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029篇 |
免费 | 813篇 |
国内免费 | 445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53篇 |
儿科学 | 91篇 |
妇产科学 | 37篇 |
基础医学 | 480篇 |
口腔科学 | 150篇 |
临床医学 | 1092篇 |
内科学 | 699篇 |
皮肤病学 | 101篇 |
神经病学 | 177篇 |
特种医学 | 346篇 |
外科学 | 614篇 |
综合类 | 2219篇 |
现状与发展 | 1篇 |
预防医学 | 918篇 |
眼科学 | 72篇 |
药学 | 939篇 |
17篇 | |
中国医学 | 851篇 |
肿瘤学 | 43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7篇 |
2023年 | 108篇 |
2022年 | 251篇 |
2021年 | 356篇 |
2020年 | 302篇 |
2019年 | 155篇 |
2018年 | 165篇 |
2017年 | 218篇 |
2016年 | 162篇 |
2015年 | 303篇 |
2014年 | 407篇 |
2013年 | 511篇 |
2012年 | 802篇 |
2011年 | 829篇 |
2010年 | 718篇 |
2009年 | 630篇 |
2008年 | 691篇 |
2007年 | 632篇 |
2006年 | 597篇 |
2005年 | 426篇 |
2004年 | 306篇 |
2003年 | 254篇 |
2002年 | 145篇 |
2001年 | 123篇 |
2000年 | 94篇 |
1999年 | 25篇 |
1998年 | 4篇 |
1997年 | 5篇 |
1996年 | 9篇 |
1995年 | 8篇 |
1994年 | 6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1990年 | 1篇 |
1988年 | 2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2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研究慢性多重应激大鼠脱离应激源后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ECG)变化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ypothalamic-pituitary-adrenocortical,HPA)轴应激反应。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20只随机分为应激组和对照组。选用刺激脉冲随机变动的噪声、足底电击、强迫游泳、束缚和夜间光照的复合刺激为应激组大鼠应激源,应激刺激持续30d,建立大鼠慢性多重应激模型。于应激刺激前和完全脱离应激源后3d记录心电图,分析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和皮质酮(corticosterone,Cor)的变化。结果刺激4周后,脱离应激源3d,在1h心电图记录期中,大鼠心律失常类型和次数明显多于应激前和对照组:持续窦性心动过速或窦性不齐、房性期前收缩(应激前1.4±0.7vs应激后40.2±5,P<0.01)、室性期前收缩(应激前3.1±0.6vs应激后55.7±4,P<0.01)、阵发性室速(应激前0vs应激后23.8±6,P<0.01)。心率明显增快[(371.3±12)次/min→(508.7±10)次/min,P<0.01]、RR间期明显缩短[(171.6±5)ms→(111.5±0.5)ms,P<0.01]、ST段抬高或下移、T波高耸直立或低平,血清ACTH[(53.1±4)ng/L→(234.7±16)ng/L,P<0.01]和Cor[(16±4)μg/L→(279±50)μg/L,P<0.01]水平明显增高。结论慢性多重应激大鼠在脱离应激源后仍存在心律失常,并且HPA轴应激反应增高。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探讨研究Na-K-2Cl转运蛋白(NKCC2,SLC12A1,BSC-1)基因GT重复序列多态性与新疆哈萨克族人原发性高血压(EH)的关系。方法:以人群为基础进行病例-对照研究,随机选取新疆牧区30~55岁的哈萨克族牧民303例(EH患者152例,正常对照151例),采用经典的饱和酚/氯仿抽提法提取白细胞基因组DNA,运用荧光标记多聚酶链式反应(PCR)技术、毛细管电泳和Genetic Profiler自动分析软件进行微卫星基因组扫描分析技术,根据片断大小分离等位基因。检测EH患者与正常对照者的NKCC2基因GT重复序列多态性。结果:在所有研究人群中NKCC2基因重复序列存在14种等位基因(A1~A14),扩增长度为210~238 bp,其频率介于0.002~0.281,以扩增长度为224 bp的A9等位基因最为常见,其次为A5和A8,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定律,GT重复多态杂合率为0.812,多态信息量为0.803。EH人群NKCC2基因GT重复多态分布与正常人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885,P>0.05)。结论:NKCC2基因5′端GT重复多态性标记与新疆哈萨克民族EH可能不相关。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构建甲型流感病毒血凝素(HA)信号肽(SP)与HA唾液酸受体结合部位(RB)所含T、B表位的基因片段(RBT、RBB)真核表达质粒,研究其在真核细胞中的表达与免疫特性。方法通过重叠延伸PCR法(overlap-PCR)将HA的SP分别与RB、RBT、RBB通过一段多肽接头Gly4Ser融合为SP-RB、SP-RBT和SP-RBT,将其分别插入pcD-NA3.1(+)载体,构建质粒,鉴定正确后转染MDCK细胞,RT-PCR、免疫荧光、MTT检测该质粒的表达和分泌。结果融合基因真核表达质粒构建成功,在MDCK细胞中成功表达,转染细胞培养上清能刺激淋巴细胞增殖。结论SP-RB、SP-RBT、SP-RBB真核表达载体成功构建,表达产物能刺激淋巴细胞增值,为流感病毒唾液酸受体结合部位的T、B细胞表位免苗研究提供初步依据,也为流感核酸疫苗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94.
