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5篇 |
免费 | 9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3篇 |
临床医学 | 10篇 |
内科学 | 47篇 |
神经病学 | 3篇 |
特种医学 | 9篇 |
外科学 | 12篇 |
综合类 | 26篇 |
预防医学 | 11篇 |
眼科学 | 2篇 |
药学 | 9篇 |
1篇 | |
中国医学 | 9篇 |
肿瘤学 | 2篇 |
出版年
2023年 | 1篇 |
2022年 | 2篇 |
2021年 | 8篇 |
2020年 | 2篇 |
2019年 | 1篇 |
2017年 | 1篇 |
2015年 | 3篇 |
2014年 | 6篇 |
2013年 | 4篇 |
2012年 | 10篇 |
2011年 | 2篇 |
2010年 | 2篇 |
2009年 | 2篇 |
2008年 | 1篇 |
2007年 | 6篇 |
2006年 | 7篇 |
2005年 | 8篇 |
2004年 | 5篇 |
2003年 | 6篇 |
2002年 | 4篇 |
2001年 | 4篇 |
2000年 | 4篇 |
1999年 | 5篇 |
1998年 | 3篇 |
1997年 | 7篇 |
1996年 | 5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5篇 |
1991年 | 1篇 |
1989年 | 3篇 |
1986年 | 3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3篇 |
1981年 | 2篇 |
1980年 | 1篇 |
1979年 | 2篇 |
1976年 | 2篇 |
197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面部软组织畸形成因各异,常见原因由先天性畸形、外伤或术后感染所致,常导致面部局部凹陷或双侧不对称,随着人们经济条件的允许和医学技术的发展,此类患者求医需求增加。纠正该症状常用到填充方法,以往使用的人工填充材料,如:硅胶、Medpor等,可能出现排异、感染和外露等并发症[1]。透明质酸钠填充是一种近年来报道较多的一种治疗方法,但其最终将被吸收,只能保持短期疗效,需要反复注射,且费用昂贵[2]。自体脂肪无排异反应,术后外观自然,供体充足,操作相对安全,术后效果可行多次修整,越来越多的患者接受实行此类安全、科学、先进的脂肪移植技术。笔者所在医院2012年5月曾治疗1例面部双颞部及双颊部凹陷畸形患者,利用该技术治疗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2.
1988年7~10月在滇南的勐腊县,应用Rieckmann体外微量测定技术在自制涂药板中测定了恶性疟原虫对氯喹、咯萘啶及青蒿琥酯的敏感性。结果显示,氯喹与4年前和8年前相比,抗性率无明显变化;抗性程度呈下降趋势。咯萘啶的测定结果与对氯喹敏感株Fccl/HN的测定结果相似;少数病例的疟原虫对青蒿琥酯的敏感性低于Fccl/HN。对比测定结果显示,当地恶性疟原虫对上述三种药物无交叉抗性。咯萘啶、青蒿琥酯涂药板各药井中裂殖体形成数同氯喹板一样随药物浓度增加而依次减少。说明本文方法涂制的咯萘啶、青蒿琥酯板药性稳定,测定结果可靠,可用于现场敏感性监测。 相似文献
93.
目的 分析海南省恶性疟原虫分离株氯喹抗性转运蛋白编码基因(Pfcrt)及其P-糖蛋白同系物1(Pgh1)编码基因(Pfmdr1)的点突变特征, 为探讨抗性分子标记用于氯喹抗性监测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巢式PCR(nested-PCR)和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方法, 检测Pfcrt基因编码第76位氨基酸的密码子和Pfmdr1基因编码第86、1246位氨基酸的密码子发生点突变情况。按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体外微量法测定恶性疟原虫对氯喹的敏感性。 结果 检测的36份血样中, 28份成功扩增Pfcrt基因, 导致第76位氨基酸由赖氨酸(K)变为苏氨酸(T)的突变型占64.3%, 混合型占14.3%, 野生型占21.4%; 29份成功扩增Pfmdr1基因, 导致第86位氨基酸由天冬酰胺(N)变为酪氨酸(Y)的突变型占3.4%, 混合型占6.9%, 野生型占89.7%。未发现编码第1246位氨基酸的密码子发生点突变。体外氯喹敏感试验结果显示, 72.2%(26/36)分离株存在抗性。 治疗前恶性疟原虫Pfcrt 76T突变发生率在体外微量测定法显示的氯喹抗性与敏感株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而Pfmdr1点突变发生率在氯喹抗性与敏感株中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恶性疟原虫Pfcrt 基因76T可以作为监测氯喹抗性的一个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94.
