缺血性中风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文献,按Meta分析要求对原始文献进行质量评估,对符合条件的有效数据进行Meta分析。计算治疗组与对照组的相对危险度(relative risk RR),评价生脉注射液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共12篇,总样本量960例,其中生脉组493例,有效444例,对照组467例,有效351例,合并RR=1.20,95%可信区间为(1.13,1.27)。结论:生脉注射液治疗缺血性中风,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疗效优于未使用生脉注射液组。  相似文献   
49.
目的:综合定量分析生脉注射液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生脉注射液治疗缺血性中风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文献,按Meta分析要求对原始文献进行质量评估,对符合条件的所有研究结果进行Meta分析,计算治疗组与对照组的相对危险度(relative risk,RR),评价生脉注射液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共12篇,总样本量960例,其中生脉组493例,有效444例,对照组467例,有效351例,合并RR=1.20,95%可信区间为(1.13,1.27).结论:生脉注射液治疗缺血性中风,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疗效优于未使用生脉注射液组.  相似文献   
50.
川芎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与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旌畅  谢晓芳  熊亮  孙晨  彭成 《中国中药杂志》2016,41(23):4328-4333
川芎挥发油是由中药川芎经蒸馏或萃取获得的低极性、挥发性组分,是川芎的主要药效成分。川芎挥发油主要含有苯酞、烯萜醇与脂肪酸类化合物,不同产地及提取工艺获得的川芎挥发油含量与成分不同,药效也有差异。研究发现,川芎挥发油具有镇痛镇静、改善血管功能、保护神经细胞、解热等药理作用,同时川芎挥发油毒性较低,在临床应用方面具有很好的开发利用价值。目前,川芎挥发油研究成果丰硕,但存在评价标准不统一,药理学与药物化学研究结合不够紧密的问题,建立权威的质量评价标准、对活性成分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是解决其进一步开发利用的关键所在。该文综述近年来国内外对川芎挥发油化学成分与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为进一步研究与开发川芎挥发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