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174篇 |
免费 | 278篇 |
国内免费 | 176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44篇 |
儿科学 | 62篇 |
妇产科学 | 21篇 |
基础医学 | 244篇 |
口腔科学 | 34篇 |
临床医学 | 514篇 |
内科学 | 291篇 |
皮肤病学 | 43篇 |
神经病学 | 35篇 |
特种医学 | 95篇 |
外科学 | 153篇 |
综合类 | 876篇 |
预防医学 | 356篇 |
眼科学 | 12篇 |
药学 | 422篇 |
2篇 | |
中国医学 | 358篇 |
肿瘤学 | 6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篇 |
2023年 | 24篇 |
2022年 | 60篇 |
2021年 | 74篇 |
2020年 | 79篇 |
2019年 | 41篇 |
2018年 | 65篇 |
2017年 | 82篇 |
2016年 | 61篇 |
2015年 | 107篇 |
2014年 | 164篇 |
2013年 | 207篇 |
2012年 | 303篇 |
2011年 | 359篇 |
2010年 | 313篇 |
2009年 | 275篇 |
2008年 | 285篇 |
2007年 | 280篇 |
2006年 | 258篇 |
2005年 | 200篇 |
2004年 | 129篇 |
2003年 | 71篇 |
2002年 | 42篇 |
2001年 | 43篇 |
2000年 | 36篇 |
1999年 | 7篇 |
1998年 | 8篇 |
1997年 | 8篇 |
1996年 | 8篇 |
1995年 | 4篇 |
1994年 | 4篇 |
1993年 | 5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2篇 |
1985年 | 2篇 |
1983年 | 1篇 |
1979年 | 2篇 |
1977年 | 1篇 |
1973年 | 1篇 |
1959年 | 1篇 |
195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6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 比较不同肌炎特异性自身抗体(myositis specific antibodies,MSAs)类型的免疫介导坏死性肌病(immune-mediated necrotizing myopathies,IMNM)的临床和病理特征。方法 从中日友好医院2008—2018年住院期间所有行肌肉活检的特发性炎性肌病患者中选取符合以下任一条件的IMNM患者104例:(1)抗信号识别颗粒(signal recognition particle,SRP)抗体阳性;(2)抗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 还原酶(3-hydroxy-3-methylglutaryl-coenzyme A reductase,HMGCR)抗体阳性;(3)血清MSAs阴性且病理符合2004年欧洲神经肌肉病中心定义的IMNM病理诊断标准。回顾性收集患者的临床、实验室检查和肌肉病理等信息,比较各组临床及病理特征的差异。结果 所有104例IMNM患者中,肌无力(92.3%)、肌酸激酶升高(92.3%)是IMNM的最常见临床表现,此外,33.7%的IMNM患者合并吞咽困难,46.5%的患者合并间质性肺病(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s,ILD)。抗HMGCR阳性患者较抗SRP阳性和MSAs阴性患者更容易出现V形疹(30.4% vs. 4.3%和5.9%,P<0.01),抗SRP阳性患者合并ILD发生率高于抗HMGCR阳性和MSAs阴性患者(64.4% vs. 34.8%和29.0%,P<0.01),MSAs阴性患者合并其他结缔组织病更多见(32.4% vs. 8.5%和4.3%,P<0.01)。3组IMNM患者肌肉病理中均可见肌细胞坏死(94.2%)、吞噬(65.4%)和再生(67.3%),肌细胞膜表达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Ⅰ分子上调(78.8%),肌内膜CD4 +T细胞(68.3%)和CD68 +巨噬细胞(65.7%)浸润。结论 抗SRP抗体阳性、抗HMGCR抗体阳性和MSAs阴性的IMNM患者存在异质性,在临床上开展MSAs检测和肌肉病理检查对区分不同类型的IMNM有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32.