目的观察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PD)在多发性骨髓瘤(MM)中的应用。方法 2008年2月至2010年4月北京积水潭医院36例MM患者接受PD治疗。以同期46例VADT化疗的MM患者做为对照。分析病情转归及不良反应。结果 (1)PD用于初治和复发和(或)难治MM患者疗效均显著。初治组治疗有效率85.7%(18/21);复发和(或)难治组的有效率为80.0%(12/15);总有效率为83.3%(30/36)。PD与VADT治疗初治MM的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5.7%对78.1%,P=0.740),PD治疗复发和(或)难治MM的有效率明显高于VADT组(80.0%对42.9%,P=0.039)。PD起效快,治疗有效的患者均在1个疗程后达PR;63.9%患者在3个疗程内达到VGPR以上缓解,优于VADT组的30.4%。(2)PD不良反应主要有乏力、周围神经病变及血小板减少等。PD治疗初治MM较复发和(或)难治MM不良反应小,耐受性好,更能坚持长期化疗以获得最大缓解。(3)PD治疗的MM患者骨痛缓解快,全身骨密度增高较VADT组更显著[(1.138±0.102)g/cm2对(1.053±0.137)g/cm2,P=0.039)]。结论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治疗MM缓解率高,可首选用于治疗初治及复发和(或)难治MM。 相似文献
995.
目的观察不同降压药物对≥70岁高血压患者合并蛋白尿的治疗效果。方法 78例≥70岁高血压合并蛋白尿患者,停用原用药1周,血压明显增高者,临时加用短效利尿剂,随机均分为2组。A组口服硝苯地平缓释片10mg,每天2次;B组口服缬沙坦胶囊80mg,每天1次。疗程12周,每天监测血压2次,并记录出现的不良反应。用药前后测尿微量白蛋白(MAU),血、尿β2微球蛋白,血肌酐、血常规和肝功能。结果治疗12周后2组血压均下降,总有效率无显著差异。B组尿微量白蛋白和血、尿β2微球蛋白浓度均显著下降(P〈0.05),A组尿微量白蛋白,血、尿β2微球蛋白无明显下降,2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缬沙坦在有效降血压的同时,可显著降低尿中微量白蛋白及血、尿β2微球蛋白。 相似文献
996.
HA、PCⅢ、LN联合检测对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血清学指标对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6例各种类型肝病患者血清HA、PC、LN进行检测,并与40例健康人做比较,分析各指标的变化特点及对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结果慢性肝炎轻型以上组3项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急性肝炎组(P<0.01),且3项指标随病程的进展而升高,联合检测3项指标对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明显优于各单项指标。结论联合检测3项指标可提高临床对肝纤维化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动态观察上述指标对掌握病情的演变和指导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7.
目的研究不同碘营养状态对大鼠肝组织甲腺氨酸Ⅰ型5′脱碘酶(DI)表达水平及活性的影响。方法正常1月龄Wistar大鼠根据碘摄入量不同分为6组,饲养3个月后处死。放免法测定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提取肝组织总RNA,以β—actin为内对照,半定量RT-PCR分析DI基因的表达水平。Chopra氏方法测定肝组织匀浆液中DI的脱碘活性。结果LI组TT4和FT4显著低于其他5组(P〈0.05),100HI组TT3和FT3显著低于其他5组(P〈0.05),100HI组TT4和FT4显著低于NI、5HI、10HI和50HI组(P〈0.05)。大鼠肝组织DI基因mRNA表达量6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I组显著高于其他5组(P〈0.05),不同剂量HI组和NI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鼠肝组织DI活性6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I组显著高于其他5组(P〈0.05),50HI组和100HI组显著低于其他4个组(P〈0.05)。结论在碘缺乏状态下。大鼠出现以低T4为主要表现的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DI活性和DI基因表达水平代偿性上调,使机体维持足够的T3水平,以避免周围组织出现器官性甲减。高碘仅在转录后水平影响DI,表现为直接抑制DI的活性。使血清TT3和FT3下降,机体出现失代偿性周围组织器官性甲减。DI对碘过量有一定的耐受能力,这种耐受性有一定的阈值。 相似文献
998.
