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4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3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5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40篇
内科学   6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56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40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12篇
  2篇
中国医学   26篇
肿瘤学   4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31.
目的 探讨胞质分裂阻滞微核(CBMN)分析在估算辐射事故受照射者的生物剂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8年山西太原辐射事故发生后16 h收集5名受照射者(1、2、3、4和5号)的外周血及I号的骨髓,进行CBMN分析,以微核(MN)频率估算生物剂量.对较严重的受照射者(1号)结合体外"co 1射线大剂量照射实验获得的核分裂...  相似文献   
32.
早期心包切除治疗急性化脓性心包炎21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急性化脓性心包炎的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急性化脓性心包炎早期施行心包切除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全组均在气管插管全麻下经左胸第四或第五肋间前外侧切口施行手术。心包切除范围两侧至膈神经前缘,左侧膈神经后方心包也尽量切除,上达主动脉和肺动脉根部,下至膈面。全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术中死亡,手术时间135-240min,平均155min。术后发生肺水肿2例,左肺不张1例,切ISl感染1例。术后体温恢复正常时间5-9d,平均7d。手术后住院时间11-25d,平均15d,全组均治愈出院。18例随访1.10年,无缩窄性心包炎发生。结论 早期心包切除治疗急性化脓性心包炎具有操作简单、安全可靠、并发症少、感染灶清除彻底、住院时间短及不会继发缩窄性心包炎等优点,是治疗化脓性心包炎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33.
主要目的是比较胞质分裂阻滞微核(CBMN)法和集落形成法,并对辐射敏感性产生的结果是否相关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4.
低位直肠癌手术前后调强放疗同步希罗达化疗的初步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直肠癌局部复发率仍以吻合口、骶前区为主~([1-2]),所以提高局部剂量有可能进一步提高局部控制率.但提高剂量会加重危及器官尤其是小肠的副反应,研究证实直肠癌调强放疗较常规放疗有明显的剂量学优势,能更好地保护小肠、膀胱和股骨头.  相似文献   
35.
目的 比较头颈部肿瘤患者HT过程中靶区和OAR计划剂量与实际受量的区别。方法 对12例头颈部肿瘤患者使用HT根治性放疗且每次治疗均行图像引导。选取治疗开始后第2周起每周第1天的图像引导CT图像,在HT的Planned Adaptive模块中重新计算剂量分布,得到当次患者治疗的实际受量。将各CT图像进行形变配准,然后将各单次实际受量叠加得到总实际受量。采用配对t检验或Wilcoxon符号秩检验初始计划剂量与实际受量间差异。结果 总实际受量与初始计划剂量相比GTV的D2、D50相近(P=0.07、0.07),而D95、D98、D100分别降低2.1%、2.7%、5.6%(P=0.02、0.02、0.02);PTV的D2相近(P=0.08),而D50、D95、D98、D100分别降低0.8%、1.9%、3.9%、13.5%(P=0.01、0.00、0.00、0.01);OAR中脊髓Dmax增加1.2%(P=0.04)。结论 头颈部肿瘤患者HT中最终靶区实际受量比初始计划剂量偏低,而脊髓实际受量比初始计划剂量偏高。对解剖结构变化较大者应适时对靶区及计划进行修改,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6.
目的观察电针联合运动疗法治疗脑梗死后肌痉挛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81例脑梗死后肌痉挛患者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给予电针及运动疗法,对照组仅单纯给予运动疗法,电针治疗每次30 min,运动疗法每次60 min,2组均每日治疗1次,每周治疗5 d,连续治疗6周。于治疗前及治疗6周后,分别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及改良Barthel指数对2组患者肢体肌张力、活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定。 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改良Ashworth评级、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及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以治疗组上述指标的改善幅度较显著,与对照组比较,组间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电针联合运动疗法治疗脑梗死后肌痉挛患者具有协同疗效,能进一步缓解患肢异常增高肌张力、促进正常运动模式恢复。  相似文献   
37.
采用染色体荧光原位杂交(FISH)并结合常规染色体和染色体分带等方法,观察并比较了4例血液病人非清髓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NAPBSCT)后的植入情况。结果4例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植入,全部形成混合性嵌合体,其中2例转化为完全植入。统计结果分析表明,FISH分析中期分裂相与间期细胞的结果无统计学差异。与常规染色体检测结果相比较,FISH分析中期分裂相或间期细胞的植入率高,但无统计学差异。但FISH具有操作简单、实验周期短、结果敏感可靠等优点,适合用于性别不合的NAPBSCT后植入证据检测。  相似文献   
38.
目的:提高对非清除性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NAPBSCT)及移植后发生重度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认识。方法:报告该院2例恶性血液病非清除性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后发生重度GVHD并文献复习。结果:1例于移植后62天痊愈,乙健康生存20月,另1例移植后51天死亡。结论:NAPBSCT为恶性血液病的治疗开辟了新思路。NAPBCT后可能会发生严重的GVHD,应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39.
刘万宏  姚波  祝顺琴  廖志华 《中草药》2009,40(8):1327-1331
紫杉醇因其特殊的抗肿瘤作用成为当今天然产物研究的热门方向.综述了紫杉醇前体的生物合成途径及途径上的酶和基因;利用红豆杉愈伤组织和细胞培养生产紫杉醇的方法;前体饲喂提高细胞紫杉醇产量、通过内生真菌发酵生产紫杉醇及红豆杉遗传转化获取优质药源等相关研究.最后提出代谢工程策略是可能解决紫杉醇药源缺乏的理想途径.  相似文献   
40.
脓毒症是一种全球性的紧急公共卫生事件,给全球医疗卫生系统带来了巨大的负担。尽管脓毒症定义和治疗指南不断更新,对脓毒症的认知不断提高,但其发病率仍持续增长,是世界上最主要的致死性疾病之一,同时产生巨大的医疗费用[1]。2016年,美国重症医学会联合欧洲危重病医学会发布了《第三版脓毒症与感染性休克定义国际共识》(简称脓毒症3.0),其关于脓毒症的诊断标准为:感染+序贯器官衰竭估计(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评分≥2分,同时针对急诊科或普通病房脓毒症高危人群提出快速SOFA(qucik SOFA,qSOFA)评分,用于早期识别存在感染、可能发生脓毒症的患者[2]。qSOFA评分包括3项标准:呼吸频率≥22次/min、意识改变、收缩压≤100 mmHg(1 mmHg=0.133 kPa)。对于院外、急诊科、普通病区可疑感染的成年患者,若符合qSOFA中至少2项标准时,即可认定为发生脓毒症的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