肛管直肠癌会阴切除术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Miles术会阴切除术(perineal resection, PR)并发症产生原因及处理方法. 方法对269例APR手术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与PR相关的并发症如下:PR所致大出血15例,包括骶前静脉大出血7例,侧韧带、前列腺、阴道后壁出血分别为4、2、2例,除1例死亡外14例经再次手术止血成功.切破肠壁32例,其中切破肿瘤24例,切破非肿瘤段肠壁8例,予局部抗肿瘤药物浸泡治疗.输尿管损伤4例,后尿道损伤5例,经Ⅰ期或Ⅱ期修补术后治愈.会阴切口积液、积血、感染或裂开68例,予局部换药,Ⅱ期缝合治愈.会阴疝3例,经盆底腹膜重建治愈.局部复发27例,予再次手术切除加综合治疗. 结论为减少PR的并发症,应重视切口合理设计,熟悉盆底会阴解剖,准确判断肿瘤浸润程度,防止粗暴手术,正确的止血方法,改进盆底会阴缝合及引流技术,从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会阴疝的临床价值。方法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15例会阴疝患者行术前检查,观察其超声表现。结果前会阴疝14例,疝囊位于尿道与阴道之间;后会阴疝1例,疝囊位于阴道与直肠远端及肛管之间。会阴疝表现为疝囊近端与腹腔相通,远端为盲端。疝内容物为肠管时呈肠壁回声、肠腔内容物或气体回声,CDFI示肠壁少量血流信号;内容物为网膜时呈不均匀中高回声,CDFI示点状血流信号;内容物为膀胱时呈囊状无回声,CDFI示囊壁少量血流信号。其中1例合并会阴部血管瘤,1例合并会阴部纤维脂肪瘤。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判断有无会阴疝,明确疝的类型,对诊断、鉴别诊断会阴疝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4.
目的:讨论以鼻亚单位原则指导硅胶假体和自体软骨联合隆鼻术。方法:按照美学原则将外鼻划分为鼻背、鼻侧壁、鼻尖、鼻翼、鼻小柱和软组织三角区6个亚单位,根据鼻亚单位整形的结构和功能应用解剖,结合相关鼻的美学参数及受术者要求,判断受术者鼻背与鼻侧壁、鼻尖与软三角区两大外观缺陷,联合应用假体和自体耳软骨对56例患者行隆鼻术。结果:术后3年随访53例手术效果良好,受术者对鼻背与鼻侧壁、鼻尖与软三角区成形满意,无鼻背部假体阶梯状,鼻尖外形较传统方法更为自然。结论:外鼻亚单位原则指导隆鼻术,可形成满意的鼻背及鼻尖外形,并可防止假体外露等并发症出现。 相似文献
35.
单中心四肢骨肉瘤311例预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单中心四肢骨肉瘤的治疗、预后及生存状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年至2008年间单中心收治的311例四肢骨肉瘤患者的病历资料,记录患者的基本资料、化疗、手术、并发症、肿瘤转移及预后情况,应用Kaplan-Meier、Cox regression 等统计学方法分析各变量与预后生存的关系。结果 311例四肢骨肉瘤患者,男206例,女105例;年龄5~56岁,平均18.6岁;上肢29例,下肢282例。282例获得广泛或根治性手术,保肢手术149例,截肢手术133例。术后64例患者发生各种并发症,其中17例出现2次以上的术后并发症,25例发生肿瘤局部复发。105例获得规范化疗,206例未获得规范化疗,5年生存率分别为57.4%和36.3%。肺转移患者(76例)和无肺转移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16.8%和50.7%。Enneking 分期ⅡB期和Ⅲ期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44.6%和33.1%。选择保肢手术和截肢手术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56.6%和31.8%,由于截肢患者中有较大的比例施行了不规范化疗以及其他混杂因素导致5年生存率明显降低。Cox回归分析显示化疗不规范和发生肺转移患者预后较差。结论 新辅助化疗联合肿瘤广泛或根治性手术切除可以挽救约60%青少年四肢骨肉瘤患者的生命,肺转移和不规范化疗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36.
