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410篇
  免费   3592篇
  国内免费   2116篇
耳鼻咽喉   283篇
儿科学   718篇
妇产科学   210篇
基础医学   2330篇
口腔科学   715篇
临床医学   4202篇
内科学   2969篇
皮肤病学   477篇
神经病学   572篇
特种医学   1436篇
外科学   3226篇
综合类   10211篇
现状与发展   12篇
预防医学   4465篇
眼科学   454篇
药学   4255篇
  54篇
中国医学   4111篇
肿瘤学   1418篇
  2024年   168篇
  2023年   427篇
  2022年   993篇
  2021年   1289篇
  2020年   1229篇
  2019年   595篇
  2018年   692篇
  2017年   965篇
  2016年   773篇
  2015年   1330篇
  2014年   1750篇
  2013年   2143篇
  2012年   3311篇
  2011年   3449篇
  2010年   3291篇
  2009年   2909篇
  2008年   3162篇
  2007年   2914篇
  2006年   2625篇
  2005年   2064篇
  2004年   1506篇
  2003年   1273篇
  2002年   984篇
  2001年   944篇
  2000年   728篇
  1999年   245篇
  1998年   54篇
  1997年   42篇
  1996年   51篇
  1995年   37篇
  1994年   42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72年   1篇
  1971年   4篇
  1970年   1篇
  1968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目的 介绍腓浅神经痛的诊断与局部注射的治疗方法。方法 选择门诊确诊为腓浅神经痛的患者18例,采用强的松龙混悬液加麻药局部注射神经穿出小腿深筋膜的部分的治疗方法。结果 所有病例皆在注射后短时完全止痛,多数病例一周后痊愈,少数病例经1~3次注射后痊愈。结论 对诊断明确的病例,采取强的松龙局部注射法,可以获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2.
Objective To study on adsorption effect of cadusafos and atropine sulfate by hemoperfusion.Method Hemoperfusions were performed for sheep blood samples with cadusafos and atropineby through imitated extracorporeal closed circulating perfusion apparatus.Residual cadusafos was determined by gas chromatography and residual atropine was determined by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Result Dose of adsorption agent was 0.5,1.0 and 1.5 g,respectively.Two hours after hemoperfusion with membrane coated activated charcoal,clearance rate of cadusafos in 3 groups all exceeded 90%.and clearance rate of atropine sulfate was 61.9%,84.9%,88.9%,respectively.One and a half hours after hemoperfusion with HA230 absorption resin,clearance rate of eadusafos in 3 groups all exceeded 90%,and clearance rate of atropine sulfate was 88.0%,97.2%,98.4%,respectively.Three hours after hemoperfusion with membrane coated activated charcoal,The concentration ratio of cadusafos and atropine sulfate in blood promoted to 10.1 times,and the ratio was 6.7 times after hemoperfusion with HA230 absorption resin.Conclusion It suggested that cadusafos were mostly removed from blood after 1.5~2.0hours hemoperfusion with membrane activated charcoal or HA230 absorption resin.The concentration ratio of cadusafos and atropine sulfate in blood will increased after hemoperfusion.  相似文献   
103.
比较Ⅰ型胶原与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matrix,EM)提取物冻干后形成的膜(EM膜)在体外构建人工真皮的能力,以选择一种更有利于人工真皮形成的支架材料。方法分别使用小牛真皮部分提取的Ⅰ型胶原蛋白和胞外基质提取物冻干后制备基质网架,植入皮肤成纤维细胞,形成人工真皮。用扫描电镜观察I型胶原膜和EM膜的表面形态结构;选取不同的时间点,对种植于两种支架材料上的细胞进行计数,并利用间接ELISA方法检测人工真皮复合物中的细胞Ⅰ型胶原分泌情况,通过统计学的分析手段,对细胞的生长情况做出判断;用组织学方法观察人工真皮的形成情况。结果扫描电镜观察结果,两种膜在外观形态上无明显差异;细胞在EM膜上的增殖速度较Ⅰ型胶原膜快;ELISA分析显示,EM-细胞复合物中的成纤维细胞能够分泌更多的Ⅰ型胶原;与Ⅰ型胶原膜相比,EM在培养液中的降解更为缓慢,种植后的成纤维细胞在EM膜上生长旺盛,细胞层次明显多于前者,形成了较为明显的真皮样组织。结论EM膜适于成纤维细胞的生长,体外降解速率慢,是一种较Ⅰ型胶原膜更为理想的真皮支架材料。  相似文献   
104.
