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7070篇 |
免费 | 8496篇 |
国内免费 | 5035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882篇 |
儿科学 | 1636篇 |
妇产科学 | 432篇 |
基础医学 | 5295篇 |
口腔科学 | 1693篇 |
临床医学 | 10516篇 |
内科学 | 7237篇 |
皮肤病学 | 919篇 |
神经病学 | 1894篇 |
特种医学 | 3492篇 |
外科学 | 7880篇 |
综合类 | 24015篇 |
现状与发展 | 26篇 |
预防医学 | 10727篇 |
眼科学 | 1018篇 |
药学 | 10225篇 |
147篇 | |
中国医学 | 8660篇 |
肿瘤学 | 390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39篇 |
2023年 | 1083篇 |
2022年 | 2637篇 |
2021年 | 3290篇 |
2020年 | 2846篇 |
2019年 | 1599篇 |
2018年 | 1695篇 |
2017年 | 2377篇 |
2016年 | 1839篇 |
2015年 | 3294篇 |
2014年 | 4270篇 |
2013年 | 5627篇 |
2012年 | 7904篇 |
2011年 | 8558篇 |
2010年 | 7768篇 |
2009年 | 7001篇 |
2008年 | 7191篇 |
2007年 | 6998篇 |
2006年 | 6261篇 |
2005年 | 4742篇 |
2004年 | 3493篇 |
2003年 | 2732篇 |
2002年 | 2090篇 |
2001年 | 1902篇 |
2000年 | 1471篇 |
1999年 | 522篇 |
1998年 | 142篇 |
1997年 | 96篇 |
1996年 | 112篇 |
1995年 | 74篇 |
1994年 | 83篇 |
1993年 | 46篇 |
1992年 | 29篇 |
1991年 | 41篇 |
1990年 | 35篇 |
1989年 | 25篇 |
1988年 | 20篇 |
1987年 | 37篇 |
1986年 | 27篇 |
1985年 | 25篇 |
1984年 | 21篇 |
1983年 | 12篇 |
1982年 | 12篇 |
1981年 | 11篇 |
1959年 | 15篇 |
1958年 | 24篇 |
1957年 | 20篇 |
1956年 | 10篇 |
1955年 | 5篇 |
1954年 | 8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01.
目的研究因肝功能衰竭而接受肝移植治疗患者的病因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肝功能衰竭肝移植受体41例,分析临床病史、血清病毒学指标、病肝质量以及病理组织学改变.结果 41例中男33例,女8例,中位年龄44.1岁.其中急性肝功能衰竭5例;亚急性肝功能衰竭5例,移植后纤维化淤胆性肝功能衰竭1例,其余30例既往均有慢性肝病、肝硬化史,近期病情加重出现肝功能衰竭.以上各类患者手术摘除肝脏的平均质量比较无显著性差别(P<0.05).组织病理学改变包括:①肝脏呈新鲜大块、亚大块坏死,仅见少量再生肝细胞;②新旧不等的亚大块坏死,肝细胞再生较为明显;③在肝硬化背景上出现广泛性大块、亚大块坏死,同时可见明显的肝细胞再生;④在肝硬化背景上出现活动性炎症伴明显淤胆,有些假小叶呈现片状坏死或自溶;⑤少见类型肝功能衰竭如急性妊娠脂肪肝和移植后纤维化淤胆性肝炎.结论目前慢性肝病基础上发生的肝功能衰竭,临床与病理均缺乏统一规范的诊断标准,是肝功能衰竭临床病理诊断中的难点,需不断积累病例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02.
103.
104.
乌司他丁对原位肝移植术肺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原位肝移植术(OLT)中肺损伤的程度,探讨乌司他丁(UTI)对OLT中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40例择期行OLT手术患者随机分为UTI组和对照组各20例,UTI组(n=20)切皮后将UTI 100万单位加入100mL生理氯化钠溶液,持续静脉输注,之后每隔4 h重复使用.对照组(n=20)以等容量生理氯化钠溶液代替.于麻醉后切皮前、无肝前期120 min、无肝期30 min、新肝期10 min、新肝期60 min和术毕对肺顺应性、吸气阻力、呼气阻力、峰值压力和平台压力进行观察.结果:在新肝期10 min、新肝期60 min和术毕时,对照组的肺顺应性显著下降,吸气阻力、呼气阻力、峰值压力和平台压力显著升高(P<0.05).UTI组的吸气阻力、呼气阻力、峰值压力和平台压力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肺顺应性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0LT过程造成肺损伤,UTI在OLT中对肺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5.
