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21篇
  免费   194篇
  国内免费   112篇
耳鼻咽喉   8篇
儿科学   28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116篇
口腔科学   44篇
临床医学   301篇
内科学   231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101篇
特种医学   75篇
外科学   180篇
综合类   532篇
预防医学   202篇
眼科学   16篇
药学   343篇
  3篇
中国医学   233篇
肿瘤学   105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93篇
  2021年   102篇
  2020年   75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75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83篇
  2014年   99篇
  2013年   149篇
  2012年   175篇
  2011年   186篇
  2010年   212篇
  2009年   176篇
  2008年   150篇
  2007年   174篇
  2006年   199篇
  2005年   122篇
  2004年   84篇
  2003年   64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抑癌基因PTEN在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PTEN表达与小细胞肺癌发生、增殖和转移的关系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0例良性病例、42例小细胞肺癌和20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PTEN的表达。跟踪随访术后小细胞肺癌患者30例。结果:良性病例的PTEN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小细胞肺癌及非小细胞肺癌(P〈0.05);不同T分期的小细胞肺癌的阳性表达率的差异显著(P〈0.05),不同N分期的小细胞肺癌的阳性表达率差异不显著(P〉0.05)。PTEN阳性表达组与阴性组的术后生存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PTEN的异常表达可能在小细胞肺癌的发生、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并且影响病人预后。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端粒酶逆转录酶(human telomeras ereverset ranscrip tase,hTERT)在肺癌癌前病变(支气管黏膜上皮不典型增生)和肺癌中的作用。方法:41例支气管黏膜上皮不典型增生患者经纤维支气管镜取气管上皮组织、150例肺癌患者手术标本及40例正常肺组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hTERT基因在上述肺组织中的表达。结果:5·0%(2/40)的正常肺组织中可检测到hTERT基因的蛋白表达,61·0%(25/41)的支气管黏膜上皮不典型增生组织和90·0%(135/150)的肺癌组织中可检出hTERT基因表达,组间差异有高度显著性,χ2=111·9,P<0·01;且随着肺组织癌变过程的变化,hTERT基因的表达呈逐渐增高的趋势,χt2rend=107·7,P<0·01。结论:支气管黏膜上皮细胞的不典型增生和恶性转化与hTERT基因的表达有关;hTERT基因检测有望成为诊断肺癌变的早期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33.
目的:研究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0(rhIL-10)对无血清培养的角朊细胞增殖和产生细胞因子的影响,探讨其治疗银屑病的作用机制。方法: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比色法(MTT)测定其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小鼠胸腺细胞增殖法检测白细胞介素1(IL-1);ELISA法检测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结果: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0抑制角朊细胞增殖与IL-1、IL-6及IL-8的分泌,并呈剂量依赖关系。结论: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0抑制角朊细胞与细胞因子分泌,可能是治疗银屑病的作用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34.
目的通过观察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患者在位内膜中免疫细胞CD45RO、CD3、CD4、CD8、CD56和CD68阳性细胞数量表达,探讨T淋巴细胞、自然杀伤细胞和巨噬细胞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位内膜中的表达变化以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采用CD45RO、CD3、CD4、CD8、CD56、CD68单克隆抗体对45例EMs患者在位内膜中的阳性细胞进行标记,测定其在EM患者在位内膜中的表达数量。同期选取16例宫颈原位癌非EMs患者作为对照;结果 EMs组和对照组在位内膜中均有CD45RO、CD3、CD4、CD8、CD56和CD68阳性细胞表达,EMs组在位内膜中的CD45RO、CD8、CD68阳性细胞数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3、CD4阳性细胞数量略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56阳性细胞数量较对照组无明显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4+/CD8+比值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分泌期内膜中CD45RO、CD3、CD4、CD8、CD56、CD68阳性细胞数量较增殖期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Ms患者在位内膜中免疫细胞的数量变化影响机体免疫功能的改变,在EMs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5.
Background: More widespread use of drug‐eluting stents (DES) to treat coronary heart disease (CHD) has recently generated more attention to thrombosis, which was relative to the polymer. Polymer‐free and biodegradable polymer‐based stents are more frequently studied, but their efficacy on preventing detrimental clinical events is unclear. Methods and Results: To assess whether polymer‐free paclitaxel‐eluting stent (YINYI stent) was noninferior or equivalent to biodegradable polymer‐based rapamycin‐eluting stents (EXCEL stent) in preventing detrimental clinical cardiovascular events, a total of 167 consecutive CHD patients requiring DES implantation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YINYI group (n = 82) and the EXCEL group (n = 85). The primary end‐point was 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s (MACE). The secondary end‐points included stent thrombosis events, all‐cause mortality, and rehospitalization. The study was designed to test the noninferiority or equivalence of the YINYI stent compared with the EXCEL stent with respect to one‐year MACE according to a noninferiority or equivalence margin of 0.1. One‐year MACE was 6.10% in the YINYI group versus 5.88% in the EXCEL group. The lower limit of the one‐sided 95% confidence interval was ?0.0582 (P = 0.002 from the test for noninferiority). The 95% confidence interval for the equivalence test was [?0.0698, 0.0742] (P1=0.004 and P2=0.007 from 2 times the 1‐sided test for equivalence).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rombosis events, all‐cause death, and rehospitalization (all P > 0.05). Conclusions: In this small randomized trial, polymer‐free paclitaxel‐eluting stents appear to be noninferior or equivalent to biodegradable polymer‐based rapamycin‐eluting stents. (J Interven Cardiol 2012;25:604–610)  相似文献   
36.
