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945篇
  免费   7228篇
  国内免费   4527篇
耳鼻咽喉   631篇
儿科学   1026篇
妇产科学   933篇
基础医学   7035篇
口腔科学   1584篇
临床医学   8180篇
内科学   9320篇
皮肤病学   530篇
神经病学   3323篇
特种医学   2145篇
外国民族医学   36篇
外科学   6553篇
综合类   11639篇
现状与发展   19篇
一般理论   3篇
预防医学   4968篇
眼科学   1647篇
药学   7249篇
  74篇
中国医学   4269篇
肿瘤学   5536篇
  2024年   278篇
  2023年   1154篇
  2022年   2792篇
  2021年   3560篇
  2020年   2710篇
  2019年   2418篇
  2018年   2423篇
  2017年   2354篇
  2016年   2152篇
  2015年   3329篇
  2014年   3854篇
  2013年   3683篇
  2012年   5225篇
  2011年   5478篇
  2010年   3843篇
  2009年   3228篇
  2008年   3724篇
  2007年   3432篇
  2006年   3275篇
  2005年   2921篇
  2004年   2190篇
  2003年   2012篇
  2002年   1702篇
  2001年   1368篇
  2000年   1244篇
  1999年   1181篇
  1998年   702篇
  1997年   667篇
  1996年   547篇
  1995年   506篇
  1994年   425篇
  1993年   286篇
  1992年   339篇
  1991年   315篇
  1990年   258篇
  1989年   216篇
  1988年   211篇
  1987年   170篇
  1986年   126篇
  1985年   95篇
  1984年   56篇
  1983年   46篇
  1982年   29篇
  1981年   27篇
  1980年   21篇
  1979年   27篇
  1978年   17篇
  1977年   15篇
  1975年   9篇
  1970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鼻咽癌放疗后副鼻窦炎的临床观察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Yuan TZ  Guo X  Zheng L  Cao SM  Li NW  Xiang YQ 《癌症》2008,27(8):866-869
背景与目的:鼻咽癌放疗后常常合并副鼻窦炎,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本文旨在了解鼻咽癌患者放射治疗前、后副鼻窦炎的发生情况,探讨放疗后副鼻窦炎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1998年1月至2000年7月住院治疗381例鼻咽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阅读并比较其放疗前、后鼻咽部CT片,总结副鼻窦炎的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放疗前176例患者合并有副鼻窦炎,发生率为46.2%;放疗前无副鼻窦炎的205例患者中,放疗后103例发生副鼻窦炎,副鼻窦炎发生率为50.2%;放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及1年副鼻窦炎的发生率分别为21.0%、33.7%、41.5%及29.3%,具有统计学差异(χ2=20.92,P<0.001)。Logistic分析,T分期与放疗后副鼻窦炎发生有关。结论:鼻咽癌患者放疗后副鼻窦炎的发生率较高,以6个月时为最高峰;肿瘤的T分期与放疗后副鼻窦炎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992.
目的: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帕金森病(PD)小鼠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32只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NS)、PD模型(PD)、假刺激(s-rTMS)及磁刺激(rTMS)组,每组8只.后3组采用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皮下注射建立PD小鼠模型.rTMS组鼠每天接受1 Hz、1 T 的rTMS治疗(共5个序列,25脉冲/序列),疗程为2周.经rTMS干预后,免疫组织化学检测黑质(SN)区酪氨酸羟化酶(TH)和BDNF的表达变化,并借助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定量分析.结果:PD组酪氨酸羟化酶免疫组化阳性(TH-ir)和BDNF免疫组化阳性(BDNF-ir)细胞计数、校正光密度值(CD)较NS组减少(P<0.01);rTMS组TH-ir和BDNF-ir、CD值较PD组和s-rTMS组增加(P<0.05);s-rTMS组与PD组间以上指标无统计学差异.相关分析显示黑质区TH-ir与BDNF-ir细胞计数呈正相关(r=0.949,P<0.01),相应的CD值比较亦呈正相关(r=0.880,P<0.01).结论:rTMS对PD小鼠模型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而上调黑质区BDNF的表达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93.
目的:优化区域内军队药材供应机构与被保障对象单位的保障关系,实现药材供应机构资源的合理利用与配置.方法:采用专家咨询、运筹学整数规划等方法,按照"就近、就便保障"的联勤保障原则建立药材供应机构分布优化模型.结果:构建了基于主渠道供应及药材供应机构位置不变的药材供应机构分布优化模型,并对某区域药材供应保障关系优化进行了应用.结论:初步运用提示分布优化模型合理,进一步结合地理信息技术与决策支持系统,可为区域药材供应机构保障关系调整提供信息化工具.  相似文献   
994.
目的 研究肝细胞肝癌微侵袭灶的相关病理和临床因素及其应用于放疗靶区确定的潜在价值.方法 收集2002年1月~2006年1月期间149例肝细胞肝癌手术切除的病理标本及其相关的临床资料,包括肿瘤最大径,包膜情况、边界情况、门脉癌栓、TNM临床分期、Edmondson-Steiner分级、血清中AFP值,末梢血血小板计数、肝硬化程度.肿瘤切缘必须大于1cm,术前影像学检查及术中探查均未发现原发肿瘤周边子灶.通过病理切片阅片及外科医生的手术记录了解肝癌微侵袭灶相关病理和临床因素并在显微镜下确定肝癌微侵袭灶的距离.结果 149例肝癌的手术切除标本,79例(53.0%)有微侵袭灶.肿瘤微侵袭灶距原发灶的平均距离为(1.64±0.09)mm,范围是0.5mm~4mm.肿瘤最大径、包膜情况、边界情况、门脉癌栓、TNM临床分期、Edmondson-Steiner分级、血清中AFP值、末梢血血小板计数、肝硬化程度与微侵袭灶有关,差别有统计学意义.通过对肿瘤最大径、肿瘤包膜、门脉癌栓、血清中AFP值、末梢血血小板计数这五项简单的临床指标评分,评分介于0~2分者,自包膜外扩2mm即能达到96.6%的准确性,评分>2分者,准确性仅83.3%.在149例患者中,80例有CT的影像资料,并进行临床验证,即进一步将病理学指标与CT上的表现相验证,未行手术的肝癌患者放疗时亦可在五项指标的评分指导下确定GTV外扩到CTV的距离.对评分介于0~2分者,GTV可自包膜外扩2mm,评分大干2分者,我们建议GTV外扩4 mm比较合理.结论 肝细胞癌的微侵袭灶的外侵距离与肿瘤最大径、肿瘤包膜、门脉癌栓、血清中AFP值、末梢血血小板计数有关,通过这五项简单的临床指标评分,可以初步判断外侵的范围,并应用于放疗靶区外扩的范围.  相似文献   
995.
