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518篇 |
免费 | 1387篇 |
国内免费 | 719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58篇 |
儿科学 | 190篇 |
妇产科学 | 74篇 |
基础医学 | 1059篇 |
口腔科学 | 258篇 |
临床医学 | 1365篇 |
内科学 | 1364篇 |
皮肤病学 | 91篇 |
神经病学 | 473篇 |
特种医学 | 339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1篇 |
外科学 | 807篇 |
综合类 | 2285篇 |
现状与发展 | 2篇 |
预防医学 | 894篇 |
眼科学 | 330篇 |
药学 | 1420篇 |
22篇 | |
中国医学 | 923篇 |
肿瘤学 | 66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93篇 |
2023年 | 257篇 |
2022年 | 616篇 |
2021年 | 728篇 |
2020年 | 587篇 |
2019年 | 447篇 |
2018年 | 441篇 |
2017年 | 422篇 |
2016年 | 339篇 |
2015年 | 551篇 |
2014年 | 640篇 |
2013年 | 686篇 |
2012年 | 959篇 |
2011年 | 917篇 |
2010年 | 682篇 |
2009年 | 565篇 |
2008年 | 660篇 |
2007年 | 587篇 |
2006年 | 484篇 |
2005年 | 447篇 |
2004年 | 255篇 |
2003年 | 256篇 |
2002年 | 219篇 |
2001年 | 150篇 |
2000年 | 146篇 |
1999年 | 100篇 |
1998年 | 65篇 |
1997年 | 71篇 |
1996年 | 45篇 |
1995年 | 29篇 |
1994年 | 32篇 |
1993年 | 26篇 |
1992年 | 20篇 |
1991年 | 17篇 |
1990年 | 26篇 |
1989年 | 15篇 |
1988年 | 18篇 |
1987年 | 7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5篇 |
1980年 | 1篇 |
1972年 | 1篇 |
1965年 | 1篇 |
196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102.
磁转染MUC1/Y基因入树突状细胞抗膀胱肿瘤的免疫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体外磁转染人MUC1/Y基因至人树突状细胞(DC)的可行性,以及在体外诱导特异忡抗MUC1/Y膀胱癌的免疫效应。方法:以葡聚糖磁性纳米颗粒(DMN)作为载体,在多聚赖氨酸(PLL)的辅助下,通过静电作用结合MUC1/Y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EGFP-C1—MUC1/Y.在铜-硼-锡磁块的固定磁场作用下转染至人DC中,荧光显做镜下以及流式细胞仪观察其转染效率;再将这种转基因DC与自体T细胞共培养,观察其致敏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对MUC1/Y特异性抗膀胱癌(膀胱肿瘤BIU87细胞系)的杀伤活性,即分别用LDH释放法检测CTL杀伤活性和透射电镜观察CTL诱导靶细胞凋亡情况:ELISA法测定基冈修饰后的DC刺激自体T细胞分泌IFN-γ了的能力。结果:pEGFP-C1/-MUC1/Y转染效率为15%左右,荧光显微镜下可观察到明显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与自体T细胞混合培养后能诱导出湿著的MUC1/Y特异性的CTL对BIU87细胞的杀伤实验表明T-DC-MUC1的杀伤活性约为52%,显著高于埘照组T-DC诱导的CTL;住透射电镜下也可以清楚的观察到部分BIU87膀胱肿瘤细胞出现了细胞核核仁消失,染色质浓集于核膜周围等早期凋亡表现;基因修饰后的DC能刺激自体T细胞分泌高水平的IFN-γ,与未转染的DC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葡聚糖磁性纳米颗粒(DMN)在固定磁场的作用下成功将MUC1/Y基因转入DC,并可有效诱导出特异性的抗MUC1/Y膀胱癌的免疫效应。 相似文献
103.
择期颈椎手术患者困难气道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对择期颈椎手术患者困难气道的发生率以及困难气道和颈椎疾病的相关性进行前瞻性研究。方法172例拟在全身麻醉下择期行颈椎手术的患者于手术前日或麻醉诱导前进行气道评估。困难气道评估指标为:张口度、颈部活动度、甲颏距离、Mallampati分级和Cormack分级等。结果颈椎择期手术的患者中困难气道的比例为30.2%。张口度较差的占2.4%,甲颏距离较短的占7.2%,Mallampati分级为Ⅲ~Ⅳ级的占19.8%,Cormack分级为Ⅲ级的占12.2%。困难气道的发生与患者的年龄和性别无显著相关;但与患者的颈部活动度密切相关,颈椎滑脱和颈椎骨折的患者困难气道的发生率显著升高。结论颈椎择期手术患者困难气道的发生率要远高于普通人群,并且与颈部活动度、颈椎滑脱和颈椎骨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4.
凋亡抑制蛋白XIAP与肿瘤多药耐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XIAP(X-linked inhibitor of apoptosis protein)是凋亡抑制蛋白(inhibitors of apoptosis protein,IAP)家族中最有效的内源性凋亡抑制因子,可以通过直接抑制caspases或者参与信号转导途径抑制细胞凋亡。研究发现,XIAP与肿瘤多药耐药有密切关系,并且有可能成为逆转肿瘤多药耐药提高化疗效果的治疗新靶点。 相似文献
105.