目的 应用二维应变超声心动图(2D-Strain)结合实时心肌超声造影(MCE)评价静息状态下冠状动脉(冠脉)不同程度狭窄患者局部心肌血流灌注和应变的变化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25例冠心病患者及15例健康志愿者行MCE和2D-Strain检查.血供异常的心肌节段按供血冠狭窄程度分为轻度狭窄组(50%~75%)、中度狭窄组(76%~89%)和重度狭窄组(≥90%).从MCE再灌注允盈曲线获得A值和β值分析心肌灌注;应用2D-Strain测量心肌纵向收缩期峰值应变(SL)分析心功能.结果 在异常冠脉供血区,随着冠脉狭窄程度的加重;各组的A值与对照组相比呈递减趋势,但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而中度狭窄组和重度狭窄组的β值和SL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β值:0.75±0.67和0.67±0.53对0.97±0.65;SL值:11.60±5.89和9.58±6.51对19.46±6.17,均P<0.05).β值与SL值有相关性(r=0.65,P<0.05).结论 MCE的再灌注参数β值和2D-Strain测量的SL值均可发现静息状态下>75%的冠脉狭窄引起的心肌缺血,且两者具有较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99.
目的 应用斑点追踪显像技术评价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心室整体纵向功能.方法 正常对照组31例;肺动脉高压患者42例,根据肺动脉收缩压程度将其分为轻度(17例)、中度(15例)、重度(10例)三组.获取心尖四腔观,应用二维超声斑点追踪显像技术测量并比较各组右室整体纵向收缩期峰值应变(GLS)、收缩期峰值应变率(GLSRs)、舒张早期峰值应变率(GLSRe)、舒张晚期峰值应变率(GLSRa),分析影响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室整体纵向功能的指标.结果 轻、中、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室GLS、GLSRs、GLSRe、GLSRa均较对照组显著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室GLS较轻度者显著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中、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之间右室GLSRs、GLSRe、GLSR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血管阻力和肺动脉收缩压是影响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室整体纵向收缩功能的决定因素(r=-0.466~-0.549,r=-0.403~-0.425,均P<0.05),三尖瓣环收缩峰值速度与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室GLS、GLSRs有良好的相关性(r=0.556~0.585,P<0.001).结论 肺动脉高压患者的右室整体功能减低,斑点追踪显像技术可准确、客观地评价右室整体纵向功能.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 观察比格犬急性心肌缺血后左心室不同起搏位点节段整体和节段跨壁心肌峰值径向位移(RD)的变化,量化评价不同起搏位点左室跨壁心肌力学状态特征.方法 10只健康比格犬开胸模型,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诱导产生急性心肌缺血.随机进行缺血后左心室侧壁起搏(LVI/P)、左心室心尖起搏(LVA-P)、左心室缺血与非缺血交界区起搏(LVB-P),分别采集三个心动周期标准二尖辦口、乳头肌及心尖短轴切面动态组织多普勒(TDI)速度二维图像.分析评价左室不同起搏位点节段整体和节段跨壁心肌(RD、达峰时间(RD-Tc)、达峰时间标准差(RD-TSD)等力学参数变化.结果 ①急性心肌缺血后LVL-P、LVA-P和LVB-P状态组内节段跨壁三层心肌间R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VL-P、LVA-P和LVB-P状态组间节段整体和节段跨壁三层心肌R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急性心肌缺血后LVL-P和LVB-P状态节段跨壁和相应节段整体的RD相关性高于LVA-P状态.③急性心肌缺血后左室不同起搏位点节段整体和跨壁心肌大部分节段RD-Tc延迟于T波之后,不同起搏位点间大部分节段RD-T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④急性心肌缺血后LVL-P、LVA-P、LVB-P心内膜下和中层心肌以及LVDP节段整体的RD-TSD.均比缺血非起搏状态相应节段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