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7762篇 |
免费 | 8296篇 |
国内免费 | 5054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619篇 |
儿科学 | 1306篇 |
妇产科学 | 689篇 |
基础医学 | 6912篇 |
口腔科学 | 1592篇 |
临床医学 | 9437篇 |
内科学 | 9689篇 |
皮肤病学 | 801篇 |
神经病学 | 3517篇 |
特种医学 | 3218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27篇 |
外科学 | 7727篇 |
综合类 | 16702篇 |
现状与发展 | 14篇 |
一般理论 | 2篇 |
预防医学 | 6770篇 |
眼科学 | 2070篇 |
药学 | 8500篇 |
58篇 | |
中国医学 | 6228篇 |
肿瘤学 | 523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978篇 |
2023年 | 1217篇 |
2022年 | 2945篇 |
2021年 | 3797篇 |
2020年 | 3158篇 |
2019年 | 2447篇 |
2018年 | 2465篇 |
2017年 | 2618篇 |
2016年 | 2356篇 |
2015年 | 3409篇 |
2014年 | 4364篇 |
2013年 | 4722篇 |
2012年 | 6601篇 |
2011年 | 6824篇 |
2010年 | 5339篇 |
2009年 | 4552篇 |
2008年 | 4983篇 |
2007年 | 4836篇 |
2006年 | 4542篇 |
2005年 | 3770篇 |
2004年 | 3054篇 |
2003年 | 2792篇 |
2002年 | 2200篇 |
2001年 | 1757篇 |
2000年 | 1299篇 |
1999年 | 952篇 |
1998年 | 512篇 |
1997年 | 568篇 |
1996年 | 402篇 |
1995年 | 335篇 |
1994年 | 311篇 |
1993年 | 193篇 |
1992年 | 144篇 |
1991年 | 137篇 |
1990年 | 121篇 |
1989年 | 90篇 |
1988年 | 84篇 |
1987年 | 69篇 |
1986年 | 59篇 |
1985年 | 29篇 |
1984年 | 18篇 |
1983年 | 21篇 |
1982年 | 7篇 |
1981年 | 5篇 |
1980年 | 3篇 |
1979年 | 4篇 |
1970年 | 2篇 |
1965年 | 3篇 |
1963年 | 2篇 |
1962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992.
目的比较和评价臭氧消融术与胶原酶化学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14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2组,Ⅰ组70例,Ⅱ组72例。Ⅰ组采用臭氧消融术治疗,Ⅱ组采用胶原酶溶解术治疗。随访1周、3个月、6个月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1周Ⅰ组、Ⅱ组的优良率分别为85.7%(60/70例)、68.1%(49/72例),术后随访,于3个月、6个月时的优良率Ⅰ组分别为88.6%(62/70例)、90.0%(63/70例),Ⅱ组为88.9%(64/72例)、91.7%(66/72例),两组疗效于治疗后1周时优良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和6个月后优良率对比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臭氧消融术和胶原酶溶解术均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疗法。臭氧消融术的近期疗效明显优于胶原酶溶解术,但远期疗效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993.
温和灸对大鼠颈椎间盘退变组织Ⅰ型、Ⅱ型胶原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温和灸对大鼠颈椎间盘退变组织Ⅰ型胶原、Ⅱ型胶原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动静力失衡性颈椎间盘退变模型,运用原位杂交技术观察温和灸天柱穴、大杼穴对大鼠颈椎间盘组织Ⅰ型胶原、Ⅱ型胶原表达的影响,并设假手术组、芬必得组、模型对照组。结果:对大鼠颈椎间盘组织内的Ⅰ型胶原蛋白表达,假手术组与其他各组之间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温和灸组、假手术组与模型组之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对Ⅱ型胶原蛋白的表达,假手术组与其他各组之间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温和灸组与芬必得组、模型组之间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P<0.05)。结论:温和灸可以促进Ⅱ型胶原的合成,降低Ⅰ型/Ⅱ型胶原比值,从而增加颈椎间盘的抗牵拉能力,维持椎间盘正常的力学特性。 相似文献
994.
目的通过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类型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依据临床、CT、MRI检查确诊,设计为脑梗死组,另设对照组50例,2组均行双侧颈动脉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比较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类型的差异。结果脑梗死组以软斑及溃疡斑为主,对照组以扁平斑、硬斑为主,脑梗死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12.30,P〈0.010)。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以不稳定的软斑及溃疡斑为主,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类型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995.