突发性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突发性聋的治疗方法及预后因素。方法96例突发性聋病例采用川芎嗪、皮质类固醇激素、抗病毒药物为主的综合治疗,其中43例辅以高压氧治疗,分析患者年龄、初诊听力损失程度、听力曲线类型、治疗早晚、有无眩晕与预后的关系。结果痊愈25例,显效46例,痊愈率为26.04%,痊愈、显效率为73.96%;重度听力损失组,高压氧治疗组痊愈、显效率高于非高压氧治疗组(P<0.05);年龄18~40岁组,发病后10天内就诊组,轻、中度听力损失组,初诊听力曲线为平坦型和上升型组,无眩晕组疗效分别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年龄18~40岁,发病后10天内就诊,轻、中度听力损失组,初诊听力曲线为平坦型和上升型,无眩晕者预后好。  相似文献   
996.
目的 探讨“一键启动”流程优化在缩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时间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1-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其中2020年1-6月入院进行静脉溶栓的41例为对照组,2020年7-12月入院进行静脉溶栓的45例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抢救流程,观察组采用“一键启动”流程优化进行干预。比较2组入院至见到神经内科医生的时间(door to physician,DTP)、入院至实验室检查出报告时间(door to laboratory,DTL)、入院至溶栓用药时间(door to needle time,DNT)、入院至完成CT检查的时间(door to imaging,DTI)、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与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结果 观察组DTP、DTL、DTI、DNT均明显短于对照组(Z=-8.506,P<0.001;Z=-6.750,P<0.001;Z...  相似文献   
997.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of apolipoprotein E (APOE) genotypes and blood lipid metabolism on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CAD)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 (AF).MethodsPatients with suspected CAD were consecutively enrolled and divided into groups with or without CAD and/or AF. Blood lipid levels and APOE genotypes were determined and analysed for associations with CAD and AF.ResultsA total of 2048 patients were included (400 patients without CAD or AF [controls], 126 patients without CAD but with AF, 1294 patients with CAD without AF, and 228 patients with CAD and AF). Age and lipoprotein (a) (Lp[a]) level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patients with CAD and AF versus those with CAD without AF. Among patients with CAD, the E3/E3 genotype and ε3 allele frequencie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in patients with AF than in those without AF, and the E4/E4 genotype and ε4 allele frequencies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revealed that increased Lp(a) levels and age wer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for AF in patients with CAD.ConclusionAmong patients with CAD, those with AF had increased age, ε4 frequencies and Lp(a) levels. Age and Lp(a) levels may b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for AF in patients with CAD.  相似文献   
998.
目的:探讨术前给予常规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和曲美他嗪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病人围手术期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将323例欲行PCI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162例)和试验组(16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剂量阿托伐他汀钙片(20 mg/次,1次/晚),试验组给予常规剂量阿托伐他汀钙片加服盐酸曲美他嗪(20 mg/次,tid),治疗3 d;随后分别行PCI。测定PCI术前及术后24 h的血清肌酸激酶-MB同工酶(CK-MB)、心脏肌钙蛋白I(cTnI)、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浓度和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随访PCI后4周时病人的左室射血分数。结果:试验组病人PCI术后24 h的cTnI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MPO活性升高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病人在术后24 h的CK-MB活性和hs-CRP水平变化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术前3 d给予常规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和曲美他嗪联合治疗,对PCI围手术期病人的心肌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99.
陈静  林源  段玉琴  张毅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17):2365-2367
目的观察不同化疗方法对老年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95例老年晚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分别有38例、25例、32例,采用OLF、OX、HCF方案治疗。肿瘤近期疗效分级及毒副作用分级均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标准。至少化疗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不良反应,计算疾病进展时间(TTP)。结果三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55.26%、60.00%、53.13%,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1P分别为23、30、24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毒副反应主要为白细胞减少、消化道反应大多能耐受,无化疗相关性死亡。结论三种方案对老年晚期胃癌具有较好的近期疗效,毒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1000.
菅练  田云朋  卢媛 《现代药物与临床》2020,35(12):2425-2429
目的 探讨心通口服液联合氨氯地平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12月在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就诊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22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113例。对照组口服苯磺酸左氨氯地平片,5 mg/次,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心通口服液,10~20 mL/次,3次/d。两组患者治疗2个月。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西雅图调查量表(SAQ)评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心功能、心绞痛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临床有效率为80.53%,显著低于治疗组的95.5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SAQ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患者SAQ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心输出量(CO)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体血管阻力(SVR)和胸腔液体含量(TFC)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这些指标水平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心绞痛发作频率和心绞痛持续时间明显下降(P<0.05),且治疗组的心绞痛发作频率和心绞痛持续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心通口服液联合氨氯地平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可改善患者心功能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临床疗效显著,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