目的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获得性免疫缺乏综合征(HIV/AIDS)合并肺结核患者抗结核分枝杆菌治疗肝毒性的危险因素。
方法收集201年8月至2015年5月西安市第八医院收治的321例HIV/AIDS合并肺结核患者的全血及临床资料,并于患者抗结核分枝杆菌治疗后随访4个月。检测患者N-乙酰化转移酶2(NAT2)基因型。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抗结核分枝杆菌治疗肝毒性的影响因素。
结果321例HIV/AIDS合并肺结核患者失访96例,剩余225例患者中73例(32.4%)发生药物性肝毒性(肝毒性组),152例(67.6%)未发生药物性肝毒性(无肝毒性组)。两组患者身体质量指数(BMI)(χ2 = 0.830、P = 0.003)、NAT2基因型(χ2 = 7.361、P = 0.025)、CD4细胞计数(χ2 = 4.380、P = 0.036)以及氟康唑治疗患者数(χ2 = 9.924、P = 0.00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BMI、NAT2基因型和氟康唑治疗均为患者抗结核分枝杆菌治疗肝毒性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 0.05)。
结论低BMI、慢乙酰型NAT2基因型HIV/AIDS合并肺结核患者抗结核分枝杆菌治疗易发生肝毒性,建议慎重同时使用抗结核分枝杆菌治疗药物和氟康唑。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探讨MR引导下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术治疗骨盆肿瘤的应用价值。方法9例骨盆肿瘤患者于我院接受MR引导下氩氦刀冷冻消融术。经术前定位,按照病灶距离体表最近和安全性原则选择最佳进针层面与路径,将冷冻针穿入病灶内进行冷冻消融。结果操作过程耗时1.5~2.0 h,所有病例术后MR扫描示冰球完全覆盖病灶。术后2例患者出现发热,经对症处理后体温恢复正常。结论MR引导下氩氦刀冷冻消融术对骨盆肿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7.
茶多酚对大鼠睾丸扭转/复位模型保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茶多酚对大鼠睾丸扭转/复位模型的保护作用。方法:将24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第Ⅰ组为假手术组(切开左侧阴囊游离睾丸,但不予扭转),第Ⅱ、Ⅲ组扭转左侧睾丸720°6h,分别于扭转复位前30min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和茶多酚,术后连续3d分别以低剂量维持。3组大鼠喂养至术后第5天处死,切取左侧扭转睾丸检测睾丸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含量;以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生精细胞凋亡指数(AI)。结果:Ⅰ、Ⅱ、Ⅲ3组左侧扭转睾丸组织SOD活力分别为(285.00±22.51)、(242.00±17.62)、(261.00±10.01)nU/mg;MDA含量分别为(1.81±0.20)、(4.34±0.34)、(2.94±0.38)nmol/mg;3组之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Ⅰ、Ⅱ、Ⅲ3组左侧扭转睾丸生精细胞凋亡指数(AI)分别为6.64±1.82、55.23±6.46、31.84±5.56,第Ⅲ组与第Ⅱ组相比,其生殖细胞凋亡明显减少(P<0.05)。结论:茶多酚对因睾丸扭转导致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8.
路选 《中华内分泌外科杂志》2010,4(4)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是乳腺常见疾病之一,大量临床资料支持本病为良性病变,但也有一定的癌变率,有报道[1]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癌变率6%~8%.治疗多采用乳腺病变导管或区段腺体切除,可取得满意疗效,术后预后好. 相似文献
109.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PAMAM-mediated 5-fluorouracil combined with miR-21 inhibitor gene therapy to suppress MCF-7 human breast cancer cell growth in vitro. Methods 5-Fu/PAMAM complex was prepared by dialysis method and then incubated with miR-21 inhibitor at room temperature. Transmission electronic microscopy (TEM) was performed to observe the morphology of the nanoparticles. The drug loading efficiency and encapsulation efficiency was determined by ultraviolet spectroscopy (UV). The transfection of PAMAM dendrimer was detected by flow cytometry. MTT assay was carried out to determine MCF-7 cell growth survival rate. Cell apoptosis was analyzed by flow-cytometry. Transwell assay was performed to detect invasion ability after MCF-7 cells treated with 5-Fu chemotherapy combined with miR-21 inhibitor gene therapy. Results The morphology of the complex was sphere observed under TEM. Encapsulation efficiency and loading efficiency of drug were (66. 21±4. 11)% and (31.77±0. 73)% , respectively. Flow cytometry revealed that 5-Fu/PAMAM transfection efficiency was (60.54 ±6. 97)%. 5-Fu combined with miR-21 inhibitor treatment significantly suppressed cell growth, and the survival rate was only (55. 85±3. 71)% on the 6th day of the observation period. The apoptosis rate in combined treatment group was (18. 32±2.42)% , dramatically higher than in control group (F=58. 326,P<0. 01). In combined treatment group, the number of invasion cells was only 18. 96 ±3. 14, suggesting the greatly decreased invasion ability of MCF-7 cells (F=16. 409,P < 0. 01). Conclusion PAMAM could effectively deliver miR-21 inhibitor and 5-Fu simultaneously, and combined therapy can suppress growth of MCF-7 cells effectively in vitro. 相似文献
110.
目的 检测癌胚抗原相关细胞黏附分子(CEACAM-1)和人胸肾表达趋化因子(CXCL-14)在不同时期婴幼儿血管瘤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在血管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法和Western免疫印迹检测CEACAM-1和CXCL-14在增生期、消退期和消退完成期婴幼儿血管瘤组织中的表达,利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测量平均吸光度.结果 CEACAM-1在增生期血管瘤组织中不表达或低表达,消退期呈强阳性表达,消退完成期呈阳性表达;各期之间CEACAM-1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XCL-14在增生早期血管瘤组织中不表达或低表达,消退期呈阳性表达,消退完成期呈强阳性表达,各期之间CXCL-14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EACAM-1和CXCL-14可能参与了婴幼儿血管瘤病理变化过程,在该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