目的: 探讨伴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TMD)的安氏Ⅱ类1分类(Ⅱ1)错患者咀嚼运动中髁突轨迹特征,进一步分析TMD和安氏Ⅱ1错因素对咀嚼运动中髁突轨迹的影响。方法: 按照实验纳入标准分别收集无TMD的正常组(nTMD-N)10例、无TMD的安氏Ⅱ1组(nTMD-Ⅱ1)10例、伴TMD的安氏Ⅱ1组(TMD-Ⅱ1)14例患者。采用Cadiax Ⅳ 记录3组实验对象咀嚼运动时的髁突轨迹,利用GDSW软件测量并分析咀嚼运动轨迹的各项数据指标。采用SPSS 26.0软件包对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nTMD-Ⅱ1组和TMD-Ⅱ1组的咀嚼运动轨迹特征与nTMD-N组相比有所差异。左侧或右侧单侧咀嚼运动时,nTMD-N组、nTMD-Ⅱ1组和TMD-Ⅱ1组的各项数据无统计学差异。双侧咀嚼运动时,nTMD-Ⅱ1组的SCI值显著大于nTMD-N组,nTMD-N组的S值显著大于nTMD-Ⅱ1组(P<0.05)。结论: 单侧咀嚼运动时,TMD和安氏Ⅱ1错因素对咀嚼运动轨迹影响较小。安氏Ⅱ1类错因素对双侧咀嚼运动有影响,Ⅱ1患者正常咀嚼时髁突整体运动幅度较正常者小。双侧咀嚼运动时,TMD对Ⅱ1类患者咀嚼运动轨迹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37.
归茜  熊光苏  智玲梅  吴叔明 《胃肠病学》2006,11(11):663-665
背景:急性胰腺炎是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的常见并发症,加贝酯对ERCP术后胰腺炎的预防作用仍存在争议。目的:探讨加贝酯对大鼠ERCP术后胰腺炎的预防作用。方法:通过血压计传导50mmHg(1mmHg=0.133kPa)的恒定压力,向胰胆管内注入30%泛影葡胺,以制备SD大鼠ERCP术后胰腺炎模型。检测各组血清淀粉酶水平,并行胰腺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加贝酯治疗组的血清淀粉酶水平和胰腺组织炎症评分均显著低于胰腺炎对照组(P〈0.05)。结论:加贝酯静脉滴注对预防ERCP术后胰腺炎有效。  相似文献   
38.
目的 探讨踝臂指数(ABI)和颈动脉斑块积分(Crouse积分)预测冠状动脉病变的价值.方法 选择2013年12月~2014年5月在解放军总医院心内科住院并首次行冠状动脉造影的194例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按病变狭窄程度(Gensini积分)分为严重病变组(64例)和非严重病变组(130例),分析ABI及颈动脉Crouse积分与冠脉病变的关系.结果 严重病变组和非严重病变组的ABI和颈动脉Crouse积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 0.01);相关性分析结果,ABI与冠脉病变情况呈负相关(r=-0.518,P<0.01),颈动脉Crouse积分与冠脉病变情况呈正相关(r=0.616,P<0.01).ABI诊断严重冠脉病变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为0.278,以ABI≤0.9为截断值,其预测冠脉严重病变的敏感性为23.4%,特异性为95.4%;颈动脉Crouse积分诊断严重冠脉病变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27,以颈动脉Crouse积分≥1.9为截断值,其预测冠脉严重病变的敏感性为70.3%,特异性为41.5%.结论 ABI和颈动脉Crouse积分与冠状动脉的病变程度密切相关,对于预测严重病变的冠状动脉,二者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9.
目的观察卵巢癌患者血清标本中与树突状细胞分化发育调控有关的miRNA水平及其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探讨血清中miRNA的检测在卵巢癌免疫状态及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39例卵巢癌患者腹水和血清及20例健康女性成年人血清中miRNA的水平。结果卵巢癌患者血清中miR-21、miR-222和miR-142-3p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在临床Ⅲ~Ⅳ期卵巢癌患者血清中miR-21水平高于Ⅰ~Ⅱ期,病理分级高的卵巢癌患者血清中miR-142-3p水平低于低级别的患者,而且患者腹水中miR-21和miR-222的水平高于外周血。结论卵巢癌患者血清和腹水miR-21、miR-222和miR-142-3p水平升高,与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有关。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沈阳地区部分医院万古霉素治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患者失败的因素,为有效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2011年6月-2012年8月对临床分离的17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102株、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70株,采用E-test法检测其对万古霉素最低抑菌浓度MIC值;用含万古霉素4.0μg/ml的脑心浸液琼脂培养基筛选异质性万古霉素中介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hVISA),在无万古霉素血平皿培养基中对MRSA进行连续传代培养,检测其对万古霉素MIC值的变化。结果 172株临床分离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MIC值在(1.0~2.0)μg/ml有146株,占84.89%;102株MRSA对万古霉素MIC值在(1.0~2.0)μg/ml有88株,占86.27%,其中有两株MIC值为(2.5~3.0)μg/ml;70株MSSA对万古霉素MIC值在(1.0~1.5)μg/ml有46株,占65.71%,其余<1.0μg/ml;含万古霉素4.0μg/ml的脑心浸液琼脂培养基未筛选出hVISA,也未筛选出对万古霉素MIC值>8.0μg/ml的VRSA;体外传代培养发现,MRSA对万古霉素的MIC值随传代次数呈现一定变化规律。结论沈阳地区hVISA检出率极低,大部分临床治疗失败可能与菌株MIC值漂移有关,MIC值漂移菌株脱离抗菌药物环境连续传代,其MIC值较初始分离时未见下降,提示MIC值的漂移可能也涉及到了稳定的遗传变异,其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