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915篇
  免费   13748篇
  国内免费   8706篇
耳鼻咽喉   1096篇
儿科学   1825篇
妇产科学   1578篇
基础医学   21475篇
口腔科学   2514篇
临床医学   17388篇
内科学   20108篇
皮肤病学   1574篇
神经病学   7006篇
特种医学   4937篇
外国民族医学   65篇
外科学   13736篇
综合类   23454篇
现状与发展   29篇
一般理论   12篇
预防医学   10108篇
眼科学   3468篇
药学   16666篇
  122篇
中国医学   7860篇
肿瘤学   11348篇
  2024年   571篇
  2023年   2240篇
  2022年   5751篇
  2021年   7280篇
  2020年   5317篇
  2019年   4766篇
  2018年   4969篇
  2017年   4554篇
  2016年   4345篇
  2015年   6319篇
  2014年   7818篇
  2013年   7590篇
  2012年   10633篇
  2011年   11278篇
  2010年   7917篇
  2009年   6387篇
  2008年   7706篇
  2007年   7803篇
  2006年   7015篇
  2005年   6365篇
  2004年   4954篇
  2003年   4827篇
  2002年   4117篇
  2001年   3430篇
  2000年   2957篇
  1999年   2621篇
  1998年   1668篇
  1997年   1789篇
  1996年   1264篇
  1995年   1197篇
  1994年   1100篇
  1993年   773篇
  1992年   979篇
  1991年   890篇
  1990年   795篇
  1989年   734篇
  1988年   659篇
  1987年   562篇
  1986年   529篇
  1985年   424篇
  1984年   369篇
  1983年   302篇
  1982年   268篇
  1981年   229篇
  1980年   196篇
  1979年   198篇
  1978年   192篇
  1977年   211篇
  1976年   191篇
  1974年   15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 毫秒
991.
目的:了解重庆地区近年来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基因型分布、演变和可能的临床意义,为更好防治丙型肝炎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研究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就诊并有基因分型结果的丙型肝炎患者的基因型分布,并与该地区其它文献报道的数据相比较,探讨基因型演变的可能影响因素。结果:共收集941例HCV感染者,检出4种基因型、9种基因亚型,成功进行基因分型有857例(均为单一基因型,分型率91.1%)。其基因型分布为:1a 30例(3.5%)、1b 238例(27.8%)、2a 42例(4.9%)、2b 1例(0.1%)、3a 132例(15.4%)、3b 244例(28.5%)、3k 6例(0.7%)、6a124例(14.5%)、6b 40例(4.7%)。与5年前的结果比较发现HCV 1b、2a亚型明显下降,3型、6型比例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3b、1b型为目前重庆地区丙型肝炎患者感染HCV的主要基因型,3a、6a型亦占有较大比例,提示重庆地区HCV流行的基因型呈现多样性。  相似文献   
992.
241例重庆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肺炎链球菌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重庆地区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肺炎链球菌(Streptococcus pneumoniae,SP)的耐药情况。方法:采集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4年1~3月、9~11月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呼吸道标本(痰、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分离培养,得到SP进行药敏检测。结果:共收集241株SP,红霉素耐药率最高,达97.10%,四环素91.70%、克林霉素89.63%,未检出万古霉素耐药株;利奈唑胺、氯霉素、泰利霉素、左旋氧氟沙星、莫西沙星敏感率较高,达90%以上;青霉素、美洛培南、头孢吡肟的不敏感率分别为47.3%、81.74%、67.22%;主要耐药模式为美洛培南+红霉素+克林霉素+复方新诺明+四环素(21.16%);青霉素敏感菌株和青霉素不敏感菌株相比,红霉素、阿莫西林、头孢吡肟、头孢噻肟、美洛培南、复方新诺明、克林霉素不敏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庆地区红霉素、四环素、克林霉素耐药率较高,不宜用于儿童SP感染的治疗;青霉素和头孢类抗生素不敏感率较高,应慎重用于经验治疗。临床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用药,防止耐药菌株流行播散。  相似文献   
993.
产学研合作教育是充分利用学校与企业、科研院所等多种不同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以及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各自优势,将以课堂传授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实践能力为主的生产、科研实践有机结合的教育形式[1-2].企业、科研院所的发展,需要高校的人才和科研技术;高校的发展,可以借助企业、科研院所的研究平台.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急性和慢性排斥反应在不同实质区的超声造影血流灌注参数特点,为早期诊断提供可靠依据。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器官移植科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术患者30例,据临床症状和移植肾穿刺活检结果,分为移植肾正常组、急性排斥组和慢性排斥组,均行超声造影检查并分析皮质及髓质层2个不同实质区处的峰值声学强度、造影剂灌注速率和肾皮质血流量等指标。结果急性排斥组患者肾脏长径、宽径、前后径及肾皮质厚度均明显高于移植肾正常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排斥组患者的肾脏长度、宽径、前后径及皮质厚度均低于移植肾正常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排斥组和慢性排斥组在皮质及髓质层2个不同实质区处的峰值声学强度、造影剂灌注速率和肾皮质血流量均显著低于移植肾正常组(P<0.05),同时,慢性排斥组略高于急性排斥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实质区超声造影血流灌注参数对于早期诊断肾移植术后急性和慢性排斥反应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95.
