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7591篇
  免费   20446篇
  国内免费   13147篇
耳鼻咽喉   1726篇
儿科学   2676篇
妇产科学   1303篇
基础医学   14834篇
口腔科学   3598篇
临床医学   23564篇
内科学   20049篇
皮肤病学   1743篇
神经病学   6695篇
特种医学   8509篇
外国民族医学   39篇
外科学   18166篇
综合类   51037篇
现状与发展   42篇
一般理论   16篇
预防医学   19517篇
眼科学   3239篇
药学   23846篇
  284篇
中国医学   18886篇
肿瘤学   11415篇
  2024年   869篇
  2023年   2641篇
  2022年   6692篇
  2021年   8718篇
  2020年   7356篇
  2019年   4618篇
  2018年   4912篇
  2017年   5877篇
  2016年   4808篇
  2015年   8549篇
  2014年   10780篇
  2013年   12558篇
  2012年   17770篇
  2011年   19479篇
  2010年   16267篇
  2009年   14003篇
  2008年   14648篇
  2007年   14052篇
  2006年   12899篇
  2005年   10502篇
  2004年   7271篇
  2003年   6087篇
  2002年   4978篇
  2001年   4224篇
  2000年   3269篇
  1999年   1736篇
  1998年   912篇
  1997年   870篇
  1996年   712篇
  1995年   617篇
  1994年   470篇
  1993年   333篇
  1992年   291篇
  1991年   228篇
  1990年   209篇
  1989年   203篇
  1988年   146篇
  1987年   150篇
  1986年   123篇
  1985年   111篇
  1984年   57篇
  1983年   39篇
  1982年   40篇
  1981年   24篇
  1980年   15篇
  1979年   17篇
  1978年   7篇
  1973年   5篇
  1972年   6篇
  197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重组肝细胞生长因子促进大鼠移植肝细胞的再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术后应用重组肝细胞生长因子(r HGF)对大鼠移植肝细胞再生的促进作用。方法采用改良“二袖套法”建立SD大鼠原位部分肝移植模型,受鼠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术后经尾静脉分别给予r HGF和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2次/d。两个组分别在术后第1、2、4、7d时随机挑取5只大鼠处死,称取移植物湿重,采血检测血清丙氨酸转氨酶及白蛋白,流式细胞仪检测移植肝的增殖活性,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移植肝Ki-67的表达情况。结果术后第1、2d,实验组移植物湿重较对照组同时间段明显增加;术后第4、7d,实验组血清丙氨酸转氨酶水平较对照组同时间段明显降低,而白蛋白水平较对照组同时间段明显增高;术后第2、4d,实验组的移植肝增殖指数和Ki-67表达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大鼠部分肝移植后使用r HGF能够明显促进移植肝细胞的再生。  相似文献   
992.
目的观察在含FK506的肾保存液保存的大鼠离体肾脏中bcl-2蛋白、bcl-2mRNA表达及肾细胞凋亡。探讨FK506对离体肾的保护的作用。方法建立离体大鼠肾脏模型,试验组以含FK506的4℃uw保存液保存大鼠离体肾脏,采用免疫组织化学、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细胞凋亡原位末端标记技术,分别检测肾脏保存2、4、8、16h组bcl-2蛋白、bcl-2-mRNA表达。肾细胞凋亡,对照组以不含FK506的4℃ UW保存液保存离体肾脏。结果FK506保存组4、8、16h组bcl-2蛋白、bcl-2mRNA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FK506保存组8、16h组肾细胞凋亡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含FK506肾保存液保存的离体肾脏中bcl-2蛋白、bcl-2mRNA表达增强。肾细胞凋亡指数降低。FK506对肾脏保存过程中的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探讨多层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检查患者中心肌桥的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临床确诊冠心病或疑似冠心病而行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检查的病例875例,男579例,女296例,年龄30~87岁,平均60岁。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心率>75次/min,重建相位区间为30%~40%,心率<75次/min,重建相位区间为40%~50%,获得最大密度投影、曲面重组、容积重组图像,从多角度显示左、右冠状动脉主干及其各主要分支。结果检出89例心肌桥患者,检出率10.2%。其中36例(40.5%)管腔呈不同程度的狭窄(<50%)。发生于前降支中段者71例(79.8%),肌桥厚度0.06~0.55cm,其中20例近段伴有不同程度的粥样硬化斑块,管腔狭窄均接近50%。单纯心肌桥患者有心绞痛症状者39例,心肌桥伴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者有心绞痛症状23例。结论MS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可以明确检出心肌桥,为临床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更具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994.
囊性肺纤维化同种异体肺移植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1例17岁女性严重囊性肺纤维化患者行右侧单肺移植,术中未用体外循环,供肺采用冷UW液灌注,冷缺血时间280min。术后18h停用呼吸机,第4天下地活动。术后免疫抑制剂选用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后再用“新三联”(FK506,骁悉,强的松)维持后续治疗。患者术后恢复顺利,复查肺功能基本正常,动脉血气分析显示较术前明显改善。术后第1个月未出现严重排异反应。目前存活状况良好。  相似文献   
995.