舌诊作为中医诊病的一种独特方法,是中医望诊的重要组成部分,已越来越受人们的重视。近代,开展了大量舌诊客观化、现代化的研究。其中,对镜面舌从体内显微观察、生理、生化、病理检查等方面展开了较深层次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6.
107.
建立了检测血清中异丙酚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血清样品经含内标百里酚的丙酮溶液直接沉淀后,采用KR100-5 C18柱,甲醇-0.1%三氟醋酸溶液(80:20)为流动相,荧光激发波长为276nm,发射波长为307nm.异丙酚在0.05~12.8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比线性关系良好.检测限为150pg,异丙酚和百里酚的提取回收率均大于90%,批内、批间精密度为1.11%~6.88%. 相似文献
108.
Su-rong YANG Li WEN Ying-qing LU Qin-yan GONG Rong YU Ming-hui YAODepartment of Pharmacology Shanghai Medical College Fudan University Shanghai China 《Acta pharmacologica Sinica》2004,(1)
AIM: To observe the effects of three cytokines on the apoptosis of Tf-1 cells induced by y irradiation and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poptosis and caspase-3 activity. METHODS: Different cytokines GM-CSF, IL-3 and GM-CS/IL-3 fusion protein were added into the irradiated Tf-1 cells. MTT assay, morphology, flow cytometry, and DNA fragmentation assay were used to observe the effects of cytokines on apoptosis. The caspase-3 activity was determined with a fluorocytometer. RESULTS: Irradiated Tf-1 cells showed typical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 of apoptosis demonstrated by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and were accumulated in G0/G1 phase. In the groups treated with growth factors after irradiation, three cytokine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viability rate, distinctly decreased the apoptosis rate and the proportion of DNA fragmentation. When Tf-1 cells were irradiated by y 相似文献
109.
压电免疫传感器两种抗体固定方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目的比较压电免疫传感器两种抗体固定方法的优劣,选择压电免疫传感器抗体敏感膜固定的最佳方法. 方法分别采用巯基化方法和蛋白A(SPA)固定法将抗人胰岛素单克隆抗体固定在压电免疫传感器金膜电极表面,比较不同抗体工作浓度、不同浓度标准溶液反应条件下抗体固定量、一致性以及传感器响应能力如频率变化、反应时间、检测线性范围以及反应非特异性等. 结果两种固定方法制备的压电免疫传感器其检测灵敏度、反应时间相当,但巯基化固定方法抗体固定量大、一致性好、检测线性范围较宽、非特异反应低. 结论抗体巯基化法制备的压电免疫传感器具有检测范围宽、非特异反应低等优点,是免疫传感器抗体敏感膜制备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10.
目的:探讨影像组学方法在术前预测直肠非黏液性腺癌淋巴结转移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1例手术病理切片证实为直肠非黏液性腺癌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其中61例为训练样本,30例为验证样本。基于全瘤体积,从每个原发病灶术前高分辨T2加权成像(T2-weighted imaging,T2WI)图像中提取影像组学特征1 301个。基于训练样本,利用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the 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LASSO)逻辑回归方法筛选关键特征并构建影像组学分类器。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价影像组学分类器的辨别效能,并将其与形态学标准进行比较。在验证样本中验证影像组学分类器的价值。结果:由5个影像组学特征构建的分类器与淋巴结转移状态有关(P<0.001)。在训练样本和验证样本中,影像组学分类器诊断淋巴结转移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74(95% CI:0.787~0.960)和0.878(95% CI:0.727~1.000),形态学标准诊断淋巴结转移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19(95% CI:0.487~0.752)和0.556(95% CI:0.355~0.756)。无论是训练样本还是验证样本,影像组学分类器的诊断效能均高于形态学标准(均P<0.05)。结论:影像组学分类器可术前个体化预测直肠非黏液性腺癌淋巴结转移,而且其诊断效能高于形态学标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