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03篇
  免费   1028篇
  国内免费   481篇
耳鼻咽喉   209篇
儿科学   170篇
妇产科学   59篇
基础医学   586篇
口腔科学   128篇
临床医学   1146篇
内科学   723篇
皮肤病学   97篇
神经病学   238篇
特种医学   412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699篇
综合类   2330篇
现状与发展   2篇
预防医学   1133篇
眼科学   81篇
药学   1207篇
  16篇
中国医学   1002篇
肿瘤学   572篇
  2024年   71篇
  2023年   162篇
  2022年   380篇
  2021年   528篇
  2020年   476篇
  2019年   224篇
  2018年   245篇
  2017年   309篇
  2016年   236篇
  2015年   412篇
  2014年   486篇
  2013年   588篇
  2012年   846篇
  2011年   847篇
  2010年   729篇
  2009年   621篇
  2008年   736篇
  2007年   607篇
  2006年   574篇
  2005年   439篇
  2004年   301篇
  2003年   252篇
  2002年   214篇
  2001年   170篇
  2000年   140篇
  1999年   73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目的 分析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淋巴结转移分布特征。方法 收集2006—2009年间 393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病理资料,分析不同Siewert分型、肿瘤浸润深度、肿瘤最大径等淋巴结转移特征和分布特点,探讨高危淋巴引流区。χ2检验组间差别。结果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腹腔淋巴结转移率为69.2%、转移度为31.31%,以贲门、胃小弯、胃左动脉、脾动脉、脾门、肠系膜根部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发生率高。纵隔淋巴结转移率为16.4%、转移度为8.3%,以下段食管旁、食管裂孔及膈上区域淋巴结转移发生率高。SiewertⅠ型较Ⅱ、Ⅲ型纵隔淋巴结转移率高(P=0.003),腹腔淋巴结转移度低(P=0.002)。T3+T4期及肿瘤最大径≥6 cm者淋巴结转移度在腹腔多个区域均高于对照组,纵隔淋巴结转移度在肿瘤最大径组间差别不明显。胃大弯、肝十二指肠韧带和膈下部位淋巴结转移度在不同组间均低于<10%。结论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放疗腹腔高危淋巴区域应包括贲门、胃小弯、胃左动脉、脾动脉、脾门旁、肠系膜根部及腹主动脉旁,纵隔高危淋巴引流区包括下段食管旁、食管裂孔及膈上区域,并依据不同Siewert分型及临床病理特征的淋巴结转移特点进行个体化靶区设计。  相似文献   
102.
目的 研究放疗中摆位随机误差对射线剂量分布的影响,确定治疗时CTV至PTV考虑随机误差需要设置的外放间距大小.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模拟放疗时射线在靶区坐标系的位置,迭加后得到全部疗程的剂量分布,从而得到该疗程的90%剂量点位置的减小值.统计100个疗程的结果,按照95%的可能性确定从内靶体积(ITV)到PTV需要设置的外放间距大小,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各个因素对减小值的影响.结果90%剂量点位置的减小值只和随机误差大小有关,在随机误差1~6 mm时有效照射距离的改变值分别为0.62、1.84、3.13、4.78、6.34和8.03 mm,相关分析结果提示外放间距的大小只和随机误差的大小有关.结论 头颈部肿瘤和胸腹部肿瘤放疗时需要设置ITV到PTV的外放间距分别为1.2和1.5倍的随机误差,和随机误差相比,野大小、能量和深度和外放间距的大小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103.
104.
目的:探讨人4-1BBL 胞外区/抗CD20融合蛋白增强抗CD3/抗CD20diabody介导的靶向杀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通过表达纯化人4-1BBL 胞外区/抗CD20融合蛋白及抗CD3/抗CD20diabody,利用台盼蓝计数观察联合应用人4-1BBL 胞外区/抗CD20融合蛋白及抗CD3/抗CD20diabody对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ELISA 检测白介素-2(IL- 2)水平。RT-PCR 检测穿孔素和颗粒酶mRNA 的表达。Calcein 检测其联合应用抗CD3/抗CD20双功能抗体及PBL 对靶细胞Raji 细胞的杀伤作用。结果:人4-1BBL 胞外区/抗CD20融合蛋白增强抗CD3/抗CD20diabody对靶细胞Raji 细胞的杀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促进淋巴细胞增殖,减少细胞死亡,促进IL- 2 分泌及上调穿孔素和颗粒酶mRNA 表达。结论:人4-1BBL 胞外区/抗CD20融合蛋白与抗CD3/抗CD20diabody联合应用,分别靶向4-1BBL 和CD3 双信号发挥协同抗肿瘤作用,为肿瘤免疫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5.
