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8267篇
  免费   19805篇
  国内免费   11850篇
耳鼻咽喉   1937篇
儿科学   3298篇
妇产科学   1308篇
基础医学   12554篇
口腔科学   3499篇
临床医学   23674篇
内科学   17923篇
皮肤病学   2420篇
神经病学   4560篇
特种医学   7738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17725篇
综合类   53773篇
现状与发展   40篇
一般理论   6篇
预防医学   23480篇
眼科学   2299篇
药学   23385篇
  296篇
中国医学   21102篇
肿瘤学   8902篇
  2024年   1079篇
  2023年   2730篇
  2022年   6658篇
  2021年   8535篇
  2020年   7337篇
  2019年   4053篇
  2018年   4418篇
  2017年   5694篇
  2016年   4393篇
  2015年   7993篇
  2014年   10075篇
  2013年   12528篇
  2012年   17871篇
  2011年   18684篇
  2010年   16813篇
  2009年   15047篇
  2008年   16149篇
  2007年   15279篇
  2006年   13349篇
  2005年   10424篇
  2004年   7478篇
  2003年   6095篇
  2002年   4673篇
  2001年   4366篇
  2000年   3354篇
  1999年   1414篇
  1998年   462篇
  1997年   411篇
  1996年   354篇
  1995年   329篇
  1994年   303篇
  1993年   175篇
  1992年   199篇
  1991年   182篇
  1990年   138篇
  1989年   110篇
  1988年   94篇
  1987年   107篇
  1986年   88篇
  1985年   73篇
  1984年   58篇
  1983年   40篇
  1982年   29篇
  1981年   15篇
  1980年   21篇
  1979年   32篇
  1977年   17篇
  1965年   14篇
  1964年   13篇
  1962年   1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在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区域淋巴结中出现假阴性和假阳性的因素。方法随机选择手术治疗的NSCLC患者48例,术前1周内行18^F—FDG PET/CT检查,同期行CT增强扫描,术后根据病理检查结果分析PET/CT诊断NSCLC区域淋巴结转移的假阴性与假阳性因素。结果48例患者共切除区域淋巴结313枚,转移淋巴结51枚,PET/CT结果7枚假阴性。8枚假阳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5%,97%,高于CT(57%,94%;P=0.002,0.045)。3枚假阴性淋巴结内的癌灶较小;2枚淋巴结短径约为0.4mm,小于PET/CT的空间分辨率;2枚紧邻原发灶的淋巴结,图像无法区分而视为原发灶。8枚假阳性淋巴结为患者在原发病灶基础上并发不同程度的肺部疾病和淋巴结炎症,使其糖代谢率增高。结论假阳性出于(1)淋巴结的短径小于PET/CT的空间分辨率;(2)淋巴结内的小癌灶糖代谢率较低;(3)紧邻原发灶的淋巴结与原发灶无法区分。原发肿瘤合并肺部疾病是导致PET/CT出现假阳性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2.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胃癌淋巴结微转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检测胃癌常规病理检查阴性的淋巴结微转移的发生及与其它临床参考指标的关系。方法 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68枚胃癌胃周淋巴结癌胚抗原(CEA)mRNA基因表达,同时比较RT-PCR与免疫组化(IHC)方法的检测敏感性。结果 CEAmRNA RT-PCR是一种很敏感的方法,可以检测1/10^6个转移的癌细胞;检测19例胃癌患者取材的68枚胃周淋巴结,IHC阳性率28%(19/68),RT-PCR阳性率57%(39-68),两组之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RT-PCR阳性率与胃部临床参考指标密切相关,且随着病期进展而增大。结论 CEA mRNA RT-PCR是比免疫组化更敏感的方法,可以预测胃癌淋巴结微转移,能够有效地避免已有微小转移的患者被漏诊。  相似文献   
103.
抑郁障碍对血液透析患者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尿毒症患者产生抑郁障碍的可能因素及其对血液透析的影响,并尝试药物治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 选择无精神病史的规律性血透患者51例,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项版本)评分,并分为抑郁组和非抑郁组;在组间进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和经济状况的比较,观察患者透析充分性、营养、就业率及顺应性在组间的差异。选择重度抑郁状态者予博乐欣(75-150mg/d)抗抑郁治疗,观察疗效。结果 (1)35.3%的患者存在抑郁障碍;(2)两组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和婚姻障碍情况均无显著差异;(3)两组间在医疗付费方式、透前规律性肾科门诊及顺应性、充分性、营养状态方面存在显著差异;(4)在18例中选7例抗抑郁治疗,1个月后HAMD评分均有不同程度下降。结论 抑郁障碍在血透患者中是常见的。它可造成血透患者的顺应性下降、营养不良、透析不充分等。抗抑郁的药物治疗可望改善患者的抑郁状态。  相似文献   
104.