目的 观察以肾脏作为远隔器官的远隔缺血后适应能否减轻兔急性肠系膜缺血再灌注损伤.方法 将雄性新西兰兔9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缺血再灌注(I/R)组、远隔缺血后适应(IRpostC)组,每组30只.分别干预后采集各组兔部分肠道组织作为标本,试剂盒检测肠道组织内丙二醛(MDA)、髓过氧化物酶(MPO)水平,苏木素-伊红(HE)染色,chiu6级评分法观察肠黏膜损伤,电镜下观察肠上皮细胞变化.结果 I/R组肠道组织中MDA、MPO测定值及肠黏膜损伤评分分别为( 14.72±0.21) nmol/mg、( 1.65±0.35) U/g、(3.30±0.69),IRpostC组分别为(7.13 ±0.40) nmol/mg、(0.91±0.33) U/g、2.10 ±0.92,与对照组[(3.28±0.26) nmol/mg、(0.52 ±0.23) U/g、0.69±0.52]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I/R组比较,IRpostC组肠道组织中MDA、MPO水平及肠黏膜损伤评分明显降低(P<0.01),电镜下发现细胞损伤减轻.结论 以肾脏作为远隔器官的远隔缺血后适应可明显降低兔急性肠系膜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肠道组织中MDA、MPO水平及肠黏膜损伤. 相似文献
37.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多发于老年人的一种常见骨折类型。患者高龄 ,多有明显的骨质疏松 ,愈后常遗留有髋内翻 ,下肢外旋及短缩畸形。非手术治疗时间长 ,患者长期卧床 ,易出现各种并发症造成治疗和康复困难。作者参照AO组织推荐的方法自 1996年5月 - 2 0 0 0年 12月在我院采用切开复位和闭合复位DHS内固定的方法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 37例 ,取得良好的疗效。1 临床资料本组 37例 ,男 16例 ,女 2 1例 ;年龄 4 8~ 86岁 ,平均 69 4岁。右侧 18例 ,左侧 19例。根据股骨内侧骨皮质的状态 (Evans分型 ) ,即能支撑近端的股骨距是否完整 ,… 相似文献
38.
39.
40.
冲击波诱导人骨髓基质细胞成骨分化及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 观察出生后人骨髓基质细胞(hIMSCs)在体外培养条件下增殖与分化的特点;研究适宜能量冲击波对出生后hMSCs成骨分化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抽取健康自愿者髂骨骨髓,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进行hMSCs体外培养。设冲击波组(SW组)与对照组,应用不同能量级冲击波对SW组原代细胞进行处理,根据细胞活力测定与集落形成数量确定适宜的冲击波能量值。应用适宜的冲击波能量处理hMSCs原代细胞并传代培养,采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增殖活力测定、ELISA法检测细胞分泌TGF-81、茜素红染色、钙钴法染色、四环素荧光标记、细胞分泌碱性磷酸酶测定和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骨钙素mRNA表达等方法,对SW组和对照组的各代细胞形态、增殖与分化及其机制进行探讨。结果冲击波处理体外原代培养hMSCs的适宜能量为10kV(500)。SW组细胞在冲击波处理后早期分泌TGF-B1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SW组与对照组细胞在形态学方面第3代前无明显差别;SW组各代细胞分泌碱性磷酸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茜素红染色、钙钴法染色、四环素荧光标记等显示SW组细胞的成骨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SW组细胞经冲击波处理后第10天应用RT-PCR方法可以检测到骨钙素mRNA的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冲击波对体外培养的出生后人骨髓基质细胞具有促进成骨分化的作用,适宜能量为10kv(500),其机制之一为TGF-B1介导的促hMSCs成骨分化作用。10kV(500)能量级的冲击波对体外培养的hMSCs增殖无影响,大于该能量的冲击波具有抑制细胞增殖的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