目的:探讨八聚体结合蛋白4(Oct4)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食管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8例食管鳞癌及21例癌旁正常黏膜组织中Oct4蛋白的表达,分析其与各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并结合Oct4表达情况及患者最短为期8年的随访资料,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分析Oct4与食管癌患者生存的关系;Cox回归模型评估Oct4及各病理指标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食管鳞癌组织中Oct4阳性表达率为60.3%(35/58),显著高于正常组织中的19.0%(4/21),χ2=10.519,P=0.001;Oct 4的表达与患者年龄(χ2=0.023,P=0.879)、性别(χ2=0.043,P=0.836)、淋巴结转移(χ2=0.551,P=0.458)、外膜浸润(χ2=0.364,P=0.546)及UICC分期(χ2=1.038,P=0.308)均无相关性,但与组织学分级明显相关,χ2=6.061,P=0.014。死亡患者的Oct4表达程度也明显高于生存患者,χ2=7.958,P=0.005;且Oct4阳性表达患者的生存时间明显短于阴性表达的患者,χ2=7.703,P=0.006。Oct4表达水平与食管癌患者预后明显相关,RR=2.243,P=0.001。结论:Oct4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与组织学分级及患者生存期相关,Oct4是影响食管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和子宫颈浸润性鳞状细胞癌(cervical invasive squamous cellcarcinoma,CISCC)中感染状况,及其对抗原递呈细胞的影响。方法:选择CIN和CISCC为实验组并与正常鳞状上皮做对照,用原位杂交(In situ hybridization,ISH)技术检测HPV-DNA,用免疫组化SP法标记EBV和郎格罕斯细胞(Langerhans celles,LC)。结果:HPV-DNA从正常、CINⅠ、CINⅡ、CINⅢ到CISCC组,阳性率依次为0、60.0%、70.0%、78.0%和56.7%,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5);并且各级CIN和CISCC组明显高于正常宫颈鳞状上皮(P<0.005~0.01);CINⅢ与CISCC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05)。EBV仅在CIN和CISCC中见到极少数弱阳性细胞。LC从正常、CINⅠ、CINⅡ、CINⅢ到CISCC组,阳性率依次为20.0%、71.4%、55.0%、76.5%和92.9%。S-100蛋白在各级别CIN及CISCC中表达均明显高于正常宫颈鳞状上皮(P<0.005);CISCC明显高于各级别CIN(P<0.005)。结论:随CIN级别升高到CISCC,HPV-DNA检出率并不增高,说明HPV感染引发宫颈癌的作用,可能是早期事件,提示妇科病理工作中,在CIN早期检测HPV更有意义。EBV在CIN及CISCC组织中几乎不存在。LC阳性率从正常宫颈上皮、CIN到CISCC,呈逐渐增高趋势。在CIN和CISCC中病毒感染和LC阳性率呈正相关,说明HPV感染可导致LC增多,实际工作中检测LC对了解HPV感染有一定的辅助意义。  相似文献   
107.
目的 探讨细胞色素C在食管癌放疗中的增敏作用。方法 将 10 2例经病理确诊的食管癌病人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 5 2例、对照组 5 0例 ) ,两组采用相同的放射野、放射总量和分割剂量 ,治疗组在放疗同时给与细胞色素C静推 ,对照组采用单纯放疗。采用肿瘤局部控制率 (CR +PR)作为疗效的评价标准。结果 治疗组在放疗 4 0Gy时较对照组明显为优 (6 3 5 %比 2 8 0 % ,P <0 0 1) ,放疗 6 5Gy时的有效率亦较对照组明显提高 (98 1%比 86 0 % ,P <0 0 5 )。结论 细胞色素C对食管癌放疗具有显著的增敏作用 ,且未见副作用。本研究只限于临床近期疗效的比较 ,是否可以提高远期疗效 ,尚有待进一步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108.
周细胞是一种多能细胞,可以向骨、软骨等组织分化;具有收缩能力,从而调节微环境的灌流量和通透性;还能和内皮细胞相互作用,参与血管形成和创伤愈合。周细胞的功能失调和许多微血管疾病以及肿瘤的扩散相关。一直以来,对周细胞的存在以及功能有所忽略,最近才对其有一定的认识。本文就周细胞的定位、结构、标记物、功能、相关的信号通路以及在肿瘤中所起的作用做一简单的介绍。  相似文献   
109.
目的 探讨乳腺癌(BC)患者血清转铁蛋白受体(STFR)和血管紧张素Ⅱ(ATⅡ)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随机选取50例BC患者作为BC组,50例同期健康查体妇女为健康组.检测2组血清转铁蛋白受体和血管紧张素Ⅱ水平变化,并分析其与5年生存率(5YSR)的关系.结果 BC组治疗前后的血清转铁蛋白受体和血管紧张素Ⅱ均高于健康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BC组治疗后的血清转铁蛋白受体和血管紧张素Ⅱ均降低(P<0.05).存活患者血清转铁蛋白受体和血管紧张素Ⅱ水平均低于死亡患者(P<0.05).血清转铁蛋白受体及血管紧张素Ⅱ与5年生存率均呈负相关(γ=-0.756,-0.732,P<0.05).结论 BC患者血清转铁蛋白受体及血管紧张素Ⅱ水平较高且与预后相关,可能作为BC诊断及预后评估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10.
 目的 探讨低剂量5-Fu与腺病毒表达的IL24联用对HepG2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PCR、酶切、连接等方法构建pAd-IL24腺病毒表达载体,Western blot检测IL24蛋白水平表达情况。CCK8法确定5-Fu联用剂量,检测与Ad-IL24联用对HepG2肝癌细胞的抑制效果,并计算联合指数。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腺病毒感染复数及不同5-Fu浓度下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 GFP)阳性细胞的比例。流式细胞术检测5-Fu作用前后HepG2细胞表面柯萨奇腺病毒受体(coxsackie adenovirus receptor, CAR)的表达变化。结果 成功构建腺病毒表达载体pAd-IL24。确定5-Fu联用剂量为1 μg/ml和2 μg/ml,Ad-IL24与低剂量5-Fu联用可以协同抑制HepG2肝癌细胞生长,联合指数分别为0.75和0.64。低剂量5-Fu作用于HepG2后使其表面CAR水平显著增加(P<0.01)。结论 低剂量5-Fu与Ad-IL24联用对HepG2肝癌细胞系的抑制有协同作用,可能与5-Fu上调HepG2表面CAR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