目的探讨胆囊切除术治疗无症状胆囊结石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方法将我院1997-03/2007-03经B超发现的无症状胆囊结石患者66例为预防组,随机抽取同期有症状的胆囊结石患者70例为治疗组,两组均常规行胆囊切除术治疗,并对两组的术后病理、并发症及手术时间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两组术后病理、并发症及手术时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无症状胆囊结石有选择地行胆囊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具有良好的临床运用价值。 相似文献
996.
目的研究江苏省赣榆县学龄儿童的幽门螺杆菌(H1pylori)感染的感染率,为今后预防和治疗幽门螺杆菌提供基础资料。方法8161例儿童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抗体以了解H1pylori感染状态。结果该地区儿童Hlpylori感染的总阳性率为20.16%(1645/8161)。男、女学龄儿童的H1pylori阳性率分别为18.78%(920/4898)、22.22%(725/3263),男、女学龄儿童的感染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江苏赣榆县学龄儿童幽门螺杆菌存在较高的感染率,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探索电凝术结合高压氧治疗下肢静脉性溃疡的方法。方法:将患有下肢静脉性溃疡32例(34条患肢),随机分为实验组16例(18条患肢)和对照组16例(16条患肢),实验组采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电凝术结合高压氧治疗,先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电凝术,术后第1天开始高压氧治疗,1次/d,治疗7 d~21 d。对照组16例(16条患肢)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电凝术,8例患肢深静脉返流(按Kistner分类法)为Ⅲ~Ⅳ级,加做戴戒术。结果:实验组溃疡愈合时间7 d~21 d,平均(14±3.9)d;对照组溃疡愈合时间18 d~66 d,平均(31±5.8)d,两组溃疡愈合时间具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实验组随访6个月~40个月,溃疡无复发。结论:大隐静脉电凝术结合高压氧治疗下肢静脉性溃疡可以促进溃疡愈合,缩短溃疡愈合时间,且溃疡不易复发。 相似文献
998.
①目的探讨葡萄糖转运蛋白-1在早期不同血糖浓度组糖尿病大鼠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在发生与发展中的作用。②方法以健康雄性SD大鼠建立链脲佐菌素糖尿病模型,用胰岛素使其血糖分别控制在<10、10~14、>16.7mmol/L3个不同水平,在制模成功后12周时处死大鼠,取眼球组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对照组和糖尿病组大鼠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中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1)的表达变化。取血,通过比色法和放免法测定血中T-AOC和ET-1的含量。③结果结果发现,轻度高血糖可引起视网膜组织中GLUT-1的表达升高,严重高血糖可降低GLUT-1的表达;血中T-AOC含量随血糖升高而降低,ET-1含量随血糖升高而增高。④结论GLUT-1的表达随血糖浓度的适应性变化可在一定程度上保护血管内皮细胞,而且T-AOC和ET-1的含量变化也说明细胞仍然发生了损伤。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探讨CT引导下氩氦刀治疗肿瘤的手术配合技术。方法:分析35例晚期肿瘤氩氦刀治疗病例的术前准备、术中问题及相应措施,对手术效果进行评价。结果:35例手术顺利完成,共形成41个冰球。25例胸部病例中有5例轻微气胸,1例轻微气胸伴少量出血,1例局部皮下气肿,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24%(6/25),4%(1/25),4%(1/25)。其余病例无明显术中并发症。结论:CT引导下经皮穿刺氩氦刀治疗晚期肿瘤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新治疗方法。充分的术前准备、恰当的术中配合和精确的扫描定位技术,对于保证手术的成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00.
缺氧对神经细胞缺氧诱导因子—1αmRNA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提示在缺氧状态下神经细胞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mRNA表达的时空规律。方法:对分离的新生SD大鼠在脑皮质神经细胞分别进行常规和缺氧培养,采用定量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检测神经细胞在不同缺氧时间HIF-1αmRNA的表达,结果:神经细胞在常氧下HIF-1αmRNA有极低的表达,在缺氧30min时表达显著上升,60min达到高峰,90min后逐渐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各缺氧组HIF-1αmRNA的表达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神经细胞在缺氧早期HIF-1αmRNA表达有短暂、迅速的增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