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2810篇 |
免费 | 10309篇 |
国内免费 | 6175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779篇 |
儿科学 | 1802篇 |
妇产科学 | 699篇 |
基础医学 | 6344篇 |
口腔科学 | 1894篇 |
临床医学 | 12677篇 |
内科学 | 9071篇 |
皮肤病学 | 1395篇 |
神经病学 | 1984篇 |
特种医学 | 3857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4篇 |
外科学 | 9627篇 |
综合类 | 27853篇 |
现状与发展 | 28篇 |
一般理论 | 1篇 |
预防医学 | 12336篇 |
眼科学 | 1289篇 |
药学 | 12172篇 |
142篇 | |
中国医学 | 10608篇 |
肿瘤学 | 473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403篇 |
2023年 | 1473篇 |
2022年 | 3309篇 |
2021年 | 4046篇 |
2020年 | 3544篇 |
2019年 | 2015篇 |
2018年 | 2085篇 |
2017年 | 2807篇 |
2016年 | 2097篇 |
2015年 | 3891篇 |
2014年 | 5069篇 |
2013年 | 6278篇 |
2012年 | 9360篇 |
2011年 | 9746篇 |
2010年 | 8887篇 |
2009年 | 7868篇 |
2008年 | 8287篇 |
2007年 | 8279篇 |
2006年 | 7165篇 |
2005年 | 5594篇 |
2004年 | 4014篇 |
2003年 | 3380篇 |
2002年 | 2624篇 |
2001年 | 2467篇 |
2000年 | 1863篇 |
1999年 | 640篇 |
1998年 | 184篇 |
1997年 | 153篇 |
1996年 | 133篇 |
1995年 | 98篇 |
1994年 | 125篇 |
1993年 | 71篇 |
1992年 | 56篇 |
1991年 | 35篇 |
1990年 | 48篇 |
1989年 | 28篇 |
1988年 | 23篇 |
1987年 | 41篇 |
1986年 | 26篇 |
1985年 | 33篇 |
1984年 | 11篇 |
1983年 | 16篇 |
1982年 | 17篇 |
1981年 | 2篇 |
1979年 | 1篇 |
1962年 | 1篇 |
195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61.
祝庆孚 《军医进修学院学报》1991,12(3):203-205
对6例消化道炎性纤维瘤样息肉进行了光镜、免疫组化及电镜观察,指出该病系发生于胃肠道粘膜及粘膜下的以局部炎症及纤维组织增生为特征的炎性假瘤,本文使用的名称更好地反映了该病的本质和形态特点,其临床症状因息肉的大小及部位而异,本组3例均因该病导致的急性梗阻而紧急手术,术中病理诊断可避免过大的手术和不必要的处置。 相似文献
62.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复方对乙酰氨基酚维生素C泡腾片中2组分含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复方对乙酰氨基酚维生素C泡腾片中对乙酰氨基酚和维生素C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 :色谱柱 :YWG -C18柱 (10 μm,2 5 0mm× 4 .6mm) ;流动相 :甲醇 乙腈 0 .0 5mol·L-1磷酸二氢铵 磷酸缓冲液 (5 0∶11∶2 5 0 ) ;流速 :1.0mL·min-1;检测波长 :2 5 4nm。结果 :对乙酰氨基酚线性范围为 8~ 16 0mg·L-1;维生素C线性范围为 5~ 10 0mg·L-1。对乙酰氨基酚回收率为 10 0 .4 % (RSD =2 .4 0 % ) ,维生素C回收率为 10 1.2 % (RSD =1.90 % )。结论 :应用本法同时测定对乙酰氨基酚和维生素C含量 ,具有简便、快速、准确、可靠的特点 相似文献
63.
川芎嗪对增殖性肾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川芎嗪对增殖性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5例经肾活检证实肾组织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肾小球硬化、微血栓形成等病理变化的患者,按临床表现、年龄、肾组织病变程度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0例,用激素、环磷酰胺、科素亚、潘生丁及常规内科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25例,在上述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生理盐水100ml 盐酸川芎嗪80mg,静脉滴注,一天两次,三周为一个疗程,观察四周,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尿量、尿蛋白、血清白蛋白、尿红细胞、肌酐清除率等各项指标均得到改善,其中尿蛋白、血清白蛋白、血尿的改善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川芎嗪对增殖性肾炎有较好临床疗效,而且引起出血等副作用小,无需特别监护,便于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64.
目的 :了解高血压病史对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后早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高血压和非高血压行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年龄大于60岁的冠心病患者65例术前和术后早期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与非高血压患者相比 ,患高血压的病人冠脉搭桥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增高 ,术后30min动脉氧分压与吸入氧浓度 (PaO2/FiO2)比值明显低下 ,机械通气时间明显延长 ,术后24h内胸腔引流量明显增加 ,术后大剂量多巴胺 (>10μg·kg-1·min -1)应用率及重症监护时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高血压病史使患者冠脉搭桥术后早期肺功能下降、心律失常发生率增高、出血倾向增加 ,提示维持高血压患者围手术期血压的正常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65.
细菌内毒素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大鼠远期智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细菌内毒素脂多糖(LPS)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新生大鼠远期智能的影响,方法,建立新生大鼠LPS+HIBD模型,于新生大鼠缺氧前4h给予腹腔注射LPS0.3mg/kg,HIBD组和对照组仅给予腹腔注射生理盐水,采用迷宫实验观察远期学习记忆能力的改变。结果:LPS+HIBD组学习记忆能力明显低于HIBD组,表现在达标所需反映次数明显高于HIBD组(P<0.05),而正确率支明显低于HIBD组(P<0.05),结论:LPS对缺氧缺血引起的脑损伤有增敏作用,可进一步降低HIBD后的学习和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66.
