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3992篇 |
免费 | 4310篇 |
国内免费 | 2204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309篇 |
儿科学 | 414篇 |
妇产科学 | 295篇 |
基础医学 | 3123篇 |
口腔科学 | 728篇 |
临床医学 | 4733篇 |
内科学 | 3873篇 |
皮肤病学 | 406篇 |
神经病学 | 1388篇 |
特种医学 | 1305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16篇 |
外科学 | 3056篇 |
综合类 | 6966篇 |
现状与发展 | 13篇 |
一般理论 | 3篇 |
预防医学 | 2970篇 |
眼科学 | 848篇 |
药学 | 4299篇 |
59篇 | |
中国医学 | 3326篇 |
肿瘤学 | 237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10篇 |
2023年 | 969篇 |
2022年 | 2314篇 |
2021年 | 2770篇 |
2020年 | 2161篇 |
2019年 | 1444篇 |
2018年 | 1484篇 |
2017年 | 1471篇 |
2016年 | 1229篇 |
2015年 | 1845篇 |
2014年 | 2100篇 |
2013年 | 2023篇 |
2012年 | 2825篇 |
2011年 | 2791篇 |
2010年 | 1936篇 |
2009年 | 1517篇 |
2008年 | 1675篇 |
2007年 | 1633篇 |
2006年 | 1470篇 |
2005年 | 1190篇 |
2004年 | 835篇 |
2003年 | 958篇 |
2002年 | 753篇 |
2001年 | 637篇 |
2000年 | 452篇 |
1999年 | 363篇 |
1998年 | 208篇 |
1997年 | 186篇 |
1996年 | 144篇 |
1995年 | 118篇 |
1994年 | 91篇 |
1993年 | 64篇 |
1992年 | 102篇 |
1991年 | 66篇 |
1990年 | 85篇 |
1989年 | 50篇 |
1988年 | 54篇 |
1987年 | 43篇 |
1986年 | 31篇 |
1985年 | 20篇 |
1984年 | 18篇 |
1983年 | 11篇 |
1982年 | 6篇 |
1981年 | 5篇 |
1979年 | 16篇 |
1978年 | 6篇 |
1977年 | 4篇 |
1976年 | 3篇 |
1974年 | 5篇 |
1966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有一则小幽默:妻子问丈夫:亲爱的,为什么结婚后你不再送我鲜花了?丈夫回答:既然鱼已经钓到了,何必再浪费鱼饵呢?此虽笑谈,却不免令许多妻子心有共鸣。难道平淡生活中的丈夫,真的失去往日的爱意了吗? 相似文献
62.
集成技术在医院图书馆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结合医院图书馆实际,采用系统集成及光驱虚拟技术,构建不同系统协同工作的网络环境,实现了多个系统功能的互通,提高了图书馆现代化管理水平及综合服务能力,解决了图书馆建设中存在的管理水平低、服务手段落后及数据库资源闲置浪费等问题。本技术对资金和技术人员紧缺的中小型医院图书馆实现网络共享光盘数据库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3.
人工耳蜗植入术后植入电极的影像学检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建立螺旋CT扫描及三维重建技术观察人工耳蜗植入电极方法,并比较X线摄片方法与螺旋CT扫描三维重建方法的耳蜗内电极的影像学特征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8例人工耳蜗植入患者全部作术后X线摄片检查。其中9例用经眼眶前后位摄片,9例采用侧斜位60。摄片。3例患者施行术后螺旋CT扫描及内耳三维重建方法。结果 2种投射头位的X线摄片均可显示电极形态及单个电极对,可间接判断电极在耳蜗内的植入深度。螺旋CT扫描三维重建图可直观地显示耳蜗形态、电极形态及其在耳蜗内植入的深度,可清晰识别单个电极对。结论 螺旋CT扫描三维重建方法可直观观察植入电极的形态及位置,可准确判断电极在耳蜗内植入的深度,有其独特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4.