目的:观察品管圈(QCC)活动在手术室标本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及对管理质量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1年7月~2012年12月期间共收集到6424例手术病理标本记为改进前组(A组)。2013年7月~2014年12月期间所收集6584例手术室标本为改进后组(B组)。对A组、B组标本缺陷率、工作效益及远期效益进行比较。结果:QCC活动实施后:标本缺陷、工作效益和远期效益:B组均比A组有显著进步,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手术室标本管理中,QCC活动可大幅降低标本缺陷率,提高工作效率及医院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96.
目的分析探讨肝间叶性错构瘤的临床特征与诊治方法。方法对收治的2例肝间叶性错构瘤患儿临床资料及诊治过程结合文献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术前明确诊断相对困难,术中冷冻切片检查有助于鉴别肿瘤性质,但确诊仍需术后病理,手术治疗效果较为理想,预后多良好,偶有局部复发或恶变。结论肝间叶性错构瘤为多发于小儿的罕见肝脏良性肿瘤,血清AFP可显著升高,影像学检查有助于诊断,但需要有较丰富本专业和病理背景知识,手术治疗是目前最好的治疗方法,首选规则性肝切除术,且宜及早进行。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探讨Ad—HGF转染对HepG2生长抑制作用的影响。方法:用Ad—HGF转染HepG2细胞,检测HGF蛋白表达及对细胞凋亡的影响;并用裸鼠致瘤试验体内观察Ad—HGF对HepG2细胞致癌的影响。结果:转染后24hHGF即有表达,48h达高峰。并观察到Ad—HGF可促进HepG2凋亡,体内Ad—HGF可抑制HepG2细胞生长成瘤。结论:Ad—HGF在体外可抑制HepG2细胞增殖、促进其凋亡,体内抑制其致癌作用。  相似文献   
998.
目的:探讨早产合并胎膜早破的发生因素及妊娠结局,选择终止妊娠的方式及时机。方法:对我院2004年7月~2006年12月住院分娩的早产合并胎膜早破102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早产合并胎膜早破的易发因素有流产、引产史占首位,达53.9%(55/102),居第2、3位依次为原因不明25.4%(26/102)、胎位异常19.6%(20/102);剖宫产史25.4%(26/102)。孕28-34^+6w者新生儿窒息率37.5%(15/40);病死率30.0%(12/40);而孕35-36^+6w者分别为17.8%(13/73)、9.6%(7/73),两者差异显著(P〈0.05)。结论:早产合并胎膜早破在严密监护下适当延长孕龄可减少新生儿窒息及降低围产儿病死率,而不增加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999.
后路椎间盘镜(MED)手术是目前普遍采用的有效微创治疗方式,通常的MED手术采用硬膜外麻醉卧位手术,有个别甚至采用全麻。我科改为局麻下侧卧位MED手术治疗226例效果良好。本文报告局麻下侧卧位MED手术围手术期的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1000.
持续被动活动对兔重建前交叉韧带生物力学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采用半腱肌腱重建兔前交叉韧带(ACL),探讨持续被动活动(CPM)对移植物生物力学特性的影响。方法:对30只8月龄雄性新西兰大白兔右侧后肢膝关节行自体双股半腱肌腱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手术。术后随机分为CPM组和非CPM组两组:CPM组术后第2天开始采用自制兔膝关节CPM器进行持续被动活动,共6周;非CPM组仅笼养。分别于术后第6、12、24周取材,每组每次取5只行生物力学观察。结果:与非CPM组相比,CPM组大部分标本两束融合成一体。从术后6周到24周,所有移植物的最大载荷、最大应力、弹性模量以及这些指标和其对照侧ACL的比值逐渐增加。在术后6、12、24周时,CPM组移植物最大载荷分别为22.72N、79.56N、122.20N,最大应力分别为4.58MPa、13.62MPa、21.79MPa;非CPM组移植物最大载荷分别为16.00N、70.68N、96.20N,最大应力分别为3.07MPa、11.58MPa、17.89MPa。3个时间点两组间上述指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腱肌腱重建兔前交叉韧带术后早期进行持续被动活动可明显提高移植物的生物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