目的:应用高频超声观察冠心病(CAD)患者,经阿托伐他汀治疗后对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EDD)的改善作用。方法:经冠脉造影(CAG)确诊为CAD患者59例,利用高频超声血管技术检测阿托伐他汀对CAD患者治疗前后肱动脉EDD的疗效。结果:阿托伐他汀治疗2年后,EDD比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常规治疗组治疗2年后,EDD无明显改善(P〉0.05),与阿托伐他汀组治疗后及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具有改善EDD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5.
目的 观察奥美拉唑联合呋喃唑酮及阿莫西林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疗效.方法 将十二指肠溃疡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6例,予以奥美拉唑每日清晨空腹口服20 mg,治疗4周,呋喃唑酮100 mg,3次/d,阿莫西林1000 mg,2次/d,治疗2周,治疗期间不加其他药物.对照组:奥美拉唑每日清晨空腹口服20 mg,治疗4周.结果 治疗组:治愈率53.85%,好转率42.31%,有效率98.16%;对照组:治愈率41.67%,好转率37.50%,有效率79.17%.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奥美拉唑联合呋喃唑酮及阿莫西林治疗十二指肠溃疡能改善临床症状和促进溃疡愈合.  相似文献   
106.
王蔚浩  杨风玲 《实用医技杂志》2005,12(14):1880-1882
目的探讨大剂量肾上腺素在心肺复苏中的应用情况。方法对2002年以来11例应用大剂量肾上腺素进行心肺复苏的病例做回顾性研究。结果在应用大剂量肾上腺素后心肺复苏成功率明显提高达73%。结论目前推荐的肾上腺素剂量(1mg)可能太小,不能使骤停的心脏都复跳,建议使用大剂量肾上腺素。  相似文献   
107.
目的观察药理剂量地塞米松对大鼠生长板软骨细胞TGF-β1表达的影响,探讨地塞米松抑制大鼠骨骼生长的机制。方法3周龄清洁级纯系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12只和对照组8只。实验组大鼠腹腔注射地塞米松(200μg/100g,10d)处理,对照组注射等容积的生理盐水。胫骨切片做TGF-β1免疫组化分析。结果对照组大鼠生长板TGF-β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切片肥大带软骨细胞呈现免疫阳性反应。地塞米松处理使大鼠生长板肥大软骨细胞TGF-β1表达增加。结论药理剂量地塞米松促进肥大带软骨细胞表达TGF-β1,从而抑制骨骼纵向生长。  相似文献   
108.
儿童青光眼作为一种严重的潜在性致盲眼病,因儿童患者的特殊性,治疗困难,效果不佳.近年来,随着阀门植入手术的日益开展,有关青光眼阀门应用于儿童青光眼治疗的相关报道日渐增多.与其他手术方式相比,阀门植入手术对婴幼儿难治性青光眼显示出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表现在结膜下瘢痕较小,滤过泡壁纤维化少、渗透性更好,从而能够长期有效地控制眼压.它能够很好避免因瘢痕形成所致的滤过失败,并且滤过泡渗漏和感染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也明显降低.但目前还缺乏有关于此的大样本、长期疗效和安全性研究.  相似文献   
109.
目的了解近年来某科研单位人员血糖异常情况及其变化趋势,为采取有效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本单位人员3年健康检查中高血糖检出率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005、2006、2007年高血糖检出率分别为9.31%、7.02%、4.40%,变化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07,P<0.05),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人员高血糖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该研究机构人员高血糖检出率有逐年下降的趋势,但仍高于国内的文献报道,须进一步加强预防保健工作。  相似文献   
110.
血T-β-HCG变化在评估早孕药物流产预后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检测血T鄄β鄄HCG变化在评估早孕应用药物终止妊娠预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89例应用药物终止妊娠早孕个体不同时段内T鄄β鄄HCG结果,利用ROC曲线,评价T鄄β鄄HCG数值的改变在评估应用药物终止妊娠是否成功的预示价值。结果:应用药物终止妊娠1周及2周后的T鄄β鄄HCG数值与其改变率在终止妊娠完全和不完全个体中差异有显著性(P<0.001),当1周后的T鄄β鄄HCG临床判断的临界值为45.2mIU/ml时,诊断灵敏度为91.5%,诊断特异度为96.4%,当1周后的T鄄β鄄HCG改变率的临床判断的临界值为0.065时,诊断灵敏度为87.6%,诊断特异度为93.9%。当2周后的T鄄β鄄HCG临床判断的临界值为9.2mIU/ml时,诊断灵敏度为93.5%,诊断特异度为95.4%,当2周后的T鄄β鄄HCG改变率的临床判断的临界值为0.007时,诊断灵敏度为88.6%,特异度为95.9%。结论:T鄄β鄄HCG改变可评估应用药物终止妊娠的预后,所得临床判断限可应用于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