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57篇
  免费   443篇
  国内免费   224篇
耳鼻咽喉   28篇
儿科学   23篇
妇产科学   23篇
基础医学   245篇
口腔科学   100篇
临床医学   660篇
内科学   421篇
皮肤病学   34篇
神经病学   69篇
特种医学   182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559篇
综合类   1393篇
预防医学   663篇
眼科学   65篇
药学   644篇
  15篇
中国医学   636篇
肿瘤学   163篇
  2024年   102篇
  2023年   297篇
  2022年   307篇
  2021年   261篇
  2020年   261篇
  2019年   300篇
  2018年   287篇
  2017年   164篇
  2016年   237篇
  2015年   261篇
  2014年   407篇
  2013年   358篇
  2012年   426篇
  2011年   439篇
  2010年   350篇
  2009年   257篇
  2008年   274篇
  2007年   225篇
  2006年   167篇
  2005年   146篇
  2004年   103篇
  2003年   76篇
  2002年   57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通过模型化方法定量研究甲氨蝶呤(MTX)及其活性代谢产物(多谷氨酸结合物,MTXPGn)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浆、红细胞及骨关节液的药动学特征.方法:使用Digiti-zer软件获取四篇文献中RA患者经口服、静脉、膝关节液注射三种方式给MTX后MTX及MTX-PGn在血浆、红细胞、骨关节液的时间-浓度数据,由ADAPT 5软件使用最大似然算法对这些数据同时进行非线性拟合分析,通过一个基于半生理特征的药动学模型获取MTX及MTXPGn在RA患者体内的血液和骨关节液中的药动学参数.结果:本文建立的PK模型可使用基本二房室模型较好描述血浆与关节液中MTX药动学特征,血浆与骨关节液中央室中的MTX可相互分布;可使用由血浆中央室以一级速率常数进入红细胞的五房室模型较好描述红细胞中MTXPG1-5的药动学特征,这五种物质之间可相互依次转化,并以相同速率常数被清除.其中的红细胞体积参数引用了健康人生理参数.上述估计的系统参数均接近于RA患者的生理、病理报告值,显示本模型估计值合理,并且除骨关节液中的分布清除率估计精密度略大于50%(56.7%)以外,其他参数均小于50%,显示参数估计可靠.结论:本文成功建立了MTX及MTXPGn在RA患者体内的基于半生理的药动学模型,该模型有助于定量理解MTX及MTXPGn在RA患者循环系统以及骨关节液药效部位之间的药动学特征.  相似文献   
102.
目的:探讨失血性休克患者手术室护理方式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2年1月~2014年7月收治的90例失血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手术室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经过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抢救成功率及患者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0.05)。结论手术室护理可有效提高失血性休克患者抢救成功率及患者满意率,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3.
目的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分离的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的耐药性及同源性,为CRKP感染的临床治疗和医院感染控制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分离自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2013年1月—2015年8月感染患者的CRKP 107株,采用纸片扩散法检测其对18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美罗培南和替加环素的最低抑菌浓度(MIC),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碳青霉烯酶耐药基因,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进行分子生物学分型,NTSYS(2.1)软件中UPGMA算法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107株CRKP除对复方磺胺甲噁唑(敏感率67.3%)、磷霉素(敏感率24.0%)、替加环素(敏感率100.0%)相对敏感外,对其余17种抗菌药物均不敏感(耐药率95.0%);107株CRKP均检出KPC-2基因;受检菌株经PFGE指纹图谱分析共得出24种型别(A型~X型),以A型[19.6%(21/107)]、B型[13.1%(14/107)]和C型[11.2%(12/107)]为主。在21株A型CRKP中有15株于1个月内分离自神经外科(6株)、门诊(3株)、血液科(2株)、老年科(2株)、外科重症监护病房(ICU,1株)和泌尿外科(1株)。在6株F型CRKP中有4株分别于2周内分离自普外科(2株)和老年科(2株),其余PFGE型别菌株分布离散性较大,散发于不同时期和不同病区。结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分离的CRKP耐药基因主要为KPC-2,院内存在A型和F型菌株暴发流行。CRKP对复方磺胺甲噁唑、磷霉素和替加环素具有一定的敏感性,建议临床治疗首选复方磺胺甲噁唑。临床医护人员应采取合理措施加强对CRKP的耐药性监测,控制其在医院的传播。  相似文献   
104.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同源盒A13(homeobox gene A13,HOXA13)表达差异,及下调胃癌SGC-7901细胞HOXA13基因表达对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取109例胃癌患者手术切除的胃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HOXA13蛋白表达;取对数生长期SGC-7901细胞分为转染组(转染siRNA-HOXA13)、阴性对照组(转染siRNA-NC)和空白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采用MTT法检测转染12、24、48、72、96h时细胞增殖能力,Transwell法检测转染后培养48h时细胞侵袭能力,Western blot法检测转染后培养48h时细胞HOXA13、Twist、E-cadherin和Vimentin蛋白表达。结果胃癌组织HOXA13蛋白阳性表达率(75.23%)高于癌旁正常组织(33.94%)(P0.05);HOXA13蛋白阳性表达率在进展期胃癌(82.98%)、低分化程度(84.93%)、TNM分期Ⅲ~Ⅳ期(86.27%)、有淋巴结转移者(84.38%)均高于早期胃癌(26.67%)、中高分化程度(55.56%)、TNM分期Ⅰ~Ⅱ期(65.52%)、无淋巴结转移者(62.22%)(P0.05),在性别、年龄、肿瘤直径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转染组转染后培养24、48、72、96h时吸光度值低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P0.05),阴性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转染组转染后培养48h时侵袭细胞数[(97.14±10.03)个]均较阴性对照组[(115.39±5.77)个]和空白对照组[(125.11±12.45)个]少(P0.05),阴性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转染组转染后培养48h时细胞HOXA13、Twist和Vimentin蛋白表达(0.24±0.05、0.34±0.07、0.36±0.04)均低于阴性对照组(0.87±0.11、0.75±0.02、0.75±0.07)和空白对照组(0.88±0.05、0.76±0.05、0.72±0.06)(P0.05),E-cadherin蛋白表达(0.67±0.08)高于阴性对照组(0.33±0.06)和空白对照组(0.35±0.04)(P0.05),阴性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组织中HOXA13蛋白呈高表达,其表达程度与肿瘤恶性程度有关;下调SGC-7901细胞HOXA13基因表达可抑制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  相似文献   
105.
