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5547篇 |
免费 | 3342篇 |
国内免费 | 1661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277篇 |
儿科学 | 439篇 |
妇产科学 | 151篇 |
基础医学 | 2373篇 |
口腔科学 | 515篇 |
临床医学 | 4391篇 |
内科学 | 2990篇 |
皮肤病学 | 670篇 |
神经病学 | 614篇 |
特种医学 | 1236篇 |
外科学 | 3562篇 |
综合类 | 9827篇 |
现状与发展 | 13篇 |
预防医学 | 4190篇 |
眼科学 | 367篇 |
药学 | 4435篇 |
53篇 | |
中国医学 | 3156篇 |
肿瘤学 | 129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54篇 |
2023年 | 384篇 |
2022年 | 1084篇 |
2021年 | 1335篇 |
2020年 | 1257篇 |
2019年 | 657篇 |
2018年 | 681篇 |
2017年 | 977篇 |
2016年 | 734篇 |
2015年 | 1353篇 |
2014年 | 1871篇 |
2013年 | 2221篇 |
2012年 | 3147篇 |
2011年 | 3230篇 |
2010年 | 3005篇 |
2009年 | 2706篇 |
2008年 | 2886篇 |
2007年 | 2825篇 |
2006年 | 2553篇 |
2005年 | 2042篇 |
2004年 | 1404篇 |
2003年 | 1067篇 |
2002年 | 839篇 |
2001年 | 780篇 |
2000年 | 565篇 |
1999年 | 255篇 |
1998年 | 76篇 |
1997年 | 77篇 |
1996年 | 63篇 |
1995年 | 61篇 |
1994年 | 47篇 |
1993年 | 30篇 |
1992年 | 26篇 |
1991年 | 29篇 |
1990年 | 18篇 |
1989年 | 21篇 |
1988年 | 15篇 |
1987年 | 25篇 |
1986年 | 9篇 |
1985年 | 16篇 |
1984年 | 5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11篇 |
1981年 | 1篇 |
1965年 | 1篇 |
1964年 | 1篇 |
1963年 | 2篇 |
196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6 毫秒
101.
灯盏花素对鼠主动脉平滑肌钙激活钾通道的激活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灯盏花素对大鼠主动脉平滑肌钙激活钾通道(KCa)的影响,揭示灯盏花素在分子水平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Wistar大鼠20只,应用膜片钳技术,研究灯盏花素对大鼠主动脉平滑肌KCa的作用。结果:细胞贴附式膜片上,应用浓度分别为5×10-4、10-3、1.85×10-3mol/L的灯盏花素后,大鼠的通道开放概率(Po)及通道电导明显增大:Po分别由用药前的0.012±0.047增加至0.427±0.364,0.609±0.312(P<0.05),0.839±0.192(P<0.01);通道电导分别由用药前的(124±59)pS增大至(174±83)pS,(199±41)pS(P<0.05),(269±85)pS(P<0.01)。结论:灯盏花素可激活KCa,从而起到舒张血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2.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性骨病,具有骨微结构退化、骨密度低的特点,在世界范围内发病率较高。随着我国人口逐渐进入老龄化,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日益上升,已经成为威胁老年人群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给公共卫生系统带来了难以预料的挑战。近年来,许多文献报道骨内特殊型血管——H型血管生成与骨生成之间存在耦合,为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提供了新的研究目标。本文就H型血管的结构及功能、参与H型血管生成与成骨的细胞因子以及其他因素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3.
宫颈癌的介入化疗与栓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超选择介入化疗与栓塞在宫颈癌中的作用。方法:1997-2000年15例宫颈癌患者行介入治疗,12例于介入术1-4个疗程后再行肿瘤切除术。结果:(1)宫颈癌介入治疗有效率为80%:(2)介入术后宫颈癌切除术率为80%;(3)副作用主要为胃肠道反应和骨髓抑制反应。结论:超选择髂内动脉插管化疗与栓塞可使宫颈癌缩小,为手术治疗创造条件,是治疗宫颈癌的一种新的有效辅助疗法。 相似文献
104.