基层医院胰腺损伤15例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基层医院如何提高诊治胰腺损伤的水平。方法 对1992年1月至2002年12月10年间本院收治的15例胰损伤的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前经B超诊断4例,单纯胰腺缝合、引流5例,远端胰及脾切除 近端胰空肠Roux—Y吻合术4例。胰近、远断端空肠双口Roux—Y吻合术5例,胰头十二指肠切除1例,治愈14例,术后死亡1例。结论 胰损伤临床表现隐匿,基层医院技术和设备条件相对较差,术中认直细致探查及合理的手术方式是提高胰损伤病人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67.
一氧化氮与光化学法诱导大鼠脑缺血早期损伤的关系和绞股蓝总皂苷对脑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O)与光化学法诱导大鼠脑缺血早期损伤的关系和绞股蓝总皂苷(Gyp)对脑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应用光化学法诱导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观察氧合血红蛋白(OHb)和Gyp对MCAO后脑梗死范围,脑组织含水量、NO及超氧化歧化酶(SOD)、脂质过氧化产物TBARS含量的影响。结果:MCAO6h可导致大鼠局部脑组织明显梗死、脑水肿,同时SOD活力下降,TBARS含量升高,NO释放减少。OHb能进一步强化上述改变而Gyp能逆转上述变化。结论:脑内过氧化反应水平增高导致早期NO含量减少是脑缺血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Gyp可通过影响脑缺血损伤早期脑内NO水平发挥对脑缺血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8.
VEGF,PDGF和MVD在喉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血小板来源的内皮生长因子(platelet-derived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PDGF),Ⅷ因子测定的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与喉癌微血管生成、临床分期和病理分级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LASB法检测1998~1999年40例喉鳞状细胞癌和11例喉正常粘膜VEGF、PDGF、微血管密度的表达情况,结合临床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喉鳞状细胞癌中VEGF表达在肿瘤T分级、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和病理分级中有统计学意义(P<0.05)。PDGF计数标识指数与病人肿瘤T分级、临床分期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VD测定均数在早、晚期分组中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喉癌的发展、侵袭需要持续的新生血管,本实验提示肿瘤增殖与理论相符,VEGF、PDGF和MVD可作为临床预测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69.
目的 探讨人类鼻黏膜上皮细胞应答炎性刺激因子白细胞介素 1 β(interleukin 1 β ,IL 1 β)和肿瘤坏死因子 (tumornecrosisfactor α ,TNF α) ,合成诱发型一氧化氮合酶 (induciblenitricoxidesynthase ,iNOS)的能力及其机制 ,以及类固醇药物对上皮细胞的影响。方法 将人类鼻黏膜上皮细胞(包括鼻息肉上皮细胞 ,下鼻甲上皮细胞 )进行无血清原代细胞培养 ,分别加入各种不同浓度的炎性刺激因子 (IL 1 β和TNF α)以及地塞米松 ,采用原位杂交的方法检测不同条件下iNOSmRNA的水平。结果 ①不论用IL 1 β或是TNF α刺激 ,iNOSmRNA水平均随浓度的增加 ,时间的延长而增加 ,尤以鼻息肉上皮细胞明显。但当浓度到一定水平后 ,iNOSmRNA水平不再继续升高 ;②用IL 1 β +TNF α共同刺激 ,iNOSmRNA水平要高于单纯用其中的一种 (P <0 .0 1 ) ,同样鼻息肉上皮细胞iNOSmRNA水平要高于下鼻甲上皮细胞 ;③加入地塞米松后 ,被炎性因子诱发的iNOSmRNA升高的水平下降。当地塞米松浓度为 4 0ng/ml以上时 ,iNOSmRNA水平不再继续下降。 结论 ①IL 1 β和TNF α上调人类鼻黏膜上皮细胞合成的iNOSmRNA水平 ,鼻息肉上皮细胞更为活跃。它的机制可能是通过核因子 κB途径 ;②地塞米松降低这种上调作用 ,它的机制可能是通过阻断核 相似文献
70.
耳源性脑脓肿10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 本文的目的为探讨耳源性脑脓肿的发生、诊断和治疗。方法 对1952~2002年治疗的105例耳源性脑脓肿患者(颞叶66例,小脑38例),对疾病的发生、诊断和治疗方式进行回顾性分析,特别是手术所见、诊断方法、治疗方法和结果。结果本组中发病年龄主要在10~30岁,10岁以内和更高的年龄组较少见。头痛(99.05%)、淡漠和昏迷(91.43%)是较常见的症状。105例中神经系统检查异常者78例。23例经CT诊断。经乳突腔穿刺抽脓者63例,外科钻颅穿刺抽脓26例,脓肿切除17例。死亡15例,其中66例颞叶脓肿中11例死亡,38例小脑脓肿中3例,脓肿部位不明者1例。结论 正确掌握经乳突腔穿刺抽脓的适应证对耳源性脑脓肿的治疗十分重要。颅骨钻孔穿刺引流和脑室引流是脑疝的有效的紧急处理措施。自CT用于耳源性脑脓肿的诊断和随访以来,死亡率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