目的探讨磷霉素氨丁三醇(FMT)与左氧氟沙星(LFT)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围手术期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90例行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磷霉素氨丁三醇散(FMT)组和左氧氟沙星(LFT)组各45例。FMT组给予FMT 3 g/d,LFT组给予LFT 0.5 g/d,均于术前三天睡前口服。记录患者服药前、术前第1天、术后第3天的临床表现、血尿常规、尿培养及肝肾功能等。根据检查结果判断患者的临床疗效、细菌学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FMT组用药3天后尿路感染痊愈36例、显效5例;LFT组用药3天后单纯性尿路感染痊愈23例、显效14例。FMT组治愈率及细菌清除有效率高于LFT组(P0.05)。结论 FMT在TURP围手术期的疗效及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明确甘草对精子发生过程中精母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采用小鼠睾丸器官培养方式,添加甘草抽出液,进行抗-Rec 8-抗体免疫染色,检测精母细胞的Rec 8的表达,判断其对精母细胞的分化的影响,同时设对照组.结果:发现甘草组和对照组相比有明显的促进精母细胞的分化,且显示浓度依赖性.结论:甘草能促进在小鼠精子发生过程中精母细胞的分化.  相似文献   
107.
目的:运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检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细胞遗传学的异常与其他预后指标相关性的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47例已经确诊的患者进行间期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应用着丝粒探针CSP12(+12)和序列特异性探针ATM(11q22.3)、RB1(13q14)、P53(17p13,1)进行间期荧光原位杂交检测。同时分析FISH检测出的遗传学异常与其他检测指标的相关性。结果47例患者中有8例(17.02%)患者通过常规染色体显带技术(CC)检测到细胞遗传学异常,10例未见中期分裂相,但应用FISH检测此类样本有6例发生染色体改变,余29例为正常核型。17p-有2例(4.25%),13q-有19例(40.42%),11q-有4例(8.5%),12-三体有6例(12.77%),复杂细胞学异常有5例(10.64%),13q-合并11q-有2例,13q-合并12-三体有2例,17p-合并13q-有1例。将正常核型和13q-分到低危组,12-三体分到中危组,11q-、17p-和复杂细胞学异常分到高危组,CD38在高危组的分布较低危组高,IgVH在低危组的分布较高危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vs.P=0.013)。年龄、β2微球蛋白、ZAP-70、Rai分期在预后不同的染色体中分布无差异。结论(1)FISH技术在检测CLL染色体异常方面检出率较CC高;(2)FISH检测出的染色体异常与CD38、IgVH的分布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108.
作者应用胸腔镜手术同期取胸腔及纵隔内金属异物,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患者,男,36岁。因左胸锁关节内固定术后10年,内固定克氏针断裂、游走移位于纵隔和胸腔5年于2014年4月23日入院。自诉时有胸痛,无发热及其他不适。胸部X线片及胸部CT示左胸锁关节内固定术后,左上纵隔及右肺下缘近膈肌处金属异物影(图1~4)。术前诊断为左上纵隔及右胸腔内金属异物存留。完善术前准备后,在全身麻醉双腔气管插管胸腔镜下行纵隔、胸腔内异物取出术及左胸锁关节内固定材料取出术。患者先取左侧卧位,右腋中线第5肋间为胸腔镜观察孔,取右第7肋间腋前线及腋后线两个操作孔,探查见克氏针断端位于膈肌肋部附着处,未穿破膈肌和肺脏,周围粘连(图5),以卵园钳分离后将其取出;然后患者取右侧卧位,取左腋中线第7肋间为胸腔镜观察孔,左腋前线第4肋间、左腋后线第5肋间为操作孔,切开主动脉弓上纵隔胸膜,游离左锁骨下动脉及食管和胸导管,避免损伤,克氏针断端在近气管处,尖端向上(图6),仔细分离后将其取出;平卧位后将左胸锁关节残余克氏针取出 。  相似文献   
109.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路径表在外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1级护理专业共计98名学生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采用以健康教育路径表为流程、以角色扮演为手段的教学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讲授法。结果两组学生在理论考核成绩及教学评价方面,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将健康教育路径表引入外科护理学教学能够促进学生增强整体护理观念,提高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10.
<正>退行性睑内翻又称老年性睑内翻,多发生于下眼睑,是睑缘部因年龄增长向眼球方向卷曲导致角膜上皮损伤的疾病。主要原因是下睑缩肌的垂直向松弛及下睑皮肤、眼轮匝肌、内眦韧带的水平向松弛[1]。目前国内外有很多手术矫正方法,缝线法有原田-河本法、连续缝线法及一些改良法;切开法有Hotz法、Fox法和Wheeler眼轮匝肌重叠缩短术等[2]。埋藏缝线法手术简单,术后反应少,但复发率较高。通常是用丝线做3对褥式缝线,仅能矫正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