A timeline of oligodendrocyte death and proliferation following experiment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Kang Peng Sravanthi Koduri Fenghui Ye Jinting Yang Richard F. Keep Guohua Xi Ya Hua 《CNS Neuroscience & Therapeutics》2022,28(6):842
AimsWhite matter (WM) injury is a critical factor associated with worse outcomes following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SAH). However, the detailed pathological changes are not completely understood.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emporal changes in the corpus callosum (CC), including WM edema and oligodendrocyte death after SAH, and the role of lipocalin‐2 (LCN2) in those changes.MethodsSubarachnoid hemorrhage was induced in adult wild‐type or LCN2 knockout mice via endovascular perforati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was performed 4 hours, 1 day, and 8 days after SAH, and T2 hyperintensity changes within the CC were quantified to represent WM edema. Immunofluorescence staining was performed to evaluate oligodendrocyte death and proliferation.ResultsSubarachnoid hemorrhage induced significant CC T2 hyperintensity at 4 hours and 1 day that diminished significantly by 8 days post‐procedure. Comparing changes between the 4 hours and 1 day, each individual mouse had an increase in CC T2 hyperintensity volume. Oligodendrocyte death was observed at 4 hours, 1 day, and 8 days after SAH induction, and there was progressive loss of mature oligodendrocytes, while immature oligodendrocytes/oligodendrocyte precursor cells (OPCs) proliferated back to baseline by Day 8 after SAH. Moreover, LCN2 knockout attenuated WM edema and oligodendrocyte death at 24 hours after SAH.ConclusionsSubarachnoid hemorrhage leads to T2 hyperintensity change within the CC, which indicates WM edema. Oligodendrocyte death was observed in the CC within 1 day of SAH, with a partial recovery by Day 8. SAH‐induced WM injury was alleviated in an LCN2 knockout mouse model. 相似文献
105.
目的探讨散血明目片对非缺血型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血液流变学及血清相关生化指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将34例非缺血型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7例17眼)与对照组(17例18眼),治疗组口服散血明目片,对照组口服血栓通片,两组均同时配合其他中西医常规治疗方法。治疗2个月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液流变学及血清相关生化指标的差异。结果治疗组总显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前后低切和高切全血比黏度、红细胞电泳、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AT-Ⅲ、lp(a)、NO、A-CL IgG阳性率、ACL IgM阳性率、LA阳性率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ET-1、ACL IgA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散血明目片是治疗非缺血型视网膜静脉阻塞的有效药物,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升高AT-Ⅲ、降低lp(a)、APL在血浆中的含量、稳定ET-1/NO比值有关,在外可反映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6.
目的初步探讨CT灌注成像(CT Perfusion)在评价外周动脉梗阻性疾病(PAOD)兔后肢缺血模型中骨骼肌组织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4只新西兰大白兔建立一侧后肢的缺血模型,分别于术后3,7,14,21,28,42及56天行CT灌注成像检查,原始灌注图像经CTPerfusion软件处理,分析两侧后肢感兴趣区(ROI)的时间——密度曲线(TDC)及相关灌注参数特点及差异。结果术后手术侧肢血流灌注较对侧急剧减低,术后7天内灌注恢复非常缓慢,从14天起灌注恢复逐渐加快,各项灌注指标(BF、BV、MTT及PS)较健侧均有明显差异至56天接近正常水平,但血流量(BF)仍有差异。结论CT灌注成像能够安全、无创、定量并且较准确的评估动物后肢缺血模型随时间推移发生的肌肉组织灌注变化。 相似文献
107.
