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232篇
  免费   9036篇
  国内免费   5845篇
耳鼻咽喉   782篇
儿科学   1677篇
妇产科学   767篇
基础医学   7208篇
口腔科学   1882篇
临床医学   11669篇
内科学   9538篇
皮肤病学   943篇
神经病学   2715篇
特种医学   3280篇
外国民族医学   15篇
外科学   8140篇
综合类   21073篇
现状与发展   30篇
一般理论   3篇
预防医学   8851篇
眼科学   1819篇
药学   10282篇
  107篇
中国医学   7944篇
肿瘤学   5388篇
  2024年   414篇
  2023年   1391篇
  2022年   3611篇
  2021年   4565篇
  2020年   3732篇
  2019年   2428篇
  2018年   2469篇
  2017年   2988篇
  2016年   2429篇
  2015年   3983篇
  2014年   5047篇
  2013年   5687篇
  2012年   8002篇
  2011年   8721篇
  2010年   6992篇
  2009年   5935篇
  2008年   6500篇
  2007年   6062篇
  2006年   5462篇
  2005年   4520篇
  2004年   3147篇
  2003年   2674篇
  2002年   2015篇
  2001年   1471篇
  2000年   1182篇
  1999年   762篇
  1998年   354篇
  1997年   352篇
  1996年   271篇
  1995年   218篇
  1994年   200篇
  1993年   104篇
  1992年   98篇
  1991年   65篇
  1990年   79篇
  1989年   44篇
  1988年   41篇
  1987年   45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19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3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胆汁胆固醇对胆囊收缩素受体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胆汁胆固醇对胆囊收缩素受体(CCK-R)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和受体放射配基结合法检测对照组、高胆固醇组、自然恢复组及治疗组豚鼠门静脉血CCK水平、胆囊CCK-R的最大结合容量(Bmax)和亲和力(Kd),同时观察空腹胆囊体积(FV)、胆囊胆汁量(FB)和餐后胆囊体积(RV)、胆囊胆汁量(RB)及胆囊收缩率(E%)、胆汁胆固醇浓度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高胆固醇组豚鼠FV、FB增大(P<0.05),RV、RB也增大,胆囊收缩率下降(P<0.01),胆汁胆固醇浓度升高(P<0.05),门静脉血CCK水平及CCK-R的Kd无改变,而CCK-R的Bmax下降(P<0.01);治疗组上述各项指标正常。结论 胆汁中的高胆固醇通过下调胆囊CCK-R表达而导致胆囊收缩功能障碍,降低胆汁高胆固醇浓度可以促进胆囊动力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82.
目的观察全麻硬膜外布比卡因复合麻醉对维吾尔族上腹部手术患者心肌酶谱的影响。方法随机将择期行上腹部手术维吾尔族患者30例分为两组(每组15例),均先行T8~9或T9~10间隙硬膜外穿刺并置管,成功后用芬太尼2μg/kg、维库溴铵0.1mg/kg、咪唑安定0.15mg/kg、异丙酚2mg/kg诱导行气管插管,用异氟醚吸入和异丙酚3mg·kg-1·h-1恒速输注维持麻醉。A组手术切皮前由硬膜外导管分次注入0.5%布比卡因1.8mg/kg,用量(17.0±3.2)ml[(82.5±12.6)mg];B组注入1.6%利多卡因、0.16%丁卡因合剂(16.0±4.6)ml。分别监测术前(T0)、全麻诱导后(T1)、插管后5min(T2)及术毕(T3)的血流动力学和心肌酶谱的变化。结果两组谷草转氨酶(GOT)和肌酸磷酸激酶(CPK)在术毕较对照值明显升高(P<0.05或P<0.01);A组乳酸脱氢酶(LDH)在插管后5min及术毕较B组明显升高(P<0.05或P<0.01),其余指标均在正常范围。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布比卡因阻滞麻醉对行上腹部手术的维吾尔族患者的心肌酶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83.