转内皮抑制素基因治疗大鼠角膜新生血管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转染内皮抑制素(Endostatin)基因对酸烧伤引起的大鼠角膜新生血管的基因治疗。方法:通过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反应、聚合酶链式反应、DNA测序及用NCBIBLAST软件与基因库序列比较的方法进行鉴定,鉴定后在大肠杆菌中扩增,用质粒纯化试剂盒抽提纯化;用750g/L硝酸银和250g/L硝酸钾混合烧灼液制作大鼠角膜新生血管模型,用结膜下注射脂质体包裹的质粒pBlast- hEndostatin来进行体内基因治疗。结果:实验证实质粒pBlast-hEndostatin含有人endostatin基因。结膜下注射脂质体包裹的质粒Tel押029-82245172Email押IJO.2000@163.compBlast-hEndostatin对酸烧伤引起的炎症性角膜新生血管有明显抑制作用,术后6,10,15d对角膜新生血管面积的抑制率分别为37%,40%,43%;对角膜新生血管密度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抑制率达40%。对角膜新生血管长度和角膜炎症细胞没有明显抑制作用。角膜新生血管面积与角膜水肿、角膜混浊呈正相关。结论:用结膜下注射脂质体包裹的内皮抑制素基因可以部分抑制酸烧伤引起的大鼠角膜新生血管。其作用机制是转基因产生的内皮抑制素蛋白直接抑制角膜新生血管的形成,而不是通过抑制炎症反应来抑制角膜新生血管的形成。 相似文献
65.
卵巢无性细胞瘤PLAP、NSE和WT1检测的临床病理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胎盘碱性磷酸酶 (PLAP)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NSE)、催乳素(PRL)和肾母细胞瘤 (WT1)基因蛋白在卵巢无性细胞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 :复查 1983年 1月至 2 0 0 2年 10月曾经在重庆医科大学临床学院治疗的卵巢无性细胞瘤 31例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对 31例的肿瘤组织进行PLAP、NSE、PRL和WT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患者年龄 12~ 4 2岁 ,平均 2 5岁。临床Ⅰ期 18例 (5 8.1% ) ,Ⅱ期 5例 (16 .1% ) ,Ⅲ期 6例 (19.4 % ) ,Ⅳ期 2例 (6 .4 % )。PLAP、NSE、PRL和WT1在无性细胞瘤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10 0 %、70 .9%、3.2 %和 12 .9%。NSE表达与临床分期以及 5年生存率之间显著相关 (P <0 .0 5 )。WT1的阳性表达与组织学亚型明显相关 (P <0 .0 5 )。结论 :NSE阳性表达与晚期肿瘤密切相关。PLAP和NSE可看作是无性细胞瘤重要的组织标志物 ,肿瘤组织是血清PLAP和NSE的主要来源。WT1的表达与无性细胞瘤分化较差有关 相似文献
66.
剖宫产术后自控镇痛对母婴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观察剖宫产术后产妇自控镇痛对母婴的影响。方法 2 0 0 2年 1月至 2 0 0 3年 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将剖宫产产妇 2 16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两组均为连续硬膜外麻醉 ,手术结束时 ,观察组将自控镇痛泵接在硬膜外管上。术后分别取产妇肘静脉血、初乳、尿及新生儿尿 ,测定吗啡含量 ;观察镇痛效果及副反应。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镇痛效果明显 (P <0 0 5 )。观察组血吗啡质量浓度 5 0~ 12 6 0 μg/L ,初乳吗啡质量浓度 5 0~ 33 6 μg/L ,91 8%的产妇尿吗啡呈阳性 ,12 7%的新生儿尿吗啡呈阳性。随访 1年两组婴儿的体格及发育商比较 ,P >0 0 5。结论 剖宫产术后硬膜外腔应用吗啡镇痛 ,对产妇及新生儿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67.
海鞘类天然产物的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综述目前已进入临床研究阶段的海鞘类天然化合物ET-743.Didemnin B,Aplidine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8.
69.
70.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fMRI) has been increasingly used in studying human brain function given its non-invasive feature and good spatial resolution. However, difficulties in acquiring data from peripheral (e.g. information from muscle) during fMRI studies of motor function hinder interpretation of fMRI data and designing more sophisticated investigations. Here we describe a system that was designed to concurrently measure handgrip force, surface electromyograms (EMG) of finger flexor and extensor muscles, and fMRI of human brain. The system included a pressure transducer built in a hydraulic environment, a heavily shielded EMG recording element, and a visual feedback structure for online monitoring of force and/or EMG signal, by the subject positioned in the scanner during an fMRI experiment. System evaluation and subsequent fMRI motor function studies have indicated that by using this system, high quality force and EMG signals can be recorded without sacrificing the quality of the fMRI data.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