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54篇
  免费   893篇
  国内免费   409篇
耳鼻咽喉   69篇
儿科学   121篇
妇产科学   34篇
基础医学   488篇
口腔科学   140篇
临床医学   1072篇
内科学   771篇
皮肤病学   63篇
神经病学   211篇
特种医学   329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1039篇
综合类   2361篇
现状与发展   6篇
预防医学   1068篇
眼科学   39篇
药学   994篇
  13篇
中国医学   1039篇
肿瘤学   397篇
  2024年   44篇
  2023年   121篇
  2022年   315篇
  2021年   346篇
  2020年   307篇
  2019年   170篇
  2018年   167篇
  2017年   284篇
  2016年   202篇
  2015年   360篇
  2014年   449篇
  2013年   573篇
  2012年   780篇
  2011年   913篇
  2010年   828篇
  2009年   740篇
  2008年   700篇
  2007年   640篇
  2006年   592篇
  2005年   405篇
  2004年   347篇
  2003年   304篇
  2002年   201篇
  2001年   180篇
  2000年   153篇
  1999年   63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2篇
  1962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31.
血清抗幽门螺杆菌热休克蛋白60抗体与消化性溃疡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患者血清抗幽门螺杆菌热休克蛋白60(Hsp 60)抗体与消化性溃疡的关系。方法:检测胃溃疡、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Hp感染及血清抗幽门螺杆菌Hsp60抗体表达情况。结果:(1)血清抗幽门螺杆菌Hsp60抗体阳性表达仅见于Hp阳性患者。Hp阳性胃溃疡、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血清抗幽门螺杆菌Hsp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均P<0.05)。(2)26例血清抗幽门螺杆菌Hsp抗体阳性的消化性溃疡患者在Hp根除及洛赛克疗程结束后4周,其中7例抗体转为阴性。结论:血清抗幽门螺杆菌Hsp60抗体可能与Hp感染所致消化性溃疡的发生有关;血清抗幽门螺杆菌Hsp60抗体不能作为近期判断Hp根除与否的标准。  相似文献   
132.
人巨细胞病毒感染对脐血巨核系祖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6,他引:9  
目的 探讨人巨细胞病毒 (HCMV)对脐血巨核系祖细胞 (CFU Mk)体外增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造血祖细胞体外培养技术 ,观察、计数HCMV AD169感染的CFU Mk集落产率、抑制率、集落峰值及维持时间 ;并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技术检测集落细胞内HCMV AD169DNA。结果  1.HCMV AD169感染组集落产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 ,HCMV对CFU Mk集落的抑制程度与病毒滴度有关 ,集落产率随病毒感染滴度增高而减少 ,抑制率随病毒感染滴度增高而渐增加 ;各组集落峰值出现时间无明显差异 (P均 >0 .0 5 ) ,但各感染组集落维持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P <0 .0 1) ;2 .用PCR在集落细胞内检测到HCMV AD169DNA。结论 CFU Mk是HCMV的宿主细胞之一 ,HCMV能直接感染CFU Mk ;在体外HCMV AD169对CFU Mk的增殖和集落形成有明显抑制作用 ,此作用可能与临床HCMV感染后患者血小板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133.
【目的】观察重组人白细胞介素6(rIL-6)在体外对人近曲肾小管上皮细胞株(HK-2)增殖及生物学表型的影响。探讨rIL-6对HK-2细胞作用的时间-效应及剂量-效应关系。【方法】用MTT比色法检测rIL-6对细胞增殖的影响;用流式细胞术检测rIL-6对细胞周期及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阳性细胞百分率的影响;倒置显微镜观察rIL-6对HK-2细胞形态改变的影响。【结果】MTT比色法示,rIL-6在10~50ng/mL作用浓度范围内促进HK-2细胞增殖,呈剂量、时间依赖效应;rIL-6作用浓度为100~200ng/mL时抑制细胞增殖,随作用浓度增加抑制作用加强(F=201.582,P〈0.001),(F=43.943,P〈0.001)。rIL-6影响HK-2细胞的DNA合成。HK-2细胞有基础量的α—SMA表达,25ng/mL rIL-6与HK-2孵育1~48h后,α—SMA阳性细胞百分率高峰出现在48h(F=442.22,P〈0.001)。rIL-6干预下,HK-2细胞形态由卵园型渐转变为长棱型、长条型。【结论】rIL-6可促进HK-2细胞增殖及生物学表型的转化,但大剂量的rIL-6可抑制HK-2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134.
目的了解吉林省珲春地区伯氏疏螺旋体与斑点热群立克次体的复合感染情况.方法运用PCR方法对吉林省珲春地区采集的蜱标本,进行伯氏疏螺旋体5S~23S rRNA间隔区基因与斑点热群立克次体外膜蛋白A(ompA)基因的检测.测序并用PHYLIP软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全沟硬蜱中伯氏疏螺旋体感染率为36.0%,在全沟硬蜱中检测到了斑点热群立克次体的感染,其感染率为2 0%.二者的复合感染率为2.0%;森林革蜱中伯氏疏螺旋体感染率30.9%,斑点热群立克次体感染率29.1%,二者的复合感染率16.8%.伯氏疏螺旋体的序列分析显示吉林地区的伯氏疏螺旋体都属于B.garinii基因型,同源性较高.对斑点热阳性片段序列分析表明新测序列与斯洛伐克新发现的IRS3株和IRS4株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7%.结论吉林省珲春地区全沟硬蜱及森林革蜱中检测到伯氏疏螺旋体与斑点热群立克次体的感染,并检测到2种病原体的复合感染情况.  相似文献   
135.