目的 了解某职业学院大学一年级新生的心理问题并进行有效的调适。方法 采用精神卫生调查表(CES—D)对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2002级2000名专科第一学期新生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2000份,收回1988份,问卷收回率99.4%,有效问卷1984份,有效率99.7%。结果 在1984名大学新生中有599人存在程度不同的心理问题,占被告调查人数的30.19%。结论 大学新生的心理问题普遍,大学教育工作者应该对大学新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和调适,提高大学新生的心理素质,以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84.
登革病毒感染后小鼠细胞免疫功能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登革Ⅱ型病毒感染成年BALB/c小鼠为模型,观察感染后不同时间机体细胞免疫反应的变化。结果表明:感染后7-14d免疫功能处于激活状态,表现为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和脾淋巴细胞对ConA的反应及IL-2产生水平都明显高于对照组,感染21d后免疫功能则转为抑制状态,上棕免疫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脾中的L3T4^+细胞亚群的百分比逐渐下降;相反,LYT2^+细胞亚群的百分比逐渐升高,这种抑制现象可维持到  相似文献   
85.
目的:探讨Er,Cr:YSGG激光刮治龈下牙石的效果.方法:选取6颗新近拔除的有明显龈下牙石的牙周病患牙.用Er,Cr:YSGG激光照射刮治牙石区.扫描电镜(SEM)观察照射前后照射区表面形态,评价去除牙石的效果.结果:SEM可见照射前区域有污物、膜性物质、牙石等附着其上;照射后此区牙石及钙化物去除干净,根面平坦,无牙本质小管暴露及熔融、炭化改变.结论:低能量输出、小角度照射既能有效去除根面病变组织又不使牙本质小管暴露.  相似文献   
86.
目的探讨早产儿血清表皮生长因子水平与脑发育的关系。方法依据入选标准观察对象为自2005年8月起连续收治入本院新生儿病房、出生24h内的胎龄为34周±3d的“正常”早产适于胎龄儿3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分别测定30例早产儿生后24h内和出生第8天空腹股静脉血清表皮生长因子(EGF)水平,分别为t0和t1值,计算血清EGF浓度变化的速率(Δt)。同时,在新生儿出生后6周(纠正胎龄接近40周)和纠正1月龄时进行NBNA评分测定。并将以上实验室数据与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BNA)评分值及差值、早产儿出生后的头围增长值及增长速率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如果P值<0.05,则认为差有统计学意义。结果30例早产儿观察对象t0为(234.71±58.07)pg/ml,t1为(347.81±87.49)pg/ml,Δt为(16.16±9.94)(12.14、15.20)pg/ml/d;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2次NBNA评分结果及差值、出生后6周和纠正1月龄时的头围增长值/增长速率与t0值无相关性(P>0.05);2次NBNA评分结果及差值、出生后6周和纠正1月龄时的头围增长值/增长速率与t1和Δt之间有相关性(P<0.05)。结论研究结果表明,早产儿出生后血清EGF浓度呈上升趋势,提示早产儿出生后体内EGF合成和释放增加,可能促进脏器成熟和组织修复;更重要的是,早产儿出生1周时高水平血清EGF浓度和/或较快上升速率者,其出生后头围增长速度也快,可能有较好的脑发育水平、远期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87.
杨光  蔡振杰  王晓武  郑奇军  胡军 《医学争鸣》2002,23(20):1905-1907
目的 总结原位心脏移植术后急性排异反应的监测。方法 2000-01/2002-04施行11例原位心脏移植手术,结合临床表现、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化验检查及心内膜活栓等检查,对心脏移植术后急性排异反应的监测进行分析。结果 采用临床症状+心电图+超声心电图+心肌血清学检测综合判断有6次急性排异反应,行心内膜活检证实Ⅰb级2次,Ⅲa级3次;术后常规行心内膜活检21次,仅发现急性排异反应Ⅰa或Ⅰb级5次。结论 急性排异反应是关系到心脏移植术后患者康复及愈后的重要因素,因此要及时、有效地进行监测;心内膜心肌活检是诊断急性排异反应敏感可靠的方法,但为有创性检查,有一定的并发症风险,其他多项无创性检查可作辅助指标,因此急性排异反应监测应把无创性检查与心内膜心肌活检有机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88.