目的结合移植物细胞因子表达的实验和临床病例研究,探索早期诊断小肠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细胞因子相关的敏感指标。方法①两例短肠综合症患者接受活体小肠移植术。定期或病情变化时随时行内镜组织学检查并测定受体大鼠移植物sIL-2R、IL-4、IL-6和IFN-γ表达水平。②BN-LEW大鼠部分小肠移植,A组:SBT(n=20);B组:SBT+FK506(2.5mg/kg,n=20),术后第1、4、7、14和30天测定受体大鼠移植物sIL-2R、IL-4、IL-6和IFN-γ水平同时取移植肠黏膜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首例术后67d发生排斥反应,第2例于术后20d和80d分别发生强烈排斥反应。发生排斥反应相应时相均发生IL-2Rα、IFN-γ表达的显著升高,排斥反应控制后IL-2Rα迅速恢复,但IFN-γ仍在较高水平维持较长时间。A组大鼠术后第1天始即显示IL-2Rα、IFN-γ和IL-6表达的显著升高,于术后7d达到最高,移植后14d仍在高水平。B组仅术后第1天出现IL-2Rα、IFN-γ和IL-6表达的迅速升高,第4天已恢复至基本正常。结论移植物IL-2Rα、IFN-γ表达的升高与小肠移植急性排斥反应密切相关,有望成为早期诊断小肠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05.
目的:探讨脑出血血肿周围局部病理改变及细胞免疫机制。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及组织HE染色法观察20只大鼠尾壳核脑出血24 h,3天、7天血肿周围区域的组织病变及CD3 、CD8 T淋巴细胞的分布形式和表达时程。结果:①在脑出血后24 h血肿周围即可见明显血管源性水肿,大量炎性细胞浸润,以中性粒细胞为主,少量散在淋巴细胞、小胶质细胞、星形细胞、少突胶质细胞弥漫浸润;出血3天、7天以淋巴细胞、巨噬细胞浸润为主,小胶质细胞、星形细胞、少突胶质细胞增生明显,双侧半球皮层下和血管周围出现小胶质细胞结节;②出血灶周围CD3 和CD8 T淋巴细胞浸润在出血后24 h已可见,出血后3天组和出血后7天组,CD3 和CD8 阳性细胞数明显高于出血后24 h组。结论:①脑出血期以中性粒细胞反应为主,以后以淋巴细胞反应为主,胶质细胞反应在出血后24 h已发生,持续一周以上;②CD3 、CD8 阳性细胞的出现提示它们参与了出血后脑损伤的病理过程,在出血7天内, CD3 和CD8-阳性细胞反应呈增强趋势。  相似文献   
106.