目的 探讨老年排尿功能障碍的神经机制。方法 利用水浴条件下离体逼尿肌条张力测定技术,观察老龄Wistar大鼠膀胱逼尿肌条对不同浓度卡巴可、去甲肾上腺素、ATP的收缩反应改变;阿托品对卡巴可诱导逼尿肌收缩的舒张反应改变;异丙肾上腺素对电刺激诱导逼尿肌收缩的舒张反应改变。结果 与青龄组相比,老龄大鼠膀胱逼尿肌对ATP的收缩反应显著增强,对异丙肾上腺素的舒张反应在高浓度时增强;对卡巴可、阿托品、去甲肾上腺素的反应没有差异。结论 老龄大鼠排尿功能障碍可能与β-肾上腺素能、嘌呤能神经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996.
胸椎黄韧带骨化症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胸椎黄韧带骨化症的诊断与手术治疗方法,分析其手术时机、手术技巧、手术效果及并发症处理。方法回顾性总结56例患者的外科治疗过程,采用胸椎管后壁切除减压及侧后方入路,术中体感诱发电位监护。结果术后55例经随访1年以上,1例随访2个月。39例,良8例,可5例,差4例。结论胸椎黄韧带骨化所致的脊髓压迫症须早期手术治疗,可根据不同情况选择胸椎管后壁切除减压及侧后方入路的次环状减压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997.
本研究观察了野蔷薇果汁对乌拉坦诱发小鼠肺腺瘤的影响,并观察了实验第1、2、3、4、5月时小鼠免疫功能及脂质过氧化水平的改变。结果发现,野蔷薇果汁有明显的拮抗乌拉坦诱发小鼠肺腺瘤的作用,对乌拉坦引起的机体免疫状态的降低有拮抗作用,对小鼠自由基及其清除系统也有降低作用。  相似文献   
998.
在制备了两个Cell Ⅰ-Hep Ⅱ 双结构域重组FN多肽(CH50和CH56)的基础上,研究其抑制肿瘤细胞浸润能力的作用。两个多肽的结构差异是CH50中删除了Cell I和HepⅡ之间的Ⅲ-11和ED-A结构顺序。CH50(ED_(50)为30.2 nmol/L)结合细胞的能力略高于CH56(ED_(50)为45.4 nmol/L)。两种多肽均可显著抑制黑色素瘤B16/F1细胞结合层粘素的能力,抑制作用相同。在体内肿瘤浸润抑制试验中,两种多肽均可显著抑制癌细胞浸润能力,使肺转移结节数降低80%左右。结果提示:Ⅲ-11和ED-A结构顺序对Cell Ⅰ-Hep Ⅱ 双结构域多肽结合细胞的能力有一定的影响,但删除Ⅲ-11和ED-A不是重组多肽抑制肿瘤转移的决定因素,Cell I和Hep Ⅱ 这两个结构域单独连接在一起是其抑制肿瘤细胞转移的结构基础。  相似文献   
999.
观察大鼠小肠广泛切除术后血清胃泌素和结肠粘膜代偿性改变的动态变化规律,发现术后14天内血清胃泌素稍低于正常组,从第14天开始血清胃泌素升高加快,至21天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第28天时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血清胃泌素变化与术后结肠粘膜DNA、RNA变化呈正相关关系(P<0.001),提示高胃泌素血症可能是引起小肠广泛切除术后结肠粘膜代偿性变化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000.
(S)-1-(3-hydroxy-2-phosphonylmethoxypropyl)cytosine, HPMPC, and two HPMPC-related nucleoside analogs, (S)-9-(3-hydroxy-2-phosphonylmethoxypropyl)adenine, HPMPA, and (2-phosphonylmethoxyethyl)guanine, PMEG, were evaluated for their antiviral activities against guinea pig cytomegalovirus (GPCMV) infection in guinea pig embryo (GPE) cells and human cytomegalovirus (HCMV) infection in human diploid fibroblast (MRC-5) cells. DHPG, 9-(1,3-dihydroxy-2-propoxymethyl)guanine, was used for comparison. The antiviral activity of HPMPC against GPCMV infection in vivo and its toxicity to Hartley guinea pigs were also evaluated. The 50% antiviral effective doses (ED50) of HPMPC, HPMPA, PMEG and DHPG against GPCMV infection in GPE cells were 0.22, 1.4, 0.07 and 62 microM, respectively; and against HCMV infection in MRC-5 cells, the ED50s were 0.51, 0.72, 0.01 and 17.5 microM, respectively. Their cytotoxic doses (CyD50) in GPE replicating cells were 84, 35, 1.4 and 700 microM, respectively and in MRC-5 cells were approximately 114, 31, 0.86 and 750 microM, respectively. Based on their calculated therapeutic indexes, HPMPC was the most potent and selective of the four compounds tested. In vivo, during acute infection, the spleen indexes of all infected animals that were treated with 1.25 to 5.0 mg/kg/day of HPMPC for 5 days were significantly reduced as compared with sham-treated animals. Virus infectivity titers in blood and various tissues of infected animals treated with HPMPC, 2.5 or 1.25 mg/kg/day were not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infected, sham-treated animals; with 5 mg/kg/day, infectivity titers in the blood, spleen, and salivary gland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in HPMPC-treated than in sham-treated animals. However, HPMPC was toxic to guinea pigs especially at doses of 5 to 10 mg/kg/day. These data showed that HPMPC was highly active and selective in cultured guinea pig cells and human fibroblast cells against CMV infection but did not effectively inhibit GPCMV infection in guinea pigs at minimum toxic concentra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