城市结核病控制中的问题与对策的案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深入地分析上海市结核病诊断治疗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为防制决策服务。方法对上海市某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999—2003年期间的日常结核病报表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暂住人口结核病登记率低于本地人口,暂住人口结核病患者诊断后失访率远高于本地人口,已知治愈率远低于本地人口。暂住人口结核病患者中痰菌阳性的比例高,绝大部分是自费医疗,暂住人口大部分病人首诊不在定点医院。暂住人口结核病的防治管理亟待改善。结论要进一步控制城市的结核病流行,除了要在提高结核病发现率方面采取措施外,更重要的是改善暂住人口的结核病患者管理和规范治疗,同时户籍人口的结核病患者的诊断治疗管理也有待改善。  相似文献   
136.
骶管阻滞麻醉在选择性绿激光前列腺切除术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经尿道选择性绿激光前列腺切除术治疗高危高龄前列腺增生症的简单可行麻醉方法。方法:56例高危高龄前列腺增生症患者,应用2%利多卡因单次骶管阻滞麻醉,施行选择性绿激光前列腺切除术(PVP),采用疼痛分级问卷调查表及根据术中情况判断麻醉效果。结果:除1例患者术中改为硬膜外麻醉外,55例患者在骶管麻醉下成功施行手术,麻醉止痛作用起效时间:5 m in 22例;10 m in 29例;15 m in 4例。麻醉持续时间:60 m in 38例;60~180 m in 17例。疼痛抑制效果满意,麻醉满意评分为:0度48例;I度5例;II度2例。其中4例出现轻微的头晕、心慌、耳鸣等症状,其余未见明显麻醉并发症。结论:单次骶管阻滞麻醉是施行PVP的一种简单、安全和有效的麻醉方法,费用低,使PVP可在门诊完成。  相似文献   
137.
目的探讨应用提上睑肌缩短术治疗中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的效果.方法对凹例(41眼)中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患者采用经皮肤-睑结膜入路提上睑肌缩短术,并对术后效果进行随访观察.结果本组凹例(41眼)随访2~18个月,除2例矫正不足外,余均获得良好效果.上睑缘弧度及双重睑形成良好,术后仅部分病例早期有轻度睑裂闭合不全,无暴露性角膜炎等并发症发生.结论提上睑肌缩短术可适用于中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患者,在矫正畸形和改善外观方面均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8.
耳蜗前体细胞体外培养和诱导分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体外定向诱导耳蜗前体细胞分化,明确耳蜗前体细胞的位置取材,来源及增殖分化特性.建立完善的耳蜗前体细胞的培养体系。方法取耳蜗的Corti器位置,利用无血清培养和单细胞克隆技术,进行细胞培养,在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及生长状况,并用神经巢蛋白(nestin)、溴脱氧尿嘧啶(Brdu)、MyosinⅦA、P27^KIP1等免疫荧光方法。鉴定耳蜗前体细胞和由耳蜗前体细胞分化而来的内耳毛细胞和内耳支持细胞。同时进行细胞计数。结果从新生大鼠耳蜗分离的组织.经原代和传代培养后,可获得大量未分化,悬浮生长的Nestin阳性细胞团,并具有增殖的能力,诱导分化后的细胞经免疫荧光双标实验可表达Brdu、MyosinⅦA和P27^KIP1阳性。流式细胞仪细胞计数后,发现前体细胞向内耳毛细胞诱导分化的数量较少,向支持细胞分化的较多。结论从新生大鼠耳蜗分离的细胞是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潜能的前体细胞,可诱导分化为内耳毛细胞和内耳支持细胞。  相似文献   
139.
本文介绍了我校人体寄生虫学课程创建国家级精品课程的实践。在创建过程中,我们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标,使基础课程与疾病防治紧密结合,走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道路,这是创建国家级精品课程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40.
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自2004年12月成立,即开始了合理规范应用肠外肠内营养学的有关工作。在中华医学会正副会长的指导下,2005年4月启动了肠外肠内营养“指南”和“规范”的制定工作。参与“指南”和“规范”编写的52位专家来自多个学科,也包括部分基层医院医护人员;共组成8个编写组,分别完成“指南”(草案)相应部分和部分“规范”的内容。 2006年5—8月,有7个编写组先后召开了8次总论和各论的“共识”和“规范”会议,就本版的编撰结构、证据分级和推荐意见分级体系、文献检索策略等方法学问题展开讨论,确定了工作方案,各自召开“共识会议”进行讨论,完成相应的文件。 通过确定检索策略、入选标准和特定关键词,采用系统化的文献检索,收集指南推荐意见相关支持证据。按照证据级别,参照国际标准并结合本领域的国内情况,制定推荐意见分级体系。 分会的“指南”(草案)和“规范”(草案)由各个“共识工作组”相互配合完成。达成“共识”后和最终定稿前,按“议事规则”对“指南”(草案)和“规范”(草案)进行投票表决。“肠外肠内营养临床指南和操作规范”力图反映目前国内外肠外肠内营养支持的最新证据,为临床医师、护理工作者、营养师和患者在特定临床条件下制定和实行肠外肠内营养支持方案提供帮助,并为卫生政策的制定者提供决策依据。由于内容宽广,部分内容欠缺甚多,有待今后补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