为了探讨趋化性细胞因子在体外对人Tc1和Tc2亚群细胞内Ca2 + 浓度变化的影响 ,从PBMC中分离纯化CD8+ T细胞 ,在特定细胞因子及细胞因子抗体作用下 ,体外定向诱导出能长期培养的Tc1和Tc2细胞系 ,用免疫荧光染色结合流式细胞术分析对其进行鉴定后 ,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在趋化性细胞因子刺激前后 ,细胞内Ca2 + 浓度的变化。发现受SDF 1作用后 ,Tc1及Tc2细胞内Ca2 + 浓度变化均不明显 ,而IP 10刺激后 ,Tc1及Tc2细胞内Ca2 + 水平在短时间内明显上调 ,且在Tc1胞内的上升幅度远高于Tc2细胞 ,在MIP 1β刺激后 ,也观察到类似趋势 ;受Eotaxin刺激后 ,Tc1及Tc2细胞内Ca2 + 水平均有微小上升 ,在Tc2细胞内的上升幅度略高于Tc1细胞。说明Tc1和Tc2细胞受趋化性细胞因子作用后 ,细胞内Ca2 + 浓度有不同程度的变化 ,且与趋化性细胞因子受体的表达呈现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探讨奥美拉唑对家兔肾脏IMCD细胞H+/K+交换的影响,以及经洗涤处理是否解除这种影响.方法原代培养家兔肾脏IMCD细胞单层,在100 μmol/L奥美拉唑缓冲液中孵育25 min, 洗涤组则在奥美拉唑缓冲液孵育后,用不含奥美拉唑的缓冲液洗涤IMCD细胞;对照组在不含奥美拉唑的缓冲液孵育25 min;CECF/AM荧光探针法测定各组IMCD细胞H+/K+交换.结果奥美拉唑组的H+/K+交换为(0.016±0.006) dpHi/min(n=8);与对照组的(0.053±0.008) dpHi/min(n=8)相比,相差非常显著(P<0.001);洗涤组的H+/K+交换为(0.016±0.006) dpHi/min(n=6),与对照组(n=6)的(0.052±0.009)dpHi/min相比,相差非常显著(P<0.001).结论 100 mol/L的奥美拉唑对家兔IMCD细胞的H+/K+交换有显著影响,而且洗涤处理不能解除这种抑制.因而,肺心病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使用奥美拉唑时,应综合考虑其利弊.  相似文献   
108.
人CD226基因SNP和启动子序列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研究人CD226(PTA1)启动子及其5‘上游调控序列。方法 应用计算机软件预测启动子序列,并分析人CD226基因5‘上游调控序列以及通过RT-PCR的方法研究开放读框中的单核苷酸多态性。结果 CD226基因在-375bp处和-130bp处可能有两个启动子,含有AP-1,Ets-1,Spl,P300,PU.1,PEA3等转录因子结合序列,在编码胞浆区的序列中存在一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结论 CD226基因表达受到多种转录因子和5‘端上游调控序列的调控。  相似文献   
109.
金永柱  张庆殷  谢蜀生 《现代免疫学》2003,23(3):173-176,167
文章通过特异的引物分别扩增出CTLA 4和FasL胞外区的cDNA ,将它们拼接后 ,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 1( + )中 ,进行表达、纯化 ,获得CTLA 4 FasL融合蛋白。Westernblot分析显示了该融合蛋白具有CTLA4 胞外区和FasL胞外区的抗原性。体外试验表明 ,该融合蛋白可以结合Jurkat细胞表面的Fas受体和Raji细胞表面的B7分子 ,表明了该分子双特异性的特点。该融合蛋白能够直接诱导Jurkat细胞发生凋亡 ,且此凋亡效应伴随Raji细胞的参与而增强 ,初步证实了该分子的免疫抑制效应 ,从而为进一步研究该融合蛋白特性及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0.
基因芯片技术检测鉴定临床常见致病真菌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为了快速、简便、高通量地鉴定临床常见致病真菌,建立了一种采用基因芯片技术对临床常见的致病真菌鉴定的分子生物学方法。方法以5.8S rDNA与28S rDNA间的内转录间区2(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2,ITS-2)为靶标,针对待检的临床常见致病真菌设计合成一系列寡核苷酸探针,制成寡核苷酸芯片。待检真菌DNA经通用引物扩增标记后,与芯片杂交,对杂交图谱分析归纳,得到一套种特异性的典型杂交图谱。待检的样品菌与基因芯片杂交,得到的杂交结果与典型图谱比对即可判断出样品的种类。结果以涉及8个属20个种的标准致病真菌菌株对芯片的特异性、重复性、灵敏度进行考察,结果表明,该研究建立的基因芯片技术可以有效地区分20种临床常见致病真菌,特异性良好,重复性良好(信噪比CV<10%),灵敏度为15 pg/ml真菌DNA。收集从临床分离的84株致病真菌菌株对基因芯片进行试用,结果显示基因芯片的鉴定结果与常规鉴定方法的鉴定结果一致。结论这项技术的建立可以稳定、特异性地实现临床常见致病真菌的高通量鉴定,为进一步检测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