目的: 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HSCT)后中枢神经系统
(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并发症的危险因素以及对患者生存的影响。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收集中南
大学湘雅医院血液科2016 年9 月至2019 年9 月行异基因HSCT的323 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发生CNS并发症的患者
并发症发生的时间、常见的症状等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描述。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方法分析异基因HSCT 后
CNS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并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在323 例行异基因HSCT的患者中,发生CNS并发症的有32
例,发生CNS 并发症的中位时间为移植后32( −1~584) d,常见的症状为意识障碍(78.1%)、抽搐(59.4%)、头痛
(12.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 中性粒细胞植活情况、血小板(platelet,PLT) 植活情况、血清巨细胞病毒
(cytomegalovirus,CMV)DNA阳性、合并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cute graft versus host disease,aGVHD)、供者选择是影响
异基因HSCT后CNS并发症发生的相关临床因素(分别P=0.011,P<0.001,P=0.006,P<0.001,P=0.035)。多因素分析
结果显示:PLT 植活延迟或未植活、合并aGVHD为CNS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均P<0.001)。生存分析结果显示:
发生CNS并发症的患者1 年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 rate,OS)和2 年OS均明显低于未发生的患者(55%±9% vs 89%±
2%,37%±11% vs 85%±3%;均P<0.001);发生CNS并发症的患者1 年无病生存率(disease free survival rate,DFS)和2
年DFS均明显低于未发生患者(55%±9% vs 88%±2%,29%±11% vs 83%±3%;均P<0.001);发生CNS并发症的患者1
年移植相关病死率(transplantation-related mortality,TRM)和2 年TRM 均明显高于未发生患者(45%±9% vs 8%±2%,
58%±11% vs 11%±2%;均P<0.001)。结论: PLT植活延迟或未植活、合并aGVHD为异基因HSCT后CNS并发症发生
的危险因素,提示当异基因HSCT患者PLT植活延迟或未植活,或是合并aGVHD时,需警惕CNS并发症的发生。与
未发生CNS并发症的患者相比,发生该并发症的患者往往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08.
109.
目的对自行研制的XN-1型放射治疗CT定位系统的使用方法和功能进行介绍与验证.方法本系统由定位框架和定位软件组成,定位框架以往已经报道.软件为在Windows平台上应用OpenGL三维图形工具自主研发的软件系统.本系统能够建立基于定位框架的三维坐标系,对身体外轮廓、肿瘤及其周围重要器官进行三维重建,通过射束方向视图(beam's eye view, BEV)功能进行模拟,确定出靶中心点的空间坐标、各照射野的方向、大小和源瘤距等放疗参数,从而实现精确模拟定位.对模拟靶进行了验证,并对食管癌和脑肿瘤病例进行了比较.结果本系统确定的模拟靶之中心点坐标、照射野的方向和大小等,经与模拟定位片对比验证,证明达到精确定位要求.对临床病例的定位结果也与模拟定位机方法一致.结论本系统能够对全身各部位肿瘤进行精确的CT立体定位,能够提供常规放疗所需各项定位参数.具有精确度高、显示直观、稳定可靠等优点,适合国情,具有重要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0.
目的:动态观察细胞周期素依赖性激酶5(cyclin-dependent kinase5,Cdk5)和调节亚基p35在戊四氮(pentylenetetrazole,PTZ)致痫大鼠海马各区的表达变化,及其与苔藓纤维出芽(mossy fiber sprouting,MFS)的关系,以探讨其在癫痫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SD雄性成年大鼠120只,随机分为PTZ组和对照组;PTZ组分为PTZ第1次注射后3d、1周、2周、4周、6周共5个亚组,每亚组12只,对照组随机分为5个亚组,与眦组各时间点对应。以上各亚组再分2个小组,每小组6只大鼠,分别进行(1)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杂交,检测各时间点Cdk5与p35蛋白和mRNA在海马CA1和CA3区、齿状回颗粒细胞层和门区的表达;(2)Timm染色并评分。结果:PTZ组大鼠上述各区Cdk5和p35mRNA在第3天时表达即有明显上调(P<0.01),第4周仍维持在较高水平,第6周时基本恢复到对照组水平;各区Cdk5和p35蛋白表达从第3天起即上调(P<0.01),第2周时最强,其后下调,至第6周接近或达到对照组水平。PTZ组CA3区在点燃前MFS评分1~4分,点燃后MFS评分4~5分。MFS的变化趋势与Cdk5和p35的表达一致。结论:海马Cdk5/p35的表达变化可能参与苔藓纤维出芽,从而促进癫痫的发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