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10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51篇
外科学   21篇
综合类   21篇
眼科学   2篇
  1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对面神经管垂直部(vertical facieal nerve,VFN)毗邻解剖关系的显示与测量的价值及其临床意义. 资料与方法 (1)标本研究:采用64层螺旋CT对4具干颅标本进行扫描,在横断位分别测量VFN至外耳道后壁、外耳门后缘、乙状窦沟前壁、颈静脉窝的水平距离,以及外耳道后壁至乙状窦沟前壁之间水平距离;按影像层面锯开标本对上述距离行实体测量.影像测量均值与实体测量均值差异行显著性检验.(2)在体研究:随机入选无耳部疾患自愿者118人(236侧),其中女63人(126侧),男55人(110侧);行颌面部CT扫描.测量指标同标本研究.结果 (1)标本研究:各项指标的影像测量值与实体测量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在体研究:VFN距颈静脉窝之间水平距离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项指标测量结果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层螺旋CT能较好显示VFN及其周围结构的解剖位置和毗邻关系,可为耳科、面神经疾病及部分神经外科手术术式选择和避免术中意外提供可靠信息.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眼眶淋巴管瘤的CT表现,提高术前诊断准确性。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例眼眶淋巴管瘤的临床与CT表现,患者术前均行CT横断位扫描,其中5例加冠状位扫描,5例行增强扫描。结果8例中,3例表现为局限性肿块,呈椭圆形,位于肌圆锥外间隙;5例为弥漫性肿块,同时累及肌圆锥内外间隙及眼睑,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楚。3例呈等密度(与眼外肌密度相比),5例呈混杂密度,其中4例肿瘤内有囊性低密度,1例有高密度;增强的5例中,4例显示不均匀强化,1例不强化。结论常规CT扫描能清晰显示眼眶淋巴管瘤的部位、形态及内部结构,加上冠状位扫描能准确判断其位置与毗邻关系,为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43.
目的:评价MSCT不同的重建参数层厚、重建野、迭代算法(iDose)重建级别对肺结节各项指标测量的影响,并比较不同iDose级别与肺结节标准算法(standard)对于肺结节体积测量的一致性.方法:搜集2019年7月-2020年1月首次在本院行CT检查的56名患者,共计82个肺结节.皆采用8组不同重建参数进行处理,根据...  相似文献   
44.
目的:探讨颅内血管周细胞瘤(HPC)的影像及病理特征,旨在提高对HPC的认识及诊断符合率。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及免疫组化证实的9例HPC病例,回顾性分析其CT、CTA及MRI表现,并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9例HPC均为单发病灶,具有颅内脑外肿瘤的征象,瘤周多有轻中度水肿,7例以窄基底与硬脑膜相连;增强扫描病灶明显强化,2例见“脑膜尾征”,CTA可显示瘤体及瘤周丰富的血管影。9例免疫组化均显示波形蛋白(Vim)、CD34及CD99阳性,5例增殖细胞抗原Ki-67表达5%。结论:颅内血管周细胞瘤具有一定的影像学特征,分析其特点有助于提高术前诊断符合率,但确诊需依赖于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查。  相似文献   
45.
46.
目的探讨MSCTA对颅底及上颈椎椎弓根解剖结构的研究价值。方法选择51例怀疑或确诊为上颈椎病变患者行颈部CTA检查,扫描范围从颅底至颈根部。搜集CTA原始数据在AW4.4工作站上进行后处理重建,在MPR图像上测量C1、C2、C3椎弓根的基本参数和枕骨的厚度作为临床置钉的钉道数据,包括椎弓根长度(PL),椎弓根宽度(PW),椎弓根高度(PH),内倾角(PMA),头倾角(PSA),枕骨正中左右各1cm层面自颅底向上1cm、2cm、3cm、横窦交汇处枕骨板的厚度及最大高度。术后通过VR、减影VR、MIP和MPR等方式显示螺钉置入情况,并且对术后症状进行随访。对双侧椎弓根的长度、宽度、高度、内倾角、头倾角及枕骨钉道数据进行均值统计分析,并对左、右两侧钉道数据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 MPR法测得的钉道数据统计采用(χ-±s)来表示,C3左、右两侧椎弓根宽度PW经配对t检验有统计学差异,其他数据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MSCT能客观准确反映颅底及上颈椎椎弓根解剖结构特点,为影像解剖学研究及临床手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7.
目的:研究Graves病(GD)眼眶改变的CT扫描表现,探讨CT检查在GD临床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8例经临床和实验室检查诊断为GD患者的136只眼眶进行CT扫描检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GD患者常表现为眼外肌增粗,其眼外肌大小与正常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内直肌最常受累(67.6%),其次为下直肌(58.8%)、上直肌(45.6%),最后是外直肌(30.9%)。在136只眼眶中发现眼球突出118只眼,其中I度突眼97只眼,Ⅱ度突眼21只眼,突眼发现率86.8%(临床上突眼诊断率66.9%)。GD患者还存在眼外肌密度变化等影像学改变。结论:眼眶CT扫描可作为GD患者的常规检查方法,指导Graves眼病(GO)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48.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技术对于胸廓内动脉的显示效果,并分析其解剖学关系特征。方法 选取我院行CT胸腹部血管检查患者288例,观察胸廓内动脉的走行及分支状况、测量胸廓内动脉近、中、远各段内径及胸廓内动脉长度、胸骨间距,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288例患者双侧胸廓内动脉的显示率为100%(576条);肋间前动脉的显示率为88.72%,胸壁穿透支的显示率为30.73%;右侧末端两分支者245例(85.07%)、三分支者24例(8.33%)、四分支者19例(6.60%);左侧末端两分支者240例(83.33%)、三分支者27例(9.38%)、四分支者21例(7.29%),两侧均以两分支型为主。双侧胸廓内动脉内径,同侧近、中、远各段内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双侧相同段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在相同段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侧胸廓内动脉长度、胸骨间距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的胸廓内动脉长度较女性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男、女患者胸廓内动脉胸骨间距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  相似文献   
49.
50.
目的探究对患者采用HRCT进行诊断的临床效果,并评价其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1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60例颞骨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受试患者均接受HRCT技术进行诊断,并对患者的临床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本研究HRCT诊断结果显示:8例患者为先天性小耳畸形以及外耳道闭锁,33例患者为中耳乳突炎,9例患者为肿瘤及肿瘤样病变,10例患者为颞骨骨折。结论将HRCT技术应用于颞骨病变患者的临床诊断中有助于为患者的下一步治疗提供可靠的临床依据,并对患者的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