目的 研究并建立恶性疟原虫对咯萘啶敏感性的体外微量测试方法。 方法 研制咯萘啶涂药板和便于现场使用的培养基,先在实验室用体外连续培养的恶性疟原虫(FCC1/HN)测试,证明咯萘啶涂药板和培养基的效果稳定可靠后,在疟疾流行高峰季节赴海南省及云南省现场,取恶性疟现症病人血样,测试恶性疟原虫对咯萘啶的敏感性,并设体内四周法为对照。 结果 研制的咯萘啶涂药板及现场用的培养基效果稳定,咯萘啶涂药板4 ℃贮存有效期为6个月,4 ℃贮存的安瓿封装液体培养基及瓶装冰冻干燥培养基有效期分别为2个月和2年。经过多年现场测试,不但掌握了我国恶性疟原虫对咯萘啶敏感性的基线数据,同时还显示,在目前咯萘啶临床治疗效果仍较满意的情况下,恶性疟原虫对咯萘啶的敏感性已在逐渐降低,而且体外完全抑制裂殖体形成的平均药浓度提高了2~4倍。 结论 恶性疟原虫对咯萘啶的敏感性可用体外微量法测试,较体内四周法更为方便和敏感。 相似文献
95.
96.
1995年3月~10月我们选择高血脂症患者55例,均符合WHO诊断标准。分为治疗组30例,男性22例,女性8例;年龄47~68岁,平均54±1.2岁,其中伴有冠心病12例、高血压病8例;药物对照组25例,男性18例,女性7例;年龄45~62岁,平均53±2.5岁,其中伴有冠心病8例、高血压病8例。 治疗方法为低能量He-Ne激光血管内照射血液疗法,(ILLB)1/d,连续7次为一疗程,共两个疗程。药物治疗组采用口服多烯康1.8g,3/d,治疗前1周两组均停用任何药物;治疗5~20d后抽血复查 相似文献
97.
刘德全 《国际医学寄生虫病杂志》1979,(1)
作者观察了鸡疟原虫的配子发育过程,将新鲜感染血暴露于空气后2~3分钟,配子体开始孵化,由长形变成球形,把红细胞核推向一边,同时红细胞膜出现许多水泡并向外伸长,最后宿主细胞溶解,球形疟原虫同红细胞核一起留在残余的红细胞膜内,即配子体 相似文献
98.
99.
股骨远端骨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26,自引:7,他引:26
目的探讨股骨远端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及合并症的预防。方法对1991年~2001年,348例股骨远端骨折手术治疗,选用螺钉、动力加压钢板(DCP)、角钢板、动力髁部螺钉(DCS)、股骨髁钢板、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研究内固定物的使用、骨折复位、植骨、骨折不愈合等相关问题。结果13例发生内固定失效、钢板断裂,需要重新固定植骨。8例延迟愈合,二期植骨。其余骨折均愈合。14例术后伤口感染,18例晚期出现肢体短缩,范围1~4cm。52例因骨折愈合后膝关节屈曲小于90°需要行松解手术。结论手术治疗股骨远端骨折能够恢复解剖结构,从而最大限度地恢复肢体的功能。 相似文献
100.
1 病例介绍患者女,35 岁。因打棉机将右上肢后侧及手背软组织全层撕脱3h,于1998 01 05 入院。查体:右上肢后侧自肩关节开始,直至手背掌指关节处软组织完全缺如。右拇、示、中环指伸肌腱缺如。第1 、2、 3 掌骨骨折。骨质外露,腕大多角骨缺如。但指体完整性尚可,血运正常。入院经输血、补液、病情稳定后。在手术室全麻下将创面彻底清创后。右上肢背侧创面用软组织包埋已暴露的骨质,取下肢中厚皮片游离移植覆盖。为防止手腕因失去伸肌对抗而下垂,在用克氏针固定掌骨骨折同时固定腕关节背伸30 o 位。用尺侧腕屈肌腱移位取掌长肌腱延长后…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