We wished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a low and an intermediate daily dose of interferon-alpha2b (IFN-alpha2b) with didanosine in patients with 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AIDS)-associated Kaposi's sarcoma (KS). HIV-seropositive subjects with biopsy-confirmed cutaneous KS were randomized to receive either a low (1 million IU) or an intermediate (10 million IU) dose of IFN-alpha2b once daily with twice daily doses of didanosine. Treatment assignment was stratified by CD4 count. Response, toxicity, changes in CD4 counts, and survival were evaluated. Sixty-eight eligible subjects were accrued, 35 to low-dose and 33 to intermediate-dose IFN-alpha2b. The response rate was 40% in the low-dose group (95% CI, 24-58) and 55% in the intermediate-dose group (95% CI, 36-72) (p = 0.338). The median response duration was approximately 110 weeks in both groups. Intermediate-dose IFN induced grade 3/4 neutropenia more often (21% vs. 3%, p = 0.048) and grade 3/4 toxicity faster (p = 0.0231) and necessitated treatment discontinuation earlier for drug-related toxicities (p = 0.0416) than low-dose IFN.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survival between the treatment groups. Baseline CD4 count was the only significant factor predicting response. Once-daily low-dose and intermediate-dose IFN-alpha2b induced similar response rates, which were achieved without optimal antiretroviral therapy. The slightly higher response rate in the intermediate-dose group was offset by its significantly poorer tolerance. These findings justify the use of lower, well-tolerated IFN doses for treatment of KS with currently used antiretroviral regimens.  相似文献   
89.
长春地区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北方地区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ARIs)病原构成特点,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对574例ARIs患儿进行了肺炎支原体(Mp)、沙眼衣原体(CT)、肺炎支原体(CP)、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腺病毒(Adv)、流感病毒A型(Inf-A)、副流感病毒(PIV)等7种病原同步进行急性期血清特异性抗体IgM检测,同时设立健康对照组。结果:574例患儿共334例检出特异性IgM抗体,阳性率58.2%。按检出频率的高低依次为Mp28.9%(166/574),RSV13.6%(78/574),CP5.9%(34/574),CT4.4%(25/574),Adv3.3%(19/574),Inf-A1.2%(7/574),PIV0.9%(5/574),分别占阳性例数的49.7%(166/334)、23.3%(78/334)、10.2%(34/334)、7.5%(25/334)、5.7%(19/334)、2.1%(7/334)和1.5%(5/334);病原分布具有年龄差别。健康对照组仅检出1例MP-IgM阳性(1.7%)。结论:Mp、RSV及CT为小儿ARI的常见病原。Mp感染率逐渐增高,发病年龄有逐渐变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90.
原钒酸钠对Ⅱ型糖尿病的降糖作用研究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目的 观察原钒酸钠对Ⅱ型糖尿病大鼠的降糖作用。方法 用高脂饲料灌胃正常大鼠 ,引起肥胖 ,测定血中游离脂肪酸浓度。同时应用正糖钳技术检测胰岛素抗性 ,对产生胰岛素抵抗的大鼠腹腔注射小剂量链脲菌素 (5 5mg·kg-1) ,然后筛选空腹血糖值大于 11 1mmol·L-1大鼠为糖尿病模型组。连续灌胃原钒酸钠 7d后 ,测定空腹血糖值。结果 ①大鼠喂食高脂饲料后 ,正糖钳实验中维持血糖稳态所需胰岛素量增多 ,为 (0 5 4± 0 0 2 )U·min-1,高于正常组 (P <0 0 1) ;同时血中游离脂肪酸浓度增加 ,从正常 (0 4 6 9±0 0 4 7)mmol·L-1至 (1 5 32± 0 2 91)mmol·L-1(P <0 0 1) ;②原钒酸钠对正常大鼠的血糖值无影响 ,而对Ⅱ型糖尿病大鼠的空腹血糖值及糖耐量曲线下面积有降低作用 (P <0 0 5 )。结论 实验结果证明了原钒酸钠可以明显降低Ⅱ型糖尿病大鼠的空腹血糖